
地方Local


尚蝶扣:以鈕扣演繹溫暖的時尚創意

知本老爺「從心歸林」:一場未知行程的部落秘境之旅

「述說土地的故事」:MY WAY Together 十二月限定場

胡德夫:震撼土地的聲響,以來自山谷的聲音歌詠觸動靈魂
被譽為「台灣民歌之父」的胡德夫,父親是卑南族,母親是排灣族,成長於台東大武山下的部落,70 年代於哥倫比亞大使館咖啡廳駐唱,以母語吟唱家鄉曲調,就此開啟民歌時代的濫觴。

陳明章:唱出母語的生命力,以土地的聲音改變台語歌面貌

陳永淘:來自家鄉的風聲,以客語吟唱童年往事的音樂詩人

雲林西螺:紅色大橋下,百年小鎮的新生枝枒

打造共好生活風格, 首屆「關渡人文藝術週」將於年底登場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一處即將改變台灣的音樂座標

蒂摩爾古傳薪集:用排灣身體在唱歌

泰武古謠傳唱:為部落而唱,我們的腰桿會更直

半島歌謠:在島嶼最南端,唱出台灣的聲音

陶瓷之外——5間鶯歌美食讓你重新認識這座小鎮

走訪貓空,臺北地景公共藝術以永續的里山精神,連結地方產業與藝術的美好

從彰化田尾到「台灣第一植物界」——樹園藝植物專賣店共同創辦人陳妍卉
從路邊擺攤的田尾花商之子,到台灣重要的進口植物販售者、在地植物園藝品牌推廣者,植物專賣店「樹園藝」共同創辦人陳妍卉,人如其名,一生都和花卉、園藝產業有著難以割捨的緣分。

臺東設計中心與「台東慢波」:實踐人作為塑造城市的方法

英國旅遊YouTuber的台灣紀行,Jason Billam在花蓮發現了什麼?

「基隆好物」如何以文創設計建構城市品牌?專訪基隆市文化局長陳靜萍
為了能讓人們了解基隆這座山、海、潮共生的城市魅力,基隆市文化局透過「基隆好物」計畫重新定義在地生活,透過政府、在地品牌及設計師的三角共生合作,在八年的努力下,如今構築出美好的城市品牌。

一本全新的地方誌書寫

鐵觀音碳培工法:用不滅碳火悶出深遠茶韻

茶山塾:推廣貓空茶文化的山中教室
以「向山學習」為核心價值命名的「茶山塾」,在 2021 年應運而生,期盼透過各種體驗活動,最終達到「把人帶往貓空,讓茶走入生活,讓鐵觀音繼續留在木柵」的目標。

自山林橫空而下:鶴The Crane 的音樂創作與貓空記憶
新生代全才音樂人鶴 The Crane19 歲到 26 歲這段時間住在貓空, 山林的滋養帶給他豐厚羽翼,以及足以眺望全城的寬廣視野,他將帶著更多的創作在樂壇振翅起風。

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與環境共生,雲腳貓空
1988 年剛從紐約學習歸國的劉若瑀,為了延續葛氏「貧窮劇場」的方法,於是在老泉山上的地,從自己搭帳篷、整理場地開始,種下從優劇場到優人神鼓 34 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