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電影Movie

【金馬60】「最佳改編劇本」《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裡的TOP和BOTTOM

【金馬60】「最佳改編劇本」《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裡的TOP和BOTTOM

上映至今,《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票房已來到2.4億,在爆笑與感人的盛讚下,也有星星點點的聲音討論裡頭關於同志族群的「刻板印象」,有人說它平反刻板,有人則說它過於套路。作家陳栢青將以本片的TOP和BOTTOM(不是指體位)來討論,電影裡沒有被翻轉的刻板印象到底是什麼?或者,同志是如何變成鬼的?

蔡振南的多重宇宙!國家影視聽中心年度宣傳影片《藏鏡人》致敬八部台灣經典電影

蔡振南的多重宇宙!國家影視聽中心年度宣傳影片《藏鏡人》致敬八部台灣經典電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下稱國家影視聽中心)於2月20日舉辦年度形象影片首映會,邀請以《誰先愛上他的》提名金馬的新銳導演許智彥編導、年度形象大使蔡振南出演,新生代影人與三金資深藝人首度合作,一起出席首映會現場,也呼應國家影視聽中心傳承台灣影視歷史文化的核心使命。

從《月老》到《黑的教育》,透過特效讓台灣的電影更大膽一些——金馬獎視覺特效嚴振欽

從《月老》到《黑的教育》,透過特效讓台灣的電影更大膽一些——金馬獎視覺特效嚴振欽

2023年以《疫起》獲得金馬60「最佳視覺特效獎」、曾以《月老》拿下第58屆金馬獎「最佳視覺特效獎」、以《斯卡羅》拿下第57屆電視金鐘獎「戲劇類節目視覺特效獎」,視覺特效總監嚴振欽的作品不只被業界品視為標竿,一顆顆特效鏡頭也讓世界看見,台灣是有能力打造奇幻及史詩大作。

強片票房接連失靈,傳統三幕劇如何轉型?

強片票房接連失靈,傳統三幕劇如何轉型?

當《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從今(2022)年5月底上映熱賣到盛夏之際,七、八月的暑假強片卻接連失靈,彷彿大家只有在古典IP與懷舊情懷的傘下才能安然享受傳統的三幕劇結構。其他商業大片的劇情不是有著經典三幕劇卻不再賣座,就是不安份於三幕劇的結構,走到四幕、五幕等過去在劇集才常見的轉折模式。這也讓我們思考:經典傳統的電影三幕劇結構是否真的面臨瓶頸或末日了?

從《流麻溝十五號》到《綠島金魂》:當代台灣影視如何處理白色恐怖議題?

從《流麻溝十五號》到《綠島金魂》:當代台灣影視如何處理白色恐怖議題?

近期,「綠島」無獨有偶地成為台灣影視聚焦的重心。電影《流麻溝十五號》與影集《綠島金魂》,都帶觀眾重返當年綠島作為政治犯監禁處的那段歷史。繼此前《悲情城市》、《超級大國民》等觸碰白色恐怖題材的經典作品後,時隔多年,當今台灣的影視作品選擇如何呈現白色恐怖歷史?又開拓了什麼不同以往的可能性?

這個時代,誰還在看「網路文學」?專訪電影《你在我心上》原著蔡智恆

這個時代,誰還在看「網路文學」?專訪電影《你在我心上》原著蔡智恆

上世紀末期,蔡智恆在成大貓咪樂園BBS上發表《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引爆21世紀初網路文學風潮。二十年多來,即使數位環境變化巨大,蔡智恆依然持續在他的部落格上創作。出道20年創作的小說《國語推行員》改編成電影《你在我心上》在日前上映,以當年的說國語運動為時代背景,回首他的成長青春與愛情故事。

無論世道如何變遷,依舊自我的瀟灑少年 —— 導演楊凡獻給香港與電影的《繼園臺七號》

無論世道如何變遷,依舊自我的瀟灑少年 —— 導演楊凡獻給香港與電影的《繼園臺七號》

2019年,導演楊凡以電影《繼園臺七號》於第76屆威尼斯影展拿下了「最佳劇本獎」,這是首次有華語動畫電影在「威尼斯影展」獲獎;更是頭一次,楊凡的劇本受到國際肯定。2022年疫情緩解,《繼園臺七號》重返國際舞台,也成為台灣「台中國際動畫影展」的開幕片,更辦了楊凡的「芳華虛度影展」,去看其一生的創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