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音樂Music

在《馬拉美的沙龍》裡,我們都是吳青峰的賓客

在《馬拉美的沙龍》裡,我們都是吳青峰的賓客

舞台周圍散落的譜架和天井撒下的陽光,為狹長而灰白的衛武營展覽廳點上了水藍色,魚貫進場的觀眾——他們都是吳青峰的客人,席地或在椅上就坐,等待著沙龍開始。吉他手小洋和屠衡調好了音,燈光暗下,一片安靜,才見青峰吹著木笛從角落走來,伴隨掌聲與歡呼演奏的,是德布西的〈牧神的午後〉,為演唱會《馬拉美的沙龍》揭開序幕。

詩人與搖滾樂團的交換與共處——「滾動的詩」楊佳嫻×回聲樂團的〈誤認〉

詩人與搖滾樂團的交換與共處——「滾動的詩」楊佳嫻×回聲樂團的〈誤認〉

夢田文創發起「滾動的詩 Like a Rolling Poem」計畫,精選自二〇年代起,時序橫跨80年的15首現代詩,並邀請15組獨立音樂人為之譜曲,回聲樂團(ECHO)選擇楊佳嫻的詩作〈誤認〉譜曲,同為清華大學出身的樂團與詩人,這樣的組合幾乎是某種必然。晦澀的字句、對於愛情的幻滅與體悟,兩者在多年後相互「追認」,詩人朗誦了樂團的舊作、樂團為詩人的文字譜曲,互相交換與共處。

「我是來改變主流的」:熊仔如何在嘻哈路上不斷冒險與創造?

「我是來改變主流的」:熊仔如何在嘻哈路上不斷冒險與創造?

這幾年,即使不是饒舌樂迷、不了解嘻哈文化,也能清楚感覺到嘻哈的力量來勢洶洶,而熊仔(熊信寬)正是這股浪潮中難以忽視的名字。他出現在各大頒獎典禮、電視選秀節目,甚至是你喜歡的歌手的歌裡。2022年,他交出生涯第三張專輯《PRO》,袒露一度職業倦怠的心聲,也帶聽者反思究竟何謂「專業」。

《未來還沒被書寫》推薦序:理想主義年代或音樂史的異響

《未來還沒被書寫》推薦序:理想主義年代或音樂史的異響

繼2004年《聲音與憤怒》、2010年《時代的噪音》後,作家aka VERSE 本刊社長張鐵志再度回到他的「老本行」——搖滾樂的文字書寫。最新出版的《未來還沒被書寫:搖滾樂及其所創造的》將許多「還沒被好好說過、但應該被知道的搖滾故事」紀錄成冊,橫跨多方領域的香港作家廖偉棠特別為此書寫推薦序,並回應作家「搖滾樂就是要take risks」的核心精神。

許石音樂圖書館:為眾人敞開的音樂盒

許石音樂圖書館:為眾人敞開的音樂盒

隸屬於台南市立圖書館,許石音樂圖書館的前身為興建於1975年的「育樂堂」,一度鬧熱輝煌,但隨著館舍老舊,與市內新展演廳的啟用而漸漸靜默,也近乎走上「蚊子館」的道途。在思索如何能讓昔日飄揚在館內的樂音再次迴響時,台南市立圖書館洞察到,全國的公共圖書館中尚未有一個專門聚焦音樂的館舍,而也彷彿命運牽引般,許石的家屬亦於此時現身,欲將其一生的手稿與文物捐贈給台南市政府——許石是台灣二戰後首批流行音樂家,曾創作〈安平追想曲〉等膾炙人口的歌曲,也致力於歌謠的採集。就這樣,許石與其牽絆的台灣歌謠文化也就順勢入厝,「許石音樂圖書館」應運而生,自2018年3月正式啟用。

陳珊妮如何重新定義流行音樂的未來?

陳珊妮如何重新定義流行音樂的未來?

音樂創作向來是當下社會現象的反饋,在陳珊妮的作品中,更有著前瞻的數位文化反思。近來,各種創作形式席捲全球,音樂變得好似只是媒介,不再敘說完整故事;演出者可以是虛擬歌手,沒有人在意背後是否真實;創作者不用本名,也不用露臉,就可以創造未來。未來,縱使撲朔迷離,可以確定的是,所謂「真實」的存在,確切已經有了新的時代定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