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New Ideas


睽違36年,《捍衛戰士:獨行俠》是商業娛樂大作,還是新冷戰政治宣示?

允晨文化40年:以出版留下時代的紀錄

怪獸與鄧不利多的「困境」:影視「外傳」如何討喜?
《月光騎士》、《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與《魔比斯》等作品,都帶有「外傳」特質,然而這幾部影視作品面市後,評價跟市場反應卻似乎都不如預期,到底外傳是不是門好生意?

湯舒雯專欄:講電話

劉奕成專欄:你想住哪裡?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你想住哪裡?」乍聽之下,會以為這是求婚的告白,或是房地產的廣告。實際上,這的確是最近很多人在問的問題。問自己,也問身邊的人。想住哪裡?其實就是在問: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當賣魚的碰上洗車的:《偽魚販指南》林楷倫 ×《洗車人家》姜泰宇

書屋花甲╳而立書店:一間書店如何成為精神疾病的支持力量?

The North Face創辦人湯普金斯:賣掉公司,前往神秘之地

陳珊妮如何重新定義流行音樂的未來?

池上鄉何以成為東台灣的「真實烏托邦」?
台東縣池上鄉是全台灣自我經營最成功的鄉鎮之一,但,池上是如何成為池上?在地人凝聚共識、作出行動,在新時代中面對新挑戰,也為地方帶來新的可能性與想像。

PTT「創世神」杜奕瑾:從 PTT 到 AI ,他一直走向未來

台灣的強大和迷人,是「不好意思」

柏林《Flaneur》總編輯Fabian Saul:那些台北市裡可能存在的生命姿態

日本作家野島剛:日本人眼中的「MIT」與台灣雨傘

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與時間賽跑,為瀕危植物建造綠色方舟

劉奕成專欄:是誰告訴你的?

王君琦專欄:傷是光之所在

威石東酒莊執行長楊仁亞:不畏嘗試,釀造最真誠的台灣葡萄酒

陳小曼專欄:食物與未來,When Food is Bigger than the Plate
看到標題是不是想說,食物太多我就多拿一個盤子裝啊。倒不是字面上的意思,不如說,我們要面對的,可能是相反的問題。如果未來,盤子裡沒有食物可以裝了呢?

王君琦專欄:你賀歲,我賣錢

學校午餐不只是填飽肚子?一場生命與文化的學習

設計師李宜軒:持續創作才能體現設計師的價值

不談政治,來談人生:知名律師暨電視主持人謝震武
提到政論和益智節目主持人和律師,許多人都會立刻聯想到謝震武,究竟他是如何建立出理性嚴謹、專業誠懇及內外兼修的公眾形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