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文


罵髒話、畫髒罵:李俊賢的畫外音與燦爛多巴胺
李俊賢畫髒罵的強烈繪畫語彙,從畫外音到燦爛的多巴胺,給觀者跳脫畫室馴養的身體世界,那正是他童年最重要的身體吶喊和土地經驗。

李君慈 ✕ Misc ✕ 森田達子:女性設計綻放自由之光

《跟著俊賢去旅行》之途上記拾:大船離港,駛向萬象繁華之海

陳綺貞〈旅行的意義〉:「小清新」是厭世潮來襲前的發炎抗體

一生懸命「台美學」:最氣魄的台客李俊賢
走尋「台味」是李俊賢一生的志願,他的藝術表現了特殊而豐富台灣社會性格的視覺思維,並展示如何做著一位自我認同驕傲的台灣人。

HUSH〈第三人稱〉:這是一首寫給異鄉人的歌
在大學哲學系畢業之後,HUSH因為陳綺貞的音樂開始寫歌。寫給自己的作品〈第三人稱〉是HUSH多年前打工生活底下的「禮物」。

回顧李俊賢:向「偏挺」本土的「歹頑郎」藝術家致敬
透過無數次的台灣計畫,李俊賢把自己對台灣土地、海洋的熱烈情感,以棒球投手般的風采與「屈勢」(khut-sè)轉化成一幅幅令人難忘的台灣圖像。

【VERSE VOL. 07】寫時代的歌:From Verse to Chorus

歷經百年「臺灣的模樣」: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深入我們的影像故事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推出攝影展「臺灣的模樣」,策展人黃建亮選入日治末期至今日的攝影,跨越庶民生活與藝術性景象,使台灣完整顯現。

李俊賢的八個「分身」:藝術家Hue出生命變化球
李俊賢擁有多變的生命面貌,但從頭至尾不變的是堅定其「歹頑郎」的身分認同。策展人龔卓軍用八個身分/關鍵字,捕捉他變化球般的藝術生命。

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昭和最強辯論會 激盪日本左右派大對決
EP16 | 李英宏:水哥的音樂態度

不墮淚者非貓奴:每個愛貓人心中最柔軟的痛

「東區」沒落了嗎?美食家 Liz 高琹雯的台北吃食地圖

那年夏天,屏東的海:南國淨土 從此成了另一個心之故鄉
海洋對我來說,早已不只是電影或文學中的想像。遠難忘的海,其實都不在他方異國,而在自己參與《屏東本事》編製所展開的旅途中。

「京盛宇」手沖冰鎮台灣茶,用慢哲學喚起味蕾上的青春

封城之外:荷蘭如何與病毒同行,讓文化延續
各國封城的作法都不太一樣,以荷蘭為例,過去這一年經歷不同程度的限縮與鬆綁。台灣或也能從他國經驗,看見疫情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陳修澤〈再等我一下〉:不只唱出疫情下的恐懼 也盼望生活再現曙光

Promotion
藝情不思疫!提案以藝術為題的居家生活

Discovery Sport車主吳承諺與彭子娟:到平溪度過週六早晨,續寫一家五口的出遊篇章
EP15|馮宇:商業與創作之間的設計

我來自鹿港小鎮:在老街中尋覓我們的歷史與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