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訂閱VERSE雜誌 0
訂閱VERSE雜誌 0

#小說

《QUEER》的孤獨、慾望與救贖——從威廉・布洛斯的小說到盧卡・格達戈尼諾的電影

《QUEER》的孤獨、慾望與救贖——從威廉・布洛斯的小說到盧卡・格達戈尼諾的電影

曾執導《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義大利名導盧卡・格達戈尼諾(Luca Guadagnino)2024年的作品《QUEER》上映時,許多人的目光或許聚焦在主演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精湛的演技,或導演標誌性的美學風格。然而,這部電影的魅力與深度,更來自其背後的傳奇文本——由美國「垮世代」作家威廉・S・布洛斯(William S. Burroughs)所著的同名小說。

一個只有台灣人能說的故事:《零日攻擊:改編小說》真實探討台海戰爭威脅下的人性掙扎

一個只有台灣人能說的故事:《零日攻擊:改編小說》真實探討台海戰爭威脅下的人性掙扎

《零日攻擊:改編小說》改編自熱門劇集《零日攻擊》,由四位新生代作家帶來四篇中篇小說,探討台海戰爭威脅下的人性掙扎。當台灣身處美中對峙、兩強夾縫中,書中人物在逃離家園、屈服誘惑與掙扎求生之間抉擇。這是一個只有台灣人能說的故事,也是給下一輪世界和平留下的備忘錄。

德國人寫二二八?《梅雨》:首部德文臺灣歷史小說,從日治金瓜石到白色恐怖

德國人寫二二八?《梅雨》:首部德文臺灣歷史小說,從日治金瓜石到白色恐怖

德國小說大家施益堅的《梅雨》,是榮獲觀點文學獎、柏林藝術獎,並三度入圍德國圖書獎決選的歷史書寫新作。這部震動歐洲文壇的跨國作品,以臺灣日治時期為背景,是首部觸及二二八事件的德文小說。故事橫跨七十年,透過一個家庭在動盪時代下的命運,細膩描繪戰爭陰影與身份認同的掙扎。這是從最遙遠的歐洲視角,剖析最哀愁的亞洲歷史,探討記憶與歸屬感的重量級作品。

《進烤箱的好日子》:一旦有了不朽的念頭,大家都得進烤箱

《進烤箱的好日子》:一旦有了不朽的念頭,大家都得進烤箱

《進烤箱的好日子》是作者李佳穎睽違十六年推出的全新作品,探討寫作與記憶的矛盾。書中,主角阿丹從小說創作的困境轉向回憶錄,試圖透過「真實」的紀錄來逃避虛構的自我滲透,卻發現所有「封存當下」的嘗試,最終都將面臨某種形式的死亡,正如普拉絲將頭放進烤箱,所有想追求不朽的念頭,都將被文字與記憶反噬。

「都怪妳寫得太好!」——李佳穎用《進烤箱的好日子》「召喚」躺平七年的自轉星球出版社

「都怪妳寫得太好!」——李佳穎用《進烤箱的好日子》「召喚」躺平七年的自轉星球出版社

一位停擺七年的出版社社長,遇上一位沉寂十六年的作家。這場看似不可能的合作,從一場「靈魂拷問」開始,最終成為彼此生命裡的關鍵觸動。他們用專業與信任,將一本書推進市場的「烤箱」,勇敢對抗「暢銷」的速食文化,也為台灣文壇點亮一道文學背後的光。這是一個關於回歸、勇氣與信念的長銷實踐故事。

小說的想像力會讓真相更真實——法國作家艾力克.菲耶的台灣紀行

小說的想像力會讓真相更真實——法國作家艾力克.菲耶的台灣紀行

法國作家艾力克.菲耶(Éric Faye)與亞洲的關連十分密切,這位路透社記者出身的小說家,在多次來訪亞洲後,對台灣抱以濃厚興趣,不僅兩度出席台北國際書展,在Taiwan Pitch的協助與邀請下,今(2022)年更前往台南、蘭嶼、金門等地進行田調取材,不以常見的「台北天龍人」視角出發,在他心底,對於「福爾摩沙」這座島嶼,自有一套敏銳而深入的探索視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