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張藝:或許你不需要去管性別 以軍人造型登上軍裝用品雜誌、化身檳榔攤姊妹花與台灣精釀啤酒聯名、套上紅色短裙與Netflix合作拍攝宣傳短片,影像創作者張藝每回現身都是驚喜,正因為他擁抱獨特的中性氣質,讓他能夠跨越性別、演繹出不同的角色,成為無法以性別定義的創作者。
人物 余政達:酷兒藝術就是一種框架 藝術家余政達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酷兒藝術家之一,他的另一個身分是「法咪咪(FAMEME)」:一位由他創造及扮演的網紅榴蓮大亨。他爽快地同意自己的「酷兒」身分,卻對如何界定「酷兒藝術」遲疑了片刻。若要嘗試定義余政達、法咪咪,或酷兒藝術—這些流動、難以名狀的事物—就得先回到他舉起榴槤之前的那幾年。
人物 設計 李雅雯:用畫筆與遠行,在無人知曉之地探索自己 探險,有可能是對於廣袤世界的探索,也可能是深入內在自我的鑽研;然而,對於插畫家Li Ya Wen而言,兩者或許本為一體。畢竟,若將她的創作脈絡整理成冊,那麼關於身體、性別的探索是大標題;大學時期到瑞士交換、工作後到柏林探險的這兩趟遠行,則是最明顯的章節斷代,述說著她如何在離家近萬里之地,靠近自己的內心與身體。
人物 戲劇 陳亞蘭——當(女)演員演活了(男)主角 陳亞蘭在20歲那年拜入歌仔戲國寶楊麗花門下,師父對她說:「小生要練到40歲後才穩定。」57歲時,她摘下影帝頭銜,獎項背後承載更多意義,對這位傳統戲曲演員而言,這是個了不起的時刻,而對歌仔戲與性別議題來說,也是如此。
人物 影劇 杰德影音執行長林志杰:娛樂,是酷兒改變世界的一種方式 杰德影音執行長林志杰多年來投身同志平權的倡議,從大學自辦小型影展,到2014年連續三屆舉辦台灣國際酷兒影展,最後走向亞洲國際,創辦專屬同志族群的影音串流平台GagaOOLala,觀眾遍及世界各地,自製作品《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更在今(2022)年金鐘獎拿下三項大獎。林志杰知道,這將是他一生志業。
人物 戲劇 趙啟運×簡莉穎:流動後持續發浪 黑盒子是充滿無限可能的空間,能將具實驗與突破性的作品帶入大眾視野。2022年現象級劇碼《仲夏夜汁夢》在全台巡演,劇中毫無尺度且高度娛樂性的設定讓每場演出皆宛如男同志的狂歡派對,是編劇趙啟運給男同志族群的獻禮。另一位不斷嘗試書寫性別相關題材的編劇簡莉穎,從《服妖之鑑》到《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等,不只是戲迷口中的經典,也一再拓展劇場所能觸及的邊界。本次邀集兩位編劇對談,分享「反串」的獨特魅力,以及性別如何在舞台上被重新定義。
文學 馬翊航詩選後記:身體的階段 「是男生、是女生,是流動與多元」。《VERSE》第15期的封面故事,從戲曲、流行文化、影視與劇場等各種藝術形式,探討突破傳統性別框架的可能。在專題的結尾頁,特別邀請詩人馬翊航挑選三首詩作、一首歌詞,並以一篇短文補充回應,為更多元與流動的想像寫下註腳。
戲劇 女身男相,盡情展演——歌仔戲的坤生文化與易性扮演 小生劍眉星目、目吊時鐘,深情款款地吟唱著七字調,讓台下女戲迷聽得如癡如醉、芳心蕩漾。台灣歌仔戲獨有的坤生文化,讓演員透過服化裝扮、身段演繹的易性扮演,跨越性別界限,以女身展演男相,在舞台上,「她」變成了「他」,揮灑出萬般風情。
人物 千刀萬剮的美——台灣首位變性選美皇后愛里 2017年,愛里(本名廖妤晨)赴泰國做變性手術,切除陰莖、植入人工陰道。她改身體、換姓名,本來可以人生歸零,重新做一位沒有過去的女孩,但她卻選擇自揭傷痕,出書、拍片,當跨性網紅,今年更代表台灣參加國際跨性別選美比賽,只為證明跨性別者的人生並非只有悲情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