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劇 從《海殤—牡丹與琉球悲歌》尋索一段被隱沒的台灣史 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是台灣史上的重要事件,甚至牽動日本、中國與東亞局勢。由胡皓翔導演歷時七年調查和拍攝的紀錄片《海殤—牡丹與琉球悲歌》今年2月在「沖繩環太平洋電影節」被選為開幕片,引起許多討論與關注。這部重要的紀錄片,重新建構了大眾對於牡丹社事件的既有認知,也讓胡皓翔反問自己:深入探究歷史事件,對個人與社會究竟有什麼樣的意義?
影劇 台灣紀錄片《海殤》掘開「牡丹社事件」歷史暗角,入選為沖繩電影節開幕片 1871年多名沖繩船員與乘客在船難滯台時,因溝通誤解而遭原住民殺害,史稱「牡丹社事件」。導演胡皓翔耗費7年時間進行調查與訪談,以採訪與戲劇重演的方式重現被掩蓋的歷史真相,獲選為2025年第二屆Cinema at Sea - 沖繩環太平洋國際電影節開幕片。
文化 在臺南古都重探臺灣故事——1624講堂:上一堂給臺灣的歷史課 當世界迎向大航海時代,臺南也在 1624 年成為東、西方貿易的匯合點,與世界產生更深刻的互動,這座古老城市可說是臺灣文化的匯聚點,足以作為人們探討「臺灣學」的起點。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企劃出「1624 講堂:上一堂給臺灣的歷史課」,以一座城市為藍本,既微觀又宏觀地,沉浸式解讀臺灣歷史,引領人們回看來時路,理解今日臺南如何塑成,一同激盪共生共榮的未來面貌。
電影 第76屆坎城影展關鍵字:女性、非洲、歷史——當女導演的鋒芒真實被看見 第76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由法國女導演潔絲汀・楚特的《墜樓死亡的剖析》(Anatomy of a Fall)所拿下——這是史上第三度由女性導演奪得金棕櫚,或許這正是全世界開始正視女性創作者的一個轉捩時刻。
音樂 全台灣首座留聲機博物館,「文鼎留聲博物館」穿越200年聲音紀錄的歷程 2022年末,位於台南的「文鼎留聲博物館」正式開幕,總共耗時五年時間精心打造,是全台第一間的留聲博物館。空間以「留聲時光隧道」為構思,將建築劃分為「展覽、咖啡、禮品」,邀請民眾從生活不同面向體驗留聲故事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