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展覽 連伍佰與侯孝賢都respect的藝術狂人——林鉅與他的80年代 林鉅幾乎見證了台灣80年代以降最生猛的在地創作能量與最前衛的文化現場:他是戒嚴年代的飢餓藝術家、侯孝賢拗他當演員、經營的pub是搖滾天王伍佰爆紅前的舞台⋯⋯林鉅總說自己不在那些圈子裡,但所作所為卻又扎扎實實地見證台灣文化脈動。
展覽 觀點 再看「八〇」的藝術與政治及其啟示 時空回到1983年10月,23歲的陳界仁趁「增額立法委員改選」之際,和友人到西門町進行一場行為演出《機能喪失第三號》:五名頭罩紅頭套、穿著如囚犯的男子,一個個手搭前人肩上緩步前進,倏地之間,五人倒跪在地搥胸頓足、哀嚎嘶吼,奇異的舉止引發群眾圍觀,情治單位和警察也緊盯蒐證。
展覽 文學 為何我們仍要繼續讀三毛?——與皇冠文化總編輯許婷婷聊三毛 1970年,作家陳懋平開始以「三毛」為筆名,將她在西屬撒哈拉沙漠中的所見所聞與日常光景撰文成冊,獲得大量迴響,為當時尚在威權統治下的台灣人提供了讓靈魂遁逃的出口,作家白先勇曾讚賞其作品影響力有如「青春偶像」,滋潤了成長於80年代的文青們。這位文字橫跨文學、戲劇與歌詞領域的作家,在47歲那年以自縊的方式親手拉下人生簾幕,但她的處世精神與浪漫性格,仍持續透過二十多本著作流傳在人間。為何三毛的文字至今仍具有影響力?透過與皇冠文化總編輯許婷婷的對話,我們得以重新探索這位偉大作家的迷人之處。
展覽 北美館「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台灣80年代的文青、知青和憤青都在幹嘛? 臺北市立美術館年度大展「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歷時三年的前期研究、訪調與籌備,聚焦跨領域開端和自我啟蒙的臺灣八〇年代,帶領觀眾探尋在當時政治社會背景下,視覺藝術、劇場、新電影、音樂、文學等各藝術領域相互交織與碰撞的文化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