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馬家輝:將香港的曖昧留在筆下
當代華人作家馬家輝,是真正的跨界文化人,同時也是一位超級型男。在他邁入60歲之際,訪問他的寫作生涯,到香港的文化狀態,以及人生體悟。
馬家輝專欄:五虎下江南
馬家輝專欄:師父,和他的師父
「一代宗師」葉問的出生年份有兩個版本,1893年和1899年,惟可確定他去世於1972年12月2日,距今正好半個世紀;也可以確定,葉問的喪禮,入室弟子李小龍並未現身,而原因,有三個版本。
香港作家鄧小樺:文學是解放全人類的答案
黃秋生:我只是個演戲的
「因為我只是個演戲的。」黃秋生如是說。從影四十多年、出演過兩百多部電影,終於在2022年第59屆金馬獎以《白日青春》拿下金馬影帝。59歲生日那一天,他許下了「願我能夠將一身所學之技帶到台灣」的願望。
邊走邊唱的黃耀明:為離開的人,捎來關於香港的消息
從1986年出道起,三十多年過去,黃耀明仍不過時。2023年「邊走邊唱」巡迴,黃耀明說:「我希望可以通過我的表演和音樂,帶給離開的人一些關於香港的消息。」
《過時‧過節》一個讓毛舜筠情願無償,也要述說的香港家庭故事
杜汶澤:一碗煲湯、一份燒鴨,我的心之家鄉
畢明的家庭餐桌:回憶與新日常的融匯
來台灣之後,有一個早餐畫面,特別印象深刻。那天,我們倆都在吃自己喜歡的早點,且決定不作取捨,想吃的都吃,結果:碎片四濺!
茶餐廳在台灣:當香港人的鄉愁在這座島嶼上發酵
「江記的戰國龐克」:屬於香港的賽博龐克,在監控與離散懷抱希望之必要
馬家輝專欄:如果張艾嘉演莫桂蘭
從香港傷痛到後時代革命,攝影師高仲明不斷訴說的紀實鏡頭
專訪《憂鬱之島》導演陳梓桓——在離散之中重構屬於香港本位的想像
香港的社會運動從2019年走到現在,還能透過什麼鏡頭紀錄香港的故事?導演陳梓桓透過紀錄片《憂鬱之島》,將時間線從文化大革命拉至現代,他想述說的不是事件背後的成因、問題與現象,而是一個個活在香港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