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Issue 12今天,我想來點蔬食 »
Jun.25
專文 Articles
專欄 Columns
影像 Pictures & Video
雜誌 Magazine
商鋪 Shop
資訊 Info
搜尋
0
文章
人物. 地方. 觀念. 飲食
「我喜歡下雨過後土地的味道,會想到家。」餐廳 AKAME 創辦主廚彭天恩(Alex)倚著敞開的車窗,悠悠道來。我們正馳騁在屏東縣霧台鄉的群山中,雨剛停,斜陽金暖,峰脈綠絨,美景潑灑出來的此刻,彭天恩卻想起了家。他已經回到家了呀!不僅如此,他還把外地人招來了,為了吃他料理的一餐,許多人不遠千里專程上路。
人物. 重磅
這些年,加諸在唐鳳身上的標籤實在太多,她既不抗拒也不同意。在她心中,這些標籤只是發語詞,不是語言中有意義的一部分,如果一定要給自己下個標籤呢?她說:「可能就是『我』吧,這是個沒有所指、沒有意義的字。」
人物. 建築. 觀念
如果不是這場疫情,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團隊的 5 月應會現身於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展場。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土地、台灣的人和何以讓台灣自由的元素。二十多年來,黃聲遠帶領田中央團隊深耕宜蘭,他們的作品不僅獲得總統創新獎、國家文藝獎等多個大獎,近年更在世界巡迴展覽,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土地與人,並用台灣的價值回答這個今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主題:我們將如何一起生活。
人物. 觀念
在我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心中都有個台灣的投射——關於文化,關於生活。直至香港的政治矛盾愈來愈尖銳,更多關於政制、未來的討論,大眾漸漸將視線挪移至已民主化的台灣,寶島漸漸成為香港人心中投射的政治楷模。深紅的中國大陸,半死不活的香港,以及自由蓬勃的台灣,形成了華人社會獨特的政治延線,也讓在夾層的香港人在強烈對比下,意識上愈來愈靠近台灣的公民社會。
人物. 音樂
交工樂隊初期扣連反水庫,《菊花夜行軍》的農村轉型、《臨暗》的都市遊魂⋯⋯直到《我庄》《圍庄》重新爬梳了家鄉與鄰近地區。
文化. 電影
在賈樟柯的電影宇宙裡,藍天不會消失,只是距離很遠。一旦有機會卸下口罩,就要趁機呼吸一下最真實的空氣。而這一切,他總要持續透過電影去說出來。
人物. 文化. 電影
賈樟柯是當代中國最重要的電影導演之一,他的鏡頭對準了當代中國的社會轉型。他的兩部新片,一部是在 2018 年的《江湖兒女》,另一部是關於文學與農村的紀錄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都在《寧靜的長河:2020 賈樟柯原鄉影展》讓台灣觀眾可以看到。
人物. 文化
金57落幕已超過20天,是枝裕和甘願來台隔離14天,只為擔任本屆金馬終身成就獎的引言人,三分鐘致詞依舊歷歷在目。他說,是侯孝賢讓自己決定成為一個電影導演,他始終認為自己就是侯孝賢其中一個兒子,所以他僅代表侯孝賢的孩子們站在台上。
人物. 攝影. 文化
歡迎光臨《伍佰.滑雪場》,根據伍佰的入場說明,接下來的旅程中,不是你被眼前影像拉進去,就是它們會跳出來攻擊你。這是伍佰的第五本攝影集,收納了他 2008 年到 2020 年的滑雪旅程,大開本尺寸、書體沈甸甸,是至今所有作品中塊頭最大的,裡頭大多是跨頁照片,全景攤開,一幕幕重現他在滑雪場透過護目鏡所見的銀白世界。
如果要找2020年最酷的兩個電影人物,絕對是白靈和陳淑芳了。月前有位久居國外的友人返台,我推薦他去看《孤味》,告訴他陳淑芳演得極好,他不知道陳淑芳是誰,但是一看到照片,他馬上就知道了。就像一首熟悉的歌,久了會忘掉歌名,但是聽到一小節旋律就會馬上說:我聽過。陳淑芳,就是我們記憶的一部分。
閱讀設定
夜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