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台南

蒐集新營的舊情懷與新面貌——走訪新營波光節時,還能去這些地方!

蒐集新營的舊情懷與新面貌——走訪新營波光節時,還能去這些地方!

屬於台南春天文化盛事之一的新營波光節,今年二月初開展後,許多外地民眾都專程前往新營,欣賞新銳藝術家們在天鵝湖公園周圍的創作。為期一個多月的展期裡,新營波光節也與在地店家合作舉辦講座、工作坊,讓大家有機會多感受新營城鎮的故事與活力。本篇我們彙整了八個適合與波光節一起走訪的店家與景點,從白天至夜晚,無論什麼時刻,新營都有引人駐足的地方。

2025新營波光節「路徑之間」:讓新營多一個駐足的理由!

2025新營波光節「路徑之間」:讓新營多一個駐足的理由!

台南市的藝文新品牌「新營波光節」,2024年首屆舉辦便獲得熱烈迴響,37天展期吸引超過28萬觀展人次,並獲得國際繆思設計大獎概念設計類-公共空間金獎。第二屆新營波光節在今年2月8日正式開展,展期將持續至3月16日。台南市長黃偉哲說,如今新營波光節和月津港燈節都是台南不可錯過的文化盛事,尤其適合大家排入走春旅遊行程,在欣賞燈光藝術的同時,感受台南城鎮的獨特氛圍。

鹽水藝術小鎮的誕生:從「月津港燈節」到「漫月美行動」,台灣水岸燈節發源地的幕後紀實

鹽水藝術小鎮的誕生:從「月津港燈節」到「漫月美行動」,台灣水岸燈節發源地的幕後紀實

以地景為尺度點燈、搭配不同媒材的作品妝點,如今已經是大眾熟悉的燈節形式,甚至成為各縣市政府固定辦理的活動之一。但大多數人可能不會注意到,鹽水以「始祖」之姿辦了15年的「月津港燈節」,醞釀過上千件作品,凝聚了百位藝術家,在看似年復一年的燈節裡,小鎮發展出另一種更為綿長、永續的模式,那是一場以「漫月美行動」為名,由居民參與而形成的藝術計畫。未來,燈節不再只是一年一度的炫目,而是在地點燃、用以映照自身的火光。

在地人的鹽水精選!走訪歷史空間與新滋味:從酒吧、咖啡館到以環保建材再翻新的潮農會

在地人的鹽水精選!走訪歷史空間與新滋味:從酒吧、咖啡館到以環保建材再翻新的潮農會

台南鹽水曾以「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月津港走過一段繁華歲月,如今這座港鎮因為藝術與燈節再度為人所知,鹽水居民擁有與歷史共生的生活記憶,也隨著藝術和歷史場景的翻新為小鎮注入別樣風貌。鹽水的豐富生活透過在地人陳瑩如以書寫與記錄地方、帶領導覽向外界分享,《VERSE》第27期邀請她帶路地道的鹽水風景。

鹽水:跟著藝術漫步港鎮,體驗與歷史共生的地方生活

鹽水:跟著藝術漫步港鎮,體驗與歷史共生的地方生活

鹽水人從悠長的歴史榮光裡一路走來,從繁華港鎮到沒落為安靜小鎮。但近年「月津港風華再現」、月津港燈節、月之美術館等一連串計畫,於藝術燈海帶動的熱鬧景象裡,重拾璀燦的美麗記憶與驕傲,為鹽水帶來蛻變的契機。而回返或移居的新生代注入活水與創新想法,也與壯年世代鹽水人齊力譜寫著嶄新的一頁。

「逃」來台南的剪紙藝術家楊士毅,寫下《沒有門檻的幸福》分享尋根與藝術的故事

「逃」來台南的剪紙藝術家楊士毅,寫下《沒有門檻的幸福》分享尋根與藝術的故事

楊士毅於今(2024)年也出版新書《沒有門檻的幸福》,和讀者分享他如何找到通往幸福人生的路徑。他以富含正面意義的作品為大眾所熟悉,但早在二十多歲真正開始剪紙之前,他的創作心境與現在全然相反,他發現台南的生活經驗不僅啟發了自己,如今也希望透過藝術向這座城市表達深深的謝意。

直擊2024臺灣文博會「寶島百面」幕後,參展品牌創新高,商展總監黃昱禎看見臺灣文創力

直擊2024臺灣文博會「寶島百面」幕後,參展品牌創新高,商展總監黃昱禎看見臺灣文創力

2024年臺灣文博會在8月23日到9月1日於臺南展開,首次融合商展和文化策展空間,打破過去的策展界線,有超過570個品牌參展,設有700個攤位。面對場館變大、參展攤位變多,到底什麼樣的IP和文創品牌可以代表臺灣文化特色?黃昱禎以商展角度來看,今年的文博會規模正折射出臺灣的「多元性」為國內文創產業的發展優勢,也充分回應本屆主題「寶島百面」,傳遞出這塊寶島交雜而多樣的文化特色。

台南「大菜市」華麗轉身,迎接西市場新日常

台南「大菜市」華麗轉身,迎接西市場新日常

設立於1905年(明治38年)的西市場,正是台南人皆以台語為稱的「大菜市」。作為台南第一座公營市場,不僅是日治時期其他分市場的中心,對當地公共衛生及城市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昔日更是台南各大魚菜肉品批發市場的源頭。西市場從被指定為古蹟到整修完成,歷經二十多年找回日治時期的風華,又會呈現什麼嶄新的風貌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