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文章結果 Search Result
共找到454篇關於 中國 的文章。
金門連結了台灣與中國,但也把它們分隔開來──專訪首部入圍2024奧斯卡紀錄短片《金門》導演江松長
導演江松長的紀錄片《金門》(Island in Between)成功闖進2024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入圍名單。這是台灣繼23年前的《臥虎藏龍》後,再度有資格角逐奧斯卡桂冠的作品。
【專訪】中國近年最成功戲劇《漫長的季節》文學策劃與作家班宇——整個季節將它結成了琥珀
臺中國家歌劇院:立足中臺灣的藝術與生活劇場
2024台灣總統大選必看書單:《中國的執念》作者野島剛——書寫台灣,已成為他的使命!
「最懂台灣的日本記者」野島剛在2023年推出新書《中國的執念》——從日本視角解讀習近平強權體制下的台灣及香港。這對2024總統大選無疑帶來重要的思考。
從馬來西亞到中國再到台灣:馬來西亞華人也是台灣白恐受難者
投資文化教育,耕耘藝術沃土:中國信託為臺灣藝文環境點亮希望
是寶寶還是矯情?中國流行只是一種交流交流?
《愛×死×機器人:溺斃的巨人》 這巨人是中國還是蘇聯?
一個逝去的雜誌黃金年代?令狐磊與當代中國文化雜誌二十年
有「中國第一文青」之稱的令狐磊,集資深雜誌人、編輯、文化人、書店總監等各種身分於一身,他如何看待這20年來中國文化雜誌產業的變遷?
和AI一起跳舞!雲門舞集新作《波》10月登場
第76屆坎城影展關鍵字:女性、非洲、歷史——當女導演的鋒芒真實被看見
阿里山咖啡:島國雲海,長出世界級精品咖啡魔豆
馬家輝:將香港的曖昧留在筆下
當代華人作家馬家輝,是真正的跨界文化人,同時也是一位超級型男。在他邁入60歲之際,訪問他的寫作生涯,到香港的文化狀態,以及人生體悟。
《VERSE》封面插畫藝術家周依:生活就是藝術!
疾駛的高鐵上接通電話,周依(Chou Yi)的聲音顯得有點斷斷續續,但是當通信訊號一回穩,立刻就能清晰地接收到從她而來的電波——「能聽見我嗎?」
馬修嚴選Pro+乳蛋白優格上市,攜手法朋打造限量雪藏乳酪蛋糕
給時間以時間——專訪蕭菊貞導演《南方,寂寞鐵道》,南迴完全電氣化前的凝視
北海道飯店集團千金「來台尋根」,用一杯紅酒打開台日合作
站在花蓮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移民村遺址外,日本北海道濱野飯店集團常務取締役濱野沙也加,臉上汗水、淚水早已分不清。這是她的第三次台灣行。
馬家輝專欄:李安,李淳,李小龍
李安籌拍新片,李淳擔任主角,飾演李小龍;李加李加李,三李「聯手」,電影若能於今年內上映,正值李小龍逝世50周年,深具獨特的悼念意義。
唐鳳:一名無政府主義者如何成為台灣 icon
這些年,加諸在唐鳳身上的標籤實在太多,她既不抗拒也不同意。在她心中,這些標籤只是發語詞,不是語言中有意義的一部分,如果一定要給自己下個標籤呢?她說:「可能就是『我』吧,這是個沒有所指、沒有意義的字。」
我有蛤蜊,你有故事嗎?談蛤蜊神怪的多重宇宙
攜手同根生重新轉世、為妖怪而唱,柯智豪入圍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
資深音樂人柯智豪憑同根生《邊緣轉生術》專輯,在專輯中混搭傳統、現代的音樂語言與台灣傳統妖怪故事,攜手同根生的音樂「重新轉世」,並獲得第34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提名。
卓武山咖啡:所謂的第一名,是為了被超越而存在
2021年,卓武山咖啡農場的「日曬藝伎豆」在競標平台拿下一公斤三萬元高價,創下平台最高紀錄,為台灣咖啡打開國際名聲與市場,也寫下台灣江湖的咖啡傳奇。
《清明時節》游安順×張玉嬿──在婚姻與愛情間,如何「不負如來不負卿」?
「我不想定義什麼是嘻哈。」——《大嘻哈時代2》導演謝乾乾
蛋堡在合輯《黃金年代》的一曲〈十年〉中寫下:「如果沒人跟著起舞,我們怎麼革命」,當時謝乾乾還是個學生;以十年為期,如今,他交出《大嘻哈時代2》的導演之作,一陣新世代饒舌的強風吹起。
好看娛樂——無關時代與平台,重點是要夠「好看」
實境秀並不稀奇,但讓這股風潮開始在台灣蔓延的,是由好看娛樂製作、於2022年開播的《來吧!營業中》第一季與《嗨!營業中》。一起來看看「慢綜藝」、「明星實境秀」的風潮,如何吹入台灣!
從凡物爆發的浩瀚宇宙,伍佰說是「異世界」——林炳存創作個展《蒼藍小點》
再述釀造、光影與經典干邑風味!馬爹利攜手彭于晏談電影人生的自我突破與挑戰
專訪漫畫家柳廣成——從「星之卡比」的身上看見自己,原來身為哪裡人並無所謂
仙女的勞碌命——藝術家倪瑞宏的紅塵考驗
「所有的大人都是孩子,只要你未曾遺忘」——《小王子》音樂劇空總劇場登台
蛤?我們吃的是台灣原生種——台灣文蛤正式正名
作為食用者與消費者,到現在才發現原來台灣人常吃的「蛤仔」,其實是台灣原生種。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更於3月在國際期刊《軟體動物研究》(Molluscan Research) 中發表「台灣文蛤」的正式更名。
北師美術館「酷共生」展覽:人類要如何與地球萬物共生共存?
「琉璃工房」楊惠姍談張毅:除了藝術,他留下的是對文化信仰的執著
回聲樂團Echo——當我們歸來仍少年
世界豆漿大王:從白天到黑夜,飄香一甲子的永和味
在島嶼聽著最喜歡的樂團,享受祭典的多元與自由——「2023 ISLAND’s」精彩一瞬
首發單曲〈愛到宇宙爆開〉火熱上線!溫蒂漫步新專《Midnight Blue》大膽突破自我風格
溫蒂漫步全新專輯《Midnight Blue》即將誕生,第一首單曲〈愛到宇宙爆開〉MV於11月7日上線,以搖滾曲風呈現火熱直率的情感,表達愛的不同面貌。
從《醜女大翻身》到《假面女郎》,5部影視劇看韓國「整形文化」的瘋狂
專注將細微的情感好好安放——專訪饒舌歌手路壹Lu1
Spotify究竟在玩什麼?深入串流音樂機制的黑箱
Spotify最近公布Q3財報,用戶人數增加和調漲串流服務費,迎來這兩年來的首季獲利,每月活躍用戶數高達5億7,400萬個。
【無名小吃】山腳下的貼爐燒餅:一生的絕活,要做就做一輩子
從台積電專案經理到暢銷商管作家!郝旭烈如何順流而上,創造自己的無限賽局?
Schoolgirl Byebye 從南京到世界——是愛人,也是最好的朋友
追悼詩人瘂弦——他是華文現代詩啟發者,也是推動文化的編輯者
第27屆「臺北文化獎」得主中,年紀最大者為已高齡91歲的瘂弦,作為華文現代詩的啟發者,獲頒此殊榮當之無愧。瘂弦於2024年10月11日早晨於溫哥華逝世,享耆壽92歲。
打造專屬於亞洲的影音平台——愛奇藝如何推動台劇原創IP?
舒國治70歲寫下《憶楊德昌》:30歲前相識,老來才能寫下,也算是當代藝文諸多瑣事!
我認識楊德昌於1981年。要探討楊德昌,最值得細細琢磨楊德昌的時代。他的時代,充滿了他一看就要皺眉頭的事物。⋯⋯這諸多的糟糕,後來往往是他創作的源泉。
猜猜看這是什麼石頭?2023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打破」石材印象,50+藝術品驚豔登場
傳統文化於媒體世代的憂與喜——專訪「第12屆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策展人司黛蕊
今(2023)年「第12屆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以「媒介/記憶」為題,呈現傳統文化與故事在不同的媒介、時代下被述說的方式。
2023「Takao Rock 打狗祭」玩全制霸,搶先一窺10月最生猛的音樂宇宙星樂園
2023金點設計得獎名單揭曉!《VIBES》及《貓空人》榮獲金點設計獎標章
【咖啡師踏查筆記 1】阿里山上的咖啡園
吳念真:「我想講的,是大家都能聽得懂的故事。」
刀郎〈羅剎海市〉:10億級別的集體狂歡
台灣的「三大洋食」是什麼?不只是日本,台灣也有洋食文化
新竹市吹起文化之風:啟動多元閱讀行動,共作城市故事
南投信義晨軒梅主理人王貴香:相伴農友永續家鄉梅園記憶
AKB48 Team TP:日系偶像在台灣持續進化中
《原子少年》的關鍵推手詹仁雄:偶像的存在是有意義的
導讀吳濁流:寫小說,是為時代做見證
導讀鍾理和、鍾鐵民:土地之愛,生活之愛
精湛工藝的無限追求:Louis Vuitton與草間彌生再度攜手
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猶如一位全才,不僅作品散發催眠魅力,其人生經歷豐富多彩、前衛風格聞名於世;這位女祭司是嬉皮年代的象徵性人物之一,多年來, 她始終保有自己的特色。
新北三重:這座黑色的城市,黑裡透光
用一些網路鄉民的刻板印象來敘述三重:混亂、黑道、8+9(八家將/pat-ka-tsiòng的諧音哏),聽起來還滿「黑色電影」(Film Noir)的吧。
白先勇:從孽子回歸人子,青春鳥們走過的40年
連伍佰與侯孝賢都respect的藝術狂人——林鉅與他的80年代
以《重慶森林》為啟發,Saint Laurent攜手林志鵬「NO.223」舉辦攝影展
新年用什麼「洗」腦?作家陳栢青:Lofi GirlX《小小世界》X《魯保羅變裝皇后秀》
AV男/女優經紀人胎尼:我以奶妹的聲量為號召,走跳在這個成人產業
成人影音平台「TWAV」:鄧佳華主演《華根初上》如何改變台灣人看AV產業?
成人直播平台SWAG:抄台並不能阻止人類需要色情
趙啟運×簡莉穎:流動後持續發浪
「江記的戰國龐克」:屬於香港的賽博龐克,在監控與離散懷抱希望之必要
王文靜專欄:一張Formosa古地圖的胖毛毛蟲島
「痛,能讓觀眾感受更真實」揭開台灣電影動作設計秘辛——金馬獎動作指導洪昰顥
讓我們回到1989年《悲情城市》拿下金獅獎的那一夜
對多數台灣記者而言,1989年9月都是職涯上採訪國際影展的初體驗,只因為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入圍了威尼斯影展競賽,那是台灣電影的第一次,也是台灣媒體的第一次國際大賽交鋒。
這樣的光剛剛好——攝影師李屏賓在鏡頭後的孤影
電影是什麼?千人一面、一面千人,當代攝影大師李屏賓這樣定義它:「電影是魔術和幻術。」、「電影其實是一種催眠,當觀眾被催眠,就算明明是夜晚,光打得燦亮如白晝,照樣能夠接受。」
女身男相,盡情展演——歌仔戲的坤生文化與易性扮演
「三大吟遊詩人音樂會」策展人鍾適芳:唱自己土地的歌,是數位時代難以招架的純真與溫度
尚蝶扣:以鈕扣演繹溫暖的時尚創意
德利泰:現代化中藥溯源耕耘者
從進口中藥材的大盤商轉型成立中藥互動體驗館,德利泰透過有趣的互動體驗傳承中藥知識文化,重新讓中藥走入生活、拉近與民眾之間的距離,更成為大稻埕必訪的時髦名店。
竹木造咖:雜貨行變身文創靈感百寶箱
從《流麻溝十五號》到《綠島金魂》:當代台灣影視如何處理白色恐怖議題?
強片票房接連失靈,傳統三幕劇如何轉型?
法國攝影師Claudine Doury:青春期與旅行是我的攝影主題
平路:戳破表面,用文字勾勒真實的稜鏡
從香港傷痛到後時代革命,攝影師高仲明不斷訴說的紀實鏡頭
黃耀文 Wayne Huang:二次創業投身區塊鏈,為新興市場實踐普惠金融
為什麼我們需要這樣一本食譜?——莊祖宜《餐桌上的人間田野》
生態攝影大師梁皆得耗時30年打造《守護黑面琵鷺》,紀錄保育的漫漫長路
《車頂上的玄天上帝》導演黃文英:「我從阿公與侯孝賢的身上學會了眼光」
黃文英是台灣最重要的電影創作者之一,她擔任藝術指導與導演侯孝賢合作多年,如今拍起了自己的電影《車頂上的玄天上帝》,將鏡頭對向自己的故鄉與思念,讓信仰領路,走回百年前嘉義火車站前的中正路。
飯箱裡的東南亞料理:從學校午餐認識多元文化
東南亞料理是想要品嘗異國料理的好選擇,如果孩子能夠從小就在學校午餐中吃到,當他們長大後,這些東南亞料理將不再只是異國料理,而是下一代台灣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VERSE VOL. 17】新娛樂世界
LGBTQ的姻緣我負責——因「異男忘」悲劇轉世的兔兒神
韓團NewJeans的粉絲名「Bunnies」,乘載了什麼符號意義?
香港作家鄧小樺:文學是解放全人類的答案
Louis Vuitton「Crafting Dreams典藏工藝展」,多款珍稀硬箱首次來台
米其林推薦/高檔粵菜代表「晶華軒」主廚鄔海明:「做菜之前,先學做人。」
台中大甲:圍繞信仰而生的海線小鎮
每年4月盛大的大甲媽祖遶境,聞名世界的腳踏車公司和周邊聚落,以及說到芋頭必然會聯想到的生產地,大甲這座被海滋養的小鎮,看似偏遠,但其實一直都在台灣人的生活之中。
《模仿犯》出品人陳國富:是時候來做更難的劇了
藝術家吳耿禎:他剪的不只是紙,而是文化的形貌
專訪《白日青春》導演劉國瑞——在沒有父親的彼岸,展開異鄉人的逃亡
粵菜餐桌的頂尖對決,蔡珠兒×林國邦×蘇權暉三方對談
粵菜是台灣中菜之巔。半世紀以來,港廚移民在台寫下高檔粵菜的輝煌史。《VERSE》邀集三位粵菜高手:飲食作家蔡珠兒、米其林一星「雅閣」主廚張國邦、新北第一粵菜「望月樓」主廚蘇權暉,對談粵菜在台灣的演進。
「這是排灣嗎?」——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第一部曲
黃銘彰專欄:奧恰洛夫——蹲踞與挺立
黃秋生:我只是個演戲的
「因為我只是個演戲的。」黃秋生如是說。從影四十多年、出演過兩百多部電影,終於在2022年第59屆金馬獎以《白日青春》拿下金馬影帝。59歲生日那一天,他許下了「願我能夠將一身所學之技帶到台灣」的願望。
馬來妹╳池先生:說到「馬來西亞料理」,你會想到什麼?
泰菜天王阿明師╳天后阿桐師:別只知道「月亮蝦餅」,酸、辣、香草才是泰國菜的魔法
《無人相信的真相》台中首映,法國影后伊莎貝雨蓓一同觀影,驚喜現場300位影迷!
橫跨三個時代的基隆地景:海門天險步道
杜汶澤:一碗煲湯、一份燒鴨,我的心之家鄉
語焉他的孤寂——從《悲情城市》回首梁朝偉的過去
在許多人的眼裡,梁朝偉總是安靜——有人說他是無比地認真,有的人則認為那顯得自閉。對他自己來說演戲是表達的出口,他在角色裡找到自己,就如同《悲情城市》中他所飾演的林文清,看似文靜,內心卻澎湃不已。
「無論是傳統還是創新,戲曲是我的責任。」一代京劇名伶魏海敏
魏海敏,臺灣國寶級著名京劇演員,亦是京劇梅派傳人之一。自13歲正式粉墨登場,至今數十載來依然在戲臺上獨領風騷,讓戲迷百看不厭,扮演古今中外無數經典角色,唱徹東西世界各地,成為跨地域、跨世代的共鳴。
北美館與+10・加拾聯手,編織台灣女性畫家的抽象筆觸
洪金枝×李孝濂的家庭餐桌:從越南到台灣,滷一鍋家的新味道
茶餐廳在台灣:當香港人的鄉愁在這座島嶼上發酵
一生懸命的匠人精神:百富一心一藝說來聽聽 ft. 編舞家布拉瑞揚、御鼎興製醬人謝宜哲
【無名小吃】彰化「燉露」是什麼?廟口餐車上的燉湯、蘿蔔糕,撫慰人心的彰化小吃
入夜後,彰化市民族路的關帝廟口,一台發財車悄悄開張。隨著濃香熱氣裊裊而上,一個以燉湯和蘿蔔糕為主角的舞台,正式拉開彰化小吃的序幕。
閱覽Prada 110年榮光,「Pradasphere II」上海特展搶先觀賞
《撼山河 撼向世界》林正盛╳陳明章:耗時四年、累積1,000小時記錄一代音樂巨匠
第17屆Freshmusic Awards得獎公布,巴奈首張台語專輯《夜婆》勇奪年度專輯!
【VERSE書單】5本美國政治必讀好書——拜登退選,川普中槍,凡斯被提名,翻開2024美國大選全新局勢
基隆二日遊文化小旅行|教你用去趣App編輯旅程,從太平青鳥出發,吃喝玩樂走讀18個場景
《紐約時報》選出21世紀百大書單,Top10到底有哪些?超過500位各界專家票選最佳好書
讓台南成為流動的藝術現場!杜昭賢:「我讓藝術走進街道,讓你不得不看見。」
走進台南,你很難不注意到這城市充滿了飽滿的藝術能量,從街上的畫廊、海安路上的裝置藝術、漁光島藝術節,甚至是巷弄轉角一隅的壁畫,藝術已經在這座城市開枝散葉,而種下種子的就是台南最重要的藝術策展人杜昭賢。
歐式麵包甜點先驅「珠寶盒法式點心坊」18歲了!挖掘永續食材,續寫台法風土傳奇
誠品重返北車!董事長吳旻潔曝2大盈利轉機,電商「錢坑」有望逆轉勝?虧損通路有哪些?
「今年誠品最大目標要拚轉虧為盈。」誠品生活董事長吳旻潔於5月25日召開的股東會上信心喊話。攤開財報,誠品自2021~2023年度營業淨利連虧三年。
2024巴黎奧運隊服這五國最值得關注!法國與美國展現Motorcode風潮、日本隊足球衣由山本耀司設計,還有我們台灣
海尼根在台灣生產啤酒!國際啤酒商第一家,背後3大戰略佈局是什麼?
2024上半年9本文學好書推薦:《夢魂之地》探究蔣經國內心世界、《黃色臉孔》觸碰「政治正確」尖銳辯證、《Stay True保持真誠》記述台裔美國人成長故事,還有哪些⋯⋯
Netflix不能錯過的六部音樂紀錄片:從泰勒絲、碧昂絲到巴布狄倫!
2024上半年推薦必看影劇!黑色喜劇《馴鹿寶貝》真實改編,《3體》外星文明入侵地球,《淚之女王》雙金CP大熱,還有哪些不能錯過?
在臺南古都重探臺灣故事——1624講堂:上一堂給臺灣的歷史課
民主與AI:如何對抗網路假訊息?
經典回憶殺:《繁花》11首配樂:王家衛致敬90年代華語樂壇
【電影圈新手指南】牽猴子創辦人王師出版首部自傳《幹話力》,一次揭開業界祕辛!
台灣首部入圍奧斯卡紀錄片《金門》幕後推手CNEX:用紀錄片把台灣的故事帶到國際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文化和藝術,創造的是隱性未來價值
打開你對「川菜」的想像!川雅、國賓中餐廳在「麻辣」之外的解答
台灣川菜走過1980年代的風華,如今迎來新一波的復興與創新。這個講究多變味型的四大中菜之一,此刻在當代台灣,走出了麻辣之外,另一種精緻清新的美味風貌。
CDGCDGCDG川久保玲支線來台,首間潮流專門店有何特色?
日本潮流時尚品牌CDGCDGCDG台灣首間專門店於2024年5月正式插旗台北微風南山2樓,此為CDGCDGCDG首次進軍台灣,為台灣時尚潮流注入新鮮且年輕的街頭流人風貌。
來藥局吃甜點!?台灣最美「分子藥局NORTH HUB」,以專屬空間、環境音樂塑造純淨生活選品
專訪《越南現代小說選》譯者羅漪文——讓文學成為越南與台灣的橋樑
不只是《幕府將軍》:「日本cult電影之王」淺野忠信六部必看厲害作品
永不褪色的紅色傳奇:圓山大飯店的歷史與創新
200件楊英風大師作品一次回顧!「英風百年」大展看見最前衛的經典
台灣著名藝術家楊英風回顧展:「英風百年-楊英風藝術大展」5月18日-8月18日於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展出。
資訊技術是如何對民主自由社會帶來威脅?——唐鳳&衛谷倫的《多元宇宙》
首爾咖啡店最新推薦!在益善洞韓屋享受咖啡時光
首爾咖啡店是許多人去首爾旅遊必定拜訪,而近年來,益善洞地區的傳統韓屋融合了傳統韓國建築和現代咖啡文化,每一家都有非常獨特的室內風格與餐飲產品,為首爾咖啡館帶來全新風景。
樂天旅遊強推「日式旅遊」!在地仔背靠3大優勢,要怎麼吸引台灣人?
260件珍品訴說《大美不言》:故宮攜手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Van Cleef & Arpels穿梭古今東西藝術
探訪台灣最後手工皮鞋工廠:「林果良品」接手貝斯特,40年製鞋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在柔軟與暴力之間:何翔宇的藝術抵抗——「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Past is Prologue」關渡美術館限時展出
中國藝術家何翔宇,以裝置藝術與影像作品呈現「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Past is Prologue —何翔宇個展」,於2024年11月8日至2025年2月16日於關渡美術館展出。
一通電話戲讓兩人淚崩!張艾嘉:沒有女兒的我,如何在戲裡當一個同志女兒的母親?
打破你對馬戲的想像!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壓軸鉅作《虛缺號》精彩登場
專訪/馬華作家范俊奇——寫人要看很重,寫景要走很輕
素有「文字造型師」之稱的馬來西亞作家范俊奇,以獨特人物書寫的《鏤空與浮雕》系列廣為人知。新書《天涯太遠,先到海角》則是一本關於旅行、卻又非關旅行的非典型散記。
【VERSE Table】不只是一場餐會:火山口下的祕境派對
專訪/音樂劇作曲家張清彥——天賦是霧,他是站在霧裡的人
在台灣音樂劇創作圈中,張清彥是個特別的存在。他的作品不追求華麗的修辭,而是執著於讓音樂貼近生活、貼近角色。從華岡藝校的自學摸索,到紐約深造的專業淬鍊,他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創作路徑。
「台南嘻哈」的代表之一:「榕幫 」從成大嘻研社茁壯成榕
不只是名廚!「愛德華李 」養成之路——Netflix《黑白大廚》沒說的10個人生現場:11歲立志當廚師、歷經911傷痛、為威士忌流浪寫書、改革餐飲業獲人道主義獎
從台北工地到都蘭糖廠:Siki希巨蘇飛,一位阿美族藝術家的文化守護之路
2024金馬獎提名揭曉!《鬼才之道》入圍11項成最大贏家,李錫堅榮獲年度傑出電影工作者
台灣自然作家王家祥,以畫筆抒志——熱烈燃燒後,游向東岸的嬉皮人生
隱居在都蘭山下的王家祥,以自然寫作先驅聞名於臺灣文壇,但在近二十年前移居東海岸後,便以關懷照顧流浪貓狗為生命職志,並轉以繪畫為生命情感抒發之途徑。
腰瘦好吃!跟著飲食文化作家曹銘宗吃台灣(尤其基隆美食)
Netflix新實境秀《黑白大廚》評審是誰?揭開韓國唯一米其林三星主廚MOSU Seoul安成宰的傳奇之路
你吃過「豆豉辣椒+菲力」嗎?台式牛排獨有風味「泓品牛排」——老派精神永不過時
旅行期間使用VPN的6大好處
全球20國藝術家作品一次展!朱銘美術館:探尋亞洲當代雕塑新定義
北京藍領階級的遙思與念想,「生活的再顯影:工人詩歌的藝術呈現」特展在倫敦
6間民生社區咖啡廳推薦:在台北最綠意安靜的區域,享受美好的咖啡時光
本文由編輯精選與親自走訪、拍攝值得一去的咖啡廳,包括長壽的富錦樹咖啡勺子咖啡廳、民生工寓和許多新咖啡館,如果你好陣子沒來民生社區,一定要來走走。
活在熱愛裡,星星就會跟著自己 —— 專訪陳華
陳華創作歌曲〈想和你看五月的晚霞〉至今播放次數超過三千萬,兩年來累積數首破百萬聆聽的單曲,今年更緊鑼密鼓地籌備第二張專輯。
屁孩 × Allyson 談《特殊屁好:鄉親哩厚!》
不用買機票也能感受日本風情!隱藏在台灣的7個濃濃日本味景點:漫遊最美日式老屋、古老溫泉浴池,品嘗日式點心
台式居酒屋「渣男 Taiwan Bistro 」:下班來點滷味與啤酒,平凡卻美味的療癒享受
什麼是「台灣沒有的台灣拉麵」?探訪名古屋中華料理店,揭開日本飲食界「台灣風」的祕密
郭明優先生,是名古屋愛知縣中華料理店「味仙」的創業者,也是生長於日本的台灣人,他究竟是如何創造出「台灣沒有的台灣拉麵」,並普及到日本全國呢?
以光作畫:金氏世界紀錄藝術家王思博,打造積家錶「微型」光繪鉅作
繼光香香雞也要去美國了!攜手85度C攻「炸雞餐廳」,發狠10年開150間店
由台中繼光街起家的繼光香香雞,在全台已有70間門市,近年更開始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今年,將攜手85度C進軍美國,要怎麼做?
LA RUE文創設計:從小餐車到大市集,現在我們更弄出了一場超大的音樂祭!
米其林一星T+T拓展餐飲版圖 新作「Circum-」法式手法探究華人飲食文化
占星師白瑜:懂看星星後,人生就不壞了嗎?
【封面故事】命理師簡少年:如果未來能被預知,那生活還有什麼意義?
【專訪】美食加創辦人高琹雯:當一位美食家,一定要當網紅?
「Taster 美食加」創辦人高琹雯(Liz Kao)在新書《Liz關鍵詞2:美食家與美食評論》提出一個空前的觀點:當一位專職美食家,就該好好當一位網紅。
雲門舞集「春鬥」睽違五年再啟,鄭宗龍首度嘗試影像創作《身土》
今年是雲門舞集跨越半世紀里程碑的第一年,也是舞團落腳淡水雲門劇場的第十年。在這特別的一年裡,雲門持續散發能量,將有多部作品首次登演國際舞台,並再次啟動啟動歷史悠久的編創平台「春鬥」。
連結兩千三百萬哪吒三太子的通靈之術——平路小說新作《夢魂之地》
對藝術與社會價值的追尋,沒有退休的一天——專訪鄭家鐘《一個人的活法》
2024 Netflix 10部必追新片:楊紫瓊《孫家兄弟》黑幫喜劇大熱,韓韶禧《京城怪物》埋精彩伏筆,《魷魚遊戲2》有望登場?
《繁花》金宇澄:文學能保存過去,就是對社會的推動
《2024後謠景像詩》公開第二波重磅名單,探索後搖滾與詩的迷人魅力
以「後搖滾」曲風為策展核心,匯聚音樂、藝術、影像與詩的音樂節《2024後謠景像詩Cloud Music & Art Festival》,近日釋出第二波重磅名單。
【日本文化新熱點】疫情之後,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如何轉型再出發?
【台新 關懷台灣系列】永續行動四部曲:從南投梅農到花蓮稻農,為「認真」公益發聲
池先生新品牌「池記茶餐廳」 一嚐馬來西亞道地燒臘、煮炒美饌
在台馬來西亞人池家瑋於2014年開設池先生Kopitiam馬來西亞傳統料理後,於今年5月於台北再創新品牌「池記茶餐廳」,提供台灣消費者更多大馬傳統飲食與美味。
【VERSE VOL. 22】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
【東京私房景點】跟著觀察家吳東龍玩東京!散步兜町、代官山創意美學街區秘境
日本設計美學觀察家吳東龍,在暌違五年的全新力作《東京再發現100+》中,帶領大家重返日本設計生活現場。從「食衣住行娛樂」出發,規劃深具巧思的東京設計體驗指南,一窺城市中的美學脈絡。
美國奧勒岡州莓果季:牛排教父鄧有癸演繹冬藏美饌
【論小吃】4位飲食名家此生最難忘:豆漿燒餅、彰化炕肉飯、米粉湯與肉圓
台中舊城區:一座傾頹的舊王國
所有台中人都知道,城市內有一座傾頹的王國——舊城區,這裡是台中市最先發展的區域,卻隨著都市擴張逐漸沒落。如今步行其中,如同在城市的歷史皺摺內探索,夾雜著榮光、敗壞與新生。
「30而立」規和陳的家:落腳嘉義小城的老屋慢生活
不論是身處小套房還是三層樓老屋透天厝,規和陳總能找到與空間相處的方法,他們以木製老家具、植物、陽光、手作物,實踐對理想生活的想像,並透過甜點和影像,傳遞他們用心生活的熱情。
【專訪】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總監樂思洋:亞洲當代藝術將走向何方?親揭2024展會精彩亮點
最新一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將於2024年3月舉行,展會總監樂思洋分享她對亞洲和台灣藝壇的洞見,也預告明年展會的全新亮點。
從冬季到春天,與閨蜜同遊日本櫻花之旅
寒櫻在寒冷的冬季會開始盛放,從12月起的冬櫻一直到春季綻放的盛櫻,值得與閨蜜攜手到日本寫下旅行序章的完美計畫,中國信託Agoda聯名卡陪伴每場旅行的高光時刻。
前所未有的音樂祭體驗,後搖滾+詩=2024 後謠景像詩 Cloud Music & Art Festival
質物霽畫主理人李霽:以植物觀點,梳理世界本質
有怪獸!侏羅紀暴龍當門神、宜蘭公路竄出怪蟲、巨型千手觀音⋯都市偵探李清志盤點全台「怪獸建築」
再掀石材革命!台灣之光「山恩實業」新花色「ETERNOS 永恆石」華麗亮相
從《楊逵:鵝媽媽出嫁》到《三十鵝麗》——一張台灣文學音樂專輯的當代重生
1993年,由朱約信製作、水晶唱片發行的《楊逵:鵝媽媽出嫁》推出30周年版《三十鵝麗》,初版專輯封面上頭那句「我們把(台灣)文學變成歌」一事,反映那個本土文化開始昂揚的時代。
坂本龍一: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的身體也是
隨著坂本龍一的音樂會電影《坂本龍一:OPUS》即將上映,他的音樂魅力再度成為焦點討論。現在,讓我們重溫許知遠與他的深度對話,領略坂本龍一對生命的體悟與反抗精神,以及他為何將自己的音樂稱為「安魂曲」。
【專訪】機能時尚「吉豐重工」主理人Andrew:比起穿搭,更想用創意說故事
許知遠〈旁觀者的維也納〉:對世界文化的鄉愁
瓦城一盤「炒河粉」殺進美國市場!美食帝國想透過新品牌「BO BO」做什麼?
瓦城鎖定異國美食商機,在新莊宏匯廣場開出新品牌BO BO,試圖用「泰式炒河粉」打進年輕族群的心,也將進軍美國市場,為何取名Bo BO?瓦城董事長徐承義背後有什麼策略?
黑瓶威士忌傳說:維多利亞時代的神秘煉金術——煙燻、花香與蜂蜜
世界最美日落在這裡!「越南富國島」躍升2024最火紅渡假勝地
作家周紘立的《夢時年》:母親、萬華和前任,所以我變成這樣的Gay
從0-100成功關鍵在這2字!專訪傳奇創投家——心元資本鄭博仁
從一個青少年冠軍網球選手,轉身一變為從台灣到美國矽谷與日本各大市場關注的創業投資家,心元資本創始執行合夥人鄭博仁怎麼辦到的?他說,這當中沒有什麼戲法,一切都關乎「相信」二字。
《奧本海默傳》作者凱•伯德:歷史不能沒有注釋
在舞台上長大——「溫蒂漫步」邁向初熟的子夜漫舞
「只在晚上開放!」NIGHT ART FAIR TAIPEI 2024 夜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7大展區亮點搶先曝光
只在夜晚開放的「 NIGHT ART FAIR TAIPEI 夜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是史上首個結合藝術展與派對的藝術活動。
耗時三年籌備!南非當代知名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首次台灣大型個展,完整呈現40年創作軌跡、90餘件代表作
許知遠〈漫長的告別〉:阿拉法特的個人悲劇,也是整個中東悲劇的縮影
許知遠到訪以巴地區,透過當地人的述說,拼湊出那令人難以忘記的歷史與仍在不斷進行的新衝突。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關係複雜得難以梳理。
許知遠〈柏林牆與深圳河〉:世界被一分為二,雙方都宣稱自己是自由的象徵
森林療癒正風起 林華慶:向國外取經,爭取成為健保處方
食評家謝忠道專訪(上):那些美食報導沒有說的真心話
VERSE與一向直言不諱的旅法食評家謝忠道,進行長達近萬字的訪談,並分上、下篇刊出。上篇談其飲食寫作的起點、撰寫食記的原則,以及那些美食報導沒有說的真心話。
【新手挑礦指南】一定要認識的10種礦石!專訪「大氣層水晶」主理人闆班
王家衛電影《春光乍洩》、《二○四六》經典海報是如何設計出來的?
香港作家杜翰煬(Leumas To)在新書中訪談知名設計師黃新滿,帶讀者深入了解王家衛電影《春光乍洩》、《二○四六》海報的設計過程。
李照興寫香港:皇都戲院、小上海與北角文藝復興
許知遠「旅行三書」:探尋世界,重訪被遺忘的歷史
艾美獎角逐最佳影集Netflix《3體》死前必喝的五支酒:葡萄酒、威士忌、龍舌蘭和啤酒,你是屬於哪一派?
改編自中國作家劉慈欣小說的Netflix話題影集《3體》,入圍2024艾美獎最佳劇情類影集,除了有滿滿的末日感,還隱藏著此生必喝的幾款美酒,如果外星人即將入侵地球?當然是早喝早享受!
【2024米蘭設計周】一定要關注的4位台灣創作者《弦外之音 》聯展登場中
在2024米蘭設計週上,四位來自台灣的創作者與米蘭 Isola Design 團隊合作,策劃《弦外之音 UNDERTONE》聯展,從材料、文化、製程、感知、空間關係切入,思索「物」在當代的價值與新義。
中年之後重拾畫紙、顏料與平靜——米力《緩慢是風景的名字》
圖文作家/插畫家米力從待了快三十年的公司退休後,為重拾平靜生活,回到畫室、走入山林,以文字和顏料記錄中年後的生活心境,集結成她的最新作品《緩慢是風景的名字》。
直擊馬尼拉Solaire Resort 11週年慶典:米其林大廚「六手聯彈」獻藝點燃味蕾火花
三位名廚Cristina Bowerman的義大利創新,福山剛的法日交融,以及許凡的川味深度,共同譜寫一曲繽紛多彩的味覺交響樂,慶祝馬尼拉五星級度假城Solaire Resort 11歲生日。
台灣最美的⋯是太平洋的DNA!優席夫與YellowKorner法國攝影藝廊啟動《留給大地更多色彩》台北首展,打開與自然對話的窗
《留給大地更多色彩》是由國際知名的旅英藝術家優席夫與YellowKorner法國攝影藝廊共同策劃,旨在透過藝術的力量喚起公眾對環保議題的關注。
《後謠景像詩》策展人陶婉玲:我們仍要傳遞那些(或許)偏小眾的事——一場活動如何結合後搖滾、藝術與詩歌?
超重量專訪奧斯卡最佳導演《奧本海默》諾蘭:我所做的事就是操縱你對時間的感受
北美館「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台灣80年代的文青、知青和憤青都在幹嘛?
用喜劇的荒謬拍出人生的痛!專訪《女優,摔吧!》導演周美豫
周美豫在成為導演之前有很多稱號:捧紅林依晨的幕後王牌經紀人或偶像劇一姊。如今她要以AV女優轉職摔角手的故事,帶領觀眾一窺她想像中的喜劇世界,還有那即便摔得遍體鱗傷,也要不斷爬起來的人生。
新北林口:同溫層與苦苓林之間
魏如萱專輯《Have A Nice Day》:舉重若輕的細語低喃 唱出透徹的日常之詩
「東區」沒落了嗎?美食家 Liz 高琹雯的台北吃食地圖
【VERSE VOL. 07】寫時代的歌:From Verse to Chorus
我來自鹿港小鎮:在老街中尋覓我們的歷史與生活
橫走北回歸線:17點17個故事,跟著種籽設計重新認識台灣
漫威宇宙《黑寡婦》上映:「最強女特務」史嘉蕾喬韓森的終局之戰
覺青出社會!太陽花世代的政治覺醒之路
不再是雞排妹:27歲的鄭家純直視鏡頭 不擔心自己與誰為敵
《喜劇開場》的追夢大作戰:延長十年的後青春之詩
嚴長壽嚮往的文明生活:先學做人,再學生活,最後學做事
《歌唱臺灣》:臺語流行歌曲與流行樂的文化殖民
《台女:最邊緣的台北女子圖鑑》以交陪深入攝影真實展演
居家防疫必看影劇:從《六人行》重聚篇到《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
朱宥勳:流行音樂歌詞是否能推動文學普及?
香港文學雜誌《字花》:現在是一場記憶的戰爭
本季最受注目HBO影集《東城奇案》:凱特溫斯蕾演出美國沒落小城悲歌
同島一命!軍事口號發源地馬祖:從戰地文化發展為藝術之島
一輩子的讀書人詹宏志(三):你做了編輯,全世界的事你都可以做
無關書店,一場靈魂閱讀實驗的落幕
一個流亡導演的《自由行》:只要找到自由,創作永遠是獨立的
鄭麗君再造歷史現場:當你知道過去怎麼走來,你才知道要往哪裡去
讀書共和國:有如變形蟲般不斷突變的出版共同體
林之晨藉科技展開未來革命:創業加速器與電信業嶄新時代
凝望獵食者的夜晚:世界是一場各自尋找獵物的混沌盛宴
獵食者的夜晚開始了。縱紋腹小鴞(chevêche d’Athéna)已經高低參差地尖叫起來。牠們為遍地爆發的開腸剖肚拉開了序幕。
台灣禁書、禁片審查史:回顧戒嚴時期的思想與創作審查
罵髒話、畫髒罵:李俊賢的畫外音與燦爛多巴胺
李俊賢畫髒罵的強烈繪畫語彙,從畫外音到燦爛的多巴胺,給觀者跳脫畫室馴養的身體世界,那正是他童年最重要的身體吶喊和土地經驗。
湯舒雯專欄:第一代——關於各種「第一代」人們直面的挑戰
台灣自90年代教改廣設大學後,成長了空前龐大的「第一代大學生」,我和許多人一樣,符合「第一代」的定義,卻需要學習這個概念。
何謂鄉土:重看黃春明、張照堂的《芬芳寶島》與台灣七零年代
【VERSE VOL. 08】這島嶼是座植物博物館
第8期封面故事「這島嶼是座植物博物館」聚焦台灣人理應熟悉但實際卻頗陌生的植物園,探索島嶼與植物學的過去與現在,以及植物與生活的關係。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引領多元性別先鋒 巡迴全台發揚LGBT精神
主打多元性別觀點的台灣國際酷兒影展,從2014年至今已舉辦八年,別以為酷兒選的都是離經叛道,其實其主打片大多走親民路線。
台日「關係美學」:林明弘、李明維在Taiwan NOW的文化交會
Taiwan NOW台日計劃透過藝術的魔力締結人與人之間的緣分,邀請兩位台灣藝術家林明弘、李明維把作品帶到東京的核心地帶。
作家陳慧 ✕ 廖偉棠:透過香港文學談抗爭意識
有聲書是讓文字再活一次:當聲音成為文化,創造文字的新生命
隨著各出版社相繼投入有聲書錄製,有聲書的討論進入公眾視野,成為推廣閱讀的新方式,我們相信,台灣有聲書的發展,也將如海外日漸蓬勃。
蔡依林〈玫瑰少年〉:擁抱多元性別:葉永鋕死後20年,別讓誰去改變你
掀開眷村文化新篇章:通過電影,逐一拼起臺灣的數十載歲月
台劇如何再登國際?《我們與惡的距離》幕後推手湯昇榮談產業觀察
吳興國第叁號作品《蛻變》:當代傳奇劇場推出「大師經典復刻」系列
贏在棋盤裡的女力 黑嘉嘉從身為職業棋士長出堅毅
寫意當代,書法藝術的未來起點:桃園橫山書法藝術館
蘇碩斌談文協百年(二):百年之後,仍然信仰文化可以改變社會
讓世界看見台灣價值:設研院打造《未來之花見 TAIWAN HOUSE》
台日兩方都是以島嶼孕育創意與文化,透過Taiwan NOW的參與,《未來之花見:TAIWAN HOUSE》將創造亮眼的藝術風景。
金曲歌后曹雅雯《自本》:以台語音樂展露藏不住的優雅與自信
金曲32的大贏家,曹雅雯以《自本》專輯展現出新時代台語歌的優雅與自信,也象徵曹雅雯的破框而出,台語女歌手不必再受限於苦情歌路。
2021高雄電影節走入「謎幻樂園」:觀看疫情時代的大重整
本世紀不可逆的科技浪潮:音樂收藏交易平台 OURSONG 推出NFT
2018年,音樂人可能覺得區塊鏈是陌生的科技,直到現今NFT為創作者開了一扇新門,吳柏蒼在「OURSONG」推出NFT功能。
《漢聲》與《雄獅美術》:兩本文化雜誌先驅五十年的歷史大夢
《漢聲》與《雄獅美術》反映了1970年代台灣新誕生的文藝風潮,自創刊至今50年,像是一條帶領本土藝術從錨定自我到內向反省的創生軸線。
何佳興 ✕ 蘭陽明體:所謂的台灣是什麼?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造型工作
justfont從設計「金萱」的理念即從台灣出發,在2018年末,justfont開始發展「蘭陽明體」計畫,以全新的視角設計「明體」這樣日常而基本的字體。
緬甸歲月如何影響喬治.歐威爾寫下《一九八四》?
黃崇凱 VS. 拍謝少年(下):乘著「新台風運動」 飛向有夢的未來
黃崇凱 VS. 拍謝少年(上):台派中年站出來!文學與搖滾樂的共時宇宙
《斯卡羅》導演曹瑞原:影集只是起點,盼台灣人繼續探尋土地的故事
《斯卡羅》既然改編自小說,很難避免討論原著和改編劇本之間的差異。例如關於認同,及對族裔身分的質疑比較具文字性,在影像媒材中並不易表達。
藝術家董陽孜:一個人一枝筆,抵抗時代的傾斜
董陽孜不願被稱為是書法家,而是以文字和線條為核心的藝術家,他不斷地不同領域和世代跨界、寫出文字的新生命,要讓人們重新認識中文字的美好。
哲學作家朱家安 :二十世紀最後的少年 反思跨時代脈動
當台灣進入21世紀,網路致使橫空出世的自由、社會價值框架重新打破再定義,哲學作家朱家安書寫現下20世代所面對那瞬息變化的情境。
謝謝奈良美智,以藝術彰顯「人」的澄澈靈魂
一人擔當的雜誌《LOST》:旅行就是探訪自我的內在對話
超級獨立雜誌人Nelson Ng創辦一個人的《LOST》,一年一期,每期十個故事,獨特視角迥異於指南,誠懇訴說一段旅程中的感悟。
理大圍城,烏坎迷航:關於香港命運的四部紀錄片
新譯古典劇場:柳美和 ✕ 王嘉明的當代神話學
賈樟柯宇宙
在賈樟柯的電影宇宙裡,藍天不會消失,只是距離很遠。一旦有機會卸下口罩,就要趁機呼吸一下最真實的空氣。而這一切,他總要持續透過電影去說出來。
百無禁忌的眾聲喧嘩:Podcaster超前部署
跨出去,走出來:陳亞才與張吉安的馬來西亞文化保存計畫
No.2 逃跑的世代,與用逃跑路線繪成的地圖
越不像歷史博物館的東西越是我想要的:專訪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廖新田
用文學為島嶼寫下更多故事:專訪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蘇碩斌
「1910 年代,這個館舍在台南建成的時間點其實是台灣文學的起點,後來整個被忘記。」長期關注都市社會學與文學史的蘇碩斌,娓娓道來臺灣文學館與台灣文學史的交織命運。
原來歷史離我們這麼近:專訪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館長許美惠
廖偉棠、黃衍仁專訪-2020臺北詩歌節詩《說吧,香港》
羅申駿如何透過設計改變老牌大慶證券?
羅申駿,台灣設計界的當家扛霸子。過去他的名字,總是和金馬、金曲獎等光鮮亮麗的舞台連結。為什麼他要到一家企業文化保守的傳統券商當品牌長?他想做些什麼?
Monocle 如何在這個數位時代創新媒體模式?
「你們還看副刊嗎?」:副刊守門人的跨時代通訊
報業與副刊從過去擁有絕對的「領導權」,紙上能生風雲,走到今日,副刊如何面對新時代?在採訪間,思考解答,卻不約而同地被幾位「大編」們,反將一題:「你們還看副刊嗎?」
賈樟柯X張鐵志:回到歷史現場尋找見證人
不是所有的海水都能變藍
葉怡蘭:麵控天堂
No.2 關於台灣漫畫消失的記憶(下)
我們把時間回溯到 90 年代(對,就像天能那樣倒帶),那可是台灣漫畫才剛開始萌芽的時代,正因為什麼都沒有,所以什麼都有可能!(來自某座島的謎之音)
粉紅酒,打造新世代的風格品飲
溫暖與酷:爵士詩選
讓美術館成為城市文化的發電機: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李玉玲專訪
寫在宣一宴南國變奏曲之前——從一個外省家庭餐桌上的菜,到一場融合南臺灣豐美物產的閱讀宴席
蘇州河:他的電影不撒謊
吸貓無罪!貓與奴的古今情緣
既平等卻又歧視?台灣性別的平行時空
國際觀點:羅冠聰
No.1 前言:從生活的風景開始,留給自己一隅靜漫
與植物相處,小至換水剪莖這類基本小事,大至從中體悟植物即是生命的縮影,都存在一種適當距離的老派情懷,那是屬於內省的,我們終將獨自面對自身,梳理生活裡遇到的混亂,將自己拉回平靜。
VERSE EVENT《蘇州河》特映會
No.2 食物與科學:從味精之亂看二元思考囹圄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迷航》:一艘名為烏坎的方舟
以嘉義為基地:awoo阿物科技如何發動南台灣的創業革命
awoo創辦人林思吾從做旅遊網站「關島之家」開始,而後投入網站設計與網路行銷,後來發展出台灣「搜尋引擎最佳化」知名品牌。
吳明益談泛閱讀時代(一):書本讓你擁有無與倫比的沉浸體驗
漫畫家阿尼默以台語創作深情:《情批》的溫柔私密與台中的聲音
詹偉雄論旅行的意義:所有的文學,都是旅行得來的文學
詹偉雄認為,關於旅行的那些「有用的事、大膽的事和美麗的事」,化身為存在的焦慮,讓你寫下來,成為一位作家、成為一個現代人。
出版社的突襲:悅知文化、三采文化、游擊文化與行人文化實驗室
新經典文化總編輯葉美瑤:無畏險境的出版界創業家
邱文傑再創台灣建築語彙:追尋鄉土與現代性的和諧共生
台灣在這裡存在著:盧卡斯·漢柏與吳明益的一期一會
衛城主編盛浩偉:大疫之年,人文書籍出版依然繁花盛開
《鏡文學》董成瑜的業界觀察:IP版權的時代 文本改編成為出版界挑戰
矛盾尚未解決,同志仍須努力:台灣土地改革與WTO的進擊之路
關於台灣土地改革,及加入WTO面臨到各式挑戰,我們邀請長期關注農村問題的作詞人鍾永豐撰文,這次他以犀利角度回應公視《未完成的任務》。
一輩子的讀書人詹宏志(一):近乎閱讀狂的那場生命冒險
武俠導演胡金銓的動畫遺產:《張羽煮海》結合中式傳奇與台灣海洋風情
《張羽煮海》是國家影視聽中心的精裝非賣品,「這本書最初只求推廣,暫時先不販售。」VERSE獨家揭秘,帶大家一探這可遇不可求的珍藏。
從台北雙年展到《愛×死×機器人》:以高科技的機械嵌合體轉生古老神祇
走進2020台北雙年展的大廳展區,看藝術家拼裝前現代的信仰符號及現代化的物質和電力之下,這些嵌合體都體現了傳統與進步之間的拉鋸。
Stack 每月把你沒看過的小眾雜誌送到家
文藝後殖民的超前部署:從《日曜日式散步者》到《共時的星叢》
在風車詩社外,對於台灣同一時代其他藝術領域的創作者來說,面對西風東漸的現代主義,他們是如何轉化舶來的現代主義思潮,展現接地氣的能量?
《天橋上的魔術師》楊雅喆影集導讀:追憶我們曾愛過的都市鬼話
藍祖蔚的藍色電影夢:四十年了,從電影圖書館到國家影視聽中心
在成為影視聽中心董事長前,藍祖蔚已是著名影評人、記者,也曾主持電台節目,亦曾任中影製片部經理,但最為人所熟悉的是他的抒情文體。
生成中的台灣未來檔案:《未完成的任務》從歷史中開創新局
公共電視監製系列紀錄片《未完成的任務》以每集50分鐘的篇幅,講述台灣邁向現代化治理的演進過程中,受不同帝國在各個時期殖民的影響。
致自由!從賴和到陳定南的台灣不羈精神
公視《不羈-臺灣百年流變與停泊》選擇從日治時期到1990年代於文學、哲學、民歌、政治四個場域裡「台灣自由主義」的四位代表人物,描繪其「不羈」的肖像與實踐。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 豪華朗機工:從鐵皮屋長出茂密的藝術森林
分別藏身在社子島深處的「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與奇岩的「豪華朗機工」,將工廠改造為他們的「Art Factory」,邁開走向世界的步伐。
1932 台灣流行音樂創生元年:燦爛表象下的翻騰時代
流行音樂出現之際,台灣人口已超過459萬人,資產階級的都會娛樂更為摩登,人們逍遙自在地沉浸於文明社交活動,和1932年的現實重疊在一起。
苦海女神龍ft.雲州大儒俠:布袋戲吟唱邊緣男女的愛恨情仇
布袋戲中的男俠如史豔文、藏鏡人等角色的配樂,基本上是描寫主角淪落為社會邊緣人之心境,不少流傳至今依然膾炙人口,成為台灣人的集體記憶。
曾翎龍VS.周若鵬:如何在馬來西亞讓文學書籍佔領暢銷榜?
馬來西亞作為華人世界中文出版和中文閱讀的邊陲地帶,不管是中文出版品或中文出版社的數量都遠遠不及台灣,馬來西亞中文出版正面對嚴峻困境。
小曼VS.吳聖雄:一場疫情將馬來西亞「鼓藝」展演推向線上舞台
威秀影城:冷冬中眺望又一個春暖花開的二十年
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科技藝術回應大疫時代
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正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展出中,以「非日常」為主題,探索疫情造成的日常變化,並以科技藝術作為反思與回應。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十周年:保持「馬戲」初衷 商業與藝文價值兼容並蓄
結合傳統、在地、街頭文化與劇場藝術,台灣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透過獨到的肢體語彙轉譯,致力於創造台灣多樣化的當代馬戲藝術。
泰武古謠傳唱:為部落而唱,我們的腰桿會更直
睽違36年,《捍衛戰士:獨行俠》是商業娛樂大作,還是新冷戰政治宣示?
藝術家姚瑞中:尋找底層庶民美學來談台灣的現代性
從《咒》到《民雄鬼屋》:台灣恐怖片全盛期已到來?
在學習中成為更好的人:台灣教科書的內容與美學新革命
台灣奧美創意長龔大中的辦公桌:著迷於老物、時間與想像力
詩與歌分久必合的刺激火花:專訪「滾動的詩」鴻鴻×神棍樂團
當牛奶不再是唯一選擇:從世界到台灣的燕麥奶潮流
歡迎來到未來肉時代!以假亂真的植物肉如何升級成各種美味?
橫越三大洲的拍攝是為了什麼?專訪《為了國家》導演Rachid Hami與演員Karim Leklou、Shaïn Boumedine
那是蘋果的滋味:50年代舉國轟動的「圓山殺人事件」是怎麼一回事?
《豐蔬食》作者田定豐:惟有真正認識自己的需要,才能享受自由
以《豐蔬食》一書創造出台灣蔬食餐廳評鑑指標的田定豐,是在二十多年前由葷轉素,並用自己的蔬食旅程啟發更多人,成為推動蔬食生活的意見領袖。
「稍息!立正!站好!」看台灣軍事電影發展史
定錨台灣文學的座標:《台灣男子葉石濤》
小智研發:燃燒吧火鳥!把垃圾化為獨一無二的性感建材
當《捍衛戰士:獨行俠》大賣時,軍事與戰爭片是個好生意嗎?
從飲食文化到「觀光大城」,什麼是基隆的性格?
《未來還沒被書寫》推薦序:理想主義年代或音樂史的異響
允晨文化40年:以出版留下時代的紀錄
劉若瑀:要讓自己成為國際,而不是成為可以出國的人
「茶之魔手」來台北了!深度解密手搖飲南霸天的品牌學
最近超級紅、從府城台南起家、在全台擁有520間門市的「茶之魔手」,在2024年3月正式插旗台北,於慶城街打造首間台北分店。
不希望這個世界沒有書店,所以「一間書店」誕生了
要在這場瘟疫蔓延時開店實屬不易,倘若開的是書店則更加艱辛,然而「一間書店」就這麼誕生在當前疫情高峰下,主理人威利愛書成痴,他深知一個供給人們閱讀的第三空間有多麽重要。
黃明志:這個時代的鬼,來自網路社群
那些音樂教會我們的事:胡乃元談TC音樂節
中華飲食文化圖書館:書本疊起的美食寶庫
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藏身劇場的知識密室
湯舒雯專欄:特區
NFT的未來,是擴大創作正義還是短暫的華麗泡沫?
柏林《Flaneur》總編輯Fabian Saul:那些台北市裡可能存在的生命姿態
這個時代,誰還在看「網路文學」?專訪電影《你在我心上》原著蔡智恆
一個沒有固定成員的組織卻有最大社會影響力,為什麼?
「沒有人就是任何人」的特性,反而包含了每個人的參與性,這股以科技驅動公民運動的力量如強風吹拂,從台灣到國際,挑戰不合理,創造新的可能。
林靖傑談《大俠胡金銓》:在當代贖回臺灣新電影之前的記憶
今年幾部院線紀錄片,林靖傑都參與其中,他擔任了《臺灣男子葉石濤》的監製,詩人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大俠胡金銓》二部曲等作品的導演,更以《大俠胡金銓》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走訪貓空,臺北地景公共藝術以永續的里山精神,連結地方產業與藝術的美好
SOBDEALL ‧ 沙伯迪澳,以工藝精神分享皮件生活的美好
專訪《一家子兒咕咕叫》導演詹京霖:人與鴿有何異?最終皆求個落葉歸根
專訪《憂鬱之島》導演陳梓桓——在離散之中重構屬於香港本位的想像
香港的社會運動從2019年走到現在,還能透過什麼鏡頭紀錄香港的故事?導演陳梓桓透過紀錄片《憂鬱之島》,將時間線從文化大革命拉至現代,他想述說的不是事件背後的成因、問題與現象,而是一個個活在香港的靈魂。
雲朗觀光集團:以文化與永續書寫旅宿餐飲新篇章
那些憤怒與悲傷,我們也試著溫柔地訴說——專訪《流麻溝十五號》導演周美玲&原著曹欽榮
百富一心一藝打造,首創全新聲音紀錄Podcast ft. 劇場大師金士傑、藝術家范承宗
2022臺北設計獎主視覺設計:「白輻射影像」操刀,以流動語彙打造創意培養皿
台南四百年:用「交陪(Kau-puê)」走向未來
《戲曲夢工場》的造夢計畫:臺灣戲曲中心如何衝撞人們對傳統戲曲的新想像?
曹家洋樓:修復地方歷史紋理,打造永續美好家園
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走進貓空指南山中,感受百年信仰與不眠的茶香
小說的想像力會讓真相更真實——法國作家艾力克.菲耶的台灣紀行
童子賢,一個在企業界臥底的文藝魂
不能只有台灣意識,還要有「智識」:前衛出版社40年後依然「前衛」
法律的極限就是故事的起點——專訪《童話.世界》導演唐福睿、主演江宜蓉
湯舒雯專欄:頭條與密約
無論世道如何變遷,依舊自我的瀟灑少年 —— 導演楊凡獻給香港與電影的《繼園臺七號》
【金馬60】最佳動畫長片《八戒》導演邱立偉畫了近30年,始終是少年——無數個1/24秒堆砌的期待
鄉愁也需要進化,李明道Akibo如何設計出「臺南400年」主視覺?
後殖民的瘡疤——《納由拉之歌》三個女性、三個世代,試圖走出戰後的傷
于子育:在戲劇裡療傷、尋根與探索自我
紐約唐人街的香港故事:專訪《秋天的童話》導演張婉婷
台灣的強大和迷人,是「不好意思」
迎接元宇宙,未來內容敘事的全新想像:文策院推進學程
文化內容策進院在11月舉辦第二屆TCCF創意內容大會,展現許多新創意內容與創新科技的各種可能,豐富呈現了未來文化內容場景。
關本良 ✕ 卓男 ✕ 王師:抗爭下的港片與即將綻放的台灣電影時代
藝術家陳普:植物的存在,讓設計與生活有更多想像
陳普的植物啟蒙始於兩年前,當時未涉獵植物的他,到建國花市挑選了一棵鹿角蕨、一株圓葉花燭,在養護的過程中種出興趣,把工作室打造成都市叢林。
致敬永遠的台灣歐吉桑陳松勇
老天爺這兩年特別眷顧演技出神入化的台灣歐吉桑,2020年先是無預警帶走吳朋奉,2021下半年又在短短三個多月間把龍劭華和陳松勇這對師徒請上九霄雲外。
古典且自由的精神依傍:史學泰斗余英時
對全球華人來說,2021年余英時教授的辭世是一件大事。他的辭世,對華人的精神世界而言,從此少了ㄧ種涵融古典又自由的依傍,永恆的缺位。
台北植物園:景觀與文化疊加的城市森林
身為歷史最悠久、位處都市核心的台北植物園,在更迭的政權下、研究與推廣的使命中,打造以植物為主角的空間,讓市民與自然、人與環境得以長久共存,
談笑背後的悲傷與憤怒:懷念詩人管管
HTC VIVE ORIGINALS:從VR到音樂元宇宙
經歷了智慧手機市場的激烈競爭之後,2016年,HTC將業務擴展到VR(虛擬實境)領域,成立HTC VIVE ORIGINALS部門,企圖透過發展VR內容建構虛擬實境生態系。
詞神林夕的港台雙城記:「三個不同意」破除香港電影刻板印象
驕陽基金會創辦人孫啟越:以同志藝術增進社會進步與互相理解
驕陽基金會(Sunpride Foundation)幕後推手、創辦人孫啟越分享他從藝術收藏、創立基金會投入同志藝術展的心路歷程。
溯源、尋新、對話、跨域:橫山書法藝術館開館首展「飛墨橫山」
在歷史沙灘上寫下新文化篇章:基隆沙灣歷史文化園區開幕
基隆市文化局自2017年開始推動「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歷經4年的修整,具豐厚歷史紋理的「沙灣歷史文化園區」於今年10月正式開幕啟用,展現新時代基隆城市的願景與氣度。
作家劉克襄與四分之三的香港:不一樣的登山美學
作家劉克襄帶領大家深入探訪香港山林,看看中環的玻璃大廈、九龍的熙攘之外不被熟悉的那部分香港,也細數一路上走出的那一處處與台灣山林不為人知、卻十分緊密的連結。
向邊緣者借鏡:走在崎嶇路上的香港同志電影
全盒、盆菜、蒸糕:香港過年的美好時光
不只是租屋:「Alife生活提案」為日常選配增添現代風味
Alife透過提供多型態的住辦空間及一系列涵納在租金中的生活服務與資源,讓人們在租下有形空間及傢俱的同時,更是租下一種全新的生活模式。
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以香港電影記敘香港政治形貌
巡禮「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走訪八景 看藝術在島東遍地綻放
飲食作家蔡珠兒:茶室、酒樓、糖水舖 令人難忘的香港氣味
香港媒體工作者張潔平:不認命的媒體人 永不放棄為香港發聲
香港廣告創作人畢明:透過廣告文化 記憶香港時代創意
《茶金》美術神力:重返台灣1950年代民間風華
甫上檔的電視劇《茶金》,藉由美術指導賴勇坤與美術設計尤稚儀的巧手,幸運的我們得以透過戲劇,重新遊歷那個記憶中的黃金年代。
毛灼然 ✕ 黃家賢 ✕ 張漢寧:港、台設計師論當代設計文化美學
香港文化學講座「台港流行文化與設計美學」邀請香港與台灣設計師線上對話,聊香港與台灣的文化如何相互牽引,並影響兩地設計思維。
林夕的詞人之路(上):沒有比讓文字跟音樂結合更幸福的事
重新認識羅大佑
《宜花東鹿記》紀錄片中,忠實記錄了羅大佑在2020年展開的「宜花東鹿」巡演,他分別在鹿港、台東、花蓮及宜蘭的開啟戶外演唱會。
《美國女孩》:綿密的家庭小品,虛薄的宏觀命題
漫畫《採集人的野帳》:重現日治時期台灣植物大命名時代
高雄三鳳中街:不只是年貨大街,更是在地居民的生活場域
高雄三鳳中街,短短400公尺的街上及其周邊,不僅有各式年貨、南北雜糧、糖果糕點,還有三塊厝過往的歷史脈絡、美味市場、悠久廟宇與日常青草街。
日本作家野島剛:日本人眼中的「MIT」與台灣雨傘
義無反顧的性別革命:從張國榮演活了程蝶衣說起
只要人類持續閱讀,圖書館就會存在
從策展老將到餐飲新星,時藝多媒體正在浴火重生
電影《少年》:返回運動、重啟運動、不斷運動
時代的容貌:從《百工圖》看台灣社會的意識型態轉變
《百工圖》裡的勞動紀實與音畫實驗(上):黃明川《採石為生的部族—石礦工人》
王君琦專欄:你賀歲,我賣錢
《臺灣美術兩百年》:為大眾而寫的美術史
雲門舞集新作《霞》:25位舞者共同創作,映照內心世界
膝關節:為什麼我們如此喜愛《教父》?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DAY 2(下):寫下人心不變的渴望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系列座談。次日最後一場講座以「作詞的技藝:兩代詞人的對話」為題,邀請兩大知名作詞人林煌坤和姚謙分享填詞心法。
士林市場百年變化:慈諴宮、戲院與夜市
過去以夜市為人熟知的士林,近日因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巨球」建築外觀再引起討論,本篇由懷舊達人張哲生回顧士林夜市的發展過程
台電勵進酸菜白肉火鍋:傳承60年的老味道
說起酸菜白肉火鍋,就不能不提到台電勵進餐廳。這道傳承60年人氣不輟的酸菜白肉鍋的美味祕訣是什麼?從創店至今又有什麼樣歷史沿革?
《草山紅》:大屯山消失的茶業風景
高雄劉家酸白菜火鍋:長出一代的味覺記憶
SKB文明鋼筆:重啟鋼筆生產線,再掀老派書寫魅力
SKB坐落在高雄鹽埕,在1959年就推出第一款自製鋼筆,時隔數十年後,這間老牌文具廠重啟鋼筆生產線,不僅再度擦亮國民文具的招牌,也為老鹽埕注入新活力。
打開「梳」中黃金屋:Pandora's Beauty Box潘朵拉的美妝盒
暢談台灣食文化底蘊:鼎泰豐楊紀華 X 美食作家舒國治
直面世界,我們可以用哲學對抗:法國哲學月刊《Philosophie Magazine》專訪
「大港開唱」前世今生(上):掌舵手的音樂祭海派人生
從昔日港都碼頭邊的地方性獨立音樂節,到今日開賣後10分鐘內完售,「大港開唱」持續15年之久,依然吸引著樂迷前往朝聖的秘密招數是什麼?
香港詞人周耀輝:大世界越壞,歌詞班也許更像樂園
dato:不能旅行的時候,那就先寫旅行書吧!
2022凱薩獎最佳新進女演員入圍:《愛慾巴黎十三區》Lucie Zhang獨家專訪
入圍凱撒獎最佳新進女演員獎,千禧一帶的Lucie Zhang初試啼聲就拿下優異成績。華裔法籍的雙重身分讓她遊走在東西文化,成長也蛻變。
葉啟田〈愛拚才會贏〉:台語譜成的「地下國歌」
百老匯音樂劇《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為何風靡台灣?
外百老匯音樂劇《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推出華麗的全新演員陣容,發起連演六個月150場的瘋狂計畫,在台灣的舞台上寫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