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文章結果 Search Result
共找到172篇關於 主持人 的文章。


不談政治,來談人生:知名律師暨電視主持人謝震武
提到政論和益智節目主持人和律師,許多人都會立刻聯想到謝震武,究竟他是如何建立出理性嚴謹、專業誠懇及內外兼修的公眾形象呢?

她並不特別像誰——Joanna王若琳專訪側記
回顧這位出道 12 年、發行 10 張專輯的歌手,其風格可說是從單純到複雜的過程,離當初所設定的形象越遠,越能反映出她的本質——一個多元複雜的有機體。
dato |踏實地實踐我的天馬行空

催淚片《飯捲男孩乖乖睡》導演沈安東尼Q&A:16釐米的感動

龔書章 ✕ 林聖峰:散發細膩而恢弘的建築氣味
我在林聖峰和「嶼山工房」的建築作品之中,感受到他們似乎在建築中尋找一種更內向的秩序體系、更自由的抽象形式、更清晰動人的材料構築,以及一個更具紀念性的整體。

吳念真71歲生日快樂!《清明時節》全台觀眾數突破2萬

嘉義民雄:王梨田、鵝肉街、鬼仔厝以外,蓄力轉變的藝文培養皿

冠軍咖啡農曾福森:在阿里山種出超越巴拿馬的藝伎咖啡
台灣首屆「咖啡卓越盃」刷新過往國際紀錄——位於阿里山的「豆御香藝伎莊園」一支獨秀囊括前三名次,更締造前三名咖啡豆均超過90分的賽事首例,而在八月底的臺灣卓越盃咖啡示範競標中,更囊括前四名成為成交之冠!
EP33 | 馬克瑪麗:與聽眾一起打造科技樹洞
徐銘謙:屬於台灣的朝聖之路 - 樟之細路

【VERSE VOL. 18】相見於這條漫長的文化之路
鍾永豐:音樂中的社會運動 - 生祥樂隊
黃連煜:像先民一樣冒險創作 -《滅人山》

全城實驗中!嘉義「有事青年節」10月攜手蔡振南、鄭宜農嗨翻小城

「好看的棒球賽」應該具備哪些元素?——曾文誠與阿強的場邊閒聊

IF OFFICE創辦人暨創意總馮宇:「我們要做的,不是把孩子培養成藝術家」

始終在那裡,「台北藍調」為爵士樂迷留一盞回家的燈

聆聽苦難倖存者的臉孔——《五月雪》導演張吉安專訪
導演張吉安長片作品《五月雪》以「513事件」為背景,承襲《南巫》魔幻寫實的元素與民俗故事介入,講述馬來西亞人至今難以開口講述的歷史傷疤。

從「黃氏兄弟瑋瑋」到「歌手黃挺瑋」——讓我唱進你的生命裡
YouTube頻道「黃氏兄弟」的黃挺瑋(瑋瑋)在今年8月推出首張EP《Pull n' Push》,以「創作營」的方式,與知名製作人共同創作,六首歌像是拉開內心櫃子般,希望唱進你我的生命裡。

陳明珠×吳奕蓉:用客語聊起來!「文化傳承,先學好語言。」

卡米地喜劇俱樂部總監Social張碩修——喜劇比死難,但我們還是撐下來

從旅行大叔到新人YouTuber——工頭堅的中年冒險

博恩:舞台是喜劇演員的烏托邦,還是修羅場?

當麥覺明遇見黑澤明,拍出《山椒魚來了》

不只愛、正義和戰鬥——「台通」張家倫為何掉入《美少女戰士》的宇宙?

VIBES Forum:讓雜誌也能現場演出

「樹洞裡的沙龍,帶你腦內微解封」——北流與柯智豪團隊邀你一起漫談海外音樂現況

「亻厓庄文學季」開幕——翻開客家文學的七種想像

時尚版的地球高峰會,「2023 Prada Frames」 集結各領域學者探討廢棄物再循環

非典型團體——五堅情W0LF(S)

Podcast榜上第一名的《只能喝酒的圖書館》到底是關於什麼?——拷問靈魂

白癡公主:賣傻拍片或正經當製作人,都是我的真心

喜劇泰勒絲(自稱)怡岑的「大便理論」——創作不能硬擠,要等它自然拉出來

PressPlay:如何將新媒體內容創作者影響力變現?

6tan:才不是工作,我在玩遊戲好嗎?

從《博恩夜夜秀》到《炎上 BURN》,薩泰爾如何成為最具話題的喜劇製作團隊?
製作《炎上BURN》喜劇大秀的幕後推手薩泰爾娛樂,無疑是近年來最受矚目、也深具爭議的內容製作團隊,他們專注產製喜劇內容、建立成熟的喜劇商業模式,讓原本屬於小眾市場的喜劇,躍升至主流娛樂的消費市場。

《大嘻哈時代2》為何能再掀選秀節目熱潮?——專訪節目製作團隊

杜宗祐×林潔心:臥虎藏龍的千禧嘻哈能量

陳鎮川:我仍然著迷於燈光全暗、拉起帷幕的那一刻

瑞迪廣告:著迷於聲音魅力,持續開拓更多可能性
podcast興起之後,讓現今的聲音市場熱鬧非凡。以傳統廣播廣告起家、代理全台173間廣播電台的瑞迪廣告,如何在聲音媒體百花齊放的時代,持續與客戶一同玩轉聲音?

黃豪平:被兵變之後,我才明白喜劇的意義
黃豪平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中生代單口喜劇演員之一。最近他出版新書《不只是喜劇演員:黃豪平的諧槓生存學》回顧自己的喜劇生涯,不回來是理所當然;而其後之所以回來,是因為他失業,也失戀了。

以N型神人的品牌力重塑城市面貌──專訪彰化縣政府青年發展處處長黃金樺
2023年,位於濁水溪、清水溪兩溪交會之地的彰化,邁入了建縣300年的里程碑。同時,這座古老縣城也有新生命力正在誕生:從彰化人身分證字母開頭延伸的青年品牌「N型神人」,正在醞釀改變這座城市的能量。

吳音寧的參選之路:打選戰與寫小說,她都正在尋找一種更合適的語言

一個從在地出發的另類文化園區──花蓮鐵道文化園區

台越橋樑的溫暖力量:「越南夯台灣」YouTuber 阮秋姮拉近台越生活距離

米其林「三星鑰」東京皇宮飯店——皇居之外,感受最深刻的「日本之心」

盤點7間「全台最新美術館」!即將開幕勤美術館、江賢二藝術園區、 臺中綠美圖⋯藝術迷不容錯過

從市區老建築到看海的浪漫,全台8間不可錯過的城市美術館!
美術館已經是各城市推動創意經濟的重要文化設施,尤其在六都之外的其他城市,也有許多各具特色的美術館,不論是歷史建築改建的美麗空間,或者是位於海邊與山下的浪漫基地。

BBC Earth耗時四年拍攝《亞洲》自然紀錄片,從西藏高原、喜馬拉雅山到台北市,亞洲生態精彩一次看

藝術人生的極致展現:4間必去的台灣藝術大師美術館

一位畫家與他的城市:李梅樹紀念館裡的三峽故事
李梅樹紀念館展示大師作品與文物,每年舉辦「梅樹月」特展,促進國內外藝術交流。透過志工導覽,遊客可欣賞李梅樹的多點透視技法,感受三峽的歷史文化魅力,讓藝術融入日常,是探索三峽的重要景點之一。

【OOTD】饒舌歌手YouTuber美麗本人:「我就是這麼帥,這麼美!」

桃園中壢美食地圖:4間新住民激推「東南亞道地餐廳」——從20年泰式老店到越南網紅主廚的家鄉味
食物是生活與文化的展現,也是能夠承裝珍貴記憶的載體。《VERSE》編輯跟著移工朋友們的腳步,來到桃園和中壢火車站,一探這些對他們來說如家一般的道地餐廳,品嘗新住民老闆匠心復刻的家鄉味。

Netflix新實境秀《黑白大廚》評審是誰?揭開韓國唯一米其林三星主廚MOSU Seoul安成宰的傳奇之路

「台灣也是我們的家!」80萬移工在台灣:從失語困境到多元發聲

姚淳耀——每天一杯黑咖啡,充實自己,跟珍惜的人度過每一天

戴上耳機,探索身心靈的浩瀚宇宙:《靈魂相談室》、《神仙補習班》⋯5個必聽療癒系Podcast節目

魚夫專欄|從牛肉禁忌到牛排文化:台灣百年飲食演變與西化融合之路
做為西餐/排餐文化形式的重要菜餚,牛排在台灣的發生已超過百年,它不僅代表某種西化過程,也是傳承自日本大正風情時的浪漫念想。

老莫、庸俗救星、Fi-Né粉內齊推新作!第二屆挺音樂計畫即將啟動——側記 hidol X 挺音樂 LIVE暢聊趴

獨家專訪/越南影帝連炳發,跨海擔綱台劇《化外之醫》主演:透過角色為移工撕去負面標籤

台灣紀錄片《海殤》掘開「牡丹社事件」歷史暗角,入選為沖繩電影節開幕片

2025「SKM PHOTO 攝影藝術博覽會」,匯聚國內外攝影藝術家,共同探索「界線」的意涵

從王品吃到福賓,法律白話文劉珞亦:「牛排是獨立與自由的象徵!」一位牛排愛好者的成長告白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十週年!從一顆部落的種子,到山海間綻放藝術之花

巴奈首張台語專輯《夜婆》:唱出早期農村女性處境

Netflix《寄生獸:灰色部隊》為什麼拿第一?全昭霓挑戰「雙重人格」與怪物廝殺,最後一集彩蛋太撼人

《2024後謠景像詩》公開第二波重磅名單,探索後搖滾與詩的迷人魅力
以「後搖滾」曲風為策展核心,匯聚音樂、藝術、影像與詩的音樂節《2024後謠景像詩Cloud Music & Art Festival》,近日釋出第二波重磅名單。

韓戀綜《單身即地獄》如何影響全球戀愛觀:緩慢交心而非快速身體關係,成新一代戀情節奏
Netflix《單身即地獄》第三季結局迴響不斷,被評為《單身即地獄》最好看的一季。更重要的是,他們呈現了和西方不同的戀愛觀,看似無聊,但其實令人著迷。

【VERSE 2024 文化創新年會】最豐盛的文化盛宴,四大亮點一次看!60位重磅講者、20個精品餐飲市集、6間風味實驗室、名人開箱文化現場

米其林餐桌在我家!5個一定要吃的米其林主廚即食品牌:MMM by Paul Lee、Alain Ducasse的藝術巧克力、David Chang推出超下飯辣油!
Impromptu主廚李皞最近推出即時料理品牌「MMM by Paul Lee」,成功引起話題,而在美國、西班牙、義大利、法國等國家市場,也多年流行把米其林星級餐桌帶回家。

台灣最美的⋯是太平洋的DNA!優席夫與YellowKorner法國攝影藝廊啟動《留給大地更多色彩》台北首展,打開與自然對話的窗
《留給大地更多色彩》是由國際知名的旅英藝術家優席夫與YellowKorner法國攝影藝廊共同策劃,旨在透過藝術的力量喚起公眾對環保議題的關注。

從「純愛系」到「性愛分離」,在《男生男生配》裡看見各種愛情的模樣
台灣在去(2023)年底由哈哈台聯名GagaOOLala合作推出台灣第一個男男戀愛配對節目《男生男生配》,受到很大關注,也在今年成為「TLC旅遊生活頻道」播出的男男戀愛節目。

「不專心」做花也無妨:花藝師張芝伊如何以創作療癒他人?

解鎖大港女神!滿島光攜手日本爵士天團登台演出

2024韓劇《支配物種》營造懸疑科幻:一場「人造肉」掀起的致命戰爭!
科幻懸疑韓劇《支配物種》講述一場因人造肉引爆的致命戰爭,牽扯政府、駭客、恐怖份子等相關危機,帶領觀眾來到2025年的未來世界,探究暗潮洶湧的陰謀背後的真相。

全球20國藝術家作品一次展!朱銘美術館:探尋亞洲當代雕塑新定義

最頑皮的三金音樂人柯智豪:「everything總監」的奇想世界
人稱「豪神」、「everything總監」的柯智豪,作品不僅是「三金」常客,更頻繁出現在「金音獎」、「傳藝金曲獎」的舞台上。他仍不斷拓展著音樂所能觸及的極限。

爆紅打卡新地標!信義區最夯小百貨「吉祥道」5、6月活動一次看

曾跌落低谷慘賠3000萬——沈玉琳大起大落的綜藝人生
沈玉琳是一位有市場魅力的綜藝諧星、主持人,也曾經是一位創造台灣高收視率、卻被當時新聞局勒令停播的製作人;他曾風光的站上重量級綜藝製作人之位、坐擁豪宅,卻又一擲千金的賠掉了製作公司、欠債3000萬。

《城市獵人》拿下Netflix冠軍!主角鈴木亮平5部必看作品──秒懂「日本勞勃狄尼洛」實至名歸

中年男人是一群背著包袱的國中生——專訪《沒有人想交作業》演員陳漢典&梁正群

「森/CASA」漁光島旗艦店:在台南打造一個家該有的模樣

2024金鐘獎主視覺出爐!特邀時裝設計師詹朴任視覺總監,APUJAN十週年後再創里程碑

「藝術不是奢侈品!」蒂妲史雲頓對台灣藝術新生代喊話——唯有打破自己的慣性,才能真正蛻變。

讓我們回到1989年《悲情城市》拿下金獅獎的那一夜
對多數台灣記者而言,1989年9月都是職涯上採訪國際影展的初體驗,只因為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入圍了威尼斯影展競賽,那是台灣電影的第一次,也是台灣媒體的第一次國際大賽交鋒。

除了趕稿,《VERSE》編輯部是這樣過年的

如何躍升排行榜第一:呱吉與報導者的方法論
面對 podcast 紅海市場,想得到、想不到的人都跑下來做了,從明星、偶像、網紅,到科技新創、企業老闆、各領域專家,還有各具才華的素人,但一個好的內容節目該怎麼做,未必大家都知道。

毛灼然 ✕ 黃家賢 ✕ 張漢寧:港、台設計師論當代設計文化美學
香港文化學講座「台港流行文化與設計美學」邀請香港與台灣設計師線上對話,聊香港與台灣的文化如何相互牽引,並影響兩地設計思維。

李君慈 ✕ Misc ✕ 森田達子:女性設計綻放自由之光

新北 ✕ MIT全球徵件:實踐安居樂業的承諾
新北市作為全台最大、人口數最多的城市,安居樂業不只是侯友宜市長對市民的承諾,更要極力與世界連結,分享並傾聽其他城市發展的經驗。

張雨生〈我的未來不是夢〉:不敗經典傳唱30年

龔書章 ✕ 曾志偉:少少、了了、曖曖內含光
龔書章與今年代表台灣參加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自然洋行」創辦人曾志偉對談,從建築人新觀審視自然與建築間的巧妙關係。

《流轉的島嶼記憶》:走入港都基隆,以海洋歷史回望時代風貌

陳芳語Kimberley學習DIY:三級疫情宅在家如何讓她創作全新專輯《wfh》
VERSE和KKFARM合作,聯手推出全新Podcast《Music and Verse》,第一集邀請Kimberley陳芳語分享其創作理念。

作家陳慧 ✕ 廖偉棠:透過香港文學談抗爭意識

香港廣告創作人畢明:透過廣告文化 記憶香港時代創意

宜蘭孩子告五人樂團:《運氣來得若有似無》唱出更具大人味的當代心聲

香港媒體工作者張潔平:不認命的媒體人 永不放棄為香港發聲

吳汶芳的《生存法則》:相信自己比什麼都還重要

飲食作家蔡珠兒:茶室、酒樓、糖水舖 令人難忘的香港氣味

關本良 ✕ 卓男 ✕ 王師:抗爭下的港片與即將綻放的台灣電影時代

作家劉克襄與四分之三的香港:不一樣的登山美學
作家劉克襄帶領大家深入探訪香港山林,看看中環的玻璃大廈、九龍的熙攘之外不被熟悉的那部分香港,也細數一路上走出的那一處處與台灣山林不為人知、卻十分緊密的連結。

香港建築關鍵字:密度、複雜、共存
VERSE香港文化學講座「香港建築關鍵詞」邀請香港建築師馮國安導覽香港城市的建築文化與港人真實的生活現場,由建築學者龔書章主持。

嘉義就是唱片的B面:「++設計學校」X「RE:嘉義」
2021年台灣設計展,邀請策展人張智舜策展、周榮敬和蘇弘,分享究竟他們從「回嘉」走入「在嘉」的旅途,看見了什麼樣的嘉義?

陳明珠:我從來不覺得講客語是一件俗氣的事情
「客家妹」是很多人對於主持人陳明珠的第一印象,講客語不僅是她的工作所需,更是從小在母語環境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養成的身體記憶。

詞人葛大為的創作私語:跟回憶一起攜帶著往前的,是歌詞

歡迎光臨奇幻福爾摩沙:台灣正在寫下另一種電影史?

用建築傳達謙遜態度:紀念圖書館設計之母王秋華

李霈瑜在鏡頭前閃亮: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英雄與主角

找到信賴的聲音:Podcaster 如何與群眾溝通?

黃韻玲:讓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成為最靠近未來的場域

Joanna王若琳:從音樂創作人到 podcaster的發聲練習

Podcast 與廣播的非戰之爭:要靠平台還是靠KOL?
Podcast/廣播最迷人之處,在於閱聽人不需花上 100% 注意力,而且聲音本身給了受眾一塊比文字、影像距離更近、更私密,也更溫暖的空間。

Podcast 浪潮來了, 但廣播並沒有被衝倒
聲音,是一種最親密的陪伴,不僅具有多樣性的生活穿透力,也帶給人們直覺且深遠的影響,而今更引領一個正在台灣發生的新產業。Podcast 會重擊廣播,還是跟廣播這種傳統媒介一起帶我們迎接新的聲音時代呢?

新耳朵經濟:Podcast 會搶走廣播的廣告嗎?

百無禁忌的眾聲喧嘩:Podcaster超前部署

書店作為跨域的場所:蔡瑞珊與林韋地的對談

以花藝與設計迎春:南國勝利星村中的詩意時尚展
2021年新春由華裔設計師Daniel Wong,與花藝界鬼才吳尚洋及十位創作者合作,利用時令鮮花結合印花設計,於屏東勝利星村打造藝術燈區。

小野校長開創學習場域:在寶藏巖披荊斬棘的教育實驗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吟詠李雙澤,不羈的文藝復興人
猶若紀念自由主義,不被制約的理想年代;暗夜仰望稀微星光,李雙澤的青春熱愛殉身山海兼美的淡水小鎮,影片結語是林洲民不勝欷歔的悼念。

藍祖蔚的藍色電影夢:四十年了,從電影圖書館到國家影視聽中心
在成為影視聽中心董事長前,藍祖蔚已是著名影評人、記者,也曾主持電台節目,亦曾任中影製片部經理,但最為人所熟悉的是他的抒情文體。

黃明川的創作革命:以台灣為中心,開拓藝術紀錄片宇宙
黃明川導演於1970年代末,離開台大法律系,獨身勇赴紐約求學;1980年,黃明川又飛赴洛杉磯轉讀繪畫與平面攝影。至今日,其影像創作量已龐大如海。

「台南謝宅」謝小五的家:老城新區中的南方生活新風範
「謝宅」主人謝小五是台灣老屋活化風潮的先驅者,然而他的私宅位於安平區的現代化公寓大樓中,風格與謝宅歷久彌新的韻味截然不同。

21世紀的古典樂:馬世芳談生祥樂隊《我庄三部曲》演唱會

劉克襄深入自然(一):創造旅行與走路新定義

台式嘻哈創業家黃立成:台灣是一個很酷的地方

謝哲青的旅行進行式:始於遙遠過去,結束在不可知未來

陳忻玥〈You like me〉:你喜歡我的勇往直前嗎?

曾志偉寫李霽:becoming即刻個展|意識畫廊 Yesart Gallery
位在台北天母的意識畫廊,在2021年末推出以獨特植物裝置藝術創作聞名的藝術家李霽個展 ,首次以 Fine Art 創作,展出10件2021新作「becoming」系列作品。

性少數中的少數——同婚之後,跨性別者的階段性勝利在何方?

2022草率季:全台最大獨立藝術書展回歸!逾400組國內外攤位參與的閱讀盛會

「炎亞綸」之於「吳庚霖」,在《我願意》探索藝名與真名中的「自我」

「全台灣最大黑膠唱片行」張大韜黑膠本舖:黑膠的聲音就是比其它媒介好

「戲劇之於人生」:MY WAY Together 十月限定場
「MY WAY Together」是由Lexus和《VERSE》聯名PODCAST《MY WAY》推出的實體活動,每季邀請三位來賓,從線上走到線下,展開難得的文化派對!

「基隆好物」如何培植在地文創實力,打造基隆的文化品牌?

金馬獎級影人齊聚國家影視聽中心,一同回顧「台灣新電影」40年
至11月27日,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國家影視聽中心)將推出「再新電影出發的時候:臺灣新電影四十年回顧」主題影展。開幕片《竹劍少年》特映記者會特別邀請張艾嘉、杜篤之、林文錦等金馬影人們共襄盛舉。

兩廳院35週年,觀眾席紅椅變身「NTCHaiR」替你的未來把脈

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走進貓空指南山中,感受百年信仰與不眠的茶香

「2022 TCCF 創意內容大會-跨域展演」:連續三天探索音樂跨界碰撞的火光

是老闆也是員工,全公司只有一個人的出版社

「海邊的卡夫卡」熄燈在即,「再見卡夫卡-來Chill溫羅汀」邀請新舊文青回顧獨立音樂傳奇場域
公館「海邊的卡夫卡」將於明年1月熄燈畫下句點,一念電影攜手海邊的卡夫卡,發起「再見卡夫卡-來Chill溫羅汀」音樂影像跨界計畫,推出六大系列活動保存、回顧台灣獨立音樂。

航向音樂宇宙,「想你到月球|張雨生特展」北流限定登場

臺東設計中心與「台東慢波」:實踐人作為塑造城市的方法

演員李霈瑜:用溫柔陪伴,一起愛地球
以外景節目《水下三十米》為人所知的藝人李霈瑜(大霈),不但以該節目獲得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也開啟了她認識海洋、關注環境的大門。

從野台到電影的IP典範,霹靂布袋戲如何不斷創新跨界?

打造共好生活風格, 首屆「關渡人文藝術週」將於年底登場

「述說土地的故事」:MY WAY Together 十二月限定場

金馬導演楊力州新作《無邊》,紀錄台灣首支南極長征隊的48天、350公里

音樂創造的進行式:KKFARM的科技創新如何改變音樂產業?

《豐蔬食》作者田定豐:惟有真正認識自己的需要,才能享受自由
以《豐蔬食》一書創造出台灣蔬食餐廳評鑑指標的田定豐,是在二十多年前由葷轉素,並用自己的蔬食旅程啟發更多人,成為推動蔬食生活的意見領袖。

從築地魚市場到台灣綜藝團:攝影家沈昭良的台灣「漂流」
台灣的當代攝影擁有怎樣的面貌?這是攝影家沈昭良不停尋思的問題,一次次不懈地投入長時間跨度計畫,以攝影向世界拋出他的探問。

聊那些關於「他」朋友的事:綜藝教父王偉忠

「MY WAY together 」二月限定場・與顏伯駿談「日常美學的實踐方法」
《MY WAY》的聽眾除了線上收聽之外,還可以參加線下「MY WAY together」活動,由張鐵志以及客座主持人顏伯駿分享《MY WAY》旅程的心得,歡迎報名參加!

盧廣仲:在「三金」之後,我依然想要成為「我」

dato:不能旅行的時候,那就先寫旅行書吧!

暢談台灣食文化底蘊:鼎泰豐楊紀華 X 美食作家舒國治

「從閱讀出發的文化之旅」:MY WAY Together 三月限定場
Lexus和《VERSE》聯名PODCAST推出實體活動「MY WAY Together」,每季邀請PODCAST節目《MY WAY》的三位來賓,從線上走到線下,展開難得的文化派對!

微觀衛武營:從劇場之內到劇場之外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DAY 1:用我們的語言大聲唱歌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系列座談「我們的歌是如何被唱出來的?」,首日講座邀請謝銘祐、吳念真、舒米恩與以莉高露討論台語歌與原住民音樂浪潮。

Podcast聲音觀點❶:在聲音的世界旅行,從廣播到podcast
若十年前你說podcast在台灣會紅起來,絕對會被笑死。可此刻誰也無法否認,這半年來,它在台灣的確成了一個非常熱門的新玩具。

Podcast聲音觀點❸:真正的實力戰,podcast不只是你想像的數位廣播
根據旅美知名作家、podcaster的多年觀察,可以很肯定地說,podcast並不是傳統廣播的數位移植,而是一場全方位的實力戰。

「島嶼的蔬食新生活」:MY WAY Together 六月限定場
「MY WAY Together」是由Lexus和《VERSE》聯名PODCAST《MY WAY》推出的實體活動,每季邀請三位來賓,從線上走到線下,展開難得的文化派對!

聶雲:以一曲〈Try to remember〉重溫歌聲與初心
2022年是音樂劇《The Fantasticks》62週年。作為美國外百老匯最長壽的音樂劇,不只演出跨足四海,也跨越了好幾世代人的記憶。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DAY 2(下):寫下人心不變的渴望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系列座談。次日最後一場講座以「作詞的技藝:兩代詞人的對話」為題,邀請兩大知名作詞人林煌坤和姚謙分享填詞心法。

不只為過去,更為「未來」創造一種可能性:復刻《民族樂手──陳達和他的歌》專輯
1977年由洪建全基金會出版的唱片《民族樂手——陳達和他的歌》已絕版45年,2022年洪健全基金會計畫復刻這張絕版黑膠唱片。

職業無分貴賤,但有分性別:《百工圖》裡的「女性問題」

展覽《半島一瞬:聆聽牡丹的聲音》:台灣人應該知道的牡丹社事件

跟著展覽《半島一瞬:聆聽牡丹的聲音》,探訪牡丹社事件的歷史地點

台灣圖書室:在民主聖地長出青春的花朵

太平山城藝棧:古老山城如何透過老照片與藝術重新復甦?
隨著港務轉型、就業機會減少,太平山城因人口大量外移而失去生機。2021年中,基隆市政府與臺灣藝術大學合作成立「太平山城藝棧」團隊,期待透過藝術,為老社區注入新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