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文章結果 Search Result
共找到 150 篇關於 台東 的文章。


在花蓮「丘丘.森旅」展開身心靈旅程——連結台東在地「自然醒慢活祭」找回平衡的自己

M1非零酒:用月桃與時光,萃出都蘭風土——台東「非零農場」的永續實踐
在台東都蘭的非零農場裡,每一株植物都是生態系統的參與者。從月桃、荖葉到野薑花,這些原生植物在天然沃土中自然生長,最終萃成了「M1 非零酒」,獲得全球烈酒大師賽的銀獎榮譽,見證了這片土地的美好可能。

60年台東老穀倉如何蛻變美術館?走進「池上穀倉藝術館」感受稻花香的文化新生
從老穀倉到美術館,「池上穀倉藝術館」承載了深刻的農村回憶與文化精神。在台灣好基金會與在地居民的共同創生之下,成為了扎根在泥土裡、與池上一起呼吸的美學空間,亦是東台灣重要的藝文地標。

台東慢食代表隊——前進義大利國際慢食年會
通過保護傳統漁法、復興原住民文化、推廣有機農業等方式,台東將慢食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縣長饒慶鈴今年 9 月帶領台東慢食代表隊參加義大利全球慢食年會,向世界展示台東的慢食文化成果。

在地人帶路!台東都蘭必訪7間店:部落選物店、藝廊、咖啡館、餐酒館、酒吧⋯體驗東海岸的漫遊生活

臺東設計中心與「台東慢波」:實踐人作為塑造城市的方法

「我們知道自己是誰了」:布拉瑞揚舞團在台東找回初心

台東池上如何成為一個人人嚮往的美麗小鎮?

夏日台東食農魅力 腳踩浪花在月光海畔享野火煙燻饗宴

從台東成功出港駛向駭浪——導演林龍吟《惡潮》打造海上公路電影

台東慢食正夯!「SLOW SUPER」島東五味講,必逛慢生活市集全解析:品茶、飲酒、嚐米、啖魚
台東有機農業品牌 SLOW SUPER 以「島東風味探索」為主題,邀請 50 餘組特色店家登入台北遠東 SOGO 百貨忠孝店。

東京人氣咖啡廳「from afar」、「喫茶半月」原來台灣人開的!他們如何以餐飲選物店串起「藏前」新飲食地圖?

餐飲名人們的祕密私廚:走進「烘焙教母」陸莉莉的家
陸莉莉是台灣烘焙業最知名的隱藏版人物,研究料理超過三十年的她,現為許多冠軍麵包師的風味軍師。本文帶你走進她位於北投的舊居 —— 這裡曾是北投第一間婦產醫院,如今已華麗轉場,成為飲食圈名人的私廚基地。

獨立樂團「淺堤」新單曲〈不要煩leave me alone〉向陶喆作品致敬,與30歲的自己和解釋然
創作樂團淺堤 Shallow Levée 睽違兩年推出全新單曲〈不要煩 leave me alone〉,以輕快、直率的旋律與歌詞揭開內心焦慮,並吶喊著打破灰暗,終將雨過天晴。

吃一桌上海的記憶:瀚寓酒店「弈夢紅樓」用經典菜和未來對話

最頑皮的三金音樂人柯智豪:「everything總監」的奇想世界
人稱「豪神」、「everything 總監」的柯智豪,作品不僅是「三金」常客,更頻繁出現在「金音獎」、「傳藝金曲獎」的舞台上。他仍不斷拓展著音樂所能觸及的極限。

建築師是無聲的寫手——專訪十彥建築林彥穎,讓建築說自己的故事

台灣最美的⋯是太平洋的DNA!優席夫與YellowKorner法國攝影藝廊啟動《留給大地更多色彩》台北首展,打開與自然對話的窗
《留給大地更多色彩》是由國際知名的旅英藝術家優席夫與 YellowKorner 法國攝影藝廊共同策劃,旨在透過藝術的力量喚起公眾對環保議題的關注。

茶佐餐新體驗:藍大誠攜手新銳女廚王采晴打造「enPure 瀞」,春季菜單像一座香草植物園!
茶成為 fine dining 主角,全台首間以 "tea pairing" 為題的餐廳「enPure 瀞」落腳台中,茶職人藍大誠攜手主廚王采晴打造茶佐餐全新體驗,首推春季菜單〈香草與野草植物〉。

以光為敬,走入江賢二的數位冥想世界:《RE:江賢二》光影沈浸展,即日起在双融域盛大展演
當經典藝術跨域結合數位科技,會迸發出什麼樣的火花?「《RE:江賢二》數位冥想.光影沈浸展」以數位科技重新轉譯台灣當代藝術大師江賢二的畫作,探索藝術家豐沛的創作世界。

我們要回家了——當巴奈重返布農族傳統領域「內本鹿」

【新手挑礦指南】一定要認識的10種礦石!專訪「大氣層水晶」主理人闆班

重返解憂號火車,坐上移動的書店,向山海閱讀啟程

【台新 關懷台灣系列】永續行動四部曲:從南投梅農到花蓮稻農,為「認真」公益發聲

「池上秋收」15年,雲門舞集池上限定《天光・霞》& 林懷民親自指導孩童跳《薪傳》
EP1 | 嚴長壽:新生活_如何重新認識我們的土地?(下)
EP19 | 舒米恩:來自美式生活的聲音
EP79|陳彥翰:陪伴每個孩子長大
孩子的書屋 陳彥翰|孩子只要當自己就好

新店裕隆城的「數字亮點」:250個品牌進駐、誠品書店30米天井,威秀影城2,400座位娛樂城市大未來
「好棒,新店又多了一個地方可以去!」新店人幾十年來的期待,在 2023 年九月底實現,新店裕隆城頂著「亞洲最大」誠品生活的人氣光環,以及精品品牌、威秀影城、各餐廳入駐,搶攻大台北南區商機。

「臺東聲音藝術節」如何讓我們聽見地球?專訪策展人張溥騰
一場聚焦在「聲音藝術」的藝術節應該是什麼樣子?對「臺東聲音藝術節」策展人張溥騰來說,看不見的東西有時候更重要,至少,要讓大家聽見地球的呼吸脈動。

【無名小吃】楊桃樹下的楊桃冰:生離死別,唯有美味不變

台灣茶奪英法茶葉大獎金牌! 冉冉茶事茶職人藍大誠首創Tea Dining高端體驗

巴奈預告發行首張台語專輯《夜婆》,金獎級製作人柯智豪加持量身打造

新菜單以詩人濟慈《秋頌》為靈感,La Vie by Thomas Bühner睿麗餐廳譜出豐收交響樂章
當代創新歐陸 Fine Dining 料理 La Vie by Thomas Bühner 睿麗餐廳,獻上全新秋季饗宴菜單。

《撼山河 撼向世界》林正盛╳陳明章:耗時四年、累積1,000小時記錄一代音樂巨匠

【封面人物】張惠妹aMEI:站在舞台,為所有人而唱

Levi's推出「雙重涼感」丹寧褲迎接盛夏,Performance Cool全新系列襲來
全球永續丹寧領導品牌 Levi’s 在全新 Levi’s Performance COOL 系列中,升級涼感丹寧褲,讓高效能吸濕排汗特性與冰涼感相結合,展現截然不同的衣著體驗。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讓異鄉人,也讓台灣人有更多選擇

台灣觀光火車你認識幾台?栩悅號、鳴日號、藍皮解憂號、阿里山林鐵一次看!

Sinasera24旗下「Luma Café」進駐宜蘭:何謂「新越式料理」?探索在地咖啡館的多元食尚

歐式麵包甜點先驅「珠寶盒法式點心坊」18歲了!挖掘永續食材,續寫台法風土傳奇

2024東京文具店推薦:4家必逛文具控天堂,客製化筆記本、原創郵票、手作體驗
這些文具店不只是購物空間,更是體驗日本文具職人精神的最佳場所。想感受不一樣的東京之旅,別錯過這些充滿手作溫度的文具天堂!

在池上,蔣勳書房與一本小書

情人節必去魔法小鎮!2025台南「魔法屾林」登場,亞太十大名店中古餐桌、魔法拍賣會、超過200組國內外品牌⋯⋯展區全攻略一次看
由屾屾市團隊及十鼓文創園區攜手打造,第三屆「魔法屾林」再度登場台南,透過魔法故事、建築、歷史、藝術、料理和表演深度展演關於魔法世界的寓言,打造一系列最具魔幻氛圍的主題樂園!

林泉的MUME十年:在台灣,我們比想像中走得更遠
近十年,台灣餐飲風景變化急遽,MUME 不再只是一家餐廳,反而茁壯成長為 MMHG—— 一個豐富多元的餐飲集團,面對下一個十年,目標是成為亞洲最有影響力的餐飲集團。

讓山林走進生活:「山林製造」的永續共生之路
台灣橫跨熱帶與亞熱帶,擁有多變的地形與陡峻高山,孕育出豐富多樣的林相與山林資源。「山林製造」整合台灣各地森林育樂場域。透過精心規劃的選品店、概念館與在地商品,邀請大眾以嶄新視角體驗山林之美。

The One 南園20週年!全新旅遊宣言「異數悅遊」,在旅程尚未出發就開始微笑

【The One異數悅遊節】逾10位台灣職人的風土之歌:從百年到未來的味覺旅程

彰化員林幸福販賣所:用在地食材打造60款手工冰淇淋,重現農產美味
「幸福販賣所」的老闆洪維駿一生中有許多誤打誤撞,這些機運讓他在世界各地累積不同的工作經歷,也在十多年後將他帶回家鄉扎根,將所有經驗化作為一支傳遞幸福的冰淇淋,呈現他眼裡彰化土地的樣貌。

沙伯迪澳創辦人何偉新:從代工到品牌,在彰化打造台灣皮革新典範

蔣勳《金剛經》展覽用藝術詮釋「諸相非相」!走進池上穀倉藝術館,體驗一花一世界及無我的境界
由蔣勳老師策展,將佛教經典《金剛經》經文轉化為藝術創作的《金剛經.諸相非相》展覽,在秋收後的池上穀倉藝術館,帶領觀者重返內在的靜思冥想。

藝術人生的極致展現:4間必去的台灣藝術大師美術館

從市區老建築到看海的浪漫,全台8間不可錯過的城市美術館!
美術館已經是各城市推動創意經濟的重要文化設施,尤其在六都之外的其他城市,也有許多各具特色的美術館,不論是歷史建築改建的美麗空間,或者是位於海邊與山下的浪漫基地。

【The One 異數悅遊節】三日限定!在南園展開一場東方款待盛宴——五感六覺的文化影響力之旅

來約美術館喝咖啡!全台必去10家美術館咖啡館:不只咖啡香,慢食早午餐、職人牛肉麵帶來感官「饗」宴
美術館附設咖啡廳似乎已成了一種「標準配備」,《VERSE》編輯特別推薦全台 9 間美術館內外的絕佳咖啡館,從北美館、高美館,到金馬賓館,讓你充實心靈之外,也可以享受餐飲的文化體驗。

把老穀倉、軍人驛站變成美術館!造訪7間台灣私人美術館:毓繡、鳳甲…還有安藤忠雄打造的國際級美術館!

田馥甄、許富凱雨中開唱「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在稻浪間迎風而歌,感受秋收的自由自在
在滂沱大雨中,「2024 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如期登場。無畏風雨開唱的田馥甄和許富凱,以其溫暖動人的歌聲,爲這場年度盛會和金黃色的美麗大地,留下最動人的回憶之一。

到東海岸體驗山海藝術魅力!「賴純純當代藝術場域SOCA Dulan」開幕,串聯東海岸大地藝術節限時展演跨域藝術劇場

「老爺式旅行」2024全新啟航:八大破框旅程,挑戰極限與勇氣之巔——101徒步至礁溪、拜師歌仔戲大師

什麼是「塑神師」?李育昇為陰陽兩界設計戲服,開箱工作室探祕——這裡就是我的廟!

暈船吧,老派邂逅之必要!精選三部愛情片,國家影視聽中心限時上映
2024 年 8 月 3 號到 9 月 1 號,國家影視聽中心推出目「暈船吧!老派邂逅之必要」片單,精選來自日本、法國、美國等各地的異地邂逅電影。讓粉紅泡泡降溫炎熱的夏日。

破繭而出的新聲——邱淑蟬《繭的形狀》
今(2023)年第 14 屆金音獎「最佳民謠歌曲」入圍名單中,出現了一個新鮮的名字 —— 邱淑蟬。曾獲得兩屆台灣原創流行音樂大賽、客語組首獎肯定的她是近年備受期待的創作新星。

日本老宅咖啡廳推薦/昭和時代和洋老屋、150年花店改造、稀有日式廊台,一起來「東京有形文化資產」裡喝咖啡!

台南微醺指南/必訪6間酒吧:Bar Loftice、先緩、嚥·台南、茶薈知事官邸、富貴陸酒、赤崁中藥行——這裡有酒,也有故事

淺堤年度專場《我變了》,結合AI演繹西元2064年的玩團人生

Young Living悠樂芳精油歡慶30周年,以永續概念持續推廣公益

盤點7間「全台最新美術館」!即將開幕勤美術館、江賢二藝術園區、 臺中綠美圖⋯藝術迷不容錯過

田馥甄、許富凱確認演出,「2024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正式啟售
來過池上的人,總會一再回訪,他們說「騎車行過天堂路,大坡池畔等日出,讓人回到自己,輕鬆自在。」池上秋收,就像一粒神奇的稻穗,在每個人的心靈地圖上召喚顯影。

【VERSE VOL. 25】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十週年!從一顆部落的種子,到山海間綻放藝術之花

旅台德國人雅尼克的露營車遊記-五個德國人去東部玩

走進「都蘭」:在山連海的邊緣,是藝文孕育之地
東海岸以台 11 號公路為軸線,近百個聚落依山傍海帶狀分佈著,其中都蘭這個小小的海濱聚落,本身就是當代多元紛呈的全球化世界的縮影。

從台北工地到都蘭糖廠:Siki希巨蘇飛,一位阿美族藝術家的文化守護之路
EP1 | 嚴長壽:新生活_如何重新認識我們的土地?(上)

專訪直擊!日本雜誌《BRUTUS》40多年屹立不搖的秘密
《BRUTUS》為日本知名出版社集團 MAGAZINE HOUSE 旗下的雙周刊雜誌,每期專題特輯以強大的編輯力與企畫力,創造出各種具嶄新視野的議題內容。

工作就像度假?「恆春奧美」分部啟動!換城工作實現更多創意
靜靜矗立於百年歷史的北門古城牆旁,「恆春奧美」是一座充滿活力和創意的新樂園,實現一南一北「雙城」工作的夢幻環境,正式啟動不到一個月時間,房間預訂已經滿到 12 月。

綠藤生機的深入減法學:對的,不用多
綠藤生機品牌成立 11 年,今年以「深入減法的純淨保養」再次確立品牌定位,透過「對的,不用多」的美學觀與哲思,面對紛亂的未來時代。

2021關渡藝術節「出蘆入關」:策展人何曉玫以新媒體再現30年校史盛事
2021 年關渡藝術節以「關渡 30」為題,本屆策展人暨舞蹈學院院長何曉玫,帶領觀眾回到 30 年前出蘆入關的校史盛事之中。

秋日到花東參加藝術盛典:看見島東的創作能量
今年深秋推薦大家走入花蓮和台東,一同沈浸於舞蹈、藝術和音樂中。也一同認識花蓮跳浪藝術節、池上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臺東藝穗節。

從台北街頭到池上稻田:雲門舞集鄭宗龍談《十三聲》在池上秋收藝術節
台東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鄭宗龍特別將《十三聲》帶出劇場,和流行音樂製作人陳鎮川合作,邀請 9m88 和一起舞出在地「十三聲」。

VERSE WINTER FESTIVAL 2021
這個冬季,《VERSE》集結台灣最具魅力與洞見的文化創造者和理念創新者,以礁溪老爺所在的山林大地為場域,開啟一場文化與知識薈萃的 WINTER FESTIVAL。

米莎的客語歌曲創作如何帶她回家

重新認識羅大佑
《宜花東鹿記》紀錄片中,忠實記錄了羅大佑在 2020 年展開的「宜花東鹿」巡演,他分別在鹿港、台東、花蓮及宜蘭的開啟戶外演唱會。

巡禮「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走訪八景 看藝術在島東遍地綻放

從Plan b到Alife:持續推動城市規畫與生活解決方案
「Plan b 第二計劃」不只是一間空間設計公司,戰線從永續發展、品牌策略到空間活化,並推出以「Alife」居住概念的生活服務產業。

不只是租屋:「Alife生活提案」為日常選配增添現代風味
Alife 透過提供多型態的住辦空間及一系列涵納在租金中的生活服務與資源,讓人們在租下有形空間及傢俱的同時,更是租下一種全新的生活模式。

驕陽基金會創辦人孫啟越:以同志藝術增進社會進步與互相理解
驕陽基金會(Sunpride Foundation)幕後推手、創辦人孫啟越分享他從藝術收藏、創立基金會投入同志藝術展的心路歷程。

陳明珠:我從來不覺得講客語是一件俗氣的事情
「客家妹」是很多人對於主持人陳明珠的第一印象,講客語不僅是她的工作所需,更是從小在母語環境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養成的身體記憶。

耿一偉談城市藝術節:我們不怕慶祝,但不能癱倒路邊
回顧 2021 年,雖受到 Covid-19 疫情影響,仍有多個縣市舉辦各式地方藝術季,成為一股文化新氣象。然而,藝術節又能為台灣這座島嶼帶來些什麼?

一家獨立書店的再轉身:台中新手書店如何重新出發?
無論是街角玻璃屋或是老屋個室,都是新手書店。雖然還要花點時間才能在新址空間重長出屬於自己的樣貌,但鄭老闆說:「我在哪裡,新手書店就在哪裡。」

從環島、協力造屋到實驗教育:唐文正從一碗紅豆湯開始的旅程

席德進特展「歷史就是我們自己」:以一生的畫作獻給台灣鄉土風情
於 1970 年寫下「歷史就是我們自己」,將一生靈魂奉獻給藝術,席德進透過水彩、水墨、油畫捕捉了三十餘年的台灣山水與鄉土民情。

舒米恩 ✕ 桑布伊:原民創作者獻給海島的旋律
台灣這座海島的孕育創造了 8000 年的旋律,各族族語自地底萌芽。本篇書寫卑南族歌手桑布伊,及阿美族歌手舒米恩的創作脈絡。

【VERSE VOL. 11】愛上圖書館:知識的聖殿,閱讀的樂園

本是農耕生:「掌生穀粒」程昀儀VS.「茶籽堂」趙文豪

No.2 照理說,沒用的東西應該都不要錢才對

踏訪風土尋找台灣好咖啡:Fika Fika Cafe 創辦人陳志煌如何烘出台灣的獨特風味
提到台灣咖啡,就可以聽到 Fika Fika Cafe 創辦人陳志煌熱情細數自己踏訪全台灣咖啡產地的故事,以及令他驚豔不已的台灣咖啡豆。陳志煌說,「風土」就是台灣咖啡最獨特的美味。

用一條故事軸線貫穿複雜議題:故事 Story Studio 如何策劃展覽

探戈與她的溫柔抵抗:專訪巴奈新作《愛,不到》
巴奈《愛,不到》這張以「探戈」為主題的情歌專輯,除了是一本給成人的情歌指南,也是從事多年原住民抗爭運動的她,溫柔抵抗的歷程。

阿爆(阿仍仍):找回母親的舌頭,也重新創造自己的新聲音
2019 年底,阿爆在台灣以排灣語載道的創作專輯《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滿貫入圍八項金曲獎,台灣與世界同樣思考族群。

【UnderLine X VERSE】Dare:如何衝撞我們的時代

新創準獨角獸KKday:不只是旅行社,更把體驗精巧變現

一生懸命「台美學」:最氣魄的台客李俊賢
走尋「台味」是李俊賢一生的志願,他的藝術表現了特殊而豐富台灣社會性格的視覺思維,並展示如何做著一位自我認同驕傲的台灣人。

謝哲青的旅行進行式:始於遙遠過去,結束在不可知未來

展開自由的想望:國家人權博物館,帶你探勘台灣歷史幽暗處

嚴長壽嚮往的文明生活:先學做人,再學生活,最後學做事

最澎湃的山海樓外送:米其林一星餐廳推出「山海珍寶盒」

重返恆春「斯卡羅」現場:作家陳耀昌帶你深入牡丹社與羅妹號事件歷史場景

郭婞淳破紀錄奪奧運金牌!女子舉重59kg決賽 舉起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VERSE VOL. 07】寫時代的歌:From Verse to Chorus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DAY 1:用我們的語言大聲唱歌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系列座談「我們的歌是如何被唱出來的?」,首日講座邀請謝銘祐、吳念真、舒米恩與以莉高露討論台語歌與原住民音樂浪潮。

Goodman Roaster:台北與京都之間,伊藤篤臣的阿里山咖啡夢
因為愛上阿里山咖啡,伊藤篤臣從東京來到台灣。經過十年,他在士林擁有了兩間咖啡名店,兩年前又前往京都開店,以阿里山咖啡打開京都人頑固的味蕾。

宅・J House Coffee Bar & Jazz:在府城,即興演奏一間爵士樂酒吧

雲門50周年《薪傳》全台完售,國泰金控支持免費戶外轉播

知本老爺「從心歸林」:一場未知行程的部落秘境之旅

「三大吟遊詩人音樂會」策展人鍾適芳:唱自己土地的歌,是數位時代難以招架的純真與溫度

年年有魚的極致福氣 :慕里諾國際餐飲集結七大魚種與你「一魚一會」

攝影師何經泰的家:移居瑞芳海邊,人生下半的夢想顯影

「這是排灣嗎?」——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第一部曲

江振誠: 「台灣味」是一個不斷在加減乘除的公式
江振誠說得好,台灣味不只是阿嬤或媽媽的味道,是一個不斷變遷的味覺記憶。我們要問的是:屬於我的台灣味是什麼?下一代的台灣味又會是什麼?

米其林推薦/高檔粵菜代表「晶華軒」主廚鄔海明:「做菜之前,先學做人。」

陳永淘:來自家鄉的風聲,以客語吟唱童年往事的音樂詩人

沉浸式體驗島嶼之美——科文双融《絕美之島-縮時台灣映像誌》盛大首映
由科文双融推出的《絕美之島 — 縮時台灣映像誌》六月開展,結合新銳攝影師馮業輝的百萬張 8K 縮時攝影作品,濃縮呈現出台灣的自然山川及人文景色,打造最美麗的人文科技風景。

給時間以時間——專訪蕭菊貞導演《南方,寂寞鐵道》,南迴完全電氣化前的凝視

聽過「侍鹽師」嗎?台灣手工鹽職人與晶華打造「ROBIN’S 晶選鹽套餐」

跟著《徒步旅人》邱一新爬北大武山:人終歸一死,差別只是死在哪裡

無氏製作創辦人吳孝儒:「設計來自於對生活的取樣」
無氏製作團隊由吳孝儒創辦,無論是傳統產業、文化策展,或者甜點包裝,他皆能深入挖掘案例的脈絡與故事,發展出「型隨在地 Form Follows Story」的創作理念。

AKAME 主廚彭天恩用料理說出土地的故事

「述說土地的故事」:MY WAY Together 十二月限定場

胡德夫:震撼土地的聲響,以來自山谷的聲音歌詠觸動靈魂
被譽為「台灣民歌之父」的胡德夫,父親是卑南族,母親是排灣族,成長於台東大武山下的部落,70 年代於哥倫比亞大使館咖啡廳駐唱,以母語吟唱家鄉曲調,就此開啟民歌時代的濫觴。

Wo Gwong 禾炚:開在深山裡的香港圖書館

達魯瑪克綠能電力公司:一場從綠能實驗開啟的部落自主之路

六款緩解苦夏不適的天然野草茶:來自島嶼先人的生活智慧

苗栗苑裡:藺草之外,自我認同的編織與創造

池上鄉何以成為東台灣的「真實烏托邦」?
台東縣池上鄉是全台灣自我經營最成功的鄉鎮之一,但,池上是如何成為池上?在地人凝聚共識、作出行動,在新時代中面對新挑戰,也為地方帶來新的可能性與想像。

展覽《半島一瞬:聆聽牡丹的聲音》:台灣人應該知道的牡丹社事件

【VERSE VOL. 13】請跟著我們一起上路,選擇台灣的未來
「Why Taiwan Matters:台灣對世界的獨特意義」是《VERSE》在 2020 年 8 月的創刊號提出的大問題。如今邁入第三年,我們想提出另一個大問題:你希望這個島嶼有什麼樣的未來?

集集集度放空學校——大人的生活太緊繃,我們都需要練習放空

三大吟遊詩人音樂會:胡德夫、陳永淘、陳明章首次同台共演,記寫島嶼土地之聲
由三位臺灣音樂史上的代表人物 —— 胡德夫、陳永淘、陳明章共同演出的「三大吟遊詩人音樂會」,即將在 12 月 30 日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表演廳登場,售票於 9 月 26 日正式啟動。

《家家》導演姚國禎:我在美術與導演工作中學會謙卑

飲食創業家顧瑋:我想做一個「擇食共好」的生態系

「2022島嶼餐桌物語」集結200間獨立品牌、近20組音樂演出陣容,周末作伙登上年度藝術之島
迎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開館 11 周年,一年一度的主題市集盛典「島嶼餐桌物語」即將在 2022 年 10 月 28 日至 10 月 30 日,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戶外園區盛大登場!

探索與世界對話的方式,於《流麻溝十五號》找到良善——專訪余佩真

雲朗觀光集團:以文化與永續書寫旅宿餐飲新篇章

走出憤世忌俗的低谷,學著感受每個角色的可能——《咒》蔡亘晏的表演哲學

用身體涵納死亡——許芳宜《我心我行》的破局之路

半島歌謠:在島嶼最南端,唱出台灣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