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文章結果 Search Result
共找到180篇關於 台灣第一 的文章。


從彰化田尾到「台灣第一植物界」——樹園藝植物專賣店共同創辦人陳妍卉
從路邊擺攤的田尾花商之子,到台灣重要的進口植物販售者、在地植物園藝品牌推廣者,植物專賣店「樹園藝」共同創辦人陳妍卉,人如其名,一生都和花卉、園藝產業有著難以割捨的緣分。

台灣第一座馬戲藝術節:FOCASA專訪
FOCASA馬戲藝術節希望帶動台灣在地藝術經濟,在未來成為國際外交指標性的藝術節,並讓全世界看見屬於台灣的當代馬戲能量。

【印尼美食】台灣第一家Jamu店!DayDayJamu:讓印尼的味道亮起來

既平等卻又歧視?台灣性別的平行時空

中城繁華不是夢!蘇睿弼的街區散策

plain-me共同創辦人暨主理人Akko:穿搭OG的3個風格關鍵字—# 版型 # 氣候 # 保持年輕(的心)
我算是台灣第一批在網路上分享穿搭的那群人。我年輕時在穿搭上最大的困擾,就是沒有一個可以友善討論這件事的地方,假如你和我一樣,希望穿得休閒又不失趣味,那我們可以一起來討論。

卡米地喜劇俱樂部總監Social張碩修——喜劇比死難,但我們還是撐下來

是誰讓「AI陳珊妮」開口唱歌?專訪Taiwan AI Labs杜奕瑾
6年前,自美國回到台灣成立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的杜奕瑾,看中台灣在文化藝術音樂領域的多元潛力,從成立之初便投入相關領域研究,並以AI技術開發歌曲生成、歌聲生成,希望創造人機介面的新可能。

阿里山咖啡:島國雲海,長出世界級精品咖啡魔豆

無氏製作創辦人吳孝儒:「設計來自於對生活的取樣」
無氏製作團隊由吳孝儒創辦,無論是傳統產業、文化策展,或者甜點包裝,他皆能深入挖掘案例的脈絡與故事,發展出「型隨在地Form Follows Story」的創作理念。

【OOTD】時尚KOL李瑜:不辣不休的3個風格關鍵字—愛自己、皮革、Y2K
「辣」是李瑜穿衣的最高標準。她認為,時尚某種程度是一種「愛自己」、「相信自己」的過程,自信到你已不需要透過名牌包或是全身logo來突顯自己。

2024金鐘獎/最佳迷你劇集《八尺門的辯護人》帶你走讀基隆!5個必訪劇中熱門景點:海濱國宅、阿拉寶灣、排骨蝦仁飯排隊人潮止不住

龍虎門247音樂日集結神組合,屬於嘻哈仔的音樂祭9月帥氣登場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創辦人格魯克領路:從鐵道開始的舊城時光散步
走上台中以鐵道園區為中心點,往南北延伸長1.6公里的綠空鐵道軸線,就能盡覽日治時期發展至今的歷史建築、文化空間,同時體驗日本政府在台中規劃出的宜居城市想望。

挑戰咖啡店的天花板——興波咖啡吳則霖的野心王國
EP2 | 唐鳳:新觀點_再定義網路科技與自由(上)
EP2 | 唐鳳:新觀點_再定義網路科技與自由(下)
植物風格師 Yuty Huang|植物,是注重自己生活的第一步

重新回到生活中的東螺溪:由下而上的水域治理行動
彰化的「東螺溪」曾一度是濁水溪河道所在,在社會變遷中遭受三十年的嚴重污染,而在地的公民力量與公部門攜手推動十二年治溪,進一步帶動南彰化的地方振興。

轉譯老屋價值:南郭國小×1/2 Room Daily Goods & ART×小鎮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老屋承載地方記憶,具有無法替代的價值,因此在都市開發擴張過程中,更應保護及活化利用許多具特殊歷史意義的老屋,讓珍貴的地方歷史紋理得以保存下來。

國旅太貴了嗎?不如踏向6條最迷人又省錢的台灣步道

獻上一束味蕾的花束,CNFlower打造新據點「CNSalon火山口下的花茶店」

《清明時節》游安順×張玉嬿──在婚姻與愛情間,如何「不負如來不負卿」?

《光露營就很忙了》如何成為Netflix首部買下「全球版權」的台灣綜藝節目?

當全世界最大的LED迷宮在台北街頭出現:展演空間的造夢者馮建彰

簡靜惠和她的讀書會:閱讀是一輩子的事

陳明章:唱出母語的生命力,以土地的聲音改變台語歌面貌

江湖傳言「喝過就回不去」 :揭秘台灣乳清龍頭「戰神」的美味方程式

金馬導演楊力州新作《無邊》,紀錄台灣首支南極長征隊的48天、350公里

杰德影音執行長林志杰:娛樂,是酷兒改變世界的一種方式

AV女優吳夢夢:想讓大家看見,我性愛的模樣很美

AV男/女優經紀人胎尼:我以奶妹的聲量為號召,走跳在這個成人產業

2023「FOCASA馬戲藝術節」:一連7天世界各國好手的馬戲極限演出
第一屆《FOCASA馬戲藝術節》即將於2023年2月22日至28日於臺南水交社正式登場,帶來夢想與歡笑的馬戲篷「Village-13」(簡稱 V-13)也壯大規模,帶來更奇幻的演出與視覺享受。

臺虎精釀:在啤酒花裡釀出台味萬花筒

汪俐伶:服裝是穿在身上的光
作為第一支進駐「麗晶精品」的台灣設計師,汪俐伶與她的同名品牌WANGLILING,走出了一條不同於他人的時裝道路,路上有光。

新北三重:這座黑色的城市,黑裡透光
用一些網路鄉民的刻板印象來敘述三重:混亂、黑道、8+9(八家將/pat-ka-tsiòng的諧音哏),聽起來還滿「黑色電影」(Film Noir)的吧。

當麥覺明遇見黑澤明,拍出《山椒魚來了》

以百年日式建築為基地,「榮耀基金會」推動台灣音樂劇產業新可能

基隆三百年故事的起點:獅球嶺步道

走讀山海間的老漁村故事:八斗子步道

HOLA攜手TIN TIN STUDIO以「植、光」演繹春夏新品,4種生活風格一次體驗

粵菜餐桌的頂尖對決,蔡珠兒×林國邦×蘇權暉三方對談
粵菜是台灣中菜之巔。半世紀以來,港廚移民在台寫下高檔粵菜的輝煌史。《VERSE》邀集三位粵菜高手:飲食作家蔡珠兒、米其林一星「雅閣」主廚張國邦、新北第一粵菜「望月樓」主廚蘇權暉,對談粵菜在台灣的演進。

【VIBES VOL. 02】啦啦啦啦,盡情搖擺

博恩:舞台是喜劇演員的烏托邦,還是修羅場?

紅到倫敦的刈包「BAO」登台:聯手Foodie Amber打造亞洲快閃迷你刈包店

2023必遊「空軍三重一村」8大亮點:國片台劇最夯場景、質感酒吧佐眷村小食、風格書店探索「眷」戀歲月
擅長國際策展的時藝多媒體,將「空軍三重一村」歷史眷村賦予新的生命,透過半年的策劃,現在的三重一村不僅是歷史博物館,更是藝文的天堂。

食物設計師蕭維政的家:家是人生最忠實的倒影
廚房始終是這個家、也是食物設計師蕭維政的人生主場景。隨著年歲更迭,他開始修身養性,連帶讓空間氣場一起轉場,在其中越來越靠近自己。

走進楊三郎美術館,一窺永和的藝術密境

2024上半年9本文學好書推薦:《夢魂之地》探究蔣經國內心世界、《黃色臉孔》觸碰「政治正確」尖銳辯證、《Stay True保持真誠》記述台裔美國人成長故事,還有哪些⋯⋯

不一樣的「體育課」!新美館結合運動與藝術,拆解體育的主流想像

2024桃園國際動漫大展首度延長展期,工藤新一&怪盜基德聲優本人將親臨現場

板橋府中一日遊必訪「板橋放送所」!日式古蹟華麗轉身,當代傳奇劇場規劃文創市集、讀書會、咖啡餐飲與精彩親子藝文活動

台南特色店家12選!遇見不一樣的府城角落:古董玩具屋、底片超市、狗狗咖啡廳…
還在想台南要去哪裡玩嗎?或許在街角轉彎處,或者你平常經過看似平凡的店面,其實都蘊含著有趣的事物讓你挖掘,跟著VERSE的腳步,來趟不一樣的台南特色店家巡禮吧。

「逃」來台南的剪紙藝術家楊士毅,寫下《沒有門檻的幸福》分享尋根與藝術的故事

Beams如何改變日本年輕世代的文化?揭開引領亞洲潮流的時尚密碼

藝術人生的極致展現:4間必去的台灣藝術大師美術館

「樹園藝」創辦人陳妍卉:從田尾園藝世家到打造台灣植物美學新典範
從路邊擺攤的田尾花商之子,到台灣重要的進口植物販售者、在地植物園藝品牌推廣者,植物專賣店「樹園藝」共同創辦人陳妍卉,人如其名,一生都和花卉、園藝產業有著難以割捨的緣分。

專訪《越南現代小說選》譯者羅漪文——讓文學成為越南與台灣的橋樑

「台灣也是我們的家!」80萬移工在台灣:從失語困境到多元發聲

建築師劉培森的美術館革命!從「北美館二期擴建」到「台中綠美圖」,重新定義台灣藝術場域

在花蓮「丘丘.森旅」展開身心靈旅程——連結台東在地「自然醒慢活祭」找回平衡的自己

2025必去展覽!歐洲超人氣《微型藝術博物館》亞洲首展登場!草間彌生、梵谷、達利、莫內等大師跨時空破天荒聯展
集結21位藝術家,21種創作奇想,《看啥小 — 微型藝術博物館 》亞洲首站於華山文創園區登場,超過200作品帶領觀眾走進超乎想像的奇幻世界!

台北大稻埕永續百貨開張!「House of Story Wear」集結20個永續品牌,打造台北首家ESG概念選物店
House of Story Wear以全新零售模式,集結國內外的續時尚選品,且融入租賃、修繕服務與二手書交換等多元永續元素,同時結合教育推廣與循環經濟,為台灣永續時尚建立全新的里程碑。

從家族使命到品牌再造,典華的傳承與創新
典華作為台灣第一個專營宴會的品牌,它不僅僅是一家餐飲機構,一個適合辦理論壇、發表會、婚宴的場所,更是一個為人們編織美好時刻的空間。今年年初,他們更改造空間,提升服務,構築一座創造幸福的烏托邦。

2025桃園機場美食全攻略:全球第三美食機場,12家話題新店、樓層完整指南
桃園機場榮獲2025全球機場美食第三名!本文完整介紹一、二航廈最新開幕美食、米其林推薦餐廳、在地特色小吃,以及所有樓層美食店家營業資訊,讓你出國前享受最道地的台灣味。

花蓮將軍府1936:從歷史重建一座山海文化美食聚落——5間不能錯過的特色美食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文化和藝術,創造的是隱性未來價值

2024桃園機場第一航廈、第二航廈美食餐廳全攻略
不知道桃園機場有什麼好吃?機場食物一定又貴又難吃?若你還有這些印象,可能很久沒來桃園機場了,現在有許多知名品牌進駐,煩惱將變成「該選擇吃什麼?」

當步道建立自己的品牌:淡蘭古道 𐌢 微笑山線 𐌢 台北大縱走

在自己的城市旅行:都市偵探 李清志╳青鳥書店蔡瑞珊,帶你踏上「迷走式」探索路線
連續假期安排旅行前,先別急著訂機票,打開這本《在自己的城市旅行:都市偵探李清志的台灣建築迷走》,在熟悉又陌生的母親土地上,找回探索世界的能力。

伍佰:我的搖滾是首自由的詩

一書一座百年城,預見彰化未知的文化風景——《彰化.前進三百》 建縣300年專刊

玉成戲院錄音室主理人Andy Baker——追求理想的聲音,我把老戲院蓋成一座聲音的王國

【2023火球祭】豪華陣容全公開:滅火器、李泳知、宇宙人、TRASH、15 位樂天女孩助陣串場,驚喜共演不可錯過!
2023火球祭在11/25-11/26於樂天桃園棒球場正式登場,演出陣容橫跨台、日、韓,十分豪華。除此之外,火球祭也結合場地樂天桃園棒球場的特色,邀請15位樂天女孩參與串場演出,讓人直呼「賺爛了」。

前所未有的音樂祭體驗,後搖滾+詩=2024 後謠景像詩 Cloud Music & Art Festival

吳音寧的參選之路:打選戰與寫小說,她都正在尋找一種更合適的語言

【VERSE VOL. 21】日本,嶄新的文化創意正發生!

移民工文學獎:述說的都是台灣故事

對藝術與社會價值的追尋,沒有退休的一天——專訪鄭家鐘《一個人的活法》

200件楊英風大師作品一次回顧!「英風百年」大展看見最前衛的經典
台灣著名藝術家楊英風回顧展:「英風百年-楊英風藝術大展」5月18日-8月18日於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展出。

蔡司 ✕ 光明分子攜手撰寫光學故事:你值得一把好眼鏡!直擊亞洲最大蔡司優視力旗艦店

蘭花迷快看!「2024世界蘭展」在台南:超過1200種蘭花參賽,藝術家陳普、植物風格師Yuty翻轉蘭花想像

兩地後搖傳奇首度同台!《2024後謠景像詩》暢談音樂與電影、劇場、文學交乘的化學效應
《2024後謠景像詩 Cloud Music & Art Festival》音樂節以「後搖滾」曲風為策展核心,繼出演樂團與平台朗讀後,近期也公佈了「跨域講座」的名單。

《後謠景像詩》策展人陶婉玲:我們仍要傳遞那些(或許)偏小眾的事——一場活動如何結合後搖滾、藝術與詩歌?

從「純愛系」到「性愛分離」,在《男生男生配》裡看見各種愛情的模樣
台灣在去(2023)年底由哈哈台聯名GagaOOLala合作推出台灣第一個男男戀愛配對節目《男生男生配》,受到很大關注,也在今年成為「TLC旅遊生活頻道」播出的男男戀愛節目。

台灣首位三星名廚陳泰榮,打造「雋 GEN」料理界的天花板

【VERSE Room】開箱格鬥電競冠軍「五股石油王」的房間——武林藏在掌指間

以Glastonbury、Coachella為靈感,AllSaints 2024夏季系列打造音樂祭最佳造型

金音獎最佳新人、創作才女LÜCY,入選「Fender Next」計畫台灣首位女性音樂人

質物霽畫主理人李霽:以植物觀點,梳理世界本質

永續是一種文化展現——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暨台灣氣候聯盟秘書長彭啟明

榮民不只是「北北」!透過臺灣吧幽默動畫短片帶你認識「榮譽國民」真實的一面
在今年10/31榮民節,榮民榮眷基金會特別邀請非常活躍的的動畫影像團隊「臺灣吧」操刀,全新拍攝榮民形象影片,以活潑幽默的動畫方式,讓更多人解榮民不只是過去的刻板印象,而是有不同面貌與對國家的各種貢獻。

哲學作家朱家安 :二十世紀最後的少年 反思跨時代脈動
當台灣進入21世紀,網路致使橫空出世的自由、社會價值框架重新打破再定義,哲學作家朱家安書寫現下20世代所面對那瞬息變化的情境。

不再是雞排妹:27歲的鄭家純直視鏡頭 不擔心自己與誰為敵

募資高手「嘖嘖」的創意魂:非典型企業與它的天才夥伴們

重返恆春「斯卡羅」現場:作家陳耀昌帶你深入牡丹社與羅妹號事件歷史場景

藝情不思疫!提案以藝術為題的居家生活

橫走北回歸線:17點17個故事,跟著種籽設計重新認識台灣

「東區」沒落了嗎?美食家 Liz 高琹雯的台北吃食地圖

「春池玻璃」工藝與Simple Kaffa興波冠軍咖啡的美好相遇
春池玻璃與Simple Kaffa興波咖啡從玻璃煉造和咖啡烘培過程中的共同關鍵元素「溫度」出發,合作策劃聯名展覽「玻°C—————波°C」。

踏上恆春深度旅行:用磚牆、藍天和海水砌出的隱世森林
恆春半島接續著中央山脈的尾端,有著三面環海的珍貴資源。在這個過度喧囂的世界裡,或許一個隱世森林才是我們所追尋的極致享受。

北美館館長王俊傑深度專訪:跨領域共同去找一個從未發現過的領域

一輩子的讀書人詹宏志(三):你做了編輯,全世界的事你都可以做

「肥皂——張碩尹計畫」:虛實交織「屍體再利用工廠」的線上實驗展

2021關渡藝術節「出蘆入關」:策展人何曉玫以新媒體再現30年校史盛事

文協百年特展「走向世界」:台灣美術運動如何迎接時代浪潮?

寫意當代,書法藝術的未來起點:桃園橫山書法藝術館

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創立50年的下一步 持續探索回應時代需求

在成為太平青鳥書店之前:「太平國小是我的迷宮遊樂場」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引領多元性別先鋒 巡迴全台發揚LGBT精神
主打多元性別觀點的台灣國際酷兒影展,從2014年至今已舉辦八年,別以為酷兒選的都是離經叛道,其實其主打片大多走親民路線。

客家影視音新潮流:從《星星知我心》、《寒夜》到《茶金》
自1988年還我母語運動以來,客語不再是大眾媒體中缺席的語言。客家影視音類型與內容越來越百花齊放,並在當今跨語文化潮流中,碰撞出嶄新的火花。

謝哲青的旅行進行式:始於遙遠過去,結束在不可知未來

1930年代的摩登基隆:基隆要塞司令官邸及校官眷舍重返城市的日常風景

林強〈向前走〉:1990年代的島國集體欲望
榮獲金曲奬年度歌曲獎的〈向前走〉,能跨越世代、階級與族群差異的副歌每一句,都唱出彼時多麼渴望脫胎換骨「向前走」的島國集體欲望。

威秀影城:冷冬中眺望又一個春暖花開的二十年

金色三麥,不只是好喝的啤酒餐廳

以時間為題,構築光影的空間美學

海的一日:基隆老漁港的藝術靈光

用文學為島嶼寫下更多故事:專訪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蘇碩斌
「1910 年代,這個館舍在台南建成的時間點其實是台灣文學的起點,後來整個被忘記。」長期關注都市社會學與文學史的蘇碩斌,娓娓道來臺灣文學館與台灣文學史的交織命運。

越不像歷史博物館的東西越是我想要的:專訪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廖新田

山林裡的公民行動——手作步道
一個文化底蘊不夠的國家,或許能輕鬆駕馭一夜起樓的工程,但卻無法集眾之力完成一條手作步道,因為手作步道並不只是生態工法,更是公民的集體行動,也是人與土地的重新連結。

基隆市長林右昌 ✕ 前文化部長鄭麗君:透過歷史與文化的縱深,重新尋找城市的新生命力

旗津・鼓山・鹽埕:帶著歷史航向未來的港都前線

KKBOX參上!給新世代一個「聲音」的美好未來
一群新生代領導人正透過科技創新與資本力量,企圖再造 KKBOX 品牌、轉型聲音提供者,他們能在音符與程式碼之間,摸索出台灣聲音的未來?

唐鳳再定義自由:規則就像程式碼,我碰一個改一個

法朋李依錫的法式台灣味:甜點也要接地氣 順應風土與時季

恆春:台灣最南端的迷人小鎮 從歷史古城到墾漂新族群進駐

片庫的典藏機密:按下「再生」鍵,讓電影重新復活
電影膠卷該如何被保存?樹林片庫資深專員鍾國華解釋道,日本的播放鍵漢字為「再生」,意味著經由播放即能讓一部電影再次活起來。

【VERSE VOL. 05】重旅行:走上台灣文化路徑

跟著告五人踏訪宜蘭:山海中走唱生活的靈光

走上非典型城市外交之路,推動新北市SDGs的最強幕後是她!

新創準獨角獸KKday:不只是旅行社,更把體驗精巧變現

鄭麗君再造歷史現場:當你知道過去怎麼走來,你才知道要往哪裡去

在歷史沙灘上寫下新文化篇章:基隆沙灣歷史文化園區開幕
基隆市文化局自2017年開始推動「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歷經4年的修整,具豐厚歷史紋理的「沙灣歷史文化園區」於今年10月正式開幕啟用,展現新時代基隆城市的願景與氣度。

台北植物園:景觀與文化疊加的城市森林
身為歷史最悠久、位處都市核心的台北植物園,在更迭的政權下、研究與推廣的使命中,打造以植物為主角的空間,讓市民與自然、人與環境得以長久共存,

寫在宣一宴南國變奏曲之前——從一個外省家庭餐桌上的菜,到一場融合南臺灣豐美物產的閱讀宴席

達魯瑪克綠能電力公司:一場從綠能實驗開啟的部落自主之路

詩與歌分久必合的刺激火花:專訪「滾動的詩」鴻鴻×神棍樂團

光明分子╳蔡司台灣:如同一鏡到底的信任關係,合作開啟新視界!

槍聲、風聲和青春壞掉的聲音——音效師杜篤之如何製作台灣首部杜比立體聲電影?

台灣奧美創意長龔大中的辦公桌:著迷於老物、時間與想像力

「不只是珍奶」,A STAND如何述說台灣餐飲故事?

在學習中成為更好的人:台灣教科書的內容與美學新革命

「炎亞綸」之於「吳庚霖」,在《我願意》探索藝名與真名中的「自我」

木構建築設計師郭恩愷與國產材:從一件手作木構建築到台灣的永續林業

在虛擬世界遨遊日月潭,「海陸漫行」全球第一個元宇宙智慧觀光虛實整合平台

歡迎來到未來肉時代!以假亂真的植物肉如何升級成各種美味?

台塩海洋鹼性離子水:讓我們都成為懂喝水的人

為沒有選票的台灣棲地發聲,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邀你一同推動「環境信託」
因為疫情,我們看見病毒的無國界,也在這幾年見證了氣候變遷已是顯而易見的困難挑戰了,台灣雖然是座小島,但足以證明我們是地球的一份子,任何人類文明的危機都逃離不了。

第二屆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用藝術與永續訴說土地的故事

廣告人的倔強與頑強,「米蘭營銷」何以從獨立廣告商走向國際級規格?

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在永續金融浪潮中做一個轉譯者

不再被隱蔽與污名化的月經:自由的身體,多元的答案

表演、文字與家鄉,丁寧的靈魂歸屬
對演員丁寧來說,家鄉二林的情感與對自我的認識,是隨著年紀不斷流轉變化的一種認同。曾經是斷了根的浮萍,在與自己和解的過程中,丁寧重新梳理自己來自哪裡,也體認到,家鄉正是自己作為演員重要的靈魂歸屬。

2022吹狗螺音樂生活節:一座結合音樂祭、市集與動物體驗教育的「療癒樂園」

職業籃球員戴維斯:吃素也可以很強壯

攝影師陳詠華:甘願為攝影,成為有控制欲的工作狂

Lightbox:一間為所有人開放的攝影圖書室
由圖書、講座、共享資源等工作軸線相織而成的10坪空間Lightbox,以關注台灣攝影與創作環境,是台灣第一個由民間發起並免費開放的攝影專門圖書館,

Merci裏山:咖啡、植物、古道具,藏身陽明山的生活美學實驗場
士林深山咖啡館「Merci 裏山」之所以能吸引絡繹不絕的人潮,與三位不尋常的幕後推手有關,這是他們聯手恣意揮灑共同愛好的遊樂與實驗。

魚池紅茶復興之路:從產業再造到品牌形塑
南投魚池是台灣紅茶的發祥地,在其間致力耕耘紅茶產業的人們,以充滿開放精神的嘗試與創新,為台灣寫就一段跌宕起落的百年紅茶史。

福山植物園:隱藏在山林祕境的生態方舟

2022月津港燈節十週年:打造歷屆最大規模地景光影美學饗宴

華燈初上在高雄:鹽埕的「美好時代」

武雄 ✕ 謝銘祐 ✕ 拍謝少年:三代人談台語歌的時代脈動

登上蓬萊仙島,飲一碗漢方珍奶:仙島 SENTO

魚夫:來圍爐說火鍋哦!

真正改變莫子儀一生的兩件事:戲劇與閱讀

山海圳國家綠道:一條屬於台灣人的朝聖之路

「我是來改變主流的」:熊仔如何在嘻哈路上不斷冒險與創造?

法學出身編劇搭檔,如何寫出台灣首部律政劇《最佳利益》?
律政劇在歐美日韓已行之有年,也一直是非常熱門的題材選項,兩位法學院出身的故事寫手,是如何融入在地思維做出台灣首部律政劇《最佳利益》?

好食光 Keya Jam:提煉自感官,封存於瓶中的台灣風土

苗栗苑裡:藺草之外,自我認同的編織與創造

台灣圖書室:在民主聖地長出青春的花朵

從台灣ê店到讀派書店:繼續賣書,是因為台灣還沒成功

太平山城藝棧:古老山城如何透過老照片與藝術重新復甦?
隨著港務轉型、就業機會減少,太平山城因人口大量外移而失去生機。2021年中,基隆市政府與臺灣藝術大學合作成立「太平山城藝棧」團隊,期待透過藝術,為老社區注入新能量。

從飲食文化到「觀光大城」,什麼是基隆的性格?

「島嶼的蔬食新生活」:MY WAY Together 六月限定場
「MY WAY Together」是由Lexus和《VERSE》聯名PODCAST《MY WAY》推出的實體活動,每季邀請三位來賓,從線上走到線下,展開難得的文化派對!

「稍息!立正!站好!」看台灣軍事電影發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