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文章結果 Search Result
共找到100篇關於 同志 的文章。
同志電影先驅!白先勇《孽子》復刻正式啟動:寫給那一群無所依歸的孩子們
台灣即將迎來同婚合法化五周年,同時也是《孽子》小說問世40周年,國家影視聽文化中心宣布啟動《孽子》數位修復計畫,極具特別紀念意義。
經典同志電影《藍宇》20周年:關錦鵬追求動人故事
關錦鵬導演最會拍的是「女人戲」,然而他不只述說女性故事,而是動人故事。第38屆金馬獎拿下最佳導演的《藍宇》,便是為此而生。
柯震東、林哲熹的演員養成:《金錢男孩》首次挑戰同志角色
電影《金錢男孩》入圍第58屆金馬獎兩大獎項,首次飾演一對同志戀人的柯震東與林哲熹,訴說他們與角色的連結及演員之路的心聲。
台灣同志遊行20年——原來我們一直都在
向邊緣者借鏡:走在崎嶇路上的香港同志電影
驕陽基金會創辦人孫啟越:以同志藝術增進社會進步與互相理解
驕陽基金會(Sunpride Foundation)幕後推手、創辦人孫啟越分享他從藝術收藏、創立基金會投入同志藝術展的心路歷程。
矛盾尚未解決,同志仍須努力:台灣土地改革與WTO的進擊之路
關於台灣土地改革,及加入WTO面臨到各式挑戰,我們邀請長期關注農村問題的作詞人鍾永豐撰文,這次他以犀利角度回應公視《未完成的任務》。
地下社會:像極了愛情,像極了台灣
再看「八〇」的藝術與政治及其啟示
新年看什麼BL漫畫?社會學者王佩迪:《昨日的美食》X《同級生》X《等待花開時》
成人直播平台SWAG:抄台並不能阻止人類需要色情
「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理事長吳伊婷:我的性別就是me
吳伊婷與前伴侶吳芷儀是台灣首對合法登記結婚的跨性別伴侶,2009年兩人創辦「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為跨性別和間性人的權益奔走。
張藝:或許你不需要去管性別
趙啟運×簡莉穎:流動後持續發浪
李雅雯:用畫筆與遠行,在無人知曉之地探索自己
杰德影音執行長林志杰:娛樂,是酷兒改變世界的一種方式
白先勇:從孽子回歸人子,青春鳥們走過的40年
性少數中的少數——同婚之後,跨性別者的階段性勝利在何方?
120支酒偷來的故事——專訪羅毓嘉《阿姨們》
羅毓嘉的荒島書單&唱片:在冷酷異境裡,擴張屬於自己的辭海
【VERSE VOL. 15】一座彩虹新王國正在誕生
不可能在海軍陸戰隊教同梯走台步吧——全台(或至少萬華)最美變裝皇后薔薇
來到薔薇(本名江威成)位於萬華的家中,其房間如藝術家的畫室,凌亂、失序,接近寸步難行的地步——這裡是魔法發生的地方,因為兩小時後,他將變身全台(或至少萬華)最美的全職變裝皇后。
「作為酷兒——德國酷兒發展史」:半世紀前的紐約石牆酒吧事件怎麼影響全球酷兒運動?
打開酷兒文學視野!Aesop酷兒文學圖書館再次開張
《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導演鄧依涵&主演林辰唏:我們都可以好好地成為自己
於第57屆金鐘獎「最佳迷你劇集」入圍五項大獎,創作《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後續簡稱《花香》)的導演鄧依涵觀察社會,也觀察自己,最終開闢出一條路徑,讓社會大眾與自我得以通往名為真實的終點。
泰勒‧馬克《Judy秀:美可敵國》:一場關於另類美國史的音樂歌舞秀
即將於2023年2月24日至26日於國家兩廳院演出的泰勒・馬克《Judy秀:美可敵國》,推翻眾人已熟悉,關於美國的偉大歷史敘事,泰勒‧馬克將以獨樹一格的歌舞秀,建立屬於酷兒觀點的美國史。
《黑的教育》朱軒洋、蔡凡熙:在不屬於自己的故事裡,長出更好的自己
宋尚緯專欄:現代人的愛情圖鑑——我如何看BL
Chubby Doo:一顆義式甜甜圈,要如何參與台灣人的日常生活?
Chubby Doo主打一種台灣少見的甜點品項「Bomboloni」,它從義大利流行至世界各地,如今在台灣落地、準備邁向品牌化發展。主理人阿爆對這一小塊甜甜圈有更多不同的想像,要帶他進入大家的生活。
專訪/張艾嘉的實境食譜——以歡笑與回憶為佐料,聽《艾嘉食堂》大鍋裡的回憶故事
2024金馬獎提名揭曉!《鬼才之道》入圍11項成最大贏家,李錫堅榮獲年度傑出電影工作者
Netflix華語劇集《正港分局》導演程偉豪、監製金百倫專訪:「用一部影集,讓大家體驗中文字的美好!」
2024威尼斯影展7大強片:反烏托邦音樂電影《小丑:雙重瘋狂》、李康生主演《默視錄》、雙影后強強聯手《隔壁房間》⋯「金獅獎」究竟獎落誰家?
第81屆威尼斯影展(Venice Film Festival)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揮別去年好萊塢史上最長的一次罷工,今年可說是眾星雲集,且每部參展影片都來勢洶洶!
《血觀音》導演楊雅喆最新暈船之作!《破浪男女》無尺度刻劃「性」的各種模樣
金獎導演楊雅喆與金馬影帝吳慷仁強強聯手,《破浪男女》深度探討「性」的各種樣態,以最直搗內心的方式,演繹愛情毫無尺度的模樣,撩起觀眾最深層的慾望,並將於6月28日在全台戲院上映。
作家周紘立的《夢時年》:母親、萬華和前任,所以我變成這樣的Gay
Netflix全新美劇《雷普利》到底好看不好看?
Netflix新劇《雷普利》由奧斯卡金獎《辛德勒的名單》編劇史蒂芬柴里安(Steven Zaillian)操刀,並找來男星安德魯史考特(Andrew Scott)主演,究竟好不好看?
從「純愛系」到「性愛分離」,在《男生男生配》裡看見各種愛情的模樣
台灣在去(2023)年底由哈哈台聯名GagaOOLala合作推出台灣第一個男男戀愛配對節目《男生男生配》,受到很大關注,也在今年成為「TLC旅遊生活頻道」播出的男男戀愛節目。
食評家謝忠道專訪(上):那些美食報導沒有說的真心話
VERSE與一向直言不諱的旅法食評家謝忠道,進行長達近萬字的訪談,並分上、下篇刊出。上篇談其飲食寫作的起點、撰寫食記的原則,以及那些美食報導沒有說的真心話。
挑戰台劇最大尺度!《愛愛內含光》柯震東 ✕ 詹子萱只做愛不戀愛,巫建和 ✕ 林哲熹男男CP嗑到好上頭
《愛愛內含光》是一部結合性愛話題、愛情和家庭的激情輕喜劇,藉由家中各成員發生的大小事,來帶出每個人在各年齡層都可能遭遇的兩性和情感議題。
【金馬60】「最佳改編劇本」《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裡的TOP和BOTTOM
李安《囍宴》音樂劇5月華麗首演,百老匯大明星首度登台獻演
《富都青年》導演王禮霖——用電影述說在社會邊疆的愛
馬來西亞知名製片王禮霖在近期推出生涯首部執導長片《富都青年》,一出手便入圍本屆金馬最佳新導演,也一舉將男主角吳慷仁推上金馬影帝。
漫威電影宇宙:打造當代最成功IP的6大關鍵
《成功補習班》主演詹懷雲×邱以太——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青春戀習曲
脫胎自沼澤的瑪黑區,「光之城」背後的陰暗與享樂
呱吉:聊安部公房或《大國民》的同時,可以順便講性器官嗎?
呱吉(邱威傑)本質上是個複雜的人。「包含我自己在做的、大部分的東西,都是垃圾。」他說,看多少垃圾不要緊,但別忘了用一些經典事物的養分來補充自我,那才是創作者應該要做的事。
谷浩宇×簡翊洪:「台北當代」之於台灣的意義是什麼?
當情慾看得見也摸得到——周東彥的VR沉浸式劇場《霧中・凝視》
LGBTQ的姻緣我負責——因「異男忘」悲劇轉世的兔兒神
鄭宜農的本能與好奇:你可以跟我一起困惑,也可以告訴我你認為的答案
鄭宜農以旺盛的求生意志和好奇心觀察世界,時常是摸著社會的邊緣前進,偶爾也會以小跑步的姿態衝出限制,同時感受社會給予的回應,不知不覺,成為這個時代的議題代言人。世界是複雜、多變、不斷前進的,鄭宜農也是。
無論世道如何變遷,依舊自我的瀟灑少年 —— 導演楊凡獻給香港與電影的《繼園臺七號》
愛是暴力,唱歌是救贖——專訪歌手曹雅雯
紐約唐人街的香港故事:專訪《秋天的童話》導演張婉婷
童偉格導讀《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乘坐「當代澳洲新浪」,無懼艷陽照亮歷史傷痕
高雄電影節「當代澳洲新浪」單元選映的影片中,創作者仍熱切迎接驕陽,自豪呈現其孕育的美好,也坦然檢視它照亮的一切瑕疵與傷痕。
本世紀不可逆的科技浪潮:音樂收藏交易平台 OURSONG 推出NFT
2018年,音樂人可能覺得區塊鏈是陌生的科技,直到現今NFT為創作者開了一扇新門,吳柏蒼在「OURSONG」推出NFT功能。
邱澤演藝圈20年:從偶像男孩到電影中最有魅力的男人
步入40的邱澤,從年輕時演出的青春偶像角色,到《誰先愛上他的》、《當男人戀愛時》兩部電影的成熟演繹,20年的光陰使男孩成為男人。
哲學作家朱家安 :二十世紀最後的少年 反思跨時代脈動
當台灣進入21世紀,網路致使橫空出世的自由、社會價值框架重新打破再定義,哲學作家朱家安書寫現下20世代所面對那瞬息變化的情境。
金曲歌后曹雅雯《自本》:以台語音樂展露藏不住的優雅與自信
金曲32的大贏家,曹雅雯以《自本》專輯展現出新時代台語歌的優雅與自信,也象徵曹雅雯的破框而出,台語女歌手不必再受限於苦情歌路。
台灣類型片成新主流:流淚了、驚呆了、拳頭硬了
從《海角七號》、《角頭》系列,到《當男人戀愛時》,在「後海角」時代走過近15年,台灣電影已從作者電影擺盪到另一端的商業類型片。
漫威宇宙《黑寡婦》上映:「最強女特務」史嘉蕾喬韓森的終局之戰
歡迎光臨奇幻福爾摩沙:台灣正在寫下另一種電影史?
一位網紅攝影師的誠實自省:蔡傑曦談社群時代的人設
通過藍色大門,投入廢棄之城:易智言與青春孤寂共創電影時空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引領多元性別先鋒 巡迴全台發揚LGBT精神
主打多元性別觀點的台灣國際酷兒影展,從2014年至今已舉辦八年,別以為酷兒選的都是離經叛道,其實其主打片大多走親民路線。
永遠的美麗少年:「琪姊」陳俊志活出龐克酷兒熱血人生
莫子儀與《親愛的房客》主創推薦片單:以家族羈絆為起點 一路飛向太空拯救宇宙
CATCHPLAY+獨家邀請《親愛的房客》導演鄭有傑、主演莫子儀、白潤音、姚淳耀、配樂法蘭,分享他們熱愛的家庭、科幻、愛情、紀錄片及喜劇。
楊雅喆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從當代回望未完成的台灣夢
楊雅喆在《天橋上的魔術師》裡,有意識地讓族群融合與落地,他談性別政治,更是在既有的基礎上去看見當時被噤聲的「少數族群」。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吟詠李雙澤,不羈的文藝復興人
猶若紀念自由主義,不被制約的理想年代;暗夜仰望稀微星光,李雙澤的青春熱愛殉身山海兼美的淡水小鎮,影片結語是林洲民不勝欷歔的悼念。
鄭有傑的後青春絮語:告別憤怒,邁向成熟的盛夏
成長並不必然是幻滅,從《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到《親愛的房客》,鄭有傑道別了青春張狂,帶領他的電影成熟長大,繼續前行。
台灣第一座現代化都市:日治時期流行與前衛的基隆
窺看女體就是藝術:如何理解紐頓的攝影?
罪與愛:藍祖蔚焦點影評《親愛的房客》
罪與愛無疑是鄭有傑執導的《親愛的房客》的核心主題,他在人性天平上擺放著罪與愛的砝碼:向罪傾斜,就只能以愛平之;愛得太深,罪亦隨之。
「你們還看副刊嗎?」:副刊守門人的跨時代通訊
報業與副刊從過去擁有絕對的「領導權」,紙上能生風雲,走到今日,副刊如何面對新時代?在採訪間,思考解答,卻不約而同地被幾位「大編」們,反將一題:「你們還看副刊嗎?」
蔡依林〈玫瑰少年〉:擁抱多元性別:葉永鋕死後20年,別讓誰去改變你
《美國女孩》導演阮鳳儀:心之所在就是家
真正改變莫子儀一生的兩件事:戲劇與閱讀
談濱口竜介電影:成為不同的自己,才能抵達真正的自己
從2008年《暗湧情事》,再到如今入圍四項奧斯卡的《在車上》,濱口竜介總用他獨特的風格及口白的堆疊,從一顆顆鏡頭探求自我。
既平等卻又歧視?台灣性別的平行時空
《臺灣美術兩百年》:為大眾而寫的美術史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DAY 2(上):標籤之外的美好天賦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系列座談「我們的歌是如何被唱出來的?」,次日講座邀請陳建騏、理想混蛋雞丁、林煌坤與姚謙討論流行音樂裡的故事,寫詞人的身分與角度如何影響填詞?
義無反顧的性別革命:從張國榮演活了程蝶衣說起
走進銀行,和藝術不期而遇:台新讓藝術的存在更顯珍貴柔軟
《漂浪人生》:無法透過攝影機紀錄的雙重「逃離」
電影《漂浪人生》是一部關於「逃離」與「何處為家」的電影,是影史上首部同時提名最佳動畫長片、最佳紀錄長片和最佳國際影片三獎的電影。
從西蒙波娃到桑塔格:重新認識自己的起點
台灣電影在巴黎(下):Filmosa巴黎台灣電影節策展人王慧茹專訪
Filmosa期待終日文化部能夠設立海外專案計畫,定期在巴黎舉辦帶狀一定規模的台灣影展,延續讓台灣的精采電影文化持續被世界看見。
我所知道關於濱口竜介的二三事
「我們的歌是如何被唱出來的?」北流與《VERSE》探討流行音樂的時代意義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將與《VERSE》合作,推出「我們的歌是如何被唱出來的?」——北流音樂故事沙龍系列座談,探討流行音樂的各個面向。
九把刀的一意孤行:《月老》老梗新用使人感動?
《月老》固然在製作面展現了台灣商業電影能達到的極高水平,但就劇本而言,卻因為野心太大而迷失方向。觀眾仍可又哭又笑,但它絕不該只能如此。
【VERSE VOL. 10】從南方出發的音樂之旅
死亡留下的,是最美好的回憶:《嗨!神獸》導演池家慶專訪
看似童趣奇幻的歷險童話,透過一幕幕家庭互動,細膩的,溫柔的,述說面對死亡的難題。創造這動人劇本的,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新導演——池家慶。
真實世界的「華燈初上」:條通媽媽桑席耶娜帶你認識條通文化
中山北路至林森北路之間的小巷,座落日式酒店、日式餐廳和卡拉OK,走進條通,有如走進另一個世界,這裡便是為人所知的「條通區」。
一口咬下台灣電影三明治:台灣影視如何多方出擊、走向國際?
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長丁曉菁、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聞天祥,與《VERSE》社長張鐵志暢談台灣影劇近年的發展,以及這些精采佳作如何被帶向國際舞台。
周東彥談VR創作的獨特魅力:抓住空間感與比例
《濁水漂流》的後雨傘時代寓言:回家吧!如有路我願回家
《濁水漂流》以李駿碩就讀新聞系時期對街友遭政府清場事件所做的採訪為基底改編,沒有試圖運用戲劇元素操弄觀眾情緒,甚至拍出了超越事件本身的格局,猶如一則「後雨傘時代」的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