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文章結果 Search Result
共找到368篇關於 小說 的文章。


當鐘錶遇見經典小說:與彼得潘徜徉星空、和福爾摩斯一起推理,帶你走進卡夫卡的迷走時區
小說家和鐘錶匠師都是想像力的藝術家,用一筆一觸鑿刻天馬行空的畫面與故事。走進他們的世界,重拾閱讀經典作品,時光彷彿永恆定格靜止。在注意力被偷走的時代,是最奢侈的幸福小事。

《斷棒》從球員到小說家,作者陳尚季用青春奮力拼搏——一邊打棒球,一邊寫棒球!

專訪《越南現代小說選》譯者羅漪文——讓文學成為越南與台灣的橋樑
EP46 | 吳曉樂:小說裡沒有正確答案

一本推理小說《模仿犯》如何變成台劇IP與實境遊戲?
推理小說《模仿犯》歷經20年發酵,累積不少書迷,如今更成為華語影劇改編的重要IP。一部劇、一本書到實境遊戲,製作公司瀚草文創帶來無數驚喜,廣邀多方創作,證明了內容產業這塊大餅,仍有無窮的可塑性。

導讀吳濁流:寫小說,是為時代做見證

HBO超強美劇《同情者》最新上線:小勞勃道尼主演、韓國名導朴贊郁執導、普利茲得獎小說原著

臺灣妖怪的奇幻歷險:小說與音樂共奏魔魅奇譚

導讀鍾肇政:攀過語言與政治的絕壁,鍾肇政與他的「大河小說」

連結兩千三百萬哪吒三太子的通靈之術——平路小說新作《夢魂之地》

邱怡青《蜂鳥的火種》長篇小說,走進「亞斯伯格」與「思覺失調」的精神世界
邱怡青細筆刻鑿角色平常的生活與人際互動,以及他們和病狀共存的歲月與心境,細心描繪被疾病標籤化後仍然獨一無二的人格與生命樣態,如實呈現他們眼中的世界。

吳音寧的參選之路:打選戰與寫小說,她都正在尋找一種更合適的語言

當音樂碰上原創小說與漫畫!文學星、漫畫星插旗2023火球祭,打造音樂祭新玩法
「beanfun!文學星、漫畫星」首度登陸2023火球祭,藉由音樂與漫畫、小說的碰撞,打造出新穎獨特的感官體驗,讓樂迷、讀者能以不同的型態去感受作品,以及重現音樂祭當下的感動。

BOSS聯名經典小說《小王子》,穿上文藝浪漫過七夕
為了迎接七夕,BOSS 攜手《小王子》(Le Petit Prince)推出限量版聯名系列,慶祝此部享譽盛名的兒童文學作品問世80周年,同時獻禮情人節。
Vol.07-3 | 當熱愛閱讀的樂團遇上搖滾迷小說家,拍謝少年╳黃崇凱對談

美國國家書卷獎首位台裔作家:游朝凱如何用「劇本式小說」回應美國矛盾?

《模仿犯》如何從日本經典小說改編為全球前十名的台劇?

小說的想像力會讓真相更真實——法國作家艾力克.菲耶的台灣紀行

蔣雅淇與孩子們的廚房之道:居家生活,就是圍繞著餐桌的生活

台灣史上最強「奇士勞斯基專題」,金馬影展43部作品揭秘波蘭電影大師

在科幻時代,人類需要的文學——賀景濱《去年在阿魯吧》

當逃獄嫌犯遇上過氣名嘴:在後真相時代的《罪後真相》

卡米地喜劇俱樂部總監Social張碩修——喜劇比死難,但我們還是撐下來

從《油麻菜籽》看台灣女性的電影形象:過去與未來

讓我們興高采烈地奏出屬於這座島嶼的神話——專訪《鯨之嶋》編劇施如芳

當我們同在都市寂寞生活——Samuel Selvon《The Lonely Londoners》
格格不入、初來乍到的孤獨,是一種不分你我的情感。《寂寞的倫敦客》是一部屬於菜鳥移民的都市奮鬥史,即便出版至今已相隔不只半世紀,書中諸多情節依然能引起新手倫敦客的共鳴。

6tan:才不是工作,我在玩遊戲好嗎?

作家沐羽認識的昆德拉:「讀者也是被他擺弄的其中一分子,只是我們沒察覺而已。」

打開酷兒文學視野!Aesop酷兒文學圖書館再次開張

從《怒嗆人生》及《寶可噩夢》看 A24 的王者之路:稱霸獨立電影後要通往哪個多重宇宙?

【專訪】2023臺北文學獎鄧九雲:《女二》刻出女性生命之書

仙女的勞碌命——藝術家倪瑞宏的紅塵考驗

這個時代,誰還在看「網路文學」?專訪電影《你在我心上》原著蔡智恆

導讀鍾理和、鍾鐵民:土地之愛,生活之愛

導讀龍瑛宗:人生好美,人生真是美得令人悲哀

從最多數的弱勢,成為最大的小眾:當代台語文學出版的意義與展望
作為文化復振的「小眾」,台語文運動仍有許多理論與嘗試還在進行,那一種對民主自由的實踐與追求。但這樣的活力,有沒有辦法撐到市場的成熟與讀者的接納?還是台語人口會衰退到不再具有優勢?

在失敗裡找聲音,台語詩人歌手廖士賢如何找到「出夢入世」的那道門?
創作歌手廖士賢於2022年底,推出第三張全台語專輯《入》,延續《西部》的創作組合,富有實驗性的音樂結合意象迷離的台語詩,可視為音樂風格走向完熟的第三部曲。

作家胡長松:如同世界文學,台語文學是一趟尋根的旅程
近期走進書店,會發現台語文學創作似乎以新姿態形成一股台味風景,而在這股風潮前,作家胡長松早已堅持了20年的台語筆耕,除了為台灣/台語文學史寫下紀錄,他也以母語與文學回應故鄉的呼喚。

李霽:永和就像雨林濕地,裡面的養分永遠不停置換

【VERSE VOL. 19】所以我成為了雜誌編輯
我曾經被文化打開過。還是486電腦的年代裡,插入磁碟片,在DOS系統輸入指令, CRT螢幕閃爍著256色遊戲畫面,遊戲開始,帶我進入一個無遠弗屆的世界。

刀郎〈羅剎海市〉:10億級別的集體狂歡

陳惠婷專欄:意識與記憶——人就是一座圖書館

2024金鐘獎/最佳迷你劇集《八尺門的辯護人》帶你走讀基隆!5個必訪劇中熱門景點:海濱國宅、阿拉寶灣、排骨蝦仁飯排隊人潮止不住

吳念真71歲生日快樂!《清明時節》全台觀眾數突破2萬

舒國治70歲寫下《憶楊德昌》:30歲前相識,老來才能寫下,也算是當代藝文諸多瑣事!
我認識楊德昌於1981年。要探討楊德昌,最值得細細琢磨楊德昌的時代。他的時代,充滿了他一看就要皺眉頭的事物。⋯⋯這諸多的糟糕,後來往往是他創作的源泉。

「琉璃工房」楊惠姍談張毅:除了藝術,他留下的是對文化信仰的執著

「理想混蛋」雞丁的荒島書單&唱片:比起無人的荒島,不能隨心所欲的日常更可怕

導讀杜潘芳格:守護母語,灌溉真情與真理

法律的極限就是故事的起點——專訪《童話.世界》導演唐福睿、主演江宜蓉

馬家輝專欄:我的武林和我的腳印

馬家輝:將香港的曖昧留在筆下
當代華人作家馬家輝,是真正的跨界文化人,同時也是一位超級型男。在他邁入60歲之際,訪問他的寫作生涯,到香港的文化狀態,以及人生體悟。

不能只有台灣意識,還要有「智識」:前衛出版社40年後依然「前衛」

3位當代女性作家,與她們直面自我的文學
文學是(地球上)人類獨有的語言藝術,為我們帶來某種其它形式難以替代的情感連結,從主觀視角的抒發與創作、私領域的感受與體悟,再延伸到客觀的社會探討與鑑賞,透過書寫,作家與作品如何影響整個世界的脈動?

李喬×朱宥勳:留下來的正是文學本身
客家籍小說家李喬以《寒夜三部曲》奠定在台灣文學史的重要地位。在形塑李喬文學世界的源頭—苗栗縣公館鄉,李喬與作家朱宥勳長談自己走上現代主義路徑,及近幾年在這遠離「文壇」之處,對文學創作的思考。

馬家輝專欄:李安,李淳,李小龍
李安籌拍新片,李淳擔任主角,飾演李小龍;李加李加李,三李「聯手」,電影若能於今年內上映,正值李小龍逝世50周年,深具獨特的悼念意義。

導讀詹冰:在詩裡做實驗

躺平的我至少還在關心——丘世文《週日床上》

從野台到電影的IP典範,霹靂布袋戲如何不斷創新跨界?

香奈兒康朋街文學之約:談哲學、文學到女性自由

新年用什麼「洗」腦?作家陳栢青:Lofi GirlX《小小世界》X《魯保羅變裝皇后秀》

趙啟運×簡莉穎:流動後持續發浪

「江記的戰國龐克」:屬於香港的賽博龐克,在監控與離散懷抱希望之必要

【VERSE VOL. 15】一座彩虹新王國正在誕生

陳明章:唱出母語的生命力,以土地的聲音改變台語歌面貌

蘇花古道觀音海岸自然保留區:沿海岸線走濱海步道,探索海洋文化

你是人生的演員兼玩家——嘉布莉·麗文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

英國旅遊YouTuber的台灣紀行,Jason Billam在花蓮發現了什麼?

徐佑德專欄:2022十大必看英美劇

平路:戳破表面,用文字勾勒真實的稜鏡

簡靜惠和她的讀書會:閱讀是一輩子的事

黃耀文 Wayne Huang:二次創業投身區塊鏈,為新興市場實踐普惠金融

VERSE WINTER FESTIVAL 2023

北美館「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台灣80年代的文青、知青和憤青都在幹嘛?

用喜劇的荒謬拍出人生的痛!專訪《女優,摔吧!》導演周美豫
周美豫在成為導演之前有很多稱號:捧紅林依晨的幕後王牌經紀人或偶像劇一姊。如今她要以AV女優轉職摔角手的故事,帶領觀眾一窺她想像中的喜劇世界,還有那即便摔得遍體鱗傷,也要不斷爬起來的人生。

新北林口:同溫層與苦苓林之間

除了趕稿,《VERSE》編輯部是這樣過年的

再看「八〇」的藝術與政治及其啟示

導讀李喬:他的文學始終志在反抗

吳念真:「我想講的,是大家都能聽得懂的故事。」

台灣同志遊行20年——原來我們一直都在

LGBTQ的姻緣我負責——因「異男忘」悲劇轉世的兔兒神

香港作家鄧小樺:文學是解放全人類的答案

從僵屍末日到劍與魔法異世界,《最後生還者》何以成為「遊戲改編影視」旗艦?
曾經,「慘遭真人化」是多數影迷與遊戲玩家對「遊戲改編影視」的第一觀感,然而HBO改編的影集《最後生還者》卻能叫好叫座。電玩IP的改編是否能成為當代影視的一個新的出口?

《模仿犯》出品人陳國富:是時候來做更難的劇了

專訪《內景唐人街》游朝凱:讓上一代的台灣史與移民史進入美國文學

「亻厓庄文學季」開幕——翻開客家文學的七種想像

吳慷仁——在疲憊的路途上,有些事情開始對了

30年後,《徵婚啟事》是否改變了作者陳玉慧?

20年後重讀《模仿犯》,原來是場後現代的預言——專訪宮部美幸

比起回應社會,我想回應的是我愛的那些作品——專訪漫畫家廢廢子

《本日公休》何以令息影22年的傳奇影后陸小芬復出?

使徒、襲來!為什麼我不想搞懂《新世紀福音戰士》

徐佑德專欄:2023年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國片?

貓空的24小時:造訪開在深山裡的咖啡店「生活在他方 夜貓店」

白先勇:從孽子回歸人子,青春鳥們走過的40年

No.1 食物與感官:從網美現象談感官剝離症候群

2024奧斯卡最佳動畫片:宮崎駿《蒼鷺與少年》片中寵粉彩蛋下不完
《蒼鷺與少年》拿下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這部由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睽違十年推出的最新作品,也是宮崎駿繼「神隱少女」後,時隔21年再度奪得奧斯卡桂冠。

嘉義民雄:王梨田、鵝肉街、鬼仔厝以外,蓄力轉變的藝文培養皿

【封面人物】林奕嵐:在名為青春的路上,看見身為演員的自己

【OOTD】oqLiq共同創辦人暨服裝設計師洪琪:思索穿衣的3個風格關鍵字——設計、剪裁、面料

《紐約時報》選出21世紀百大書單,Top10到底有哪些?超過500位各界專家票選最佳好書

【VERSE VOL. 24】四百年後,台南依然青春

《死侍與金鋼狼》來了!「金鋼狼」休傑克曼最有代表性的七部作品

工頭堅的京都時光:傳說中讓賈伯斯悟出iPhone奧義的「西芳寺」到底有什麼魅力?
(編按)旅遊作家、YouTuber工頭堅近日出版新書《工頭堅的京都時光》,分享他眼中的日本京都,為所有旅人展開一份時光旅行的請帖。

2024上半年9本文學好書推薦:《夢魂之地》探究蔣經國內心世界、《黃色臉孔》觸碰「政治正確」尖銳辯證、《Stay True保持真誠》記述台裔美國人成長故事,還有哪些⋯⋯

帶著生命印記之聲再現 ——雷光夏與錄混音師林孝親對談《小故事》

2024上半年推薦必看影劇!黑色喜劇《馴鹿寶貝》真實改編,《3體》外星文明入侵地球,《淚之女王》雙金CP大熱,還有哪些不能錯過?

8部電影認識蒂妲史雲頓:男女性別越界演活《歐蘭朵》、異世界冷酷女巫、混種天使加百列⋯探索「人間精靈」的千面姿態

美國亞馬遜Amazon Prime 必看7部美劇!不只知道Netflix、Disney+再看更多厲害劇集
Amazon Prime美劇必看推薦!囊括科幻、動作、愛情等多種類型影集,從妮可基嫚到安海瑟薇,出演陣容十分堅強,總會有一部能狙擊你的取向!

VERSE Tipsy/作家歐威爾《1984》與JURA吉拉島——島嶼威士忌的微醺記事
是什麼讓島嶼威士忌如此獨特?翻開散落在海岸上的沉船故事,探訪隱藏在雲霧間的偏遠小島JURA,這些威士忌如島上美麗的野生動物,帶來風土的信息,遺世的風格。

當「她」們做電影:走進女性電影人的工作文物,重新書寫台灣新電影史
國家影視聽中心年度重磅專題「她的新電影」聚焦於台灣新電影時期女性電影工作者的貢獻,展出80、90年代被忽略的女性創作者及其作品,以展現她們在台灣影視界的重要性和獨特視角。

熱門台劇《誰是被害者2》即將上映!帶你複習第一季「5大案件」驚悚連環命案

一窺《穿著Prada的惡魔》原型!完整揭密時尚教母安娜溫圖的華麗人生
安娜.溫圖是《穿著Prada的惡魔》魔鬼上司米蘭達的原型,她在時尚圈的影響力舉足輕重,連歐巴馬等名人都敬她三分。現在,就帶你揭開時尚教母墨鏡下的祕密!

《城市獵人》拿下Netflix冠軍!主角鈴木亮平5部必看作品──秒懂「日本勞勃狄尼洛」實至名歸

不只是《幕府將軍》:「日本cult電影之王」淺野忠信六部必看厲害作品

【日劇】忍不住沉默花咲舞2024:今田美櫻獨挑大樑,半澤直樹驚喜現身!

一片地圖對應一個時代!「透・南城」AI美學加持,穿行臺南400年
臺南400城市空間大展「透.南城-城市穿行400年」 於臺南美術館1館開展,藉由AI科技、藝術美學展現古都文化底蘊,提取不同向度的歷史脈絡,並提出與城市一同前行的未來展望。

首屆普立茲自傳文學獎得主的創作哲思!徐華《Stay True 保持真誠》:人生就是好與壞並存

Met Gala 歷史脈絡:花團錦簇的時尚聖地如何促成?

讓夢想實現的驛站:One-Forty用教育為移工開啟新未來

The Aoyama Grand Hotel——在東京最時髦的地區,住最時髦的酒店
位於東京青山的The Aoyama Grand Hotel(青山格蘭酒店),以世紀中現代主義的強烈設計美學,鄰近青山和表參道的美好地點,以及每個完美的體驗細節,成為東京最酷最舒服的飯店。

「嘻哈樂壇霸主」Kendrick Lamar如何用社會意識與爵士靈魂「重塑」饒舌文化?一文全解析!

2025情人節不出門!推薦8部愛情片單:《樂來越愛你》致敬追夢人、《FRESH》揭示現代交友危機、跟著《The Idea of You》勇敢追愛
誰說情人節一定要出門?《VERSE》精選了7部不同類型的浪漫作品,從經典催淚、音樂愛情,到黑色幽默,一次滿足所有浪漫氛圍。

蔡詩萍的跑步哲學——《我還在跑,沒時間變老》開啟一段馬拉松賽道中場的思索

主演《工作細胞》再創高峰!「日本國民男神」佐藤健全解析:如何屢次掀起社會現象,並夢想向世界推銷日本影劇!

Netflix日劇《宛如阿修羅》中的「昭和女神」宮澤理惠:如何從轟動全國的美少女到殿堂級影后?

胡嘉創作個展《能量的黑線》:從台灣武術出發到現代舞蹈,再回到書藝創作之路

《文學覺醒》作者張志龍:從歌德到村上春樹,帶人們重新回到青春與文學

燦爛時光:一間為移工而生的書店,用閱讀串起台灣與東南亞的橋樑

2024威尼斯影展7大強片:反烏托邦音樂電影《小丑:雙重瘋狂》、李康生主演《默視錄》、雙影后強強聯手《隔壁房間》⋯「金獅獎」究竟獎落誰家?
第81屆威尼斯影展(Venice Film Festival)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揮別去年好萊塢史上最長的一次罷工,今年可說是眾星雲集,且每部參展影片都來勢洶洶!

「很高興認識你」:全家移民工文化大使計劃

被賴和感召,是因為時代仍在面對相同的困境——「鬥鬧熱走唱隊」 19年後重組推出專輯《自由花》

七○年代的瘋狂好萊塢!《黑色追緝令》鬼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首部非虛構作品《狂野電影史》帶你一窺反體制導演與電影屁孩

【韓國電影特輯】從《西便制》到《薄荷糖》:5部震撼人心的近代史經典,見證韓國血淚交織的時代印記
國家影視聽中心推出歲末重磅節目「請回答!韓國近代史經典電影選」,透過經典15部電影,帶領觀眾探索韓國的歷史軌跡脈絡。本文編輯精選五部片單,推薦讀者一定要進戲院觀賞!

馬華作家范俊奇——寫人要看很重,寫景要走很輕
素有「文字造型師」之稱的馬來西亞作家范俊奇,以獨特人物書寫的《鏤空與浮雕》系列廣為人知。新書《天涯太遠,先到海角》則是一本關於旅行、卻又非關旅行的非典型散記。

6部「律政劇」愈看愈熱血!Disney+ 《來自地獄的法官》朴信惠演最瘋惡魔,拷問最黑暗的靈魂、《八尺門的辯護人》金鐘入圍大贏家

南韓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江:「以熾熱卻帶有詩意的散文直面歷史創傷。」5點帶你一次認識她

台灣自然作家王家祥,以畫筆抒志——熱烈燃燒後,游向東岸的嬉皮人生
隱居在都蘭山下的王家祥,以自然寫作先驅聞名於臺灣文壇,但在近二十年前移居東海岸後,便以關懷照顧流浪貓狗為生命職志,並轉以繪畫為生命情感抒發之途徑。

VERSE Tipsy/世界的琴酒:煉金術士的蒸餾學
琴酒,曾是國王之酒,加入碎珍珠與玫瑰花瓣;亦是貧民之飲,蒸餾以松節油與硫酸。琴酒自煉金術士的蒸餾器誕生,從用於醫療防疫到成為作家靈感之藥,數百年來風潮從未退燒。

《藍色恐懼》導演、日本動畫傳奇今敏四大電影名作全解析

體驗19世紀貴族生活!來一場「移動式骨董」東方快車奢華旅行
今年初,建築名家Maxime d’Angeac為東方快車巧手改裝;上個月,另一傳奇列車Venice Simplon-Orient-Express,也翻玩「移動式骨董」,再次開啟奢華火車旅遊風潮。

「直面生命帶來的一切,無須設限」:深度設計工作室創辦人暨藝術總監陳青琳

角川武藏野博物館:藝術文化從紙本、數位化到現實化的出版革命

2024 Netflix 10部必追新片:楊紫瓊《孫家兄弟》黑幫喜劇大熱,韓韶禧《京城怪物》埋精彩伏筆,《魷魚遊戲2》有望登場?

《繁花》金宇澄:文學能保存過去,就是對社會的推動

同志電影先驅!白先勇《孽子》復刻正式啟動:寫給那一群無所依歸的孩子們
台灣即將迎來同婚合法化五周年,同時也是《孽子》小說問世40周年,國家影視聽文化中心宣布啟動《孽子》數位修復計畫,極具特別紀念意義。

作家金宇澄「畫」上海:離開它時方知遠,走近已在《繁花》中

王家衛執導《繁花》10個原著場景公開!跟著金宇澄,走一趟最講「腔調」的上海

【專訪】中國近年最成功戲劇《漫長的季節》文學策劃與作家班宇——整個季節將它結成了琥珀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讓異鄉人,也讓台灣人有更多選擇

跟著《乾杯吧!優作》吃東京!7間隱藏版食堂:餐酒館、燒烤、壽司、酒吧、馬肉櫻花火鍋驚豔味蕾
《乾杯吧!優作》與《深夜食堂》都是安倍夜郎的原著作品,每一集都以不同的特色餐館作為故事起點,每一間餐廳和酒吧都是真實存在!甚至是老饕帶路才知道的「隱藏版美食」。

最經典Netflix美劇推薦——IMDb最高分15部是哪些?《絕命毒師》《六呎風雲》、《六人行》一次飽覽

【台中美食】《偽魚販指南》林楷倫最愛的無名小吃:月春麵食店、爌肉飯店
曾經,我的生活一半浸泡在菜市場。早餐、午餐、早午餐都在菜市場解決,若問我菜市場要吃什麼,我會回炒麵豬血湯、肉羹麵線這類非常台中的答案。哪一家?我能指出相對位置卻講不出店名。雖然店家無名,但店主有名。

【2023火球祭】豪華陣容全公開:滅火器、李泳知、宇宙人、TRASH、15 位樂天女孩助陣串場,驚喜共演不可錯過!
2023火球祭在11/25-11/26於樂天桃園棒球場正式登場,演出陣容橫跨台、日、韓,十分豪華。除此之外,火球祭也結合場地樂天桃園棒球場的特色,邀請15位樂天女孩參與串場演出,讓人直呼「賺爛了」。

追悼詩人瘂弦——他是華文現代詩啟發者,也是推動文化的編輯者
第27屆「臺北文化獎」得主中,年紀最大者為已高齡91歲的瘂弦,作為華文現代詩的啟發者,獲頒此殊榮當之無愧。瘂弦於2024年10月11日早晨於溫哥華逝世,享耆壽92歲。

打造專屬於亞洲的影音平台——愛奇藝如何推動台劇原創IP?

文學迷快看!10/14-10/15「文學暢秋日」開箱作家書桌、電音派對歡度「臺文館」20週年慶
臺灣文學館20歲生日了!2023年由擅長城市文化輸出的策展單位屾屾市籌劃,翻開台灣文學新篇章,於10/14-10/15舉辦為期兩天的「文學暢秋日」。

傅孟柏:感到好奇就去閱讀,這是種生物本能
EP67|林楷倫:真心好魚販的文學日常
EP49|李屏瑤:在缺乏想像力的時代閱讀

從《楊逵:鵝媽媽出嫁》到《三十鵝麗》——一張台灣文學音樂專輯的當代重生
1993年,由朱約信製作、水晶唱片發行的《楊逵:鵝媽媽出嫁》推出30周年版《三十鵝麗》,初版專輯封面上頭那句「我們把(台灣)文學變成歌」一事,反映那個本土文化開始昂揚的時代。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可憐的東西》原作者是誰?Alasdair Gray是藝術家,更是支持蘇格蘭獨立的左翼夢想家

世界最美日落在這裡!「越南富國島」躍升2024最火紅渡假勝地

【VERSE書單】娜塔莉波曼在Dior托特包中的閱讀書單有哪些?
身為Miss Dior繆斯女神的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在Dior Book Tote Club的最新形象影片,介紹五本她最喜愛的書籍,每一本都非常精彩!

作家周紘立的《夢時年》:母親、萬華和前任,所以我變成這樣的Gay

《奧本海默傳》作者凱•伯德:歷史不能沒有注釋

耗時三年籌備!南非當代知名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首次台灣大型個展,完整呈現40年創作軌跡、90餘件代表作

VERSE:用一本雜誌,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中,指認出正在浮現的文化浪潮

王家衛電影《春光乍洩》、《二○四六》經典海報是如何設計出來的?
香港作家杜翰煬(Leumas To)在新書中訪談知名設計師黃新滿,帶讀者深入了解王家衛電影《春光乍洩》、《二○四六》海報的設計過程。

旅遊作家楊馥如 × 塔羅師頸鹿:一張魔法小卡如何預告人生?
塔羅牌(Tarot),從600年前在義大利發跡,如今已是全球通用的占卜工具。但這款以78張圖卡構成的神秘牌組,與其說是能預知未來的魔法小卡,不如說,它是一套關於人生的教科書。

最頑皮的三金音樂人柯智豪:「everything總監」的奇想世界
人稱「豪神」、「everything總監」的柯智豪,作品不僅是「三金」常客,更頻繁出現在「金音獎」、「傳藝金曲獎」的舞台上。他仍不斷拓展著音樂所能觸及的極限。

艾美獎角逐最佳影集Netflix《3體》死前必喝的五支酒:葡萄酒、威士忌、龍舌蘭和啤酒,你是屬於哪一派?
改編自中國作家劉慈欣小說的Netflix話題影集《3體》,入圍2024艾美獎最佳劇情類影集,除了有滿滿的末日感,還隱藏著此生必喝的幾款美酒,如果外星人即將入侵地球?當然是早喝早享受!

重新認識花蓮市:花蓮花蓮,小徑分岔的花園

坂本龍一: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的身體也是
隨著坂本龍一的音樂會電影《坂本龍一:OPUS》即將上映,他的音樂魅力再度成為焦點討論。現在,讓我們重溫許知遠與他的深度對話,領略坂本龍一對生命的體悟與反抗精神,以及他為何將自己的音樂稱為「安魂曲」。

《背著善宰跑》少女時代俞利驚喜登場!邊佑錫、金惠奫穿回15年前浪漫追星,懷舊滋味拉滿
穿越時空的奇幻浪漫韓劇《背著善宰跑》改編自韓國網路小說《明天的第一》,由邊佑錫、金惠奫主演,講述女主角穿越回15年前,拯救因憂鬱症身亡的偶像的青春救贖物語。

Netflix全新美劇《雷普利》到底好看不好看?
Netflix新劇《雷普利》由奧斯卡金獎《辛德勒的名單》編劇史蒂芬柴里安(Steven Zaillian)操刀,並找來男星安德魯史考特(Andrew Scott)主演,究竟好不好看?

我願意接下魔戒,但我不曉得方向——《托爾金傳說故事集》譯者李函專訪

《青春18x2》導演藤井道人專訪:「失敗是很正面的事,越早經歷越好。」

【VERSE書單】老文青役所廣司在《我的完美日常》讀了哪些書?

鴻鴻與《給妮卡的三個願望》:50歲後,爵士樂如何改變一位詩人與劇場導演的人生?

你記得「電視催眠秀」嗎?催眠是巫術,還是科學?帶你走入潛意識的世界

超重量專訪奧斯卡最佳導演《奧本海默》諾蘭:我所做的事就是操縱你對時間的感受

吃飯與創作,都要按表操課——喬安娜.奈格勒爾《藝術家的正職》

黃麗群的荒島書單&唱片:都在荒島了,為何還要強迫自己?

「戲劇之於人生」:MY WAY Together 十月限定場
「MY WAY Together」是由Lexus和《VERSE》聯名PODCAST《MY WAY》推出的實體活動,每季邀請三位來賓,從線上走到線下,展開難得的文化派對!

易智言的荒島書單:外拓與內省,渴望以讀書飽滿生命

魏如萱專輯《Have A Nice Day》:舉重若輕的細語低喃 唱出透徹的日常之詩

展開自由的想望:國家人權博物館,帶你探勘台灣歷史幽暗處

一輩子的讀書人詹宏志(三):你做了編輯,全世界的事你都可以做

【VERSE VOL. 06】我們的世代:美麗與焦慮

從馬來西亞到中國再到台灣:馬來西亞華人也是台灣白恐受難者

《愛×死×機器人:溺斃的巨人》 這巨人是中國還是蘇聯?

白色恐怖的掘墓人:曾梅蘭尋兄墓塚數十年

鄭麗君再造歷史現場:當你知道過去怎麼走來,你才知道要往哪裡去

從百年古蹟到實驗空間:台中五間指標性書店

《歌唱臺灣》:臺語流行歌曲與流行樂的文化殖民

童偉格導讀《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劉克襄深入自然(三):廣泛地走入農村使自我更加強大

劉克襄深入自然(二):時光倒流回走入山林的伊始

劉克襄深入自然(一):創造旅行與走路新定義

讀書共和國:有如變形蟲般不斷突變的出版共同體

《使女的故事》展開強暴復仇記:最新一季更大膽、更憤怒、更危險

台灣禁書、禁片審查史:回顧戒嚴時期的思想與創作審查

溫州街絮語:雪可屋、路貓,與那些錯過不再的咖啡店

一人擔當的雜誌《LOST》:旅行就是探訪自我的內在對話
超級獨立雜誌人Nelson Ng創辦一個人的《LOST》,一年一期,每期十個故事,獨特視角迥異於指南,誠懇訴說一段旅程中的感悟。

《台女:最邊緣的台北女子圖鑑》以交陪深入攝影真實展演

歡迎光臨奇幻福爾摩沙:台灣正在寫下另一種電影史?

理大圍城,烏坎迷航:關於香港命運的四部紀錄片

焦元溥的台北音樂地圖:唱片迷記憶中的羅斯福路四段

龔書章 ✕ 張清華:疫情下的醫療健康和移動庇護
龔書章藉由對張清華建築師的共創實踐「QurE原型屋」,引發你我在面對疫情尚未平息當下的重要反思,也促進醫療救助的創新與研發。

緬甸歲月如何影響喬治.歐威爾寫下《一九八四》?

作家許瞳的千禧世代觀察:X世代的破盤宇宙迷因
1999年出生的作家許瞳觀察網路世代,他們的啟蒙早於父執輩,早早學會隨網路聲浪漲退起舞,將靈光化為電光,也見證幻夢化為泡沫。

文策院長李明哲:助攻台灣文化內容產業新任務
接掌文策院之前,李明哲已陪伴KKBOX走過21年。今年在疫情下臨危受命,他分享自己如何帶領文策院扮演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的推手。

當盛世終於虛無了,我們在華美廢墟中再讀村上春樹

黃崇凱 VS. 拍謝少年(下):乘著「新台風運動」 飛向有夢的未來

黃崇凱 VS. 拍謝少年(上):台派中年站出來!文學與搖滾樂的共時宇宙

《斯卡羅》導演曹瑞原:影集只是起點,盼台灣人繼續探尋土地的故事
《斯卡羅》既然改編自小說,很難避免討論原著和改編劇本之間的差異。例如關於認同,及對族裔身分的質疑比較具文字性,在影像媒材中並不易表達。

哲學作家朱家安 :二十世紀最後的少年 反思跨時代脈動
當台灣進入21世紀,網路致使橫空出世的自由、社會價值框架重新打破再定義,哲學作家朱家安書寫現下20世代所面對那瞬息變化的情境。

從村上春樹圖書館到安徒生博物館,東京奧運主場館設計大師隈研吾的建築漫遊

金曲作曲人HUSH如何妖言惑眾,重新定義「衣櫃歌手」?
以「妖」表達個人特質,創作歌手HUSH作詞、作曲,也寫書、底片攝影,更以《安和》一曲獲今(2021)年金曲獎最佳作曲人。

踏上恆春深度旅行:用磚牆、藍天和海水砌出的隱世森林
恆春半島接續著中央山脈的尾端,有著三面環海的珍貴資源。在這個過度喧囂的世界裡,或許一個隱世森林才是我們所追尋的極致享受。

朱宥勳:流行音樂歌詞是否能推動文學普及?

罵髒話、畫髒罵:李俊賢的畫外音與燦爛多巴胺
李俊賢畫髒罵的強烈繪畫語彙,從畫外音到燦爛的多巴胺,給觀者跳脫畫室馴養的身體世界,那正是他童年最重要的身體吶喊和土地經驗。

詞人李焯雄:視覺優先的社會怎麼影響歌詞創作?

台式史詩級大河劇《斯卡羅》:曹瑞原導演讓你重新認識福爾摩沙歷史

HUSH〈第三人稱〉:這是一首寫給異鄉人的歌
在大學哲學系畢業之後,HUSH因為陳綺貞的音樂開始寫歌。寫給自己的作品〈第三人稱〉是HUSH多年前打工生活底下的「禮物」。

藝情不思疫!提案以藝術為題的居家生活

重返恆春「斯卡羅」現場:作家陳耀昌帶你深入牡丹社與羅妹號事件歷史場景

何謂鄉土:重看黃春明、張照堂的《芬芳寶島》與台灣七零年代

寶瓶文化總編輯朱亞君:沈迷文字世界的嚴格嗜讀者

20世代暢銷作家張西(二):我們這世代最普遍的是存在的焦慮
作家張西認為人一定是尋求肯定,並不否認自己渴望尋求肯定,即將邁入30歲的她也談20世代間普遍共擁的存在焦慮,以及她的下個十年。

專訪編劇&導演張耀升:劇本沒有好,其他也不可能好

楊雅喆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從當代回望未完成的台灣夢
楊雅喆在《天橋上的魔術師》裡,有意識地讓族群融合與落地,他談性別政治,更是在既有的基礎上去看見當時被噤聲的「少數族群」。

恆春:台灣最南端的迷人小鎮 從歷史古城到墾漂新族群進駐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吟詠李雙澤,不羈的文藝復興人
猶若紀念自由主義,不被制約的理想年代;暗夜仰望稀微星光,李雙澤的青春熱愛殉身山海兼美的淡水小鎮,影片結語是林洲民不勝欷歔的悼念。

致自由!從賴和到陳定南的台灣不羈精神
公視《不羈-臺灣百年流變與停泊》選擇從日治時期到1990年代於文學、哲學、民歌、政治四個場域裡「台灣自由主義」的四位代表人物,描繪其「不羈」的肖像與實踐。

楊大正的荒島書籍:帶在身上提醒自己,就算漂流也要當個好人啊!

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同一星球,但我們同住一片海洋
「海洋是我們共同祖先追尋太陽升起的地方的捷徑,是海洋讓我們認識這個星球。」唯有回到海洋,南島民族才有擺脫殖民霸權邊緣化的可能。

曾翎龍VS.周若鵬:如何在馬來西亞讓文學書籍佔領暢銷榜?
馬來西亞作為華人世界中文出版和中文閱讀的邊陲地帶,不管是中文出版品或中文出版社的數量都遠遠不及台灣,馬來西亞中文出版正面對嚴峻困境。

速寫歌手許含光:古典與搖滾孕育我的文字與詩體
許含光經常花時間調整狀態,讓腦裡的眾多聲音安靜下來。唯有安靜下來,自己才能聽見哪個聲音最大聲,才知道哪個聲音是自己最渴望的。

專訪桂綸鎂:一個騷動靈魂的對照記

文藝後殖民的超前部署:從《日曜日式散步者》到《共時的星叢》
在風車詩社外,對於台灣同一時代其他藝術領域的創作者來說,面對西風東漸的現代主義,他們是如何轉化舶來的現代主義思潮,展現接地氣的能量?

溫德斯談電影-天使的氣息 Le souffle de l'Ange

導演樓一安的御用演員:呂赫若投胎來的莫子儀
莫子儀,大家叫他小莫,很多人心目中的男神。在那些愛慕者眼中小莫就像自帶 2K 大燈,在片場就只有我會叫他笨蛋,跟他講幹話。

虛虛實實,全憑一念間──《魂顛記:臺灣在地魔幻事件》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歷時兩年多打造的首部全自製大戲《魂顛記-臺灣在地魔幻事件》,從臺灣鬼神信仰以及喪葬文化出發,深刻地描寫於不同時空下,同一片土地所發生的事情以及產生的連結。

舒國治:一個台北人六十年來基隆追憶

No.2 逃跑的世代,與用逃跑路線繪成的地圖

成為與土地連結的文化交會平台:專訪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洪世佑

原來歷史離我們這麼近:專訪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館長許美惠

不是所有的海水都能變藍

關於,宣一宴南國變奏曲

《天橋上的魔術師》楊雅喆影集導讀:追憶我們曾愛過的都市鬼話

從台北雙年展到《愛×死×機器人》:以高科技的機械嵌合體轉生古老神祇
走進2020台北雙年展的大廳展區,看藝術家拼裝前現代的信仰符號及現代化的物質和電力之下,這些嵌合體都體現了傳統與進步之間的拉鋸。

黑嘉嘉的私房書單:武俠、歷史、心理學⋯閱讀豐富他的棋士人生

《削瘦的靈魂》與歪邪作家:七等生散步到哪,哪裡就是通霄秋茂園
朱賢哲導演以紀錄片捕捉作家「七等生」在斗室裡伏案苦思寫作叛亂,而作家的故鄉苗栗通霄,有座奇異歪邪的秋茂園,正恰似七等生之文體風格。

詹偉雄論旅行的意義:所有的文學,都是旅行得來的文學
詹偉雄認為,關於旅行的那些「有用的事、大膽的事和美麗的事」,化身為存在的焦慮,讓你寫下來,成為一位作家、成為一個現代人。

出版業的現在與未來:從紙本到數位的各種閱讀可能

出版社的突襲:悅知文化、三采文化、游擊文化與行人文化實驗室

印刻出版總編輯初安民:目光犀利的創業者與老派文青

衛城出版總編輯張惠菁:穿越人生迷霧,從歷史門徒開拓思想途徑

新經典文化總編輯葉美瑤:無畏險境的出版界創業家

黃明川的創作革命:以台灣為中心,開拓藝術紀錄片宇宙
黃明川導演於1970年代末,離開台大法律系,獨身勇赴紐約求學;1980年,黃明川又飛赴洛杉磯轉讀繪畫與平面攝影。至今日,其影像創作量已龐大如海。

邱文傑再創台灣建築語彙:追尋鄉土與現代性的和諧共生

林予晞以光書寫世界:讓閱讀與攝影自然融入生活

吳明益談泛閱讀時代(一):書本讓你擁有無與倫比的沉浸體驗

張惠菁專欄:重新解讀台灣史 答案無法一眼看盡的旅程
對還在不斷認識自己歷史的我們而言,能從台灣歷史中學到的一課即:歷史不會是一道答案全部已知的問題,不是一趟終點全能看見的旅程。

張惠菁專欄:理性與感性與未知性 另一種版本的珍奧斯汀女主角
奧斯汀的女主角們最大的危機,是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錯過婚期;《伊莉莎白.馬許的苦旅》的主人翁危機,則是帝國間的貿易競爭對他的婚姻插上一腳。

衛城主編盛浩偉:大疫之年,人文書籍出版依然繁花盛開

《鏡文學》董成瑜的業界觀察:IP版權的時代 文本改編成為出版界挑戰

一輩子的讀書人詹宏志(二):我趕上台灣各種編輯概念的爆發期

一輩子的讀書人詹宏志(一):近乎閱讀狂的那場生命冒險

聯經出版發行人林載爵:以中文當作國際語言,將台灣出版推進黃金時代

吳明益論泛閱讀新時代(三):我會一直寫到死為止

吳明益談泛閱讀時代(二):腳踏車師傅也是藝術家

20世代暢銷作家張西(一):社群上的「人設」就是我的一部分

2021南國漫讀節:詹朴 ✕ 劉冠廷聯手打造主視覺

林生祥與鍾永豐的生命合奏

《百工圖》裡的勞動紀實與音畫實驗(下):高重黎《漫畫人》

當賣魚的碰上洗車的:《偽魚販指南》林楷倫 ×《洗車人家》姜泰宇

料理人江舟航:找不到的那本書,記憶中的六龜圖書館

The North Face創辦人湯普金斯:賣掉公司,前往神秘之地

人生就是荒謬,用喜劇來說剛好: 《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主創兼主演蔡淑臻
《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描述一位放浪、暴走、醫術了得的女外科醫師,把自己下放到南南灣村的偏鄉醫院就職。這間醫院裡不時發生讓人啼笑皆非的急診百態,也從中看見了台灣醫療的種種難題。

劇場表演串連台法之間的連結:法國劇場導演戴米恩.夏多內
法國劇場導演戴米恩.夏多內,攜手台灣演員,將英國劇作家 Dennis Kelly 小說改編為劇場作品《人性交易所》,於2020年搬上台灣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舞台演出,收獲諸多熱烈迴響。

張惠菁專欄:所有人共同的靈界,比帝國更久長

重拾寫作的汽車美容技師姜泰宇:對他人坦承就是對自己坦承

讀書的人穿牆而入——艾力克.菲耶《巴黎》

張惠菁專欄:受傷的神獸在山裡呼吸

有植物、自然光和貓的地方,讓我安心:插畫家卓霈欣

Wo Gwong 禾炚:開在深山裡的香港圖書館

楊富閔:兒童的眺望,台南山村裡的一間圖書館

《售命》導演鄧仲謀:我用九年的生命,換來這部電影
拍攝過許多廣告及短片的導演鄧仲謀,藉由首部自編自導的電影長片《售命》,及男主角傅孟柏所飾演的阿良,探討生命的價值、「賣命」的議題。

真正改變莫子儀一生的兩件事:戲劇與閱讀

曬書店 ✕ 新營市民學堂:一堂與土地共同成長的市民養成學
2011年台南縣市合併後,新營政經、交通地位不再。11年來,曬書店 ✕ 新營市民學堂成為在地居民一同面對社會轉變的共學基地。

敝墟書店:打造閱讀的儀式感,喚醒人們愛書的靈魂

義無反顧的性別革命:從張國榮演活了程蝶衣說起

Podcast聲音觀點❶:在聲音的世界旅行,從廣播到podcast
若十年前你說podcast在台灣會紅起來,絕對會被笑死。可此刻誰也無法否認,這半年來,它在台灣的確成了一個非常熱門的新玩具。

調香師古乃方連結想像與氣味,以香氣神遊台灣民間故事

準備把這幾年錯過的日本之旅補回來
我們終究是想念那春賞櫻、夏煙火、秋美食、冬泡湯的四季絕景之旅。如今,台日旅遊航線上,終於開啟一道曙光,除了定番的風物詩行程外,這些年我們究竟錯過了哪些日本的新體驗?

怪獸與鄧不利多的「困境」:影視「外傳」如何討喜?
《月光騎士》、《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與《魔比斯》等作品,都帶有「外傳」特質,然而這幾部影視作品面市後,評價跟市場反應卻似乎都不如預期,到底外傳是不是門好生意?

診斷《教父》的劇本醫生:我只有一個晚上可以寫那場戲
《教父》在1973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上奪得最佳改編劇本,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其實有位「劇本醫生」,協助他撰寫電影中的關鍵場景。

那是蘋果的滋味:50年代舉國轟動的「圓山殺人事件」是怎麼一回事?

吳晟×吳音寧:「家」是溪州的土地,也是文學

劉奕成專欄:要做聰明的人,還是沒有那麼聰明的?
人生行路,遇見過很多聰明人,也遇見過沒那麼聰明的人。「聰明」這兩個字的由來就很聰明,從耳聰目明,看了、聽了什麼,衍生為天資靈敏、智慧拔群。要多看多聽才會聰明,不必多說。

從《咒》到《民雄鬼屋》:台灣恐怖片全盛期已到來?

槍聲、風聲和青春壞掉的聲音——音效師杜篤之如何製作台灣首部杜比立體聲電影?

詩與歌分久必合的刺激火花:專訪「滾動的詩」鴻鴻×神棍樂團

百年的對話,翻譯的魔法——王大閎《杜連魁》

郭強生 ╳ 鍾文音:遁逃與捕捉,用寫作理解生命

與細野晴臣、村上春樹合作的新銳漫畫家高妍: 不放過創作慾,也不放過自己

第二宇宙裡的千千萬萬個秀蓮:專訪陳慕天 × 朱宥勳《MINTVERSE 第二宇宙辭典計畫》

允晨文化40年:以出版留下時代的紀錄

改出新滋味:本季6部必看改編英美劇
近期,歐美紛紛推出改編自真實故事或文學的影集,類型內容涵括職人、政治、驚悚、懸疑⋯⋯廣泛又豐富,而與原作或其他改編版本對照時,往往又能發現意想不到的差異或驚喜。

為你煮咖啡的諮商心理師:心不懶喘息咖啡
佇立於北投一隅的「心不懶喘息咖啡」,一場場心理諮詢每天都在此上演,由店內專業助人工作者與大眾進行溫柔且包容的談話,一同了解正確的心理相關知識。

是老闆也是員工,全公司只有一個人的出版社

成為自己以前,先說個笑話吧——保羅.貝提《背叛者》

億萬票房導演想什麼?九把刀 × 柯孟融(下):拍電影正是因為愛看電影

億萬票房導演想什麼?九把刀 × 柯孟融(上):從失去的愛犬開始,將人生轉換成戲

專訪《修行》導演錢翔:守住婚姻到底得到什麼?
相隔7年,導演錢翔再度與演員陳湘琪合作拍攝電影《修行》,男主角則由陳以文擔綱。本片獲入圍第58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改編劇本獎,也在今年台北電影節入圍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女主角。

「稍息!立正!站好!」看台灣軍事電影發展史

定錨台灣文學的座標:《台灣男子葉石濤》

深淵裡,最詩意的辯證:攝影師張雍的反社交距離紀錄

從《漢密爾頓》到《倒數時刻》林-曼努爾·米蘭達,訴說這個世代故事之人
林-曼努爾·米蘭達(Lin-Manuel Miranda)的音樂劇《漢密爾頓》撼動美國的流行文化,開啟了一個屬於他的音樂劇宇宙。

再現澳洲名導演彼得威爾敘事張力:曖昧、複雜與野心

林夕的詞人之路(上):沒有比讓文字跟音樂結合更幸福的事

2021台劇新浪潮:更真實、更非主流、更有共鳴

一口咬下台灣電影三明治:台灣影視如何多方出擊、走向國際?
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長丁曉菁、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聞天祥,與《VERSE》社長張鐵志暢談台灣影劇近年的發展,以及這些精采佳作如何被帶向國際舞台。

詞神林夕的港台雙城記:「三個不同意」破除香港電影刻板印象

台灣影視創作最獨特的拍檔:陳芯宜與樓一安最想說的故事是什麼?
從青澀的大學時代,樓一安與陳芯宜就在輔大大傳系廣告組同處一班,往後,倆人的合作關係持續了許多個年頭,並各自走出自己的敘事風格。

向邊緣者借鏡:走在崎嶇路上的香港同志電影

【VERSE VOL. 09】說故事的未來式

經典同志電影《藍宇》20周年:關錦鵬追求動人故事
關錦鵬導演最會拍的是「女人戲」,然而他不只述說女性故事,而是動人故事。第38屆金馬獎拿下最佳導演的《藍宇》,便是為此而生。

沈昭良寫柳美和:桃樹下,若隱若現的舞台車與阿婆蘭

重新認識羅大佑
《宜花東鹿記》紀錄片中,忠實記錄了羅大佑在2020年展開的「宜花東鹿」巡演,他分別在鹿港、台東、花蓮及宜蘭的開啟戶外演唱會。

一家獨立書店的再轉身:台中新手書店如何重新出發?
無論是街角玻璃屋或是老屋個室,都是新手書店。雖然還要花點時間才能在新址空間重長出屬於自己的樣貌,但鄭老闆說:「我在哪裡,新手書店就在哪裡。」

九把刀的一意孤行:《月老》老梗新用使人感動?
《月老》固然在製作面展現了台灣商業電影能達到的極高水平,但就劇本而言,卻因為野心太大而迷失方向。觀眾仍可又哭又笑,但它絕不該只能如此。

從9組關鍵詞探尋《青春弒戀》的創作心法
有惡但不成魔,或許是何蔚庭青春素描時最心軟的角落。滿肚子的不合時宜,接二連三的情感碰壁,毋寧就是《青春弒戀》讓人若有所失的癥結。

作家陳慧 ✕ 廖偉棠:透過香港文學談抗爭意識

蘇碩斌談文協百年(二):百年之後,仍然信仰文化可以改變社會

蘇碩斌談文協百年(一):文協的啟蒙精神,像極了「情書」

誰理解《做工的人》?這裡沒有神,只有被生活緊緊咬住的鱷魚

在「天橋上」雕琢舊時光:王誌成以美術設計召喚中華商場老靈魂
「金鐘56」獲電影美術設計獎的王誌成認為,影劇製作是勞力密集的大工程,希望這個業界的工作環境越來越友善,讓大家都能健康拍片。

2021臺灣文學獎「金典獎」:當我們討論金典獎,我們討論的是什麼

乘坐「當代澳洲新浪」,無懼艷陽照亮歷史傷痕
高雄電影節「當代澳洲新浪」單元選映的影片中,創作者仍熱切迎接驕陽,自豪呈現其孕育的美好,也坦然檢視它照亮的一切瑕疵與傷痕。

曾志偉寫李霽:becoming即刻個展|意識畫廊 Yesart Gallery
位在台北天母的意識畫廊,在2021年末推出以獨特植物裝置藝術創作聞名的藝術家李霽個展 ,首次以 Fine Art 創作,展出10件2021新作「becoming」系列作品。

「要寫得比天空還大」:紀念作家陳柔縉

台中偈亭泡菜鍋:純手工下感情的單人小火鍋與手搖飲料

持續不在場,屬於我的非地方——蕭熠《四遊記》
隨著長大,我們肯定會持續遺忘、同時持續填補,直到想不起自己曾經丟失了什麼。但是蕭熠的《四遊記》,許諾了「我」這樣一個地方⋯⋯

不只是鬧鐘App:從好奇心出發,《Book Morning!》讓你從此期待早起
Fourdesire 攜手赤燭遊戲推出全新說書型鬧鐘 App《Book Morning!》,幫助有「早起困難症」的使用者,展開晨型人新生活!

從西蒙波娃到桑塔格:重新認識自己的起點

《在車上》、《世界上最爛的人》入圍奧斯卡:看見影壇新語言
美國獨立製片的語言將成為未來的影展、甚至商業主流,台灣電影也會持續汲取其中養分,慢慢煉成屬於台灣影壇更新、更特別的語言與美學。

「從閱讀出發的文化之旅」:MY WAY Together 三月限定場
Lexus和《VERSE》聯名PODCAST推出實體活動「MY WAY Together」,每季邀請PODCAST節目《MY WAY》的三位來賓,從線上走到線下,展開難得的文化派對!

法蘭西斯·柯波拉:《教父》50周年,它是支撐夢想與願景的舞台

李桐豪✕工頭堅:旅遊大叔的不在場紀錄
相隔17年,李桐豪終於出版新書《不在場證明》。VERSE邀請李桐豪與長期關注旅遊與閱讀《旅飯》創辦人工頭堅對談,談大叔們的「登出」故事。

周渝民:「我在追求一種絕對的秩序與紀律」

在文學創作裡解謎、理解、再次回家——詞人作家鍾永豐
1964年出生的鍾永豐,是作詞人、反水庫運動者、文化行政工作者,多年之後,他終於在台灣首次發表散文著作《菊花如何夜行軍》。

珍康萍《犬山記》:有毒的男子氣概
《犬山記》就像是一場透過影像藝術精心打造、細火慢煮進行的社會實驗,對準劇中角色,亦朝向座椅上的觀眾,緩緩探索人們判斷善惡、解讀人性的浮動標準。

致敬永遠的台灣歐吉桑陳松勇
老天爺這兩年特別眷顧演技出神入化的台灣歐吉桑,2020年先是無預警帶走吳朋奉,2021下半年又在短短三個多月間把龍劭華和陳松勇這對師徒請上九霄雲外。

2022凱薩獎最佳新進女演員入圍:《愛慾巴黎十三區》Lucie Zhang獨家專訪
入圍凱撒獎最佳新進女演員獎,千禧一帶的Lucie Zhang初試啼聲就拿下優異成績。華裔法籍的雙重身分讓她遊走在東西文化,成長也蛻變。

談濱口竜介電影:成為不同的自己,才能抵達真正的自己
從2008年《暗湧情事》,再到如今入圍四項奧斯卡的《在車上》,濱口竜介總用他獨特的風格及口白的堆疊,從一顆顆鏡頭探求自我。

濱口竜介的風格分析:他與電影「之間」

濱口竜介《在車上》:如果我們的語言是「不需要言語」
濱口竜介的《在車上》將村上春樹的故事主軸從男女換成了語言,如同電影裡從黃色置換成紅色紳寶900,成為另一趟相似卻截然不同的旅程。

台灣電子書閱讀新浪潮正在來襲:你開始了嗎?

第94屆奧斯卡哪裡看?入圍作品觀影指南

林夕的詞人之路(下):第二人生就由「說」來開始

藥與蜜的生活大補丸——江鵝《俗女養成記》
「所謂的社會標準,讓絕大多數的女人必須疲於奔命才能勉強及格,倒是明顯叫人發現標準並不合理。」闔起書本走入生活,發現此處的「社會標準 / 女人」亦可代換「文學 / 散文」。

Podcast大爆炸之後,聲音經濟的未來在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