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文章結果 Search Result
共找到52篇關於 戲曲 的文章。
「無論是傳統還是創新,戲曲是我的責任。」一代京劇名伶魏海敏
魏海敏,臺灣國寶級著名京劇演員,亦是京劇梅派傳人之一。自13歲正式粉墨登場,至今數十載來依然在戲臺上獨領風騷,讓戲迷百看不厭,扮演古今中外無數經典角色,唱徹東西世界各地,成為跨地域、跨世代的共鳴。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公開,《勸世三姊妹》等戲曲新創演繹時代價值與生命思索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公布,共17組入圍者角逐年度「視覺藝術獎」、「表演藝術獎」,以及不分類的「年度大獎」三大獎項。
跨出去,走出來:陳亞才與張吉安的馬來西亞文化保存計畫
從最多數的弱勢,成為最大的小眾:當代台語文學出版的意義與展望
作為文化復振的「小眾」,台語文運動仍有許多理論與嘗試還在進行,那一種對民主自由的實踐與追求。但這樣的活力,有沒有辦法撐到市場的成熟與讀者的接納?還是台語人口會衰退到不再具有優勢?
陳亞蘭——當(女)演員演活了(男)主角
2023「FOCASA馬戲藝術節」:一連7天世界各國好手的馬戲極限演出
第一屆《FOCASA馬戲藝術節》即將於2023年2月22日至28日於臺南水交社正式登場,帶來夢想與歡笑的馬戲篷「Village-13」(簡稱 V-13)也壯大規模,帶來更奇幻的演出與視覺享受。
《阮是廖添丁》——楊景翔演劇團:以傳奇廖添丁之名,傳頌更多台灣女力故事
2023臺北時裝週開幕秀移師臺南,7個時尚品牌+7種傳統工藝展現最潮台味聯名
「樹洞裡的沙龍,帶你腦內微解封」——北流與柯智豪團隊邀你一起漫談海外音樂現況
《模仿犯》出品人陳國富:是時候來做更難的劇了
讓我們興高采烈地奏出屬於這座島嶼的神話——專訪《鯨之嶋》編劇施如芳
攜手同根生重新轉世、為妖怪而唱,柯智豪入圍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
資深音樂人柯智豪憑同根生《邊緣轉生術》專輯,在專輯中混搭傳統、現代的音樂語言與台灣傳統妖怪故事,攜手同根生的音樂「重新轉世」,並獲得第34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提名。
「民藝•時尚」顛覆伸展台!時裝結合廟宇彩繪、紙雕、皮影戲大玩文化跨界
女身男相,盡情展演——歌仔戲的坤生文化與易性扮演
在百年技藝的傳習中建立地方認同:傳統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彰化完整保留南管、北管音樂戲曲,也有懷古風韻的木作與木雕,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持續提供文化永續傳承的養分,恆常建構人們對在地文化的認同。
一書一座百年城,預見彰化未知的文化風景——《彰化.前進三百》 建縣300年專刊
聆聽苦難倖存者的臉孔——《五月雪》導演張吉安專訪
導演張吉安長片作品《五月雪》以「513事件」為背景,承襲《南巫》魔幻寫實的元素與民俗故事介入,講述馬來西亞人至今難以開口講述的歷史傷疤。
巴奈首張台語專輯《夜婆》:唱出早期農村女性處境
從《楊逵:鵝媽媽出嫁》到《三十鵝麗》——一張台灣文學音樂專輯的當代重生
1993年,由朱約信製作、水晶唱片發行的《楊逵:鵝媽媽出嫁》推出30周年版《三十鵝麗》,初版專輯封面上頭那句「我們把(台灣)文學變成歌」一事,反映那個本土文化開始昂揚的時代。
最頑皮的三金音樂人柯智豪:「everything總監」的奇想世界
人稱「豪神」、「everything總監」的柯智豪,作品不僅是「三金」常客,更頻繁出現在「金音獎」、「傳藝金曲獎」的舞台上。他仍不斷拓展著音樂所能觸及的極限。
專訪《越南現代小說選》譯者羅漪文——讓文學成為越南與台灣的橋樑
板橋府中一日遊必訪「板橋放送所」!日式古蹟華麗轉身,當代傳奇劇場規劃文創市集、讀書會、咖啡餐飲與精彩親子藝文活動
什麼是「塑神師」?李育昇為陰陽兩界設計戲服,開箱工作室探祕——這裡就是我的廟!
「老爺式旅行」2024全新啟航:八大破框旅程,挑戰極限與勇氣之巔——101徒步至礁溪、拜師歌仔戲大師
「痛,能讓觀眾感受更真實」揭開台灣電影動作設計秘辛——金馬獎動作指導洪昰顥
當關公的生日趴成為最熱鬧的文化慶典——「大溪大禧」策展人劉真蓉
基隆市長林右昌 ✕ 前文化部長鄭麗君:透過歷史與文化的縱深,重新尋找城市的新生命力
台灣影視創作最獨特的拍檔:陳芯宜與樓一安最想說的故事是什麼?
從青澀的大學時代,樓一安與陳芯宜就在輔大大傳系廣告組同處一班,往後,倆人的合作關係持續了許多個年頭,並各自走出自己的敘事風格。
上帝保佑 阿彌陀佛!林強向前走到坎城最佳電影原聲帶
1932 台灣流行音樂創生元年:燦爛表象下的翻騰時代
流行音樂出現之際,台灣人口已超過459萬人,資產階級的都會娛樂更為摩登,人們逍遙自在地沉浸於文明社交活動,和1932年的現實重疊在一起。
藝情不思疫!提案以藝術為題的居家生活
大稻埕同安樂:展示老台北的飲食文化與生活味道
大龍峒老師府第九代陳玠甫,以傳承為使命,將餐館「同安樂」打造成一座承載家族百年記憶和在地文史的場域,展現老台北的生活況味。
吳興國第叁號作品《蛻變》:當代傳奇劇場推出「大師經典復刻」系列
向外出走,回返自身:台灣當代藝術的國際進出
新譯古典劇場:柳美和 ✕ 王嘉明的當代神話學
毛灼然 ✕ 黃家賢 ✕ 張漢寧:港、台設計師論當代設計文化美學
香港文化學講座「台港流行文化與設計美學」邀請香港與台灣設計師線上對話,聊香港與台灣的文化如何相互牽引,並影響兩地設計思維。
站在《茶金》肩膀上,客語戲劇繼續開枝散葉綻放潛能
自2003年客家電視台開台後,回顧客語戲劇一路走來的歷程,《茶金》的製作人徐青雲與湯昇榮說,這是一段從荒蕪到綻放的歲月積累。
沈昭良寫柳美和:桃樹下,若隱若現的舞台車與阿婆蘭
航行於國境之南: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前生今日
【VERSE VOL. 15】一座彩虹新王國正在誕生
微觀衛武營:從劇場之內到劇場之外
王君琦專欄:你賀歲,我賣錢
劉若瑀:要讓自己成為國際,而不是成為可以出國的人
同根生全新專輯《邊緣轉生術》 :為妖怪發起的「轉型正義」
三大吟遊詩人音樂會:胡德夫、陳永淘、陳明章首次同台共演,記寫島嶼土地之聲
由三位臺灣音樂史上的代表人物——胡德夫、陳永淘、陳明章共同演出的「三大吟遊詩人音樂會」,即將在 12 月 30 日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表演廳登場,售票於9月26日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