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文章結果 Search Result
共找到391篇關於 政治 的文章。
除了Netflix《政壇旋風》,韓劇還有哪些必看政治劇?
從「政治片始祖」《市政廳》,到這兩年Disney+的《逆貧大叔》、Neltflix的《造后者》,再到今年的《政壇旋風》,政治劇都掀起不少討論。究竟還有哪些必看的韓國政治劇呢?
Netflix韓劇《政壇旋風》離政治現實很近還是很遠?「四個啟示」讓我們認識政治本質
2024上半年9本文學好書推薦:《夢魂之地》探究蔣經國內心世界、《黃色臉孔》觸碰「政治正確」尖銳辯證、《Stay True保持真誠》記述台裔美國人成長故事,還有哪些⋯⋯
坎城影帝宋康昊首部韓劇!《逆貧大叔》化身腹黑政治操盤手與「小迷糊」李奎炯飆戲
覺青出社會!太陽花世代的政治覺醒之路
除了《人選之人》,還有哪些必看政治幕僚職人劇?
導讀鍾肇政:攀過語言與政治的絕壁,鍾肇政與他的「大河小說」
不談政治,來談人生:知名律師暨電視主持人謝震武
提到政論和益智節目主持人和律師,許多人都會立刻聯想到謝震武,究竟他是如何建立出理性嚴謹、專業誠懇及內外兼修的公眾形象呢?
Vol.10-3 | 個人的即政治的,女性私電影裡的現代課題「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以香港電影記敘香港政治形貌
再看「八〇」的藝術與政治及其啟示
吃一口酸甜的芒果乾,聊聊古今政治成癮的台灣人
周奕成的當代文化運動:政治與文化都與人生息息相關
睽違36年,《捍衛戰士:獨行俠》是商業娛樂大作,還是新冷戰政治宣示?
白先勇:從孽子回歸人子,青春鳥們走過的40年
「江記的戰國龐克」:屬於香港的賽博龐克,在監控與離散懷抱希望之必要
加入繪本視覺、說書表演人,高雄市國樂團打破你對國樂的刻板印象
粵菜餐桌的頂尖對決,蔡珠兒×林國邦×蘇權暉三方對談
粵菜是台灣中菜之巔。半世紀以來,港廚移民在台寫下高檔粵菜的輝煌史。《VERSE》邀集三位粵菜高手:飲食作家蔡珠兒、米其林一星「雅閣」主廚張國邦、新北第一粵菜「望月樓」主廚蘇權暉,對談粵菜在台灣的演進。
性少數中的少數——同婚之後,跨性別者的階段性勝利在何方?
邊走邊唱的黃耀明:為離開的人,捎來關於香港的消息
從1986年出道起,三十多年過去,黃耀明仍不過時。2023年「邊走邊唱」巡迴,黃耀明說:「我希望可以通過我的表演和音樂,帶給離開的人一些關於香港的消息。」
杜汶澤:一碗煲湯、一份燒鴨,我的心之家鄉
《悲情城市》絕美海報的創作者:台灣最厲害的電影海報設計師陳世川
杰德影音執行長林志杰:娛樂,是酷兒改變世界的一種方式
專訪《白日青春》導演劉國瑞——在沒有父親的彼岸,展開異鄉人的逃亡
張藝:或許你不需要去管性別
AV男/女優經紀人胎尼:我以奶妹的聲量為號召,走跳在這個成人產業
茶餐廳在台灣:當香港人的鄉愁在這座島嶼上發酵
為何我們仍要繼續讀三毛?——與皇冠文化總編輯許婷婷聊三毛
成人直播平台SWAG:抄台並不能阻止人類需要色情
連伍佰與侯孝賢都respect的藝術狂人——林鉅與他的80年代
唐鳳:一名無政府主義者如何成為台灣 icon
這些年,加諸在唐鳳身上的標籤實在太多,她既不抗拒也不同意。在她心中,這些標籤只是發語詞,不是語言中有意義的一部分,如果一定要給自己下個標籤呢?她說:「可能就是『我』吧,這是個沒有所指、沒有意義的字。」
【VERSE VOL. 17】新娛樂世界
「亻厓庄文學季」開幕——翻開客家文學的七種想像
台灣職人劇的新一波大浪——《人選之人—造浪者》
作家沐羽認識的昆德拉:「讀者也是被他擺弄的其中一分子,只是我們沒察覺而已。」
第76屆坎城影展關鍵字:女性、非洲、歷史——當女導演的鋒芒真實被看見
卡米地喜劇俱樂部總監Social張碩修——喜劇比死難,但我們還是撐下來
從《油麻菜籽》看台灣女性的電影形象:過去與未來
讓我們興高采烈地奏出屬於這座島嶼的神話——專訪《鯨之嶋》編劇施如芳
從《博恩夜夜秀》到《炎上 BURN》,薩泰爾如何成為最具話題的喜劇製作團隊?
製作《炎上BURN》喜劇大秀的幕後推手薩泰爾娛樂,無疑是近年來最受矚目、也深具爭議的內容製作團隊,他們專注產製喜劇內容、建立成熟的喜劇商業模式,讓原本屬於小眾市場的喜劇,躍升至主流娛樂的消費市場。
《木曜4超玩》老闆廖啟璋:「我與觀眾坐在一起,創造屬於當下的娛樂。」
《木曜4超玩》總經理Eric(廖啟璋)以電視台的規格思考,運用網路彈性且自由的優勢,與年輕一輩的創作者們共同打造出新世代的娛樂內容。
《人選之人—造浪者》編劇簡莉穎✕厭世姬——當我們把故事還給角色和對白
呱吉:聊安部公房或《大國民》的同時,可以順便講性器官嗎?
呱吉(邱威傑)本質上是個複雜的人。「包含我自己在做的、大部分的東西,都是垃圾。」他說,看多少垃圾不要緊,但別忘了用一些經典事物的養分來補充自我,那才是創作者應該要做的事。
「舞」台上的香奈兒:為了描述美與自由,我們起舞
透過俄派古典芭蕾博士李巧、第19屆國家文藝獎得主何曉玫與編舞家葉名樺,一起從古典芭蕾探索至當代舞,發現香奈兒與舞蹈共同為身體創作的每一瞬。
博恩:舞台是喜劇演員的烏托邦,還是修羅場?
專訪漫畫家柳廣成——從「星之卡比」的身上看見自己,原來身為哪裡人並無所謂
Podcast榜上第一名的《只能喝酒的圖書館》到底是關於什麼?——拷問靈魂
【VIBES VOL. 02】啦啦啦啦,盡情搖擺
導讀龍瑛宗:人生好美,人生真是美得令人悲哀
導讀杜潘芳格:守護母語,灌溉真情與真理
120支酒偷來的故事——專訪羅毓嘉《阿姨們》
馬家輝專欄:五虎下江南
香港作家鄧小樺:文學是解放全人類的答案
我們要「見證」這個世界上的所有苦難與愛——無國界醫生「前線:醫療與紀實」攝影展
無國界醫生(台灣)首度攜手高雄市立美術館及馬格蘭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舉辦《前線:醫療與紀實》攝影展,透過43張紀實攝影作品,將艱辛的醫療前線呈現在南台灣觀眾眼前。
從《流麻溝十五號》到《綠島金魂》:當代台灣影視如何處理白色恐怖議題?
藝術家蘇匯宇的「特攝放映室」——給未來的電影與觀眾們的一封邀請函
以電影為支點辯證世界70年——法國電影月刊《電影筆記 Cahiers du Cinéma》
「2022島嶼餐桌物語」集結200間獨立品牌、近20組音樂演出陣容,周末作伙登上年度藝術之島
迎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開館11周年,一年一度的主題市集盛典「島嶼餐桌物語」即將在2022年10月28日至10月30日,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戶外園區盛大登場!
什麼樣的策展要用上三年時間?龔卓軍與「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
【#OOTD】高嘉瑜的公主頭是怎麼來的?拆解一位立委的風格造型
日本平安時代何以出現70年代經典搖滾?專訪《犬王》導演湯淺政明
重唱青春之歌的安溥:「不只是40歲的我回去唱27年前的東西而已」
戴上VR,回到白色恐怖時的暗暝——陳芯宜《無法離開的人》
童子賢,一個在企業界臥底的文藝魂
不能只有台灣意識,還要有「智識」:前衛出版社40年後依然「前衛」
劉奕成專欄:有一好,沒兩好
專訪臺北白晝之夜總監林昆穎:以夜晚思考一座城市的可能性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以步道串連台灣最美風景
醫人治世的先覺者-白色恐怖時期醫師群像特展:綠島黑牢裡的杏林光輝
王文靜專欄:魔幻街廓,深夜魚市——基隆崁仔頂
鄉愁也需要進化,李明道Akibo如何設計出「臺南400年」主視覺?
後殖民的瘡疤——《納由拉之歌》三個女性、三個世代,試圖走出戰後的傷
小紅帽「我們的『經』驗」特展:探索月經與自我的關係
吳晟×吳音寧:「家」是溪州的土地,也是文學
藝術家姚瑞中:尋找底層庶民美學來談台灣的現代性
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與世界交織的詩及生命
桃園電影節「魔幻時刻」:從未來看當下,探索電影與真實的界線
探索與世界對話的方式,於《流麻溝十五號》找到良善——專訪余佩真
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走進貓空指南山中,感受百年信仰與不眠的茶香
當關公的生日趴成為最熱鬧的文化慶典——「大溪大禧」策展人劉真蓉
林靖傑談《大俠胡金銓》:在當代贖回臺灣新電影之前的記憶
今年幾部院線紀錄片,林靖傑都參與其中,他擔任了《臺灣男子葉石濤》的監製,詩人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大俠胡金銓》二部曲等作品的導演,更以《大俠胡金銓》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謝銘祐:我還在用母語創作
當一個社會仍大談著「男女平等」時,性別教育以及平權觀念或許尚未臻完善;當有人提著「母語運動」的看板大聲疾呼時,或許,這地方的母語也正面臨存亡之秋!
胡德夫:震撼土地的聲響,以來自山谷的聲音歌詠觸動靈魂
被譽為「台灣民歌之父」的胡德夫,父親是卑南族,母親是排灣族,成長於台東大武山下的部落,70 年代於哥倫比亞大使館咖啡廳駐唱,以母語吟唱家鄉曲調,就此開啟民歌時代的濫觴。
客語饒舌歌手Yappy:我想用最貼近我本質的方式創作
台灣嘻哈音樂歷經三十餘年的厚積薄發,已逐漸內化為除了青少年流行文化之外,穩固存在的音樂和文化力量。台灣首檔嘻哈選秀節目《大嘻哈時代》則讓世人認識一位以客語為創作核心的年輕饒人——Yappy。
強片票房接連失靈,傳統三幕劇如何轉型?
香奈兒康朋街文學之約:談哲學、文學到女性自由
平路:戳破表面,用文字勾勒真實的稜鏡
北美館「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台灣80年代的文青、知青和憤青都在幹嘛?
當步道建立自己的品牌:淡蘭古道 𐌢 微笑山線 𐌢 台北大縱走
雲林西螺:紅色大橋下,百年小鎮的新生枝枒
榮民不只是「北北」!透過臺灣吧幽默動畫短片帶你認識「榮譽國民」真實的一面
在今年10/31榮民節,榮民榮眷基金會特別邀請非常活躍的的動畫影像團隊「臺灣吧」操刀,全新拍攝榮民形象影片,以活潑幽默的動畫方式,讓更多人解榮民不只是過去的刻板印象,而是有不同面貌與對國家的各種貢獻。
2022草率季:全台最大獨立藝術書展回歸!逾400組國內外攤位參與的閱讀盛會
永續是一種文化展現——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暨台灣氣候聯盟秘書長彭啟明
專訪《一家子兒咕咕叫》導演詹京霖:人與鴿有何異?最終皆求個落葉歸根
專訪《憂鬱之島》導演陳梓桓——在離散之中重構屬於香港本位的想像
香港的社會運動從2019年走到現在,還能透過什麼鏡頭紀錄香港的故事?導演陳梓桓透過紀錄片《憂鬱之島》,將時間線從文化大革命拉至現代,他想述說的不是事件背後的成因、問題與現象,而是一個個活在香港的靈魂。
那些憤怒與悲傷,我們也試著溫柔地訴說——專訪《流麻溝十五號》導演周美玲&原著曹欽榮
這批戲劇很純,是自由的味道——「治警百年」劇本徵件打開「新文化運動」的多元宇宙
國家影視聽中心推出年末系列活動:「貓奴必去影展」、「聖誕電影音樂趴」接續登場!
自山林橫空而下:鶴The Crane 的音樂創作與貓空記憶
新生代全才音樂人鶴The Crane19 歲到 26 歲這段時間住在貓空, 山林的滋養帶給他豐厚羽翼,以及足以眺望全城的寬廣視野,他將帶著更多的創作在樂壇振翅起風。
專訪《內景唐人街》游朝凱:讓上一代的台灣史與移民史進入美國文學
「作為酷兒——德國酷兒發展史」:半世紀前的紐約石牆酒吧事件怎麼影響全球酷兒運動?
作家胡長松:如同世界文學,台語文學是一趟尋根的旅程
近期走進書店,會發現台語文學創作似乎以新姿態形成一股台味風景,而在這股風潮前,作家胡長松早已堅持了20年的台語筆耕,除了為台灣/台語文學史寫下紀錄,他也以母語與文學回應故鄉的呼喚。
向台灣學習食農教育!北海道町長帶動「日本威士忌之鄉」疫後復甦
3位當代女性作家,與她們直面自我的文學
文學是(地球上)人類獨有的語言藝術,為我們帶來某種其它形式難以替代的情感連結,從主觀視角的抒發與創作、私領域的感受與體悟,再延伸到客觀的社會探討與鑑賞,透過書寫,作家與作品如何影響整個世界的脈動?
不只是《幕府將軍》:「日本cult電影之王」淺野忠信六部必看厲害作品
2024上半年推薦必看影劇!黑色喜劇《馴鹿寶貝》真實改編,《3體》外星文明入侵地球,《淚之女王》雙金CP大熱,還有哪些不能錯過?
伊林娛樂:從模特兒經紀,到全方位的娛樂王國
凱道抗爭2644天後,原住民族回家的路還有多遠?——巴奈.庫穗與《巴奈回家》
在臺南古都重探臺灣故事——1624講堂:上一堂給臺灣的歷史課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宿舍Ký Túc Xá》《國姓之鬼》《感謝公主》三項獲獎作品,揭開台灣歷史之謎
第22屆台新藝術獎正式揭曉,由《宿舍Ký Túc Xá》獲得視覺藝術獎;《國姓之鬼》獲得表演藝術獎;《感謝公主》拿下本屆年度大獎。
【電影圈新手指南】牽猴子創辦人王師出版首部自傳《幹話力》,一次揭開業界祕辛!
台灣首部入圍奧斯卡紀錄片《金門》幕後推手CNEX:用紀錄片把台灣的故事帶到國際
專訪《越南現代小說選》譯者羅漪文——讓文學成為越南與台灣的橋樑
Disney+必看7部熱血動漫片:《鬼滅之刃》、《排球少年!!》觸動你最熱血的青春!
從《四重奏》到最新《怪醫黑傑克》,高橋一生如何成為一代日劇男神?
【 VERSE書單 】關於「反抗」的6本必讀重要著作:為什麼要上街頭? ⠀
【2024台北電影節】除了《福田村事件》你一定要看的5部劇情片單!
《奧本海默傳》作者凱•伯德:歷史不能沒有注釋
Threads在紅什麼?廢文滿地的社群平台,為何成為品牌行銷新鬧區?
「很多人不清楚,不是Threads給了台灣機會,而是台灣給了Threads機會。」經常在臉書針砭時事的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沈榮欽,今年1月底在臉書寫下這段豪語,引發一波熱烈討論。
耗時三年籌備!南非當代知名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首次台灣大型個展,完整呈現40年創作軌跡、90餘件代表作
許知遠〈漫長的告別〉:阿拉法特的個人悲劇,也是整個中東悲劇的縮影
許知遠到訪以巴地區,透過當地人的述說,拼湊出那令人難以忘記的歷史與仍在不斷進行的新衝突。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關係複雜得難以梳理。
許知遠〈柏林牆與深圳河〉:世界被一分為二,雙方都宣稱自己是自由的象徵
許知遠〈旁觀者的維也納〉:對世界文化的鄉愁
打造Netflix最新冠軍韓劇《淚之女王》的王牌編劇朴智恩是誰?
Netflix不能錯過的六部音樂紀錄片:從泰勒絲、碧昂絲到巴布狄倫!
工頭堅的京都時光:傳說中讓賈伯斯悟出iPhone奧義的「西芳寺」到底有什麼魅力?
(編按)旅遊作家、YouTuber工頭堅近日出版新書《工頭堅的京都時光》,分享他眼中的日本京都,為所有旅人展開一份時光旅行的請帖。
超酷飯店Ace Hotel拓展佈局,亞洲第二家分店選址日本福岡
以時髦、設計感享譽全球的Ace Hotel酒店,繼2020年於日本東京開設亞洲首家分店後,第二家日本分店也將於2027年迎來開幕。
腰瘦好吃!跟著飲食文化作家曹銘宗吃台灣(尤其基隆美食)
【韓國電影特輯】從《西便制》到《薄荷糖》:5部震撼人心的近代史經典,見證韓國血淚交織的時代印記
國家影視聽中心推出歲末重磅節目「請回答!韓國近代史經典電影選」,透過經典15部電影,帶領觀眾探索韓國的歷史軌跡脈絡。本文編輯精選五部片單,推薦讀者一定要進戲院觀賞!
在柔軟與暴力之間:何翔宇的藝術抵抗——「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Past is Prologue」關渡美術館限時展出
中國藝術家何翔宇,以裝置藝術與影像作品呈現「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Past is Prologue —何翔宇個展」,於2024年11月8日至2025年2月16日於關渡美術館展出。
解密!方序中設計的7張電影海報:「我給你線索,但我不講話。」
對方序中而言:「電影海報如果能做到『我給你線索,但我不講話』,是一件最棒的事。」《VERSE》邀請方序中解密他設計的7張電影海報,探索背後的設計靈感。
南韓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江:「以熾熱卻帶有詩意的散文直面歷史創傷。」5點帶你一次認識她
從台北工地到都蘭糖廠:Siki希巨蘇飛,一位阿美族藝術家的文化守護之路
台灣自然作家王家祥,以畫筆抒志——熱烈燃燒後,游向東岸的嬉皮人生
隱居在都蘭山下的王家祥,以自然寫作先驅聞名於臺灣文壇,但在近二十年前移居東海岸後,便以關懷照顧流浪貓狗為生命職志,並轉以繪畫為生命情感抒發之途徑。
開箱/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首檔國際大展:法國龐畢度中心特別共製作品、委託新作一次看
首屆普立茲自傳文學獎得主的創作哲思!徐華《Stay Ture 保持真誠》:人生就是好與壞並存
什麼是「台灣沒有的台灣拉麵」?探訪名古屋中華料理店,揭開日本飲食界「台灣風」的祕密
郭明優先生,是名古屋愛知縣中華料理店「味仙」的創業者,也是生長於日本的台灣人,他究竟是如何創造出「台灣沒有的台灣拉麵」,並普及到日本全國呢?
台灣超越日本?作家野島剛寫出真相 :「無論是投票率或同性婚姻合法化,日本都遠不及台灣。」
新創競爭力排行揭曉!台灣全球第22名,2城市、5新創被點名「值得關注」
「在當前情勢下,新創企業必須戰略性地選擇地點,以獲得必要的資源與募資機會。」全球新創生態系發展的研調機構StartupBlink發表觀點。
8部電影認識蒂妲史雲頓:男女性別越界演活《歐蘭朵》、異世界冷酷女巫、混種天使加百列⋯探索「人間精靈」的千面姿態
高雄旗山之旅-前往老街尋找文化資產
民主與AI:如何對抗網路假訊息?
2024巴黎奧運開幕式最有特色的「九國服裝」全解析:蒙古、海地、荷蘭還有....?
資訊技術是如何對民主自由社會帶來威脅?——唐鳳&衛谷倫的《多元宇宙》
《紐約時報》選出21世紀百大書單,Top10到底有哪些?超過500位各界專家票選最佳好書
勿忘白色恐怖:首屆「臺南人權月」四大展區揭祕,走入28種台南視角的白色歲月
台南市政府今(2024)年首次舉辦「臺南人權月」展覽與相關活動,以四大展區、28組創作、22場藝文活動呈現不同的白色恐怖受難者生命經驗,認識人權議題的多元面向。
找到讓台灣更好的方法——「臺灣吧」10年來如何推動教育與內容產業的創新?
不一樣的「體育課」!新美館結合運動與藝術,拆解體育的主流想像
CELINE進駐101,全球品牌大使朴寶劍、NewJeans Danielle來台逛店開箱,Hedi Slimane親選藝術裝潢全解析
【VERSE書單】娜塔莉波曼在Dior托特包中的閱讀書單有哪些?
身為Miss Dior繆斯女神的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在Dior Book Tote Club的最新形象影片,介紹五本她最喜愛的書籍,每一本都非常精彩!
馬家輝:將香港的曖昧留在筆下
當代華人作家馬家輝,是真正的跨界文化人,同時也是一位超級型男。在他邁入60歲之際,訪問他的寫作生涯,到香港的文化狀態,以及人生體悟。
記得白色恐怖:《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特展,以當代藝術打開受難者的故事
2023「東京藝術周」精彩焦點一次看:50個展場覆蓋全東京,直擊當代藝術現場
第二屆「東京藝術周Art Week Tokyo」將於 2023年11月2日至5日舉行,作為東京最具野心、覆蓋全市的當代藝術企劃,聯手東京市內共50間藝廊和藝術空間,展現日本藝壇的深度與活力。
「浪人祭」五周年落幕,8萬人朝聖聽團破紀錄
10月13日到10月15日,今年秋天最盛大的音樂祭「浪人祭」,在台南安平觀夕平台順利落幕,現場三天一共湧入近8萬人共襄盛舉,不僅打破活動有史以來最多參與人數,更為浪人祭五周年寫下新的里程碑。
育兒,很「男」嗎?:進擊的地方爸爸︎
隨著性別教育的普及、育嬰政策的鬆綁,越來越多男性加入育兒工作,這是夾雜在新舊時代之間的他們,走出刻板社會角色時,一個需要嘗試及面對的過程。
傳統文化於媒體世代的憂與喜——專訪「第12屆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策展人司黛蕊
今(2023)年「第12屆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以「媒介/記憶」為題,呈現傳統文化與故事在不同的媒介、時代下被述說的方式。
華誼建設:查氏兄弟的維新力量
在台灣的房地產界,有一顆亮眼的新星——華誼建設。在許多巨大危老案改造的背後,是查詠禎與查建志這對相差不過一歲半的兄弟。他們的故事不僅是商業成功的寫照,更是人性堅韌與白手起家的勵志傳奇。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張鐵志|對於文化,我非常飢渴
回到索羅梅奧,找尋靈魂村莊——獨家專訪Brunello Cucinelli
《VERSE》編輯部來到這座義大利中部的中世紀古老山城,並且在佛羅倫斯(Florence)男裝周獨家訪問Brunello Cucinelli先生本人,真實感受到屬於BC的文化理想與永續精神。
嘻哈團體榕幫——吸取本地養分向下深根,方能蔚然成榕
阮劇團20歲的成人禮《FW:家的妄想》:以戲劇的真實,記錄離開或留下的足跡
今(2023)年8月,阮劇團應香港劇團「一條褲製作」之邀,以《FW:家的妄想》參與第三屆紀錄劇場節,這是他們第一次登上香港的舞台。這個週末《FW:家的妄想》(9/16 、9/17 )將回到嘉義演出。
2023年台灣米其林/台灣味寫歷史 態芮奪全球首間三星台灣菜
《台灣米其林指南2023》今天宣布完整名單,總計選出44間星級餐廳,與去年的38間相比,有明顯增長。米其林也在台灣選出全球首間三星的台灣料理餐廳Taïrroir態芮,為台灣味寫下歷史新頁。
攝影師張乾琦——帶著相機穿梭陰暗角落的詩人
身為「馬格蘭攝影通訊社」首位華人終身會員,攝影師張乾琦的鏡頭向來關注社會弱勢,堅持用照片讓大眾窺見並同理這個社會與世界的多元樣貌。
吳念真:「我想講的,是大家都能聽得懂的故事。」
刀郎〈羅剎海市〉:10億級別的集體狂歡
新濠一滙的義式美學生活——燈光設計師袁宗南在板橋點亮米蘭晨曦印象
2024奧斯卡最大贏家!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奧本海默》深度影評
為什麼《Barbie芭比》是一種文化現象?你該知道的芭比10件事
獲得奧斯卡8項提名,由瑪格羅比和萊恩葛斯林主演的《芭比Barbie》電影引發了巨大的粉紅旋風,細數芭比超過六十年的歷史,其實是N則引發流行文化爆炸的故事。
舒國治70歲寫下《憶楊德昌》:30歲前相識,老來才能寫下,也算是當代藝文諸多瑣事!
我認識楊德昌於1981年。要探討楊德昌,最值得細細琢磨楊德昌的時代。他的時代,充滿了他一看就要皺眉頭的事物。⋯⋯這諸多的糟糕,後來往往是他創作的源泉。
高畑勲:藏在日常中,那個說故事的人
《疫起》&《人選之人》導演林君陽:真正觸碰到我的是跟世界的連結
龔書章 ✕ 林聖峰:散發細膩而恢弘的建築氣味
我在林聖峰和「嶼山工房」的建築作品之中,感受到他們似乎在建築中尋找一種更內向的秩序體系、更自由的抽象形式、更清晰動人的材料構築,以及一個更具紀念性的整體。
追悼詩人瘂弦——他是華文現代詩啟發者,也是推動文化的編輯者
第27屆「臺北文化獎」得主中,年紀最大者為已高齡91歲的瘂弦,作為華文現代詩的啟發者,獲頒此殊榮當之無愧。瘂弦於2024年10月11日早晨於溫哥華逝世,享耆壽92歲。
2024台灣總統大選必看書單:《中國的執念》作者野島剛——書寫台灣,已成為他的使命!
「最懂台灣的日本記者」野島剛在2023年推出新書《中國的執念》——從日本視角解讀習近平強權體制下的台灣及香港。這對2024總統大選無疑帶來重要的思考。
在中國,聽著來自台灣的獨立樂團
痛苦和停頓,是生命中凹陷下去的盆地——專訪創作歌手鄭興
英國品牌DAKS歡慶130歲,用新潮格紋與優雅輪廓換上春裝
鴻鴻與《給妮卡的三個願望》:50歲後,爵士樂如何改變一位詩人與劇場導演的人生?
坂本龍一: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的身體也是
隨著坂本龍一的音樂會電影《坂本龍一:OPUS》即將上映,他的音樂魅力再度成為焦點討論。現在,讓我們重溫許知遠與他的深度對話,領略坂本龍一對生命的體悟與反抗精神,以及他為何將自己的音樂稱為「安魂曲」。
金門連結了台灣與中國,但也把它們分隔開來──專訪首部入圍2024奧斯卡紀錄短片《金門》導演江松長
導演江松長的紀錄片《金門》(Island in Between)成功闖進2024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入圍名單。這是台灣繼23年前的《臥虎藏龍》後,再度有資格角逐奧斯卡桂冠的作品。
最經典Netflix美劇推薦——IMDb最高分15部是哪些?《絕命毒師》《六呎風雲》、《六人行》一次飽覽
從《楊逵:鵝媽媽出嫁》到《三十鵝麗》——一張台灣文學音樂專輯的當代重生
1993年,由朱約信製作、水晶唱片發行的《楊逵:鵝媽媽出嫁》推出30周年版《三十鵝麗》,初版專輯封面上頭那句「我們把(台灣)文學變成歌」一事,反映那個本土文化開始昂揚的時代。
連結兩千三百萬哪吒三太子的通靈之術——平路小說新作《夢魂之地》
2024 Netflix 10部必追新片:楊紫瓊《孫家兄弟》黑幫喜劇大熱,韓韶禧《京城怪物》埋精彩伏筆,《魷魚遊戲2》有望登場?
同志電影先驅!白先勇《孽子》復刻正式啟動:寫給那一群無所依歸的孩子們
台灣即將迎來同婚合法化五周年,同時也是《孽子》小說問世40周年,國家影視聽文化中心宣布啟動《孽子》數位修復計畫,極具特別紀念意義。
台中舊城區:一座傾頹的舊王國
所有台中人都知道,城市內有一座傾頹的王國——舊城區,這裡是台中市最先發展的區域,卻隨著都市擴張逐漸沒落。如今步行其中,如同在城市的歷史皺摺內探索,夾雜著榮光、敗壞與新生。
劇場人姚立群——牯嶺街小劇場掌門,提升台北實驗劇場能量
多年來,「牯嶺街小劇場」館長姚立群持續透過表演藝術空間營運、策展及創作,豐富了台灣的多元文化,並為表演藝術工作者,提供一處容納各種前衛創作嘗試的展演場所。
【VERSE VOL. 21】日本,嶄新的文化創意正發生!
吳音寧的參選之路:打選戰與寫小說,她都正在尋找一種更合適的語言
從旅行大叔到新人YouTuber——工頭堅的中年冒險
沈方正:台灣旅遊需要「破壞式創新」!小吃仍有很大開發潛力,但要先回到「生活」
「水」有什麼心事想說?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水曰Water Says》特展,與大自然無聲對話
漫威電影宇宙:打造當代最成功IP的6大關鍵
聆聽苦難倖存者的臉孔——《五月雪》導演張吉安專訪
導演張吉安長片作品《五月雪》以「513事件」為背景,承襲《南巫》魔幻寫實的元素與民俗故事介入,講述馬來西亞人至今難以開口講述的歷史傷疤。
台灣人的「日常戰爭」是什麼?2024威尼斯雙年展搶先看,袁廣鳴用藝術建構台灣困局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將以「日常戰爭(Everyday War)」為題,由藝術家袁廣鳴以其專擅的錄像藝術結合裝置作品,投射對於當前政治環境與社會現實的憂慮。
《撼山河 撼向世界》林正盛╳陳明章:耗時四年、累積1,000小時記錄一代音樂巨匠
槍聲、風聲和青春壞掉的聲音——音效師杜篤之如何製作台灣首部杜比立體聲電影?
專訪《修行》導演錢翔:守住婚姻到底得到什麼?
相隔7年,導演錢翔再度與演員陳湘琪合作拍攝電影《修行》,男主角則由陳以文擔綱。本片獲入圍第58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改編劇本獎,也在今年台北電影節入圍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女主角。
專訪張鐵志——從衝撞到創造,繼續書寫未來
從百年古蹟到實驗空間:台中五間指標性書店
展開自由的想望:國家人權博物館,帶你探勘台灣歷史幽暗處
一位網紅攝影師的誠實自省:蔡傑曦談社群時代的人設
【VERSE VOL. 06】我們的世代:美麗與焦慮
從馬來西亞到中國再到台灣:馬來西亞華人也是台灣白恐受難者
一個流亡導演的《自由行》:只要找到自由,創作永遠是獨立的
《愛×死×機器人:溺斃的巨人》 這巨人是中國還是蘇聯?
新竹市舊城區:一座三百年老城的嶄新青春
白色恐怖的掘墓人:曾梅蘭尋兄墓塚數十年
鄭麗君再造歷史現場:當你知道過去怎麼走來,你才知道要往哪裡去
童偉格導讀《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香港文學雜誌《字花》:現在是一場記憶的戰爭
劉克襄深入自然(二):時光倒流回走入山林的伊始
通過藍色大門,投入廢棄之城:易智言與青春孤寂共創電影時空
走上非典型城市外交之路,推動新北市SDGs的最強幕後是她!
《使女的故事》展開強暴復仇記:最新一季更大膽、更憤怒、更危險
以《明白歌》解禁台灣白恐歷史:再拒劇團用聲音傳遞前進的力量
凝望柏林圍牆倒塌前後:記錄劫後餘生的真實邊景
東西德統一之後,弗柯·克普導演成了旅人,他並非明確地直線移動來拍攝影片,他沒有把目光移向從前的西德和西歐,而是移向東邊。
回不去的《追憶立陶宛之旅》:逃亡藝術家以私電影擁抱鄉愁
台灣禁書、禁片審查史:回顧戒嚴時期的思想與創作審查
溫州街絮語:雪可屋、路貓,與那些錯過不再的咖啡店
「本事空間製作所」在全台打造神奇宇宙
柏林也有龍舟大賽:清潔員化身橘色英雄在城市發光
理大圍城,烏坎迷航:關於香港命運的四部紀錄片
焦元溥的台北音樂地圖:唱片迷記憶中的羅斯福路四段
再現澳洲名導演彼得威爾敘事張力:曖昧、複雜與野心
臺北眷村文化節「拾眷拼圖」:結合線上映演,開啟眷村已知與未知的風景
本世紀不可逆的科技浪潮:音樂收藏交易平台 OURSONG 推出NFT
2018年,音樂人可能覺得區塊鏈是陌生的科技,直到現今NFT為創作者開了一扇新門,吳柏蒼在「OURSONG」推出NFT功能。
《漢聲》與《雄獅美術》:兩本文化雜誌先驅五十年的歷史大夢
《漢聲》與《雄獅美術》反映了1970年代台灣新誕生的文藝風潮,自創刊至今50年,像是一條帶領本土藝術從錨定自我到內向反省的創生軸線。
緬甸歲月如何影響喬治.歐威爾寫下《一九八四》?
北美館館長王俊傑深度專訪:跨領域共同去找一個從未發現過的領域
黃崇凱 VS. 拍謝少年(下):乘著「新台風運動」 飛向有夢的未來
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監禁」與「離散」該如何透過藝術再現?
《斯卡羅》導演曹瑞原:影集只是起點,盼台灣人繼續探尋土地的故事
《斯卡羅》既然改編自小說,很難避免討論原著和改編劇本之間的差異。例如關於認同,及對族裔身分的質疑比較具文字性,在影像媒材中並不易表達。
哲學作家朱家安 :二十世紀最後的少年 反思跨時代脈動
當台灣進入21世紀,網路致使橫空出世的自由、社會價值框架重新打破再定義,哲學作家朱家安書寫現下20世代所面對那瞬息變化的情境。
居家防疫必看影劇:從《六人行》重聚篇到《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
不只是嗆爆譚德塞的女孩:「小紅帽」林薇以「月經議題」讓台灣發光
以「嗆爆譚德塞的女孩」而家喻戶曉的林薇,年方23歲的她是NGO「小紅帽」創辦人,該組織甫獲英國「2021黛安娜人道主義獎」之榮譽。
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昭和最強辯論會 激盪日本左右派大對決
李俊賢的八個「分身」:藝術家Hue出生命變化球
李俊賢擁有多變的生命面貌,但從頭至尾不變的是堅定其「歹頑郎」的身分認同。策展人龔卓軍用八個身分/關鍵字,捕捉他變化球般的藝術生命。
「東區」沒落了嗎?美食家 Liz 高琹雯的台北吃食地圖
【VERSE VOL. 07】寫時代的歌:From Verse to Chorus
大坂直美與東京奧運的另類意義:擁抱多元種族是日本的未來
歡迎光臨奇幻福爾摩沙:台灣正在寫下另一種電影史?
不再是雞排妹:27歲的鄭家純直視鏡頭 不擔心自己與誰為敵
《歌唱臺灣》:臺語流行歌曲與流行樂的文化殖民
何謂鄉土:重看黃春明、張照堂的《芬芳寶島》與台灣七零年代
《削瘦的靈魂》與歪邪作家:七等生散步到哪,哪裡就是通霄秋茂園
朱賢哲導演以紀錄片捕捉作家「七等生」在斗室裡伏案苦思寫作叛亂,而作家的故鄉苗栗通霄,有座奇異歪邪的秋茂園,正恰似七等生之文體風格。
2021臺灣文學獎「金典獎」:當我們討論金典獎,我們討論的是什麼
賈樟柯X張鐵志:回到歷史現場尋找見證人
風林火山:藍祖蔚焦點影評《同學麥娜絲》
每個人都是台灣歷史的策展人:專訪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代理館長楊仙妃
台灣歷史不會是理所當然,但我覺得這就是不斷在建構、詮釋的過程。臺史博在定位上的座標已經很清楚,現在就是不斷在開展網絡,讓不同社群的人對話,再從不同的領域反身思考。
成為與土地連結的文化交會平台:專訪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洪世佑
用文學為島嶼寫下更多故事:專訪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蘇碩斌
「1910 年代,這個館舍在台南建成的時間點其實是台灣文學的起點,後來整個被忘記。」長期關注都市社會學與文學史的蘇碩斌,娓娓道來臺灣文學館與台灣文學史的交織命運。
原來歷史離我們這麼近:專訪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館長許美惠
Joanna王若琳:從音樂創作人到 podcaster的發聲練習
廖偉棠、黃衍仁專訪-2020臺北詩歌節詩《說吧,香港》
「你們還看副刊嗎?」:副刊守門人的跨時代通訊
報業與副刊從過去擁有絕對的「領導權」,紙上能生風雲,走到今日,副刊如何面對新時代?在採訪間,思考解答,卻不約而同地被幾位「大編」們,反將一題:「你們還看副刊嗎?」
嘉義市:阿里山腳下,那個發光的緩慢之城
賈樟柯宇宙
在賈樟柯的電影宇宙裡,藍天不會消失,只是距離很遠。一旦有機會卸下口罩,就要趁機呼吸一下最真實的空氣。而這一切,他總要持續透過電影去說出來。
基隆市長林右昌 ✕ 前文化部長鄭麗君:透過歷史與文化的縱深,重新尋找城市的新生命力
讓美術館成為城市文化的發電機: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李玉玲專訪
當代館的精神和台灣一樣——多元發聲: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駱麗真專訪
是寶寶還是矯情?中國流行只是一種交流交流?
啊不就好棒棒?酸。民。襲。來
既平等卻又歧視?台灣性別的平行時空
好台,好味——變化中的台味標籤
國際觀點:羅冠聰
Long Interview:黃聲遠
地下社會:像極了愛情,像極了台灣
跨出去,走出來:陳亞才與張吉安的馬來西亞文化保存計畫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迷航》:一艘名為烏坎的方舟
《游牧人生》的寓言:在資本帝國中飄浪 獻給不得不上路的人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吟詠李雙澤,不羈的文藝復興人
猶若紀念自由主義,不被制約的理想年代;暗夜仰望稀微星光,李雙澤的青春熱愛殉身山海兼美的淡水小鎮,影片結語是林洲民不勝欷歔的悼念。
王君琦專欄:港劇的黃金時代飛逝 今日香港受難令人心痛
雖然沒在香港生活過,但透過媒體資本主義的傳播,讓我對香港格外有感,甚至錯覺自己也進入「想像的共同體」,因此也深刻地同理當今港人的處境。
矛盾尚未解決,同志仍須努力:台灣土地改革與WTO的進擊之路
關於台灣土地改革,及加入WTO面臨到各式挑戰,我們邀請長期關注農村問題的作詞人鍾永豐撰文,這次他以犀利角度回應公視《未完成的任務》。
聯經出版發行人林載爵:以中文當作國際語言,將台灣出版推進黃金時代
吳明益談泛閱讀時代(一):書本讓你擁有無與倫比的沉浸體驗
從台北雙年展到《愛×死×機器人》:以高科技的機械嵌合體轉生古老神祇
走進2020台北雙年展的大廳展區,看藝術家拼裝前現代的信仰符號及現代化的物質和電力之下,這些嵌合體都體現了傳統與進步之間的拉鋸。
卡斯楚和格瓦拉是錯誤的:霍布斯邦論拉丁美洲革命
極左派知識分子的策略受到了卡斯楚的啟發,相信藉一小群武裝分子即可全面在拉丁美洲催生革命,但在霍布斯邦眼中卻是「極其錯誤」。
《天橋上的魔術師》楊雅喆影集導讀:追憶我們曾愛過的都市鬼話
楊雅喆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從當代回望未完成的台灣夢
楊雅喆在《天橋上的魔術師》裡,有意識地讓族群融合與落地,他談性別政治,更是在既有的基礎上去看見當時被噤聲的「少數族群」。
旅遊節目也可以這樣做:跟著瓊安娜用旅行認識文化與歷史
致自由!從賴和到陳定南的台灣不羈精神
公視《不羈-臺灣百年流變與停泊》選擇從日治時期到1990年代於文學、哲學、民歌、政治四個場域裡「台灣自由主義」的四位代表人物,描繪其「不羈」的肖像與實踐。
旗津・鼓山・鹽埕:帶著歷史航向未來的港都前線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 豪華朗機工:從鐵皮屋長出茂密的藝術森林
分別藏身在社子島深處的「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與奇岩的「豪華朗機工」,將工廠改造為他們的「Art Factory」,邁開走向世界的步伐。
1932 台灣流行音樂創生元年:燦爛表象下的翻騰時代
流行音樂出現之際,台灣人口已超過459萬人,資產階級的都會娛樂更為摩登,人們逍遙自在地沉浸於文明社交活動,和1932年的現實重疊在一起。
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同一星球,但我們同住一片海洋
「海洋是我們共同祖先追尋太陽升起的地方的捷徑,是海洋讓我們認識這個星球。」唯有回到海洋,南島民族才有擺脫殖民霸權邊緣化的可能。
戳瞎你的眼,好讓你看見真實:大島渚《感官世界》《俘虜》《愛的亡靈》
設計浪人 VS. 張漢寧:創意總監談台灣設計美學
台灣的特色就在於複雜多元,比較好的發展模式不是一直強調某些文化特色,而是讓大家都小小的,卻都同樣繁盛,呈現遍地開花的態勢。
林育良 Makoto 鏡頭裡國家的身影,與城市集體記憶的肖像
攝影藝術家林育良 Makoto Lin 於2011年進入蔡英文的競選團隊,隨著蔡英文2016年當選總統,他進入府方擔綱總統首席攝影。
跨年微醺看,五部奇幻電影甩掉神秘 2020!
2020 年終於要過,希望神秘的、詭譎的、怪誕的事情通通跟著 2020 被帶走,在 2020 的最後一晚(或 2021 的第一晚也可以),一起用五部奇妙國片,向 2020 大聲說再見!
【UnderLine X VERSE】Dare:如何衝撞我們的時代
溫德斯談電影-天使的氣息 Le souffle de l'Ange
2021高雄電影節走入「謎幻樂園」:觀看疫情時代的大重整
蘇碩斌談文協百年(一):文協的啟蒙精神,像極了「情書」
改出新滋味:本季6部必看改編英美劇
近期,歐美紛紛推出改編自真實故事或文學的影集,類型內容涵括職人、政治、驚悚、懸疑⋯⋯廣泛又豐富,而與原作或其他改編版本對照時,往往又能發現意想不到的差異或驚喜。
挖掘意義的、異議的礦: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
睽違25年,台灣終於又舉辦一次洪瑞麟的大型個展──「掘光而行:洪瑞麟」,補償了漫長的25年間,他在台灣欠缺的聚焦及討論。
山海圳國家綠道:一條屬於台灣人的朝聖之路
讀書的人穿牆而入——艾力克.菲耶《巴黎》
陳小曼專欄:食物與未來,When Food is Bigger than the Plate
看到標題是不是想說,食物太多我就多拿一個盤子裝啊。倒不是字面上的意思,不如說,我們要面對的,可能是相反的問題。如果未來,盤子裡沒有食物可以裝了呢?
時代的容貌:從《百工圖》看台灣社會的意識型態轉變
《百工圖》裡的勞動紀實與音畫實驗(下):高重黎《漫畫人》
張惠菁專欄:受傷的神獸在山裡呼吸
Wo Gwong 禾炚:開在深山裡的香港圖書館
站在台灣的街上:紀念國寶歌王文夏
國寶歌王文夏以94歲高壽離開人間,儘管聲音記憶隨時間漸漸消散,他獨特鮮明的性格特質一如簇擁著他的名曲那樣,值得我們傳頌與懷念。
曬書店 ✕ 新營市民學堂:一堂與土地共同成長的市民養成學
2011年台南縣市合併後,新營政經、交通地位不再。11年來,曬書店 ✕ 新營市民學堂成為在地居民一同面對社會轉變的共學基地。
挺起生命的反骨,為自由而舞:滅劇場創辦人胡嘉專訪
日本作家野島剛:日本人眼中的「MIT」與台灣雨傘
義無反顧的性別革命:從張國榮演活了程蝶衣說起
劉奕成專欄:是誰告訴你的?
聊那些關於「他」朋友的事:綜藝教父王偉忠
Podcast聲音觀點❷:未來世界的狂熱、歧視與喧囂
走進銀行,和藝術不期而遇:台新讓藝術的存在更顯珍貴柔軟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DAY 1:用我們的語言大聲唱歌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系列座談「我們的歌是如何被唱出來的?」,首日講座邀請謝銘祐、吳念真、舒米恩與以莉高露討論台語歌與原住民音樂浪潮。
永豐餘生技:從蔬菜箱到米其林名廚,都在他們的餐飲地圖上
2021年,疫情衝擊餐飲行業,永豐餘生技旗下GREEN & SAFE、山海樓、齊民市集和農人餐桌四大品牌,鎖定的客群不同卻面對相同的挑戰。
《西城故事》:史蒂芬史匹柏眼中,時代才是真正的主角
從《漢密爾頓》到《倒數時刻》林-曼努爾·米蘭達,訴說這個世代故事之人
林-曼努爾·米蘭達(Lin-Manuel Miranda)的音樂劇《漢密爾頓》撼動美國的流行文化,開啟了一個屬於他的音樂劇宇宙。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攝影之夜-攝影文化沙龍」:跨世代八位攝影師,重新凝視自己創作
池上鄉何以成為東台灣的「真實烏托邦」?
台東縣池上鄉是全台灣自我經營最成功的鄉鎮之一,但,池上是如何成為池上?在地人凝聚共識、作出行動,在新時代中面對新挑戰,也為地方帶來新的可能性與想像。
《黑風箏》:致那些埋在時代創傷中的「成長痛」
不希望這個世界沒有書店,所以「一間書店」誕生了
要在這場瘟疫蔓延時開店實屬不易,倘若開的是書店則更加艱辛,然而「一間書店」就這麼誕生在當前疫情高峰下,主理人威利愛書成痴,他深知一個供給人們閱讀的第三空間有多麽重要。
成為自己以前,先說個笑話吧——保羅.貝提《背叛者》
一個沒有固定成員的組織卻有最大社會影響力,為什麼?
「沒有人就是任何人」的特性,反而包含了每個人的參與性,這股以科技驅動公民運動的力量如強風吹拂,從台灣到國際,挑戰不合理,創造新的可能。
阮劇團《皇都電姬》:打開元宇宙,探索臺灣香港的過去與未來
「稍息!立正!站好!」看台灣軍事電影發展史
定錨台灣文學的座標:《台灣男子葉石濤》
《未來還沒被書寫》推薦序:理想主義年代或音樂史的異響
允晨文化40年:以出版留下時代的紀錄
劉若瑀:要讓自己成為國際,而不是成為可以出國的人
飛地書店:香港社群的存續地,文化能量的新生場
那些寫不進報導、塞不進正文的「文學」——房慧真《草莓與灰燼》
讀《草莓與灰燼》,是與房慧真安靜對望,看著她的眼睛,並從瞳孔看見裡頭映射的世界。薄短精悍一冊隨筆,她寫家族、生活、旅行與歷史傷痕。
The North Face創辦人湯普金斯:賣掉公司,前往神秘之地
黃明志:這個時代的鬼,來自網路社群
從台灣ê店到讀派書店:繼續賣書,是因為台灣還沒成功
那些音樂教會我們的事:胡乃元談TC音樂節
台北萬華:萬般華美的傳奇之地
為什麼你必須「斜槓」?專訪「工作生活家」創辦人白慧蘭
若要跟人比賽職涯「斜槓」(Slash / Slashie)的精彩程度與深度,很少人比得過白慧蘭,她的每一個頭銜不僅各自精彩,彼此間也息息相關,這位「工作生活家」的創辦人,本身就是自家社群的最佳代言人。
中華飲食文化圖書館:書本疊起的美食寶庫
台灣圖書室:在民主聖地長出青春的花朵
紐約唐人街的香港故事:專訪《秋天的童話》導演張婉婷
展覽《半島一瞬:聆聽牡丹的聲音》:台灣人應該知道的牡丹社事件
微觀衛武營:從劇場之內到劇場之外
《漂浪人生》:無法透過攝影機紀錄的雙重「逃離」
電影《漂浪人生》是一部關於「逃離」與「何處為家」的電影,是影史上首部同時提名最佳動畫長片、最佳紀錄長片和最佳國際影片三獎的電影。
蘇碩斌談文協百年(二):百年之後,仍然信仰文化可以改變社會
毛灼然 ✕ 黃家賢 ✕ 張漢寧:港、台設計師論當代設計文化美學
香港文化學講座「台港流行文化與設計美學」邀請香港與台灣設計師線上對話,聊香港與台灣的文化如何相互牽引,並影響兩地設計思維。
香港建築關鍵字:密度、複雜、共存
VERSE香港文化學講座「香港建築關鍵詞」邀請香港建築師馮國安導覽香港城市的建築文化與港人真實的生活現場,由建築學者龔書章主持。
關本良 ✕ 卓男 ✕ 王師:抗爭下的港片與即將綻放的台灣電影時代
《濁水漂流》的後雨傘時代寓言:回家吧!如有路我願回家
《濁水漂流》以李駿碩就讀新聞系時期對街友遭政府清場事件所做的採訪為基底改編,沒有試圖運用戲劇元素操弄觀眾情緒,甚至拍出了超越事件本身的格局,猶如一則「後雨傘時代」的寓言。
巡禮「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走訪八景 看藝術在島東遍地綻放
客家影視音新潮流:從《星星知我心》、《寒夜》到《茶金》
自1988年還我母語運動以來,客語不再是大眾媒體中缺席的語言。客家影視音類型與內容越來越百花齊放,並在當今跨語文化潮流中,碰撞出嶄新的火花。
《曲盤開出一蕊花》:閱讀台灣流行音樂的第一個黃金十年
洪芳怡《曲盤開出一蕊花》以音樂學訓練的耳朵、細膩的文字,從唱片曲盤之物質性出發,爬梳日治時期十年餘的台語流行歌黃金時代。
以〈月夜愁〉傾訴百年文化夢:月色照在三線路 臺灣文化協會的時代之聲
飲食作家蔡珠兒:茶室、酒樓、糖水舖 令人難忘的香港氣味
香港媒體工作者張潔平:不認命的媒體人 永不放棄為香港發聲
鍾孟宏《瀑布》病變(上):一場在思覺失調中痊癒的美夢?
宋岳庭〈Life‘s a struggle〉:革命性開拓華語嘻哈創作
鍾瑶與阮承恩變身吸血族:富二代的《詭祭》佈局 既惡搞又寂寞
近年台灣的奇幻類型片風起雲湧,因疫情延至今(2021)年甫在台北電影節與金馬影展放映的《詭祭》,正是以吸血鬼為主題的奇幻片。
台日「關係美學」:林明弘、李明維在Taiwan NOW的文化交會
Taiwan NOW台日計劃透過藝術的魔力締結人與人之間的緣分,邀請兩位台灣藝術家林明弘、李明維把作品帶到東京的核心地帶。
作家陳慧 ✕ 廖偉棠:透過香港文學談抗爭意識
蔡依林〈玫瑰少年〉:擁抱多元性別:葉永鋕死後20年,別讓誰去改變你
來趟「臺灣文化協會」百年巡禮:四位不能不認識的臺灣文青前輩
今年是臺灣文化協會成立一百年,各地舉辦呼應文協百年活動。本篇介紹四位1920年代的「文青」,以他們的歷程為各位拼起臺灣文化地圖。
台劇如何再登國際?《我們與惡的距離》幕後推手湯昇榮談產業觀察
驚豔「台劇」來勢洶洶:更多台灣質感影集 Coming Soon
龔書章 ✕ 曾志偉:少少、了了、曖曖內含光
龔書章與今年代表台灣參加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自然洋行」創辦人曾志偉對談,從建築人新觀審視自然與建築間的巧妙關係。
臺中國家歌劇院:立足中臺灣的藝術與生活劇場
詞神林夕的港台雙城記:「三個不同意」破除香港電影刻板印象
滅火器〈晚安台灣〉:星火到燎原的本土能量
十多年之後再聽滅火器的〈晚安台灣〉,會驚訝這樣輕快的旋律,封存了那段期間內的劇烈變動,而在平穩的歌詞中,則潛藏著屬於先知的憂悒。
楊大正與滅火器:重返高雄,燃起南方音樂火焰
第94屆奧斯卡哪裡看?入圍作品觀影指南
「從閱讀出發的文化之旅」:MY WAY Together 三月限定場
Lexus和《VERSE》聯名PODCAST推出實體活動「MY WAY Together」,每季邀請PODCAST節目《MY WAY》的三位來賓,從線上走到線下,展開難得的文化派對!
暢談台灣食文化底蘊:鼎泰豐楊紀華 X 美食作家舒國治
直面世界,我們可以用哲學對抗:法國哲學月刊《Philosophie Magazine》專訪
李桐豪✕工頭堅:旅遊大叔的不在場紀錄
相隔17年,李桐豪終於出版新書《不在場證明》。VERSE邀請李桐豪與長期關注旅遊與閱讀《旅飯》創辦人工頭堅對談,談大叔們的「登出」故事。
「大港開唱」前世今生(上):掌舵手的音樂祭海派人生
從昔日港都碼頭邊的地方性獨立音樂節,到今日開賣後10分鐘內完售,「大港開唱」持續15年之久,依然吸引著樂迷前往朝聖的秘密招數是什麼?
在文學創作裡解謎、理解、再次回家——詞人作家鍾永豐
1964年出生的鍾永豐,是作詞人、反水庫運動者、文化行政工作者,多年之後,他終於在台灣首次發表散文著作《菊花如何夜行軍》。
為下一個35年進行活存演習:兩廳院如何面向未來?
成立於1987年的國家兩廳院於今年邁入第35年,推出系列計畫「廳院35・藝術行動」,以首檔活動《2057:給35年後的活存演習》拉開序幕。
香港詞人周耀輝:大世界越壞,歌詞班也許更像樂園
我是拍電影的人——專訪時代革命導演周冠威
周冠威已記不清楚是從總時長多少的龐大影像資料中,剪出兩個半小時長的紀錄片《時代革命》。拍攝動機,是想讓人能夠看明白反送中運動每分每秒的局勢變化。
縣道184:抵達卻未完成的音樂地圖
2021台劇新浪潮:更真實、更非主流、更有共鳴
從環島、協力造屋到實驗教育:唐文正從一碗紅豆湯開始的旅程
葉啟田〈愛拚才會贏〉:台語譜成的「地下國歌」
從築地魚市場到台灣綜藝團:攝影家沈昭良的台灣「漂流」
台灣的當代攝影擁有怎樣的面貌?這是攝影家沈昭良不停尋思的問題,一次次不懈地投入長時間跨度計畫,以攝影向世界拋出他的探問。
「全部都反過來了!」建築師黃聲遠如何重建人與土地的關係
「溫事」十年:全是對陶器的任性
漫畫《採集人的野帳》:重現日治時期台灣植物大命名時代
Podcast大爆炸之後,聲音經濟的未來在哪裡?
Lightbox:一間為所有人開放的攝影圖書室
由圖書、講座、共享資源等工作軸線相織而成的10坪空間Lightbox,以關注台灣攝影與創作環境,是台灣第一個由民間發起並免費開放的攝影專門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