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文章結果 Search Result
共找到100篇關於 文化部 的文章。
在虛擬的魔幻世界探索真實的人性—2022文化部×桃園科技藝術節
2021台北國際旅展:文化部推10條文化觀光主題路線 「文化帶路」感受美好臺灣
「ITF台北國際旅展」在11月於台北南港展覽館開幕,文化部今年以「文化帶路」為主題,在地文化體驗為核心,規劃10條文化觀光示範遊程。
重返解憂號火車,坐上移動的書店,向山海閱讀啟程
2023臺北時裝週:以台灣傳統藝術為主體的時尚盛宴
無氏製作創辦人吳孝儒:「設計來自於對生活的取樣」
無氏製作團隊由吳孝儒創辦,無論是傳統產業、文化策展,或者甜點包裝,他皆能深入挖掘案例的脈絡與故事,發展出「型隨在地Form Follows Story」的創作理念。
成為音樂人前進國際的推手:金曲國際音樂節第十年
下個亞洲流行音樂的模樣,都在2023GMA SHOWCASE金曲售票演唱會!
沉浸式體驗島嶼之美——科文双融《絕美之島-縮時台灣映像誌》盛大首映
由科文双融推出的《絕美之島—縮時台灣映像誌》六月開展,結合新銳攝影師馮業輝的百萬張8K縮時攝影作品,濃縮呈現出台灣的自然山川及人文景色,打造最美麗的人文科技風景。
「A Root 同根生」翻玩台味國樂,歌裡有神還有鬼
導讀詹冰:在詩裡做實驗
重建臺灣藝術史,國美館「臺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盛大開展
國立臺灣美術館於3月25日舉辦「臺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展覽開幕式,共同為過去將近100年以來,臺灣近代雕塑第一人黃土水最大規模的個展揭幕,再現黃土水經典原作。
2023臺北時裝週開幕秀移師臺南,7個時尚品牌+7種傳統工藝展現最潮台味聯名
《台灣犯罪故事》:引入好萊塢的製作模式,打造深入人心的真實犯罪故事
趙啟運×簡莉穎:流動後持續發浪
不只台灣設計展!「鶯歌產地開放日」帶你重新認識一座百年小鎮
投資文化教育,耕耘藝術沃土:中國信託為臺灣藝文環境點亮希望
「鐵道變步道」的美麗與哀愁:糖鐵國家綠道
眼前彷彿被時空遺忘的鐵道殘跡,背後所隱藏的,不僅是台灣鐵道史上糖鐵、鹽鐵、台鐵三鐵交會的足跡,更是一段糖業曾占台灣總出口外匯近八成的糖金歲月。
香奈兒康朋街文學之約:談哲學、文學到女性自由
半島歌謠:在島嶼最南端,唱出台灣的聲音
簡文彬:我最高興就是,讓衛武營成為南方藝文的代名詞
作為台灣最聲譽卓著的指揮家和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藝術總監,簡文彬經常穿著T-shirt,並且帶著非常親切,甚至可愛的笑容。這樣的人格特質其實正是他希望帶給位於高雄的衛武營的精神—接地氣。
美食家養成的必經之路,Liz高琹雯帶路仁愛圓環的精緻餐飲地圖
書身體,寫自然——林麗珍與她的無垢天地
英國旅遊YouTuber的台灣紀行,Jason Billam在花蓮發現了什麼?
記得白色恐怖:《我們的世界不斷在開門》特展,以當代藝術打開受難者的故事
台北市區有火車在跑?國家鐵道博物館「鐵博・新生」喚起鐵道迷感動記憶
在百年技藝的傳習中建立地方認同:傳統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彰化完整保留南管、北管音樂戲曲,也有懷古風韻的木作與木雕,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持續提供文化永續傳承的養分,恆常建構人們對在地文化的認同。
我們要回家了——當巴奈重返布農族傳統領域「內本鹿」
你吃過炊仔飯、蛋飯嗎?《一級雲林》創刊號挖掘「斗六」料理身世,復古潮T宣告雲林料理一級棒!
把老穀倉、軍人驛站變成美術館!造訪7間台灣私人美術館:毓繡、鳳甲…還有安藤忠雄打造的國際級美術館!
從日治警察署到國家級美術館:臺南市美術館的60年蛻變之路
自2019年開館以來,臺南市美術館迅速成為台灣當代藝術的重要平台,結合歷史建築與現代展覽,展現了台南豐富的文化底蘊。隨著二館籌設臺南國家美術館,這座城市的藝術風貌將再度提升,開啟更高的藝術高峰。
【專訪】直擊2024臺灣文博會「寶島百面」幕後,參展品牌創新高,商展總監黃昱禎看見臺灣文創力
高雄旗山之旅-前往老街尋找文化資產
2024臺灣文博會「寶島百面」主題揭曉!毛毛雨設計操刀,轉譯臺南傳統文化符號
伊林娛樂:從模特兒經紀,到全方位的娛樂王國
阿里山林鐵7月全線通車!祝山車站、福森號、栩悅號全新亮相,今夏森林質感旅遊首選
時尚設計師蘇家紘:緩慢,是工匠時裝的必須與必然
台灣首部入圍奧斯卡紀錄片《金門》幕後推手CNEX:用紀錄片把台灣的故事帶到國際
下一個台灣之光!「金馬前進坎城」《破浪男女》、《鬼才之道》、《功夫》等作品搶先曝光
小說的想像力會讓真相更真實——法國作家艾力克.菲耶的台灣紀行
邱怡青《蜂鳥的火種》長篇小說,走進「亞斯伯格」與「思覺失調」的精神世界
邱怡青細筆刻鑿角色平常的生活與人際互動,以及他們和病狀共存的歲月與心境,細心描繪被疾病標籤化後仍然獨一無二的人格與生命樣態,如實呈現他們眼中的世界。
移民工文學獎:述說的都是台灣故事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讓異鄉人,也讓台灣人有更多選擇
台中舊城區:一座傾頹的舊王國
所有台中人都知道,城市內有一座傾頹的王國——舊城區,這裡是台中市最先發展的區域,卻隨著都市擴張逐漸沒落。如今步行其中,如同在城市的歷史皺摺內探索,夾雜著榮光、敗壞與新生。
成為一塊包容不同世代詮釋文化價值的土地──專訪花蓮縣政府文化局局長吳勁毅
台灣音樂攻泰!Taiwan Beats連線曼谷,開拓流行音樂新舞台
文化部影視局今年重新啟動「流行音樂拓展東南亞市場計畫」,協助臺灣流行音樂業者開拓多元市場,增加與東南亞的雙向交流,組成Taiwan Beats商務交流團赴泰國進行交流。
《撼山河 撼向世界》林正盛╳陳明章:耗時四年、累積1,000小時記錄一代音樂巨匠
第二屆「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在高雄,4大亮點搶先看
文學迷快看!10/14-10/15「文學暢秋日」開箱作家書桌、電音派對歡度「臺文館」20週年慶
臺灣文學館20歲生日了!2023年由擅長城市文化輸出的策展單位屾屾市籌劃,翻開台灣文學新篇章,於10/14-10/15舉辦為期兩天的「文學暢秋日」。
讓我們「自頭講起Tsū-thâu kóng khí」:第一屆嘉義台語季,60場跨領域講座盛大登場
嘉義縣台語使用比例為66.7%居全台之首,對於在地人而言,台語不但是日常生活中最慣常的語言,更是常民文化與藝術創作的根本。
金曲樂團血肉果汁機何以讓金屬樂迷相愛相殺?
金馬獎級影人齊聚國家影視聽中心,一同回顧「台灣新電影」40年
至11月27日,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國家影視聽中心)將推出「再新電影出發的時候:臺灣新電影四十年回顧」主題影展。開幕片《竹劍少年》特映記者會特別邀請張艾嘉、杜篤之、林文錦等金馬影人們共襄盛舉。
第二屆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用藝術與永續訴說土地的故事
威秀影城:冷冬中眺望又一個春暖花開的二十年
鄭麗君再造歷史現場:當你知道過去怎麼走來,你才知道要往哪裡去
讀書共和國:有如變形蟲般不斷突變的出版共同體
台灣禁書、禁片審查史:回顧戒嚴時期的思想與創作審查
【VERSE VOL. 05】重旅行:走上台灣文化路徑
為何當紅建築師都來到北投天母?吳思瑤的「讀樂樂公園圖書館」計畫
《鏡文學》董成瑜的業界觀察:IP版權的時代 文本改編成為出版界挑戰
片庫的典藏機密:按下「再生」鍵,讓電影重新復活
電影膠卷該如何被保存?樹林片庫資深專員鍾國華解釋道,日本的播放鍵漢字為「再生」,意味著經由播放即能讓一部電影再次活起來。
鍾孟宏宇宙加速擴張:難以忽視的台灣後新電影
曾與鍾孟宏合作的影評人塗祥文,帶領我們進入鍾導的電影宇宙,透過導演對台灣電影的瘋狂世界觀,心領神會「中島長雄」式的幽默與深邃。
凝視雷光夏的音畫宇宙:彷彿在霧中風景裡奏出影像
設計浪人 VS. 張漢寧:創意總監談台灣設計美學
台灣的特色就在於複雜多元,比較好的發展模式不是一直強調某些文化特色,而是讓大家都小小的,卻都同樣繁盛,呈現遍地開花的態勢。
布農族詩人沙力浪的1月30日:導覽部落內外的空間記憶
一本雜誌如何帶給一座老城新活力?專訪馬來西亞《城視報》
書店作為跨域的場所:蔡瑞珊與林韋地的對談
旗津・鼓山・鹽埕:帶著歷史航向未來的港都前線
用文學為島嶼寫下更多故事:專訪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蘇碩斌
「1910 年代,這個館舍在台南建成的時間點其實是台灣文學的起點,後來整個被忘記。」長期關注都市社會學與文學史的蘇碩斌,娓娓道來臺灣文學館與台灣文學史的交織命運。
No.2 關於台灣漫畫消失的記憶(下)
我們把時間回溯到 90 年代(對,就像天能那樣倒帶),那可是台灣漫畫才剛開始萌芽的時代,正因為什麼都沒有,所以什麼都有可能!(來自某座島的謎之音)
新竹市長林智堅專訪—翻轉風城,將設計導入城市規劃
海的一日:基隆老漁港的藝術靈光
白晝限定,打開南港秘境「台電修護處」
「不斷在學習,就永遠處在新的狀態,就有可能會創新」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執行長賴香伶專訪
同島一命!軍事口號發源地馬祖:從戰地文化發展為藝術之島
陽明實驗山屋:設計與國家公園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文化部與國家公園特別合作:由「格式設計展策」總監王耀邦為陽明山國家公園量身打造「陽明實驗山屋 Yangming Mountain Lab」。
寫在宣一宴南國變奏曲之前——從一個外省家庭餐桌上的菜,到一場融合南臺灣豐美物產的閱讀宴席
台灣電影在巴黎(下):Filmosa巴黎台灣電影節策展人王慧茹專訪
Filmosa期待終日文化部能夠設立海外專案計畫,定期在巴黎舉辦帶狀一定規模的台灣影展,延續讓台灣的精采電影文化持續被世界看見。
童子賢,一個在企業界臥底的文藝魂
醫人治世的先覺者-白色恐怖時期醫師群像特展:綠島黑牢裡的杏林光輝
屏東,實踐人本環境的南國家園
如今備受討論的地方,多了廢校改建的南華微光、眷村再造的勝利星村、相映森林光景的圖書館總館,還有結合歷史遺構活化再生的縣民公園,各建設由點至線,再由線到面,扎扎實實地褪塵穿新而生。
定錨台灣文學的座標:《台灣男子葉石濤》
劉若瑀:要讓自己成為國際,而不是成為可以出國的人
跟著展覽《半島一瞬:聆聽牡丹的聲音》,探訪牡丹社事件的歷史地點
展覽《半島一瞬:聆聽牡丹的聲音》:台灣人應該知道的牡丹社事件
法學出身編劇搭檔,如何寫出台灣首部律政劇《最佳利益》?
律政劇在歐美日韓已行之有年,也一直是非常熱門的題材選項,兩位法學院出身的故事寫手,是如何融入在地思維做出台灣首部律政劇《最佳利益》?
挖掘意義的、異議的礦: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
睽違25年,台灣終於又舉辦一次洪瑞麟的大型個展──「掘光而行:洪瑞麟」,補償了漫長的25年間,他在台灣欠缺的聚焦及討論。
漫畫《採集人的野帳》:重現日治時期台灣植物大命名時代
走入基隆港都百年繁華夢:東岸摩登繁盛,西岸古典高雅
依海而生的港都基隆,曾是世界第七大貨櫃港,如今推動「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盼透過文化與歷史的探尋,延續其百年繁華夢。
從最後身影追思一代電影巨人李行
苗栗山林美學之旅:看見地方創生與文化觀光潛力
為推動觀光發展,並呈現台灣在地文化與內涵,文化部規劃十條深度體驗的旅遊路線,以學習、體驗進而帶來反思的概念串連各景點,期待旅人打開五感,深度認識在地文化。
2021金音獎轉骨新貌:黑人音樂成形、另類流行各異其趣
第十二屆金音創作獎以台灣優先、原創優先、分樂種不分語言三大特色為標誌,歷經三年轉骨,連結海外,意欲拓展出和金曲獎不同的路。
蘇碩斌談文協百年(一):文協的啟蒙精神,像極了「情書」
文協百年特展「走向世界」:台灣美術運動如何迎接時代浪潮?
讓世界看見台灣價值:設研院打造《未來之花見 TAIWAN HOUSE》
台日兩方都是以島嶼孕育創意與文化,透過Taiwan NOW的參與,《未來之花見:TAIWAN HOUSE》將創造亮眼的藝術風景。
台日藝術交流,共結一朵繁盛之花:專訪Taiwan NOW總策畫林曼麗
「共生、共榮、共享、共好」是Taiwan NOW亟欲彰顯的價值。籌備兩年終將開展,Taiwan NOW誠心為台日交流獻上「花與祝福」。
《斯卡羅》導演曹瑞原:影集只是起點,盼台灣人繼續探尋土地的故事
《斯卡羅》既然改編自小說,很難避免討論原著和改編劇本之間的差異。例如關於認同,及對族裔身分的質疑比較具文字性,在影像媒材中並不易表達。
藝術家董陽孜:一個人一枝筆,抵抗時代的傾斜
董陽孜不願被稱為是書法家,而是以文字和線條為核心的藝術家,他不斷地不同領域和世代跨界、寫出文字的新生命,要讓人們重新認識中文字的美好。
台灣類型片成新主流:流淚了、驚呆了、拳頭硬了
從《海角七號》、《角頭》系列,到《當男人戀愛時》,在「後海角」時代走過近15年,台灣電影已從作者電影擺盪到另一端的商業類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