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文章結果 Search Result
共找到234篇關於 本土 的文章。
復興魚池日月潭茶文化:和菓森林如何創造本土優質紅茶?
滅火器〈晚安台灣〉:星火到燎原的本土能量
十多年之後再聽滅火器的〈晚安台灣〉,會驚訝這樣輕快的旋律,封存了那段期間內的劇烈變動,而在平穩的歌詞中,則潛藏著屬於先知的憂悒。
豆油伯:攜手農民釀造台灣本土醬油的夢想
將本土植物與農產留給島嶼的未來:法朋甜點主廚李依錫×植物獵人洪信介
回顧李俊賢:向「偏挺」本土的「歹頑郎」藝術家致敬
透過無數次的台灣計畫,李俊賢把自己對台灣土地、海洋的熱烈情感,以棒球投手般的風采與「屈勢」(khut-sè)轉化成一幅幅令人難忘的台灣圖像。
從最多數的弱勢,成為最大的小眾:當代台語文學出版的意義與展望
作為文化復振的「小眾」,台語文運動仍有許多理論與嘗試還在進行,那一種對民主自由的實踐與追求。但這樣的活力,有沒有辦法撐到市場的成熟與讀者的接納?還是台語人口會衰退到不再具有優勢?
導讀吳濁流:寫小說,是為時代做見證
國家影視聽中心攜手雲門舞集,「動靜光影」影展盛大開幕!
基隆西岸的風華與深度:白米甕砲台暨基隆西岸三里步道
當文化混種成為新生活品味——Mercedes-AMG EQE 43 4MATIC
重建臺灣藝術史,國美館「臺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盛大開展
國立臺灣美術館於3月25日舉辦「臺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展覽開幕式,共同為過去將近100年以來,臺灣近代雕塑第一人黃土水最大規模的個展揭幕,再現黃土水經典原作。
加入繪本視覺、說書表演人,高雄市國樂團打破你對國樂的刻板印象
「亻厓庄文學季」開幕——翻開客家文學的七種想像
Q-LAB曾柏庭:「建築,是改變未來生活的敲門磚。」一窺建築人的創業與創見
香港作家鄧小樺:文學是解放全人類的答案
客語饒舌歌手Yappy:我想用最貼近我本質的方式創作
台灣嘻哈音樂歷經三十餘年的厚積薄發,已逐漸內化為除了青少年流行文化之外,穩固存在的音樂和文化力量。台灣首檔嘻哈選秀節目《大嘻哈時代》則讓世人認識一位以客語為創作核心的年輕饒人——Yappy。
原來亞洲當代藝術界正在發生這些事?——2023 第四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浪鳥集》譯者温若喬:我沒想過台語可以這麼清新
導讀詹冰:在詩裡做實驗
導讀鍾肇政:攀過語言與政治的絕壁,鍾肇政與他的「大河小說」
茶餐廳在台灣:當香港人的鄉愁在這座島嶼上發酵
仙女的勞碌命——藝術家倪瑞宏的紅塵考驗
以負建築揮灑東方禪意之美,隈研吾大師操刀設計南臺灣唯一住宅作品
「A Root 同根生」翻玩台味國樂,歌裡有神還有鬼
《光露營就很忙了》如何成為Netflix首部買下「全球版權」的台灣綜藝節目?
李喬×朱宥勳:留下來的正是文學本身
客家籍小說家李喬以《寒夜三部曲》奠定在台灣文學史的重要地位。在形塑李喬文學世界的源頭—苗栗縣公館鄉,李喬與作家朱宥勳長談自己走上現代主義路徑,及近幾年在這遠離「文壇」之處,對文學創作的思考。
作家胡長松:如同世界文學,台語文學是一趟尋根的旅程
近期走進書店,會發現台語文學創作似乎以新姿態形成一股台味風景,而在這股風潮前,作家胡長松早已堅持了20年的台語筆耕,除了為台灣/台語文學史寫下紀錄,他也以母語與文學回應故鄉的呼喚。
當我們同在都市寂寞生活——Samuel Selvon《The Lonely Londoners》
格格不入、初來乍到的孤獨,是一種不分你我的情感。《寂寞的倫敦客》是一部屬於菜鳥移民的都市奮鬥史,即便出版至今已相隔不只半世紀,書中諸多情節依然能引起新手倫敦客的共鳴。
以百年日式建築為基地,「榮耀基金會」推動台灣音樂劇產業新可能
No.1 關於台灣漫畫消失的記憶(上)
龔書章 ✕ 林聖峰:散發細膩而恢弘的建築氣味
我在林聖峰和「嶼山工房」的建築作品之中,感受到他們似乎在建築中尋找一種更內向的秩序體系、更自由的抽象形式、更清晰動人的材料構築,以及一個更具紀念性的整體。
落日飛車黃浩庭發表個人台語專輯《萬壽菊》,首場演唱會12/28登場
VERSE 文化辦桌:熱愛文化的夥伴,享受最台味最精緻的辦桌
台塩海洋鹼性離子水:讓我們都成為懂喝水的人
「基隆好物」如何培植在地文創實力,打造基隆的文化品牌?
醫人治世的先覺者-白色恐怖時期醫師群像特展:綠島黑牢裡的杏林光輝
「3天、2大舞台、5組限定組合、23組卡司、3大市集」2022世界音樂節@臺灣重磅回歸!
不能只有台灣意識,還要有「智識」:前衛出版社40年後依然「前衛」
童子賢,一個在企業界臥底的文藝魂
「從疫情時代進入元宇宙時代」新科技如何提升台灣文化
台灣首位女性影帝陳亞蘭:「當我在演出歌仔戲時,我知道我不能只是個演員」
許智彥《諾弟》:躲起來,是希望被找到
在電影《誰先愛上他的》之後,所有人都認識了許智彥,但他總覺得不自在。不論面對人群或自己,他有時候前進,有時候後退,最後乾脆躲起來,創作了VR短片作品《諾弟》,在藏匿處偷偷觀察人們的表情。
2022草率季:全台最大獨立藝術書展回歸!逾400組國內外攤位參與的閱讀盛會
台南四百年:用「交陪(Kau-puê)」走向未來
不再被隱蔽與污名化的月經:自由的身體,多元的答案
阿爆阿仍仍將母語結合電音,臺灣之聲敲響國際大鐘
《花路阿朱媽》何以誕生首位新加坡入圍影后?專訪導演何書銘、女主角洪慧芳
《花路阿朱媽》是何書銘的首部長片作品,是他獻給媽媽的情書,裡頭的情感真摯而不彰顯,是2022年新加坡最賣座的本土電影,也入圍「第59屆金馬獎」四項大獎,並讓洪慧芳成為首位入圍金馬女主角的新加坡演員。
走訪貓空,臺北地景公共藝術以永續的里山精神,連結地方產業與藝術的美好
美食家養成的必經之路,Liz高琹雯帶路仁愛圓環的精緻餐飲地圖
簡文彬:我最高興就是,讓衛武營成為南方藝文的代名詞
作為台灣最聲譽卓著的指揮家和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藝術總監,簡文彬經常穿著T-shirt,並且帶著非常親切,甚至可愛的笑容。這樣的人格特質其實正是他希望帶給位於高雄的衛武營的精神—接地氣。
「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高雄承億酒店登場:一處為「創作者和受眾衝撞出的灰色地帶」
從野台到電影的IP典範,霹靂布袋戲如何不斷創新跨界?
北美館「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台灣80年代的文青、知青和憤青都在幹嘛?
投資文化教育,耕耘藝術沃土:中國信託為臺灣藝文環境點亮希望
江湖傳言「喝過就回不去」 :揭秘台灣乳清龍頭「戰神」的美味方程式
陳亞蘭——當(女)演員演活了(男)主角
臺虎精釀:在啤酒花裡釀出台味萬花筒
音樂電商化!滅火器樂團、火氣音樂透過電商經營開創樂團新商機
馬家輝:將香港的曖昧留在筆下
當代華人作家馬家輝,是真正的跨界文化人,同時也是一位超級型男。在他邁入60歲之際,訪問他的寫作生涯,到香港的文化狀態,以及人生體悟。
吳念真71歲生日快樂!《清明時節》全台觀眾數突破2萬
《疫起》&《人選之人》導演林君陽:真正觸碰到我的是跟世界的連結
腰瘦好吃!跟著飲食文化作家曹銘宗吃台灣(尤其基隆美食)
台南安平的前世今生——與世界交陪400年的鯤首之城
在海中積沙成島的安平,是一座浮於海上的蜃氣樓,東西方國度的彼此想像,在此交鋒,也在此融合。400年歲月過去,王城還是王城,用交陪境的大氣度,告訴世界,安平歡迎你。
「護國神乖」可吃、可保佑也可穿,plain-me聯手神級零食乖乖登上COMPUTEX 2024
護國神山科技業也要靠「護國神乖」撐腰。讓全世界都驚呆了的「乖乖文化」不僅能吃能保佑,plain-me現在讓它也能穿在身上。
【電影圈新手指南】牽猴子創辦人王師出版首部自傳《幹話力》,一次揭開業界祕辛!
時尚設計師陳季敏:「對我來說,時尚就像在玩扮家家酒。」從服飾擴散到全方位生活美學
高級訂製服品牌「JAMEI CHEN」擁有一群品味講究的信徒,創辦人陳季敏也是台灣最有影響力時尚設計師之一。美學風格始終不張揚的她,近年又更低調了,但這是經過三十多年陳季敏才敢放手去追的夢。
在臺南古都重探臺灣故事——1624講堂:上一堂給臺灣的歷史課
海尼根在台灣生產啤酒!國際啤酒商第一家,背後3大戰略佈局是什麼?
【專訪】「日本版Costco」樂比亞新莊店開幕!1家業績抵2家全聯,為何看好台灣?
探祕直擊馬來西亞「雨林世界音樂節」:一場保存傳統樂器文化的世界盛會
台灣人有多愛直銷?穩居前10大市場,轉型數位化怎麼做?
爵士樂迷必到!「臺北爵士音樂節」8/18登場,國內外頂尖樂手齊聚大安森林公園、西門紅樓點燃台北夏夜!
臺北市年度爵士音樂盛事「臺北爵士音樂節」即將自8月18日至9月10日盛大登場!今年以「Dragon Jazz Dance龍來舞JAZZ」為主題,邀請大家一起來享受爵士音樂。
馥森八然—— 涵養感官的食藝之道,以「八然哲學」打造舒養五感料理
【專訪】直擊2024臺灣文博會「寶島百面」幕後,參展品牌創新高,商展總監黃昱禎看見臺灣文創力
【2024台北電影節】今年必看3部台灣影集:誰是被害者第二季、塑膠花、聽海湧,影帝新人同台尬戲
《臺灣米其林指南 2024》掀起美食界話題:新晉一星餐廳的崛起、冰品站上舞台,永續綠星持續耀眼!
米其林公布《臺灣米其林指南 2024》的名單,再次掀起了美食界的波瀾。然而,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名單中透露出一些值得深思的趨勢與訊號,顯示出台灣餐飲業的多元化發展與國際化路線的進一步深化。
健身工廠:「嘿,你今天練了沒?」讓健身運動走入日常生活
台饒陷阱霸主高浩哲K-HOW領軍,「亞洲四小龍」9/1集結四地饒舌歌手齊聚演出
由近期發布新專輯《永劫輪迴》的饒舌歌手高浩哲(K-HOW)領軍,邀請亞洲四座城市裡的饒舌歌手齊聚共演,《亞洲四小龍》首站台北場將於9/1登場。
忠泰美術館一次看雙展!《當自由盛開成舞》解構空間將自由具像化,《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探尋解嚴後建築發展
忠泰美術館雙展盛大登場!近期推出全新展覽「當自由盛開成舞」,探討建築空間與自由的關係;「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也同步開展,探討解嚴之於臺灣建築的影響,透過兩檔展覽探尋人與建築、自由之間的脈絡。
大稻埕潮流店再+1!新品種吐司「 PILLO 」如枕頭般Q彈,首間概念店攜手「慢慢弄」推出聯名料理
從王品吃到福賓,法律白話文劉珞亦:「牛排是獨立與自由的象徵!」一位牛排愛好者的成長告白
跟著Netflix《黑白大廚》吃首爾!黑白湯匙主廚餐廳一次公開:明星主廚崔鉉碩「三醬牛排」、「外送員廚師」八寶獅子頭、呼聲極高「三星」現代美式餐廳⋯⋯你最想吃哪一個?
從台北工地到都蘭糖廠:Siki希巨蘇飛,一位阿美族藝術家的文化守護之路
盤點7間「全台最新美術館」!即將開幕勤美術館、江賢二藝術園區、 臺中綠美圖⋯藝術迷不容錯過
把老穀倉、軍人驛站變成美術館!造訪7間台灣私人美術館:毓繡、鳳甲…還有安藤忠雄打造的國際級美術館!
來約美術館喝咖啡!全台必去10家美術館咖啡館:不只咖啡香,慢食早午餐、職人牛肉麵帶來感官「饗」宴
美術館附設咖啡廳似乎已成了一種「標準配備」,《VERSE》編輯特別推薦全台9間美術館內外的絕佳咖啡館,從北美館、高美館,到金馬賓館,讓你充實心靈之外,也可以享受餐飲的文化體驗。
【The One 異數悅遊節】三日限定!在南園展開一場東方款待盛宴——五感六覺的文化影響力之旅
2024桃園機場第一航廈、第二航廈美食餐廳全攻略
不知道桃園機場有什麼好吃?機場食物一定又貴又難吃?若你還有這些印象,可能很久沒來桃園機場了,現在有許多知名品牌進駐,煩惱將變成「該選擇吃什麼?」
花生騷:用「PUX!」織布系列說故事,形塑屬於原住民的潮流
Mume與永續食材指南:好好吃一頓飯,用食物選擇想要的未來
《瀏海被風吹得整個飛起來》緩緩Huan Huan發片派對與歌迷同歡
繼2020年推出首張專輯《水可以去任何地方》,另類流行樂團緩緩Huan Huan近期發行第二張創作專輯《瀏海被風吹得整個飛起來》,以全新陣容挑戰融合不同類型音樂元素。
南投信義晨軒梅主理人王貴香:相伴農友永續家鄉梅園記憶
新竹市吹起文化之風:啟動多元閱讀行動,共作城市故事
台灣的「三大洋食」是什麼?不只是日本,台灣也有洋食文化
當SPEY遇見畢加索:釀酒工藝與藝術的一期一會
信義區美食秘境「青春漢堡」 夏季化身日式喫茶店
冠軍咖啡農曾福森:在阿里山種出超越巴拿馬的藝伎咖啡
台灣首屆「咖啡卓越盃」刷新過往國際紀錄——位於阿里山的「豆御香藝伎莊園」一支獨秀囊括前三名次,更締造前三名咖啡豆均超過90分的賽事首例,而在八月底的臺灣卓越盃咖啡示範競標中,更囊括前四名成為成交之冠!
Y2K的幾米繪本推薦:世界殘忍但漂亮,我是看幾米知道的
不可否認,幾米早已是台灣繪本界的巨大IP和icon。作品的對象與其說是孩子,更精準的說是每個人心中的「內在小孩」,幾歲讀都能有不同感觸。
徐銘謙:屬於台灣的朝聖之路 - 樟之細路
文化策展,是結合人才、技術和產業的一種介面:今秋藝術節×叫春小搖滾×鬆勢三日節
「今秋藝術節」、「叫春小搖滾」、「鬆勢三日節」,是彰化別具特色的三個文化活動,三位創辦人相聚討論如何以彰化悠久的歷史為養分,創造屬於當代的全新敘事。
不只是一場時尚秀!王子欣Claudia Wang 2024春夏系列結合藝術科技與虛擬電玩,驚豔倫敦泰德美術館
台灣服裝設計師王子欣創立的同名品牌Claudia Wang,於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舉辦創意十足的藝術與科技的時尚秀發表會,整場活動讓現場來賓驚呼聲連連。
讓我們「自頭講起Tsū-thâu kóng khí」:第一屆嘉義台語季,60場跨領域講座盛大登場
嘉義縣台語使用比例為66.7%居全台之首,對於在地人而言,台語不但是日常生活中最慣常的語言,更是常民文化與藝術創作的根本。
和台灣牛一起開趴!雙11限定「純!嗑牛趴」集結品牛、論壇、市集一次吃懂台牛
雙11聚餐派對的創意提案:台灣牛肉怎麼處理才夠完美?由飲食顧問徐仲,攜手「臺虎精釀」、「欣葉小聚」、「野牛殿」隔空對決,推出三道限量台灣牛肉料理。
許光漢配音首作!金馬最佳動畫長片《八戒:決戰未來》即將上映
被譽為「近10年最強台灣動畫電影」的《八戒:決戰未來》,找來許光漢、劉冠廷與邵雨薇等明星陣容配音,去年受金馬最佳動畫長片肯定、最佳動作設計提名後,如今將正式上映。
akeruE Dessert平塚牧人的人生博物館:9個物件背後的職人故事
老饕必收!2023金馬奬60週年十大聯名:百威金尊啤酒、米其林星級爆米花、大同電鍋⋯把金馬「送」入口中
《撼山河 撼向世界》林正盛╳陳明章:耗時四年、累積1,000小時記錄一代音樂巨匠
沈方正:台灣旅遊需要「破壞式創新」!小吃仍有很大開發潛力,但要先回到「生活」
【專訪】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總監樂思洋:亞洲當代藝術將走向何方?親揭2024展會精彩亮點
最新一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將於2024年3月舉行,展會總監樂思洋分享她對亞洲和台灣藝壇的洞見,也預告明年展會的全新亮點。
Tiffany&Co. 咖啡廳台北開幕!傳奇建築師打造、星級主廚操刀 ,沉浸第五大道紐約食光
【台新 關懷台灣系列】永續行動四部曲:從南投梅農到花蓮稻農,為「認真」公益發聲
在自己的城市旅行:都市偵探 李清志╳青鳥書店蔡瑞珊,帶你踏上「迷走式」探索路線
連續假期安排旅行前,先別急著訂機票,打開這本《在自己的城市旅行:都市偵探李清志的台灣建築迷走》,在熟悉又陌生的母親土地上,找回探索世界的能力。
蘭花迷快看!「2024世界蘭展」在台南:超過1200種蘭花參賽,藝術家陳普、植物風格師Yuty翻轉蘭花想像
從《楊逵:鵝媽媽出嫁》到《三十鵝麗》——一張台灣文學音樂專輯的當代重生
1993年,由朱約信製作、水晶唱片發行的《楊逵:鵝媽媽出嫁》推出30周年版《三十鵝麗》,初版專輯封面上頭那句「我們把(台灣)文學變成歌」一事,反映那個本土文化開始昂揚的時代。
旅美鋼琴家林易6歲學琴、10歲拿全額獎學金進茱莉亞學院,4月往返台美奏出浪漫樂派
茶佐餐新體驗:藍大誠攜手新銳女廚王采晴打造「enPure 瀞」,春季菜單像一座香草植物園!
茶成為fine dining主角,全台首間以 "tea pairing" 為題的餐廳「enPure 瀞」落腳台中,茶職人藍大誠攜手主廚王采晴打造茶佐餐全新體驗,首推春季菜單〈香草與野草植物〉。
木構建築設計師郭恩愷與國產材:從一件手作木構建築到台灣的永續林業
樂檸漢堡:顛覆速食的綠漢堡行動
藝術家姚瑞中:尋找底層庶民美學來談台灣的現代性
支持你愛的在地店家!從朋丁到好初等特色名店 與藝術家共創聯名產品
「SUPPORT YOUR LOCAL」聯名設計串起Saibaba、山小孩、秋波名曲、好初早餐、朋丁等店家,傳遞互助精神。
出版社的突襲:悅知文化、三采文化、游擊文化與行人文化實驗室
以嘉義為基地:awoo阿物科技如何發動南台灣的創業革命
awoo創辦人林思吾從做旅遊網站「關島之家」開始,而後投入網站設計與網路行銷,後來發展出台灣「搜尋引擎最佳化」知名品牌。
一人擔當的雜誌《LOST》:旅行就是探訪自我的內在對話
超級獨立雜誌人Nelson Ng創辦一個人的《LOST》,一年一期,每期十個故事,獨特視角迥異於指南,誠懇訴說一段旅程中的感悟。
台灣禁書、禁片審查史:回顧戒嚴時期的思想與創作審查
通過藍色大門,投入廢棄之城:易智言與青春孤寂共創電影時空
走在創新與創作的路上,廖明毅執導2021台北電影節形象廣告
劉克襄深入自然(二):時光倒流回走入山林的伊始
再會了青鳥居所!一間書店結束了,但書店精神不死
《歌唱臺灣》:臺語流行歌曲與流行樂的文化殖民
疫情中的詩歌諮商❶台法朗讀:陳育虹〈我告訴過你〉、煮雪的人〈未來〉
與全世界的希望共振:劉耕名用創意解開邊界封鎖線
2021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以「解.邊界ReStart」為徵件主題,Bito Studio創意總監劉耕名擔任評審之一,並分享他的策展觀點。
覺青出社會!太陽花世代的政治覺醒之路
撐Live House不簡單:河岸留言創辦人林正如 ft.1976、董運昌、乩童秩序
台灣類型片成新主流:流淚了、驚呆了、拳頭硬了
從《海角七號》、《角頭》系列,到《當男人戀愛時》,在「後海角」時代走過近15年,台灣電影已從作者電影擺盪到另一端的商業類型片。
「東區」沒落了嗎?美食家 Liz 高琹雯的台北吃食地圖
一生懸命「台美學」:最氣魄的台客李俊賢
走尋「台味」是李俊賢一生的志願,他的藝術表現了特殊而豐富台灣社會性格的視覺思維,並展示如何做著一位自我認同驕傲的台灣人。
新北 ✕ MIT全球徵件:實踐安居樂業的承諾
新北市作為全台最大、人口數最多的城市,安居樂業不只是侯友宜市長對市民的承諾,更要極力與世界連結,分享並傾聽其他城市發展的經驗。
藝術家董陽孜:一個人一枝筆,抵抗時代的傾斜
董陽孜不願被稱為是書法家,而是以文字和線條為核心的藝術家,他不斷地不同領域和世代跨界、寫出文字的新生命,要讓人們重新認識中文字的美好。
黃崇凱 VS. 拍謝少年(下):乘著「新台風運動」 飛向有夢的未來
文策院長李明哲:助攻台灣文化內容產業新任務
接掌文策院之前,李明哲已陪伴KKBOX走過21年。今年在疫情下臨危受命,他分享自己如何帶領文策院扮演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的推手。
席德進特展「歷史就是我們自己」:以一生的畫作獻給台灣鄉土風情
於1970年寫下「歷史就是我們自己」,將一生靈魂奉獻給藝術,席德進透過水彩、水墨、油畫捕捉了三十餘年的台灣山水與鄉土民情。
日本Reborn-Art Festival:祈願與自然共生的美好未來
藝術節「Reborn-Art Festival」第三屆以「利他與流動性」為旨,邀人類社群懷抱起「利他」之心,擁抱與自然共生的嶄新日常。
《漢聲》與《雄獅美術》:兩本文化雜誌先驅五十年的歷史大夢
《漢聲》與《雄獅美術》反映了1970年代台灣新誕生的文藝風潮,自創刊至今50年,像是一條帶領本土藝術從錨定自我到內向反省的創生軸線。
JL DESIGN:什麼是能贈與日本祝福又代表台灣文化的設計?
不做刻意的事,把故事說好,是JL DESIGN的設計核心。Taiwan NOW緊扣「台日友好」,主視覺以「花與祝福」為題向日本獻上祝福。
跟著歌聲,踏上一座名為台灣的故事島:夢想動畫打造台灣宇宙
邱文傑再創台灣建築語彙:追尋鄉土與現代性的和諧共生
衛城主編盛浩偉:大疫之年,人文書籍出版依然繁花盛開
掀開眷村文化新篇章:通過電影,逐一拼起臺灣的數十載歲月
跨出去,走出來:陳亞才與張吉安的馬來西亞文化保存計畫
AKAME 主廚彭天恩用料理說出土地的故事
「不斷在學習,就永遠處在新的狀態,就有可能會創新」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執行長賴香伶專訪
溫暖與酷:爵士詩選
嘉義市:阿里山腳下,那個發光的緩慢之城
「你們還看副刊嗎?」:副刊守門人的跨時代通訊
報業與副刊從過去擁有絕對的「領導權」,紙上能生風雲,走到今日,副刊如何面對新時代?在採訪間,思考解答,卻不約而同地被幾位「大編」們,反將一題:「你們還看副刊嗎?」
廖偉棠、黃衍仁專訪-2020臺北詩歌節詩《說吧,香港》
「相遇」衛武營 2020 臺灣舞蹈平台
用文學為島嶼寫下更多故事:專訪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蘇碩斌
「1910 年代,這個館舍在台南建成的時間點其實是台灣文學的起點,後來整個被忘記。」長期關注都市社會學與文學史的蘇碩斌,娓娓道來臺灣文學館與台灣文學史的交織命運。
成為與土地連結的文化交會平台:專訪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洪世佑
整座城市都是我的美術館
作為一個熱愛藝術的房地產企業主,13 年以來,李彥良左腦掌管土地開發,動輒上億元的豪宅推案一戶戶;右腦浸淫文化,透過基金會辦藝術展、搞聚落。有人質疑後者只是為前者化妝,但兩者真能如此簡單畫上等號嗎?
Podcast 浪潮來了, 但廣播並沒有被衝倒
聲音,是一種最親密的陪伴,不僅具有多樣性的生活穿透力,也帶給人們直覺且深遠的影響,而今更引領一個正在台灣發生的新產業。Podcast 會重擊廣播,還是跟廣播這種傳統媒介一起帶我們迎接新的聲音時代呢?
台灣第一座現代化都市:日治時期流行與前衛的基隆
一輩子的讀書人詹宏志(一):近乎閱讀狂的那場生命冒險
書店作為跨域的場所:蔡瑞珊與林韋地的對談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形塑南港與台灣流行音樂新貌
阿爆(阿仍仍):找回母親的舌頭,也重新創造自己的新聲音
2019 年底,阿爆在台灣以排灣語載道的創作專輯《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滿貫入圍八項金曲獎,台灣與世界同樣思考族群。
本是農耕生:「掌生穀粒」程昀儀VS.「茶籽堂」趙文豪
巧克力啟蒙——專業美食家眼中的風味系統:專訪美食家高琹雯 Liz
巧克力的精品化其實是非常近代才發生的事情,即使是 ICA,都還不到十年的時間——從生產者、品牌端,正是這從這個時代開始,台灣正在建立一個年輕而具有活力,獨屬於可可的風味系統和論述以及和生活的關聯性。
設計浪人 VS. 張漢寧:創意總監談台灣設計美學
台灣的特色就在於複雜多元,比較好的發展模式不是一直強調某些文化特色,而是讓大家都小小的,卻都同樣繁盛,呈現遍地開花的態勢。
小曼VS.吳聖雄:一場疫情將馬來西亞「鼓藝」展演推向線上舞台
曾翎龍VS.周若鵬:如何在馬來西亞讓文學書籍佔領暢銷榜?
馬來西亞作為華人世界中文出版和中文閱讀的邊陲地帶,不管是中文出版品或中文出版社的數量都遠遠不及台灣,馬來西亞中文出版正面對嚴峻困境。
戳瞎你的眼,好讓你看見真實:大島渚《感官世界》《俘虜》《愛的亡靈》
鄭有傑的後青春絮語:告別憤怒,邁向成熟的盛夏
成長並不必然是幻滅,從《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到《親愛的房客》,鄭有傑道別了青春張狂,帶領他的電影成熟長大,繼續前行。
致自由!從賴和到陳定南的台灣不羈精神
公視《不羈-臺灣百年流變與停泊》選擇從日治時期到1990年代於文學、哲學、民歌、政治四個場域裡「台灣自由主義」的四位代表人物,描繪其「不羈」的肖像與實踐。
細細品嚐「禾餘麥酒」:吹動台灣農業的風 復耕大麥釀製麥酒
蘇碩斌談文協百年(二):百年之後,仍然信仰文化可以改變社會
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創立50年的下一步 持續探索回應時代需求
寫在宣一宴南國變奏曲之前——從一個外省家庭餐桌上的菜,到一場融合南臺灣豐美物產的閱讀宴席
台灣圖書室:在民主聖地長出青春的花朵
「大港開唱」前世今生(下):豈止16年,而是台灣音樂祭歷史的文化總和
走進銀行,和藝術不期而遇:台新讓藝術的存在更顯珍貴柔軟
調香師古乃方連結想像與氣味,以香氣神遊台灣民間故事
聊那些關於「他」朋友的事:綜藝教父王偉忠
Podcast聲音觀點❸:真正的實力戰,podcast不只是你想像的數位廣播
根據旅美知名作家、podcaster的多年觀察,可以很肯定地說,podcast並不是傳統廣播的數位移植,而是一場全方位的實力戰。
站在台灣的街上:紀念國寶歌王文夏
國寶歌王文夏以94歲高壽離開人間,儘管聲音記憶隨時間漸漸消散,他獨特鮮明的性格特質一如簇擁著他的名曲那樣,值得我們傳頌與懷念。
Wo Gwong 禾炚:開在深山裡的香港圖書館
《百工圖》裡的勞動紀實與音畫實驗(下):高重黎《漫畫人》
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與時間賽跑,為瀕危植物建造綠色方舟
PTT「創世神」杜奕瑾:從 PTT 到 AI ,他一直走向未來
苗栗苑裡:藺草之外,自我認同的編織與創造
從台灣ê店到讀派書店:繼續賣書,是因為台灣還沒成功
珂拉琪Collage:從日系VOCALOID而起的啟示錄
台灣的VOCALOID場景歷經幾次起落,創作者減少,接收日本作品的速度則逐漸加快,而珂拉琪的音樂,便是日系文化的澆灌與年輕人尋根的集結。
台灣美式餐飲指標與冰王的盛夏陣容:貳樓×蜷尾家聯名禮盒
當《捍衛戰士:獨行俠》大賣時,軍事與戰爭片是個好生意嗎?
「稍息!立正!站好!」看台灣軍事電影發展史
阮劇團《皇都電姬》:打開元宇宙,探索臺灣香港的過去與未來
歡迎來到未來肉時代!以假亂真的植物肉如何升級成各種美味?
當牛奶不再是唯一選擇:從世界到台灣的燕麥奶潮流
當台灣陣頭文化遇上西裝工藝:裁縫師×官將首×國寶繪師的三方合作
高捷:台灣黑道大哥舍我其誰?
「再髒一點」:剪接師廖慶松如何在《少年吔,安啦!》追求台灣色彩的真實?
在學習中成為更好的人:台灣教科書的內容與美學新革命
從《咒》到《民雄鬼屋》:台灣恐怖片全盛期已到來?
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與世界交織的詩及生命
楊大正與滅火器:重返高雄,燃起南方音樂火焰
「大港開唱」前世今生(上):掌舵手的音樂祭海派人生
從昔日港都碼頭邊的地方性獨立音樂節,到今日開賣後10分鐘內完售,「大港開唱」持續15年之久,依然吸引著樂迷前往朝聖的秘密招數是什麼?
文化說書人邵璦婷:2021「文協百年」打造臺灣文化運動的現在進行式
今年是正是文協成立100週年,「文協對於這一代最重要的影響,是它真正意義地啟蒙了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邵璦婷如是說。
沈昭良寫柳美和:桃樹下,若隱若現的舞台車與阿婆蘭
精心打造食物的品牌故事:Foodie Amber引領台灣餐飲邁入後疫情
林蓉(Amber Lin)創辦飲食文化行銷顧問公司Foodie Amber,團隊放眼觀察國際市場,並專注台灣餐飲轉型,引領台灣餐飲業。
作家陳慧 ✕ 廖偉棠:透過香港文學談抗爭意識
2021金音獎轉骨新貌:黑人音樂成形、另類流行各異其趣
第十二屆金音創作獎以台灣優先、原創優先、分樂種不分語言三大特色為標誌,歷經三年轉骨,連結海外,意欲拓展出和金曲獎不同的路。
台日「關係美學」:林明弘、李明維在Taiwan NOW的文化交會
Taiwan NOW台日計劃透過藝術的魔力締結人與人之間的緣分,邀請兩位台灣藝術家林明弘、李明維把作品帶到東京的核心地帶。
後疫情時代的展演現場:北美館館長王俊傑 ✕ 策展人耿一偉
《瀑布》導演鍾孟宏揮別中島長雄:離開才不會讓我厭惡自己
導演鍾孟宏自述:不管是中島長雄,或是鍾孟宏,不就是同一人嗎?沒錯,是同一人,但是對我而言,離開中島長雄是一個改變的開始。
金漫獎作品《雲之獸:來自遠古的守護者》:漫畫與博物館浪漫相遇
臺博館今年以《雲之獸:來自遠古的守護者》獲第12屆金漫獎政府漫畫獎肯定,作者透過展現創意,介引起大眾對博物館與臺灣的好奇。
林夕的詞人之路(上):沒有比讓文字跟音樂結合更幸福的事
香港媒體工作者張潔平:不認命的媒體人 永不放棄為香港發聲
以〈月夜愁〉傾訴百年文化夢:月色照在三線路 臺灣文化協會的時代之聲
《曲盤開出一蕊花》:閱讀台灣流行音樂的第一個黃金十年
洪芳怡《曲盤開出一蕊花》以音樂學訓練的耳朵、細膩的文字,從唱片曲盤之物質性出發,爬梳日治時期十年餘的台語流行歌黃金時代。
向邊緣者借鏡:走在崎嶇路上的香港同志電影
台灣電影在巴黎(上):法國電影策展人倪娃法專訪
台潮如何影響飲食品味和用餐體驗?永心鳳茶執行長薛舜迪專訪
翻轉台灣味是條漫長路,若大家都願意為本土文化盡一分心力、多一分覺察與關注,創造讓在地人自豪、外國人嚮往的飲食境地,我們的生活就會朝著美好、嶄新的狀態前進。
詞神林夕的港台雙城記:「三個不同意」破除香港電影刻板印象
林強〈向前走〉:1990年代的島國集體欲望
榮獲金曲奬年度歌曲獎的〈向前走〉,能跨越世代、階級與族群差異的副歌每一句,都唱出彼時多麼渴望脫胎換骨「向前走」的島國集體欲望。
宋岳庭〈Life‘s a struggle〉:革命性開拓華語嘻哈創作
「要寫得比天空還大」:紀念作家陳柔縉
台北植物園:景觀與文化疊加的城市森林
身為歷史最悠久、位處都市核心的台北植物園,在更迭的政權下、研究與推廣的使命中,打造以植物為主角的空間,讓市民與自然、人與環境得以長久共存,
嘉義樹木園:從帝國熱帶林業經營到島嶼原生植物保種
「嘉義樹木園」前身是日治時期的橡膠樹與熱帶經濟樹種的殖育試驗地,是日本帝國發展熱帶林業、經營帝國南進戰略的重要基地,在戰後轉型為植物園。
Podcast大爆炸之後,聲音經濟的未來在哪裡?
「全部都反過來了!」建築師黃聲遠如何重建人與土地的關係
葉啟田〈愛拚才會贏〉:台語譜成的「地下國歌」
一個逝去的雜誌黃金年代?令狐磊與當代中國文化雜誌二十年
有「中國第一文青」之稱的令狐磊,集資深雜誌人、編輯、文化人、書店總監等各種身分於一身,他如何看待這20年來中國文化雜誌產業的變遷?
在文學創作裡解謎、理解、再次回家——詞人作家鍾永豐
1964年出生的鍾永豐,是作詞人、反水庫運動者、文化行政工作者,多年之後,他終於在台灣首次發表散文著作《菊花如何夜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