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文章結果 Search Result
共找到140篇關於 東南亞 的文章。


桃園中壢美食地圖:4間新住民激推「東南亞道地餐廳」——從20年泰式老店到越南網紅主廚的家鄉味
食物是生活與文化的展現,也是能夠承裝珍貴記憶的載體。《VERSE》編輯跟著移工朋友們的腳步,來到桃園和中壢火車站,一探這些對他們來說如家一般的道地餐廳,品嘗新住民老闆匠心復刻的家鄉味。

【全家便利商店】必買東南亞零食Top 10:香蕉脆片超涮嘴,宵夜必備印尼炒麵、原來小雞麵不是韓國點心!

燦爛時光:一間為移工而生的書店,用閱讀串起台灣與東南亞的橋樑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讓異鄉人,也讓台灣人有更多選擇

思劇團:從大稻埕到東南亞,「戇膽」陪伴表演藝術

飯箱裡的東南亞料理:從學校午餐認識多元文化
東南亞料理是想要品嘗異國料理的好選擇,如果孩子能夠從小就在學校午餐中吃到,當他們長大後,這些東南亞料理將不再只是異國料理,而是下一代台灣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啊不就好棒棒?酸。民。襲。來

聆聽苦難倖存者的臉孔——《五月雪》導演張吉安專訪
導演張吉安長片作品《五月雪》以「513事件」為背景,承襲《南巫》魔幻寫實的元素與民俗故事介入,講述馬來西亞人至今難以開口講述的歷史傷疤。

【評論】當百人上街反印度移工,卻忘了印度早已用料理反殖民全世界

打破「紙紮」禁忌迷思,張徐展接下「糊紙世家」傳承消逝的工藝大作
生為百年糊紙老店的第四代,張徐展見證糊紙文化隨著時代潮流走向凋零,但他大膽地透過當代藝術和實驗動畫,讓糊紙文化和自我的身分認同都更加強壯。

美國奧勒岡州莓果季:牛排教父鄧有癸演繹冬藏美饌

移民工文學獎:述說的都是台灣故事

Orchid蘭餐廳日籍新廚上任!破框技法演繹當代日料,秋季以麴、味噌、清酒料理山海味
連續六年榮獲米其林指南推薦的Orchid蘭餐廳,即日起迎來新任日籍主廚Sato Kiyoshi坐鎮操刀,演繹耳目一新的當代日本料理。

米其林一星T+T拓展餐飲版圖 新作「Circum-」法式手法探究華人飲食文化

大港開唱門票秒殺!第三波陣容驚喜公開:洪佩瑜初登大港、拍謝少年、鄭宜農、康士坦的變化球確定參戰
即將在3/30、3/31於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登場的第15屆「大港開唱Megaport」,第三波名單正式公開,門票開賣一分鐘就完售!

畢卡索、大衛.霍克尼真跡來台!高美館《瞬間》帶來倫敦泰德珍稀典藏

泰國宮廷料理再現!台北喜來登SUKHOTHAI邀泰籍名廚上任, 皇家盤飾、手工果雕盡顯奢華

在中國,聽著來自台灣的獨立樂團

台灣音樂攻泰!Taiwan Beats連線曼谷,開拓流行音樂新舞台
文化部影視局今年重新啟動「流行音樂拓展東南亞市場計畫」,協助臺灣流行音樂業者開拓多元市場,增加與東南亞的雙向交流,組成Taiwan Beats商務交流團赴泰國進行交流。

什麼是「新東方咖哩」?走過咖哩近代史,體驗「朱雀」食物設計新浪潮
多重香料的辛辣與濃香,帶來強烈的感官衝擊,作為調味料中的法西斯,咖哩的力量能形成一股集體慾望,帶你一嘗正當紅的「朱雀咖哩」,看它如何跳脫印日台框架,帶來東方咖哩新浪潮。

年度「玩火」盛宴 WILDWOOD聯手峇里島最紅餐廳MASON客座點燃料理花火
金秋時分,WILDWOOD原木燒烤牛排海鮮餐廳點燃玩火盛宴,與同樣以原木燒烤料理聞名、位於峇里島的超高人氣當代澳式料理餐廳MASON來台客座。

2024台灣總統大選必看書單:《中國的執念》作者野島剛——書寫台灣,已成為他的使命!
「最懂台灣的日本記者」野島剛在2023年推出新書《中國的執念》——從日本視角解讀習近平強權體制下的台灣及香港。這對2024總統大選無疑帶來重要的思考。

超酷飯店Ace Hotel拓展佈局,亞洲第二家分店選址日本福岡
以時髦、設計感享譽全球的Ace Hotel酒店,繼2020年於日本東京開設亞洲首家分店後,第二家日本分店也將於2027年迎來開幕。

打造專屬於亞洲的影音平台——愛奇藝如何推動台劇原創IP?

2023金點設計得獎名單揭曉!《VIBES》及《貓空人》榮獲金點設計獎標章

體驗19世紀貴族生活!來一場「移動式骨董」東方快車奢華旅行
今年初,建築名家Maxime d’Angeac為東方快車巧手改裝;上個月,另一傳奇列車Venice Simplon-Orient-Express,也翻玩「移動式骨董」,再次開啟奢華火車旅遊風潮。

新竹市吹起文化之風:啟動多元閱讀行動,共作城市故事

專訪《查無此心》導演曾英庭:潮濕細雨,落在剜心的悲傷上
《查無此心》在2023年「台北電影獎」共入圍包含劇情長片、導演、編劇等十二獎,著實是入圍名單中的亮眼作品。然而,這其實是曾英庭導演的長片處女作。

《九槍》:這部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說了一個什麼樣的移工故事
2022年,第59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頒給了《九槍》,歡聲四起。這是台灣的移民工議題首次進入主流觀眾的眼中。但在掌聲之外,是網路上一波波的罵名與負評⋯⋯

亞洲最大「誠品生活」在新店!1萬9000坪打造充滿書香的「植物生態島」
「誠品生活新店」將於今年9月進駐新店裕隆城,邀請多位跨領域名家聯手設計,打造一座所有人都能在其中盡情探索的「明日之城、眾人之所」。

跟著《徒步旅人》邱一新爬北大武山:人終歸一死,差別只是死在哪裡

檳城大廚在台灣:Asia49新廚上任,20道南洋正宗美食一次嚐

成為音樂人前進國際的推手:金曲國際音樂節第十年

下個亞洲流行音樂的模樣,都在2023GMA SHOWCASE金曲售票演唱會!

台北蘭餐廳 ✕ 越南AKUNA:跳脫傳統,四手共演摩登日料
米其林推薦餐廳台北蘭餐廳Orchid邀請令國際食客驚艷的越南AKUNA餐廳主廚山姆艾斯貝特 (Sam Aisbett)首度來台客座,四手共演當代日本料理。

瓦城一盤「炒河粉」殺進美國市場!美食帝國想透過新品牌「BO BO」做什麼?
瓦城鎖定異國美食商機,在新莊宏匯廣場開出新品牌BO BO,試圖用「泰式炒河粉」打進年輕族群的心,也將進軍美國市場,為何取名Bo BO?瓦城董事長徐承義背後有什麼策略?

馬來西亞最大中文論壇「TEDxPetalingStreet」十年有成!專訪創辦人黃菁翠:我想傳遞大馬本土故事

沙伯迪澳創辦人何偉新:從代工到品牌,在彰化打造台灣皮革新典範

李照興 ✕ 卓男: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年代和港片未來

2025「SKM PHOTO 攝影藝術博覽會」,匯聚國內外攝影藝術家,共同探索「界線」的意涵

花蓮將軍府1936:從歷史重建一座山海文化美食聚落——5間不能錯過的特色美食

漫步中壢舊城區 探索跨越時代與文化的生活風景
中壢位處桃園市的中央地帶,從日治時期鐵路建設開始,歷經許多新的改變與族群的移入,形塑出多層次的文化風景。桃園市長張善政跟著扎根於中壢的在地團隊「桃園藝文陣線」,走讀以中平商圈為主的舊城區。

台北君悅首位亞裔總主廚陳萬欽:我用料理與藝術,說一個關於堅持的故事
上班拿廚刀,下班拿畫刀,君悅酒店總主廚陳萬欽把料理視為美學結合美味的多元創作,一如他的亞洲主廚之路,鋪滿不同城市的精彩風味。

一碗麵的文化溫度:米其林主廚林明健「Little Lam Noodle Bar 」插旗春大直,打造精緻亞洲麵食學

台灣移工友善計畫:故宮策展、看護培訓、便利電信攜手打造第二個家
近年來台灣移工與新移民人數持續增加,各界開始關注如何打造友善的生活與工作環境。不論是政府政策的推動、企業服務的優化,還是社會團體的積極參與,這些努力都在促進多元文化的融合與理解。

讓山林走進生活:「山林製造」的永續共生之路
台灣橫跨熱帶與亞熱帶,擁有多變的地形與陡峻高山,孕育出豐富多樣的林相與山林資源。「山林製造」整合台灣各地森林育樂場域。透過精心規劃的選品店、概念館與在地商品,邀請大眾以嶄新視角體驗山林之美。

「台灣也是我們的家!」80萬移工在台灣:從失語困境到多元發聲

不只是便利商店:「全家」打造移工的第三生活空間
便利商店是台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種種日常所需皆少不了它。對於東南亞移工而言,便利商店更成為在台灣生活中最重要的「第三生活空間」。

讓夢想實現的驛站:One-Forty用教育為移工開啟新未來

「很高興認識你」:全家移民工文化大使計劃

台越橋樑的溫暖力量:「越南夯台灣」YouTuber 阮秋姮拉近台越生活距離

從一瓶絲瓜水到觀光工廠:走入廣源良,深探二代經營者的品牌轉型之路

不只是名廚!「愛德華李 」養成之路——Netflix《黑白大廚》沒說的10個人生現場:11歲立志當廚師、歷經911傷痛、為威士忌流浪寫書、改革餐飲業獲人道主義獎

世界最美日落在這裡!「越南富國島」躍升2024最火紅渡假勝地

超商出現外籍店長?「全家」邀移工變身一日店長,接地氣體驗台灣文化

雷擎:如何以音樂紀錄南洋壯遊之旅

台饒陷阱霸主高浩哲K-HOW領軍,「亞洲四小龍」9/1集結四地饒舌歌手齊聚演出
由近期發布新專輯《永劫輪迴》的饒舌歌手高浩哲(K-HOW)領軍,邀請亞洲四座城市裡的饒舌歌手齊聚共演,《亞洲四小龍》首站台北場將於9/1登場。

台式居酒屋「渣男 Taiwan Bistro 」:下班來點滷味與啤酒,平凡卻美味的療癒享受

Sinasera24旗下「Luma Café」進駐宜蘭:何謂「新越式料理」?探索在地咖啡館的多元食尚

全家 ✕ One-Forty「移民工友善服務計畫」,要讓每位移民工來到「全家」就像回家一樣

2024巴黎奧運開幕式最有特色的「九國服裝」全解析:蒙古、海地、荷蘭還有....?

探祕直擊馬來西亞「雨林世界音樂節」:一場保存傳統樂器文化的世界盛會

瑞士GEBERIT吉博力開設台灣旗艦中心,打造綠色永續城市新典範

第17屆Freshmusic Awards得獎公布,巴奈首張台語專輯《夜婆》勇奪年度專輯!

潮流選品店INVINCIBLE & FRUITION:用理性與感性打造潮流王國

全球15大特色樂園攻略:日本富士急樂園搭飛車欣賞富士山,穿高中制服Cosplay玩首爾樂天世界

專訪《越南現代小說選》譯者羅漪文——讓文學成為越南與台灣的橋樑

谷浩宇×簡翊洪:「台北當代」之於台灣的意義是什麼?

《光露營就很忙了》如何成為Netflix首部買下「全球版權」的台灣綜藝節目?

台中大甲:圍繞信仰而生的海線小鎮
每年4月盛大的大甲媽祖遶境,聞名世界的腳踏車公司和周邊聚落,以及說到芋頭必然會聯想到的生產地,大甲這座被海滋養的小鎮,看似偏遠,但其實一直都在台灣人的生活之中。

仙女的勞碌命——藝術家倪瑞宏的紅塵考驗

楊萬利從緬甸街搭起橋樑 為新住民開啟台灣多元樣貌

阿潑:一場理想的旅行,要生出問題也要追尋答案

葉啟田〈愛拚才會贏〉:台語譜成的「地下國歌」

從資訊安全到金融科技:XREX創辦人黃耀文助使用者取得金融自主權
金融世界的遊戲規則,一定只能是由傳統金融機構來主導嗎?當NFT和虛擬貨幣等去中心化的金融工具崛起,讓一般人重新掌握金融自主權。

嘉義樹木園:從帝國熱帶林業經營到島嶼原生植物保種
「嘉義樹木園」前身是日治時期的橡膠樹與熱帶經濟樹種的殖育試驗地,是日本帝國發展熱帶林業、經營帝國南進戰略的重要基地,在戰後轉型為植物園。

從竹圍到大地:藝術家蕭麗虹
「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是一位學經濟學的藝術家,一位持續與歷史和時間糾纏的理想家,也是一位與政策來往建言卻又始終在體制外部的文化實踐者。

驕陽基金會創辦人孫啟越:以同志藝術增進社會進步與互相理解
驕陽基金會(Sunpride Foundation)幕後推手、創辦人孫啟越分享他從藝術收藏、創立基金會投入同志藝術展的心路歷程。

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以香港電影記敘香港政治形貌

檳城植物園:馬來西亞最古老的植物公園
今年137歲的檳城植物園,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植物公園。一代又一代人在這裏吸收群山裡的百年樹木芬多精,和這一塊城市綠肺相依偎。

來自台灣的柔性風暴:落日飛車如何成為活躍在國際的獨立樂團?

《流轉的島嶼記憶》:走入港都基隆,以海洋歷史回望時代風貌

龔書章 ✕ 曾志偉:少少、了了、曖曖內含光
龔書章與今年代表台灣參加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自然洋行」創辦人曾志偉對談,從建築人新觀審視自然與建築間的巧妙關係。

讓世界看見台灣價值:設研院打造《未來之花見 TAIWAN HOUSE》
台日兩方都是以島嶼孕育創意與文化,透過Taiwan NOW的參與,《未來之花見:TAIWAN HOUSE》將創造亮眼的藝術風景。

P. LEAGUE+再造職籃聯盟:台灣籃球何以再掀熱潮?
台灣第二個職籃聯盟P. LEAGUE+去年拔地而起,網羅眾多一線球星更成功經營主客場制,他們是怎麼繳出過去20年來沒人做到的漂亮成績單?

何佳興 ✕ 蘭陽明體:所謂的台灣是什麼?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造型工作
justfont從設計「金萱」的理念即從台灣出發,在2018年末,justfont開始發展「蘭陽明體」計畫,以全新的視角設計「明體」這樣日常而基本的字體。

緬甸歲月如何影響喬治.歐威爾寫下《一九八四》?

《漂浪人生》:無法透過攝影機紀錄的雙重「逃離」
電影《漂浪人生》是一部關於「逃離」與「何處為家」的電影,是影史上首部同時提名最佳動畫長片、最佳紀錄長片和最佳國際影片三獎的電影。

黃明川的創作革命:以台灣為中心,開拓藝術紀錄片宇宙
黃明川導演於1970年代末,離開台大法律系,獨身勇赴紐約求學;1980年,黃明川又飛赴洛杉磯轉讀繪畫與平面攝影。至今日,其影像創作量已龐大如海。

讓美術館成為城市文化的發電機: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李玉玲專訪

跨出去,走出來:陳亞才與張吉安的馬來西亞文化保存計畫

書店作為跨域的場所:蔡瑞珊與林韋地的對談

寒日不可錯過的美味:你知道沙茶火鍋怎麼來的嗎?
電器用品的使用改變了「元香」沙茶火鍋的經營與消費方式。首先,冰箱可以延長牛肉保存時間,對於地處亞熱帶的臺灣來說確實有必要。

戳瞎你的眼,好讓你看見真實:大島渚《感官世界》《俘虜》《愛的亡靈》

片庫的典藏機密:按下「再生」鍵,讓電影重新復活
電影膠卷該如何被保存?樹林片庫資深專員鍾國華解釋道,日本的播放鍵漢字為「再生」,意味著經由播放即能讓一部電影再次活起來。

以嘉義為基地:awoo阿物科技如何發動南台灣的創業革命
awoo創辦人林思吾從做旅遊網站「關島之家」開始,而後投入網站設計與網路行銷,後來發展出台灣「搜尋引擎最佳化」知名品牌。

《斯卡羅》導演曹瑞原:影集只是起點,盼台灣人繼續探尋土地的故事
《斯卡羅》既然改編自小說,很難避免討論原著和改編劇本之間的差異。例如關於認同,及對族裔身分的質疑比較具文字性,在影像媒材中並不易表達。

一人擔當的雜誌《LOST》:旅行就是探訪自我的內在對話
超級獨立雜誌人Nelson Ng創辦一個人的《LOST》,一年一期,每期十個故事,獨特視角迥異於指南,誠懇訴說一段旅程中的感悟。

跟著告五人踏訪宜蘭:山海中走唱生活的靈光

再會了青鳥居所!一間書店結束了,但書店精神不死

從馬來西亞到中國再到台灣:馬來西亞華人也是台灣白恐受難者

嚴長壽嚮往的文明生活:先學做人,再學生活,最後學做事

焦元溥的台北音樂地圖:唱片迷記憶中的羅斯福路四段

暢談台灣食文化底蘊:鼎泰豐楊紀華 X 美食作家舒國治

宜蘭,一座大型的生態文化圖書館

當代館的精神和台灣一樣——多元發聲: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駱麗真專訪

以《重慶森林》為啟發,Saint Laurent攜手林志鵬「NO.223」舉辦攝影展

米其林三星JL Studio主廚林恬耀:海南雞飯代表我的心

「樹洞裡的沙龍,帶你腦內微解封」——北流與柯智豪團隊邀你一起漫談海外音樂現況

專訪《白日青春》導演劉國瑞——在沒有父親的彼岸,展開異鄉人的逃亡

馬來妹╳池先生:說到「馬來西亞料理」,你會想到什麼?

泰菜天王阿明師╳天后阿桐師:別只知道「月亮蝦餅」,酸、辣、香草才是泰國菜的魔法

張國耀的家庭餐桌: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吃辣?
辣是痛覺,不像其他味道可以讓人清楚記得其中的細微差異,要不要加、要配哪種辣也終究是個人偏好,但不可否認,吃到辣對張國耀來說就是回家。

東北角新地標凱渡廣場酒店,房間眺望龜山島、江振誠操刀饗宴

三季Sanji Teahouse主理人楊萬利:走出華新街的新緬台之味

越南你好×黑龍越南法國麵包:牛肉河粉、越南法包,曾幾何時成為我們的日常?

茶餐廳在台灣:當香港人的鄉愁在這座島嶼上發酵

【VERSE VOL. 16】新台灣之味

阿爆阿仍仍將母語結合電音,臺灣之聲敲響國際大鐘

雙金爆紅的音樂鬼才黃宣,重新定義大數據的音樂流量奇蹟

《阮是廖添丁》——楊景翔演劇團:以傳奇廖添丁之名,傳頌更多台灣女力故事

2023「FOCASA馬戲藝術節」:一連7天世界各國好手的馬戲極限演出
第一屆《FOCASA馬戲藝術節》即將於2023年2月22日至28日於臺南水交社正式登場,帶來夢想與歡笑的馬戲篷「Village-13」(簡稱 V-13)也壯大規模,帶來更奇幻的演出與視覺享受。

在屏東,與海約會的十種方式:來去海上談戀愛

藝術家姚瑞中:尋找底層庶民美學來談台灣的現代性

好初早餐:在台北吃一頓舒爽愉快的滿分早餐

只要人類持續閱讀,圖書館就會存在

紐約唐人街的香港故事:專訪《秋天的童話》導演張婉婷

「茶之魔手」來台北了!深度解密手搖飲南霸天的品牌學
最近超級紅、從府城台南起家、在全台擁有520間門市的「茶之魔手」,在2024年3月正式插旗台北,於慶城街打造首間台北分店。

阮劇團《皇都電姬》:打開元宇宙,探索臺灣香港的過去與未來

當牛奶不再是唯一選擇:從世界到台灣的燕麥奶潮流

凹與山《Modern Problem》巡迴演唱會:以電子民謠的馳放,回應當代焦慮

余政達:酷兒藝術就是一種框架

「水道頭君的思念」帶你重返嘉義朴子的風華歲月
「嘉藝點水道頭文創聚落 」舉辦「水道頭君的思念」特展,以電玩元素串連朴子三代人的記憶,帶領民眾重返這座嘉義海區大城過往的風華歲月。

台南四百年:用「交陪(Kau-puê)」走向未來

英國旅遊YouTuber的台灣紀行,Jason Billam在花蓮發現了什麼?

這一餐,吃蔬食:10間不容錯過的蔬食餐廳

星宇航空新機上線:經典台式珍奶、TCRC聯名調酒端上高空

「痛,能讓觀眾感受更真實」揭開台灣電影動作設計秘辛——金馬獎動作指導洪昰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