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文章結果 Search Result
共找到197篇關於 科學 的文章。
No.2 食物與科學:從味精之亂看二元思考囹圄
No.1 食物與感官:從網美現象談感官剝離症候群
吳音寧的參選之路:打選戰與寫小說,她都正在尋找一種更合適的語言
汪俐伶:服裝是穿在身上的光
作為第一支進駐「麗晶精品」的台灣設計師,汪俐伶與她的同名品牌WANGLILING,走出了一條不同於他人的時裝道路,路上有光。
館前1號所 EP.02:探索別開生面的科博館之夜
文資學者米復國——文化資產保存推手,再現城市共同記憶
從大稻埕、剝皮寮到三峽清水祖師廟,淡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米復國長期扮演重要文化資產保存的推手,為市民搭起與台北文化歷史溝通的橋梁,進而提升對城市的認同。
和台灣牛一起開趴!雙11限定「純!嗑牛趴」集結品牛、論壇、市集一次吃懂台牛
雙11聚餐派對的創意提案:台灣牛肉怎麼處理才夠完美?由飲食顧問徐仲,攜手「臺虎精釀」、「欣葉小聚」、「野牛殿」隔空對決,推出三道限量台灣牛肉料理。
再掀石材革命!台灣之光「山恩實業」新花色「ETERNOS 永恆石」華麗亮相
閱覽Prada 110年榮光,「Pradasphere II」上海特展搶先觀賞
私人空間與駕車體驗的不斷進化——當 Mercedes-Benz 成為辦公室、電影院或休息室
對於不斷定義移動方案與豪華內涵的 Mercedes-Benz 而言,所謂汽車,已升級成集合行動辦公室、小型電影院、私人休息室的複合式場域代名詞。
從旅行大叔到新人YouTuber——工頭堅的中年冒險
【論小吃】4位飲食名家此生最難忘:豆漿燒餅、彰化炕肉飯、米粉湯與肉圓
藝術鍊金術:熊妤生涯最大創作個展,以藝術鍊出萬物哲思
心理學作家 海苔熊|探索未知的過程就很迷人
【專訪】iDrip執行長葉建漢:如何在疫情中以「Brave Heart」找回創新動能?
金馬賓館2024必看展覽《感應未來》:歐普藝術大師阿維亞尼近70件作品重磅登台,同場加映「可食用藝術」
2024 Netflix 10部必追新片:楊紫瓊《孫家兄弟》黑幫喜劇大熱,韓韶禧《京城怪物》埋精彩伏筆,《魷魚遊戲2》有望登場?
最神祕的海洋垃圾是什麼?「See the unSEAn打開海平面」海廢教育展,帶你潛入永續循環經濟
「See the unSEAn打開海平面」於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展出,邀請民眾掀開海平面,探索海洋生態所面臨的海廢危機,並理解海廢對環境的威脅與重要性。
角川武藏野博物館:藝術文化從紙本、數位化到現實化的出版革命
蔡司 ✕ 光明分子攜手撰寫光學故事:你值得一把好眼鏡!直擊亞洲最大蔡司優視力旗艦店
蘭花迷快看!「2024世界蘭展」在台南:超過1200種蘭花參賽,藝術家陳普、植物風格師Yuty翻轉蘭花想像
雲門舞集「春鬥」睽違五年再啟,鄭宗龍首度嘗試影像創作《身土》
今年是雲門舞集跨越半世紀里程碑的第一年,也是舞團落腳淡水雲門劇場的第十年。在這特別的一年裡,雲門持續散發能量,將有多部作品首次登演國際舞台,並再次啟動啟動歷史悠久的編創平台「春鬥」。
江振誠╳彭天恩客座餐會「尋味」:致敬,台南400年的滋味與美學
【咖啡師踏查筆記 2】咖啡後製的革新
VERSE baR 咖啡師踏查筆記第二集:咖啡後製的革新近幾年咖啡業者、農委會的推動下,台灣豆重返全球咖啡市場的供應鏈。許定燁同為台灣精品咖啡的代表人物。
威士忌的「肉脂」味從哪裡來?慕赫200週年帶來沉浸品酒特展
Mortlach慕赫走入傳奇200週年,在台北華山舉辦首場實體特展《慕態》,打造兩大沉浸式體驗空間,邀請酩家一同探索威士忌精髓。
是誰讓「AI陳珊妮」開口唱歌?專訪Taiwan AI Labs杜奕瑾
6年前,自美國回到台灣成立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的杜奕瑾,看中台灣在文化藝術音樂領域的多元潛力,從成立之初便投入相關領域研究,並以AI技術開發歌曲生成、歌聲生成,希望創造人機介面的新可能。
娛樂與科技的跨界交鋒——時代的典範轉移
娛樂形式的革命,科技的進步是一大關鍵,需求與應用的創新,使得各個產業環環相扣,從串流媒體的興起,影響到車載智能系統所提供的服務,我們或許正在見證萬物娛樂化的典範轉移。
博恩:舞台是喜劇演員的烏托邦,還是修羅場?
劇場表演者周瑞祥:魔術的真假對我來說不是最重要的
當我們同在都市寂寞生活——Samuel Selvon《The Lonely Londoners》
格格不入、初來乍到的孤獨,是一種不分你我的情感。《寂寞的倫敦客》是一部屬於菜鳥移民的都市奮鬥史,即便出版至今已相隔不只半世紀,書中諸多情節依然能引起新手倫敦客的共鳴。
讓我們興高采烈地奏出屬於這座島嶼的神話——專訪《鯨之嶋》編劇施如芳
真正的國際語言,全世界都聽得懂、都在講「蛤」
你知道「蛤?」(Huh)是世界上至少橫跨31種語言、16個語系都大致通用的國際級語言嗎?這項發現,不只被國際級學術機構認證,更榮獲2015年搞笑諾貝爾文學獎,並蘊含了語言學的深度意涵。
蛤?我們吃的是台灣原生種——台灣文蛤正式正名
作為食用者與消費者,到現在才發現原來台灣人常吃的「蛤仔」,其實是台灣原生種。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更於3月在國際期刊《軟體動物研究》(Molluscan Research) 中發表「台灣文蛤」的正式更名。
在科幻時代,人類需要的文學——賀景濱《去年在阿魯吧》
繪本創作者儲玉玲、儲嘉慧:用台語說故事,找回佚散的母語與童年
儲玉玲、儲嘉慧創作的《熱天的時陣:嚕嚕的夏天》與《咱的日子:我們的日常》,打破大眾對於台語文繪本的傳統印象。在書頁之後,兩本作品其實藏著來自屏東里港的她們,與母語走向和解的過程。
阿里山咖啡:島國雲海,長出世界級精品咖啡魔豆
占星師白瑜:懂看星星後,人生就不壞了嗎?
Le 19M工坊:下一個世代巴黎的時尚與文化基地
Chanel在巴黎落成的Le 19M工坊總部,或是位於士林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都以各自的樣貌,表達了對時尚、藝術、表演的關懷及對環境及意義。
卓武山咖啡:所謂的第一名,是為了被超越而存在
2021年,卓武山咖啡農場的「日曬藝伎豆」在競標平台拿下一公斤三萬元高價,創下平台最高紀錄,為台灣咖啡打開國際名聲與市場,也寫下台灣江湖的咖啡傳奇。
北師美術館「酷共生」展覽:人類要如何與地球萬物共生共存?
2024奧斯卡最大贏家!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奧本海默》深度影評
新濠一滙的義式美學生活——公設設計師王勝正揉合米蘭與江翠的雙城美學
南投信義晨軒梅主理人王貴香:相伴農友永續家鄉梅園記憶
【專訪】凌宗湧:為什麼台灣需要一座蕨類博物館?
花藝大師、 CNFlower創辦人暨總監凌宗湧近日大聲倡議,希望能在台北市建造一座「蕨類博物館」。我們的島嶼為何值得、且需要擁有這樣一座蕨類博物館?透過認識、尊重蕨類,我們又能抵達什麼樣的未來?
2025年出發!探索7大洲到南極21天,White Desert推出600萬「白色沙漠世界」壯遊行程
白色沙漠南極探險之旅(White Desert)隆重推出為期21天、跨越七大洲的全新壯遊行程「白色沙漠世界White Desert World」。
冠軍咖啡農曾福森:在阿里山種出超越巴拿馬的藝伎咖啡
台灣首屆「咖啡卓越盃」刷新過往國際紀錄——位於阿里山的「豆御香藝伎莊園」一支獨秀囊括前三名次,更締造前三名咖啡豆均超過90分的賽事首例,而在八月底的臺灣卓越盃咖啡示範競標中,更囊括前四名成為成交之冠!
【咖啡師踏查筆記 1】阿里山上的咖啡園
【封面故事】命理師簡少年:如果未來能被預知,那生活還有什麼意義?
【VERSE VOL. 22】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
米其林餐桌在我家!5個一定要吃的米其林主廚即食品牌:MMM by Paul Lee、Alain Ducasse的藝術巧克力、David Chang推出超下飯辣油!
Impromptu主廚李皞最近推出即時料理品牌「MMM by Paul Lee」,成功引起話題,而在美國、西班牙、義大利、法國等國家市場,也多年流行把米其林星級餐桌帶回家。
盤點7間「全台最新美術館」!即將開幕勤美術館、江賢二藝術園區、 臺中綠美圖⋯藝術迷不容錯過
誰是韓國獨立樂團始祖?韓國現代搖滾獨立樂團始祖NELL要來了!太妍、IU、BLACKPINK都愛的「偶像的偶像」重現經典名曲
韓國現代搖滾獨立樂團始祖NELL今年迎來成團25周年的里程碑,曾於2017年來台演出的他們,睽違七年將再次登台,於11月9日(六)在Legacy Taipei獻上多首金曲。
奇美博物館展覽「畫師們」揭祕油畫啟蒙時代,歷時12年研究一次看懂尼德蘭繪畫
琥珀藝術的先知者 ——藝術家黃憶人《緣起》特展
如果有時光機,琥珀就是解開時空幻謎的關鍵之鑰,億萬年的古生物,穿越古今栩栩如生,生命之樹繁衍未知,佛教七寶之一的琥珀在宇宙演化中生生不息的輪迴。
「老爺式旅行」2024全新啟航:八大破框旅程,挑戰極限與勇氣之巔——101徒步至礁溪、拜師歌仔戲大師
2024盛夏必逛展覽:teamLab、柯南30週年紀念展、梵谷等10大特展時間、資訊一次看
今年夏天超級無敵熱,如果不想曬太陽不妨趁著假期間來看看有趣的展覽吧!不僅能吹冷氣還能拍出絕美的文藝照片,還有適合親子一起「玩中學」的展覽,千萬別錯過!
首屆普立茲自傳文學獎得主的創作哲思!徐華《Stay True 保持真誠》:人生就是好與壞並存
上山下海的全能神器!冒險家必備Garmin全新旗艦錶款fēnix 8系列,48天續航電力陪伴挑戰無限
以GPS錶款為人所知的美國智能運動錶品牌Garmin,全新推出fēnix 8全方位戶外進階GPS智慧腕錶,並以8種款式為極限運動玩家提供多樣選擇。
台灣buffet的始祖是它!70年老字號牛排「沾美西餐廳」用藝術交心—— 西餐是一種優雅的人際關係
除了佳餚,另一項讓沾美西餐廳數十年屹立不搖的關鍵是服務,這裡是台灣歐式自助餐的始祖,也被稱作聚集全台北「最老服務生」的西餐廳。在充滿規矩程序、刀叉交錯的排餐禮儀背後,蘊含的是攸關人際相處的侍者文化。
朝陽步道深度一日遊!茶籽堂20週年力作,體驗生態保育與數位游牧的完美結合
用藝術療癒震後大地:2024花蓮跳浪藝術節以「星球爆裂觀測站」凝視土地新生
打造「摔不壞」手機殼王國!盜版競爭、代工碰壁,犀牛盾兄弟檔跨過哪些創業難題?
你知道知名手機殼犀牛盾其實是台灣品牌嗎?一對來自中台灣的兄弟,靠超越軍規的防撞、防摔產品起家,12年一路跌跌撞撞,走出如今的成績。
藝術修復師在做什麼?走進藝術品的修復之旅——全台首座開放式修復中心的幕後故事
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軍人驛站蛻變藝術殿堂!
開箱/建築師張淑征的工作空間:十一事務所四個靈感角落
老年人適合重訓嗎?專訪怪獸訓練創辦人何立安:「原本連走路都吃力的老人,現在可以六角槓硬舉80公斤!」
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的社會,老年人口該如何保持健康生活?透過運動科學發現,漸進式超負荷的肌力及體能訓練, 或許能逆轉老化帶來的失能危機。透過訓練恢復活動力,重拾長壽而幸福的人生,這是一個正在爆發的新趨勢。
從科技業到友善農業:「田野勤學」創辦人用自然農法打造彰化黃豆新地標
「奇步應用」夫妻檔以科技實踐地方創生:用解謎遊戲與LINE機器人重新定義彰化
軟體服務與地方創生,兩個主題看似遙遠,卻都是軟體公司奇步應用的創辦人陳佳新和謝宜伶懷抱熱情投入的事業。他們以家鄉彰化為基地,用數位工具協助彰化的地方發展,串連在地社群,實踐共好的精神。
【The One異數悅遊節】逾10位台灣職人的風土之歌:從百年到未來的味覺旅程
丁寧:彰化二林的女兒,用演技療癒人生——「家鄉使我成為一個有靈魂的表演者!」
對演員丁寧來說,家鄉二林的情感與對自我的認識,是隨著年紀不斷流轉變化的一種認同。曾經是斷了根的浮萍,在與自己和解的過程中,丁寧重新梳理自己來自哪裡,也體認到,家鄉正是自己作為演員重要的靈魂歸屬。
被賴和感召,是因為時代仍在面對相同的困境——「鬥鬧熱走唱隊」 19年後重組推出專輯《自由花》
《斷棒》從球員到小說家,作者陳尚季用青春奮力拼搏——一邊打棒球,一邊寫棒球!
2024上半年推薦必看影劇!黑色喜劇《馴鹿寶貝》真實改編,《3體》外星文明入侵地球,《淚之女王》雙金CP大熱,還有哪些不能錯過?
江振誠: 「台灣味」是一個不斷在加減乘除的公式
江振誠說得好,台灣味不只是阿嬤或媽媽的味道,是一個不斷變遷的味覺記憶。我們要問的是:屬於我的台灣味是什麼?下一代的台灣味又會是什麼?
金大GIN:讓每一首歌都有機會,成為一段關係的黏著劑
在社群上定義自己作品是「黑民謠」的金大,他形容自己的歌曲不溫柔、不暴戾,也不是很濃的憂鬱,就只是一段從民謠出發,不斷衝突並修復自己的過程。
最經典Netflix美劇推薦——IMDb最高分15部是哪些?《絕命毒師》《六呎風雲》、《六人行》一次飽覽
RETRO印刷JAM:紙與印刷的溫度,是無法被取代的
中年之後重拾畫紙、顏料與平靜——米力《緩慢是風景的名字》
圖文作家/插畫家米力從待了快三十年的公司退休後,為重拾平靜生活,回到畫室、走入山林,以文字和顏料記錄中年後的生活心境,集結成她的最新作品《緩慢是風景的名字》。
【VERSE書單】娜塔莉波曼在Dior托特包中的閱讀書單有哪些?
身為Miss Dior繆斯女神的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在Dior Book Tote Club的最新形象影片,介紹五本她最喜愛的書籍,每一本都非常精彩!
為什麼霜淇淋能帶來快樂?關鍵在這物料:「全家」Fami!ce霜淇淋遇見台灣風土好味
艾美獎角逐最佳影集Netflix《3體》死前必喝的五支酒:葡萄酒、威士忌、龍舌蘭和啤酒,你是屬於哪一派?
改編自中國作家劉慈欣小說的Netflix話題影集《3體》,入圍2024艾美獎最佳劇情類影集,除了有滿滿的末日感,還隱藏著此生必喝的幾款美酒,如果外星人即將入侵地球?當然是早喝早享受!
旅遊作家楊馥如 × 塔羅師頸鹿:一張魔法小卡如何預告人生?
塔羅牌(Tarot),從600年前在義大利發跡,如今已是全球通用的占卜工具。但這款以78張圖卡構成的神秘牌組,與其說是能預知未來的魔法小卡,不如說,它是一套關於人生的教科書。
「冥想」其實很像潛水?專家帶你一起冥想,出發到另一個小宇宙
馬來西亞最大中文論壇「TEDxPetalingStreet」十年有成!專訪創辦人黃菁翠:我想傳遞大馬本土故事
《奧本海默傳》作者凱•伯德:歷史不能沒有注釋
VERSE Tipsy/島嶼威士忌的微醺故事(下):在斯凱島、哈里斯島探險、村上春樹與艾雷泥煤告白
是什麼讓島嶼威士忌如此獨特?翻開散落在海岸上的沉船故事,探訪隱藏在雲霧間的偏遠小島,這些威士忌如島上美麗的野生動物,帶來風土的信息,遺世的風格。
【專訪】機能時尚「吉豐重工」主理人Andrew:比起穿搭,更想用創意說故事
ChatGPT之父「Sam Altman」引爆AI巨浪,一文回顧他與OpenAI的故事
ChatGPT成為眾人焦點,世人對AI的擔憂與恐懼同樣落到了他們身上。OpenAI的執行長奧特曼究竟抱持何種理念,成為外界亟欲得到的解答。
ECCO 2024春夏新品登場,鑑賞會邀灣藝術家于安如、白油打造北歐自然美學
丹麥鞋履品牌ECCO於2024春夏鞋包新品鑑賞會體現永續與藝術並存的舒適美學,並邀請兩位台灣藝術家于安如、謝欣翰(白油)共創展演。
VERSE Tipsy/世界の琴酒:煉金術士的蒸餾學
琴酒,曾是國王之酒,加入碎珍珠與玫瑰花瓣;亦是貧民之飲,蒸餾以松節油與硫酸。琴酒自煉金術士的蒸餾器誕生,從用於醫療防疫到成為作家靈感之藥,數百年來風潮從未退燒。
來藥局吃甜點!?台灣最美「分子藥局NORTH HUB」,以專屬空間、環境音樂塑造純淨生活選品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文化和藝術,創造的是隱性未來價值
《達文西體驗展》解謎最強斜槓天才的大腦!用沉浸式互動「走進」達文西世界
「拜託明年一定還要再辦!」首屆 法國生活節在高雄:台法品牌網紅合作出攤、在駁二來場法式野餐
agnès b與TARA橫跨20年的極地海洋探險——Sailor's eyes:TARA探險員視界攝影展
VERSE Tipsy/酒的顏色代表什麼?打開你的想像力,用色彩喚醒味蕾
是誰賦予了酒「顏色」?從何時開始,琥珀色成了烈酒的代表色,介於黃色和橙色的金棕色調,是否真能代表它的風味?麥卡倫威士忌的酒色100%來自熟成的木桶,VERSE 帶你一起探索杯中的色彩祕密。
時尚版的地球高峰會,「2023 Prada Frames」 集結各領域學者探討廢棄物再循環
走讀山海間的老漁村故事:八斗子步道
跟著景觀設計師吳書原看海去——OPEL MOKKA 的「 Bold & Pure 」
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創立50年的下一步 持續探索回應時代需求
顏伯駿的荒島歌單:品嘗生命與宇宙間的細密連結
徒步行走山海圳國家綠道:從台江國家公園直奔玉山最高點
山海圳以台江國家公園為起點,最後抵達玉山主峰,海拔落差3952公尺,全程約177公里,可以感受鄉鎮部落與大自然生態之美。
新北 ✕ MIT全球徵件:實踐安居樂業的承諾
新北市作為全台最大、人口數最多的城市,安居樂業不只是侯友宜市長對市民的承諾,更要極力與世界連結,分享並傾聽其他城市發展的經驗。
文策院長李明哲:助攻台灣文化內容產業新任務
接掌文策院之前,李明哲已陪伴KKBOX走過21年。今年在疫情下臨危受命,他分享自己如何帶領文策院扮演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的推手。
「肥皂——張碩尹計畫」:虛實交織「屍體再利用工廠」的線上實驗展
讓世界看見台灣價值:設研院打造《未來之花見 TAIWAN HOUSE》
台日兩方都是以島嶼孕育創意與文化,透過Taiwan NOW的參與,《未來之花見:TAIWAN HOUSE》將創造亮眼的藝術風景。
2021臺灣文學獎「金典獎」:當我們討論金典獎,我們討論的是什麼
蘇碩斌談文協百年(二):百年之後,仍然信仰文化可以改變社會
天上漂浮的小小宇宙:黃聲遠如何建造台北植物園的新溫室?
黃聲遠帶領田中央團隊著手改造台北植物園的溫室群,讓久經歲月沖刷、逐漸陳舊的溫室空間煥然新生,讓植物園一座植物的劇院/美術館。
歐陽藹寧勇敢跳轉跨域 讓循環經濟從新北發光
歐陽藹寧作為REnato lab營運長,由商業和藝術管理背景,毅然跳轉到環境工程與社會設計團隊,持續追尋與環境共生的解方。
新竹市舊城區:一座三百年老城的嶄新青春
藝企相合,資源永續的文化實踐:文策院CSB交流盛會
巡禮「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走訪八景 看藝術在島東遍地綻放
黃心健 ✕ 陳芯宜 ✕ 蔡明亮:VR會把世界帶到哪裡?
《瘋癲・夢境・神曲—天才達利展》: 從展覽閱讀達利的瘋狂與魔幻
創造屬於台灣的冰淇淋文化:蜷尾家如何從台南街頭到準備走向世界?
精品冰淇淋品牌「蜷尾家」從台南正興街的排隊名店出發,不僅在台灣帶起一波精品冰淇淋風潮,甚至開展諸多異業品牌合作並在日本展店。
從竹圍到大地:藝術家蕭麗虹
「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是一位學經濟學的藝術家,一位持續與歷史和時間糾纏的理想家,也是一位與政策來往建言卻又始終在體制外部的文化實踐者。
曾志偉寫李霽:becoming即刻個展|意識畫廊 Yesart Gallery
位在台北天母的意識畫廊,在2021年末推出以獨特植物裝置藝術創作聞名的藝術家李霽個展 ,首次以 Fine Art 創作,展出10件2021新作「becoming」系列作品。
Podcast大爆炸之後,聲音經濟的未來在哪裡?
福山植物園:隱藏在山林祕境的生態方舟
《愛×死×機器人:溺斃的巨人》 這巨人是中國還是蘇聯?
易智言的荒島書單:外拓與內省,渴望以讀書飽滿生命
蕭賀碩〈蘭嶼的藍〉:那些情歌沒有告訴你的事
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同一星球,但我們同住一片海洋
「海洋是我們共同祖先追尋太陽升起的地方的捷徑,是海洋讓我們認識這個星球。」唯有回到海洋,南島民族才有擺脫殖民霸權邊緣化的可能。
金色三麥,不只是好喝的啤酒餐廳
一夜共感是共創城市記憶,看見交界是覺察自己
新竹市長林智堅專訪—翻轉風城,將設計導入城市規劃
成為與土地連結的文化交會平台:專訪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洪世佑
國際知名德國里米尼紀錄劇團——全球華文地區首個百分百城市計畫
阿爆(阿仍仍):找回母親的舌頭,也重新創造自己的新聲音
2019 年底,阿爆在台灣以排灣語載道的創作專輯《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滿貫入圍八項金曲獎,台灣與世界同樣思考族群。
可可食材的「換位思考」:專訪COFE主理人顧瑋
發揚樸實巧克力哲學:專訪 TERRA 主理人楊豐旭
巧克力啟蒙——專業美食家眼中的風味系統:專訪美食家高琹雯 Liz
巧克力的精品化其實是非常近代才發生的事情,即使是 ICA,都還不到十年的時間——從生產者、品牌端,正是這從這個時代開始,台灣正在建立一個年輕而具有活力,獨屬於可可的風味系統和論述以及和生活的關聯性。
高美館特展「黑盒-幻魅於形」:以前衛錄像揭開美術館的新生序曲
劉克襄深入自然(三):廣泛地走入農村使自我更加強大
生成中的台灣未來檔案:《未完成的任務》從歷史中開創新局
公共電視監製系列紀錄片《未完成的任務》以每集50分鐘的篇幅,講述台灣邁向現代化治理的演進過程中,受不同帝國在各個時期殖民的影響。
細細品嚐「禾餘麥酒」:吹動台灣農業的風 復耕大麥釀製麥酒
文藝後殖民的超前部署:從《日曜日式散步者》到《共時的星叢》
在風車詩社外,對於台灣同一時代其他藝術領域的創作者來說,面對西風東漸的現代主義,他們是如何轉化舶來的現代主義思潮,展現接地氣的能量?
從台北雙年展到《愛×死×機器人》:以高科技的機械嵌合體轉生古老神祇
走進2020台北雙年展的大廳展區,看藝術家拼裝前現代的信仰符號及現代化的物質和電力之下,這些嵌合體都體現了傳統與進步之間的拉鋸。
片庫的典藏機密:按下「再生」鍵,讓電影重新復活
電影膠卷該如何被保存?樹林片庫資深專員鍾國華解釋道,日本的播放鍵漢字為「再生」,意味著經由播放即能讓一部電影再次活起來。
吳明益談泛閱讀時代(一):書本讓你擁有無與倫比的沉浸體驗
聯經出版發行人林載爵:以中文當作國際語言,將台灣出版推進黃金時代
給高壓現代人的微冥想配方:讓我們內觀自在並調節自身
矛盾尚未解決,同志仍須努力:台灣土地改革與WTO的進擊之路
關於台灣土地改革,及加入WTO面臨到各式挑戰,我們邀請長期關注農村問題的作詞人鍾永豐撰文,這次他以犀利角度回應公視《未完成的任務》。
劉克襄深入自然(二):時光倒流回走入山林的伊始
一本攝影書,需要幾張照片?
獨立出版風行的年代,攝影書(Photobook)成為將自身推向大眾的重要媒介之一,在面對攝影書這個藝術形式時,我們該如何欣賞?
直面世界,我們可以用哲學對抗:法國哲學月刊《Philosophie Magazine》專訪
讓美術館成為文化的大客廳: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專訪
北美館作為一個以觀眾為主體、容納多元觀點的「大客廳」,兼具日常性及表演性,不但要能面對過去、料理現在、建構未來,同時也讓觀眾在身心靈層面都與藝術充分相處,喚起身體意識,鼓舞人性裡的正向特質。
「看了太多怪獸電影,就會成為我這樣的大人」 專訪特攝電影導演樋口真嗣
童子賢,一個在企業界臥底的文藝魂
阿美族藝術家優席夫:我的藝術字典裡沒有低調
什麼樣的策展要用上三年時間?龔卓軍與「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
「提姆波頓異想世界展」:走入十大展區,窺探鬼才導演詭譎、幽默的內心世界
專訪《內景唐人街》游朝凱:讓上一代的台灣史與移民史進入美國文學
台南四百年:用「交陪(Kau-puê)」走向未來
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在永續金融浪潮中做一個轉譯者
表演、文字與家鄉,丁寧的靈魂歸屬
對演員丁寧來說,家鄉二林的情感與對自我的認識,是隨著年紀不斷流轉變化的一種認同。曾經是斷了根的浮萍,在與自己和解的過程中,丁寧重新梳理自己來自哪裡,也體認到,家鄉正是自己作為演員重要的靈魂歸屬。
永續是一種文化展現——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暨台灣氣候聯盟秘書長彭啟明
VERSE WINTER FESTIVAL 2023
愛在科博館日落時,來館前1號所共度一場浪漫之夜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在十月一日展開了首次的夜間活動「館前1號所」,要讓走遠太久、未曾再訪的大人們,能夠再度回到這座歷史悠久的場館,並且帶著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全新體驗,重新愛上夜晚的科博館。
「用逝者的眼睛看,以VR看逝者的世界」高美館〈X人稱—黃心健的元宇宙劇場〉
簡文彬:我最高興就是,讓衛武營成為南方藝文的代名詞
作為台灣最聲譽卓著的指揮家和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藝術總監,簡文彬經常穿著T-shirt,並且帶著非常親切,甚至可愛的笑容。這樣的人格特質其實正是他希望帶給位於高雄的衛武營的精神—接地氣。
不老部落:當部落精神回到生活,成為「由下往上」的有機創生學
宇宙人狂潮降臨,高雄首席聖誕派對免費入場
香奈兒康朋街文學之約:談哲學、文學到女性自由
史博館攜手+10・加拾,讓歷史文物變身摩登絲巾
史博館將十九世紀流傳至今、橫越百年以上的歷史文物 -「武官二品獅補子」,透過台灣織襪品牌+10・加拾重新策劃監製,將館藏圖像轉化為新穎現代的設計概念,透過絲巾作為傳遞歷史與融合新意的織品載體。
大亞電線電纜:以綠色能源打造美好家園的信念
《台灣犯罪故事》:引入好萊塢的製作模式,打造深入人心的真實犯罪故事
白先勇:從孽子回歸人子,青春鳥們走過的40年
浦澤直樹×手塚治虫的《PLUTO冥王》是否為原著改編的天花板?
不能只有台灣意識,還要有「智識」:前衛出版社40年後依然「前衛」
台灣酪農的白色革命——「鮮乳坊」要讓你喝出牛奶裡的風土
Podcast聲音觀點❸:真正的實力戰,podcast不只是你想像的數位廣播
根據旅美知名作家、podcaster的多年觀察,可以很肯定地說,podcast並不是傳統廣播的數位移植,而是一場全方位的實力戰。
允晨文化40年:以出版留下時代的紀錄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DAY 2(上):標籤之外的美好天賦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系列座談「我們的歌是如何被唱出來的?」,次日講座邀請陳建騏、理想混蛋雞丁、林煌坤與姚謙討論流行音樂裡的故事,寫詞人的身分與角度如何影響填詞?
從《七夜怪談》到《咒》,當恐懼的意識在戲院外蔓延
陳小曼專欄:食物與未來,When Food is Bigger than the Plate
看到標題是不是想說,食物太多我就多拿一個盤子裝啊。倒不是字面上的意思,不如說,我們要面對的,可能是相反的問題。如果未來,盤子裡沒有食物可以裝了呢?
張惠菁專欄:所有人共同的靈界,比帝國更久長
插畫家鄒駿昇:親「綠」而生的浪漫
台灣的強大和迷人,是「不好意思」
從台灣ê店到讀派書店:繼續賣書,是因為台灣還沒成功
飛地書店:香港社群的存續地,文化能量的新生場
美國國家書卷獎首位台裔作家:游朝凱如何用「劇本式小說」回應美國矛盾?
陳耀訓・麵包埠:不只是蛋黃酥,也要讓麵包成為最高品質
專訪臺北白晝之夜總監林昆穎:以夜晚思考一座城市的可能性
當牛奶不再是唯一選擇:從世界到台灣的燕麥奶潮流
新船出大港:港都高雄準備航向未來
隨著現代社會與市場快速變化,許多產業面臨各式各樣挑戰。面向大海的港都高雄,始終以勇敢冒險、包容多元文化的精神,在穩健發展中追求創新,造就如今高雄兼具傳承與創新的豐沛產業動能。
桃園電影節「魔幻時刻」:從未來看當下,探索電影與真實的界線
小紅帽「我們的『經』驗」特展:探索月經與自我的關係
台灣沙崙智慧綠能循環聚落——如同大自然循環再生,綠建築的最後一哩路
台灣海鮮選擇指南與洄遊吧:從海鮮文化到海洋文化,「好好吃魚」推廣永續
2022年臺北白晝之夜:「士林大戲院」探尋未曾想像過的士林風貌
「臺北白晝之夜」今年將以士林為舞台、士林大戲院為主題,策劃四大展區、三種新玩法,於10/1(六)傍晚6時到10/2(日)清晨6時邀請民眾遊進你未曾發現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