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文章結果 Search Result
共找到 63 篇關於 移工 的文章。


獨家專訪/越南影帝連炳發,跨海擔綱台劇《化外之醫》主演:透過角色為移工撕去負面標籤

台灣移工友善計畫:故宮策展、看護培訓、便利電信攜手打造第二個家
近年來台灣移工與新移民人數持續增加,各界開始關注如何打造友善的生活與工作環境。不論是政府政策的推動、企業服務的優化,還是社會團體的積極參與,這些努力都在促進多元文化的融合與理解。

「台灣也是我們的家!」80萬移工在台灣:從失語困境到多元發聲

用文字說故事:移工作家莉莉的文學獎之路

燦爛時光:一間為移工而生的書店,用閱讀串起台灣與東南亞的橋樑

讓夢想實現的驛站:One-Forty用教育為移工開啟新未來

不只是便利商店:「全家」打造移工的第三生活空間
便利商店是台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種種日常所需皆少不了它。對於東南亞移工而言,便利商店更成為在台灣生活中最重要的「第三生活空間」。

用富士相機記錄異鄉:印尼公務員之子、青年移工Halim的攝影追夢故事

移民工眼中的台灣——One-Forty「移工之聲」攝影獎選集,看見異鄉人的生活風景

超商出現外籍店長?「全家」邀移工變身一日店長,接地氣體驗台灣文化

【評論】當百人上街反印度移工,卻忘了印度早已用料理反殖民全世界

《九槍》:這部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說了一個什麼樣的移工故事
2022 年,第 59 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頒給了《九槍》,歡聲四起。這是台灣的移民工議題首次進入主流觀眾的眼中。但在掌聲之外,是網路上一波波的罵名與負評⋯⋯

全家 ✕ One-Forty「移民工友善服務計畫」,要讓每位移民工來到「全家」就像回家一樣

【VERSE VOL. 24】四百年後,台南依然青春

2024上半年9本文學好書推薦:《夢魂之地》探究蔣經國內心世界、《黃色臉孔》觸碰「政治正確」尖銳辯證、《Stay True保持真誠》記述台裔美國人成長故事,還有哪些⋯⋯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宿舍Ký Túc Xá》《國姓之鬼》《感謝公主》三項獲獎作品,揭開台灣歷史之謎
第 22 屆台新藝術獎正式揭曉,由《宿舍 Ký Túc Xá》獲得視覺藝術獎;《國姓之鬼》獲得表演藝術獎;《感謝公主》拿下本屆年度大獎。

基隆最強肉羹?美食作家曹銘宗《腰瘦好吃》,帶你吃遍台灣當季好食!

從日治警察署到國家級美術館:臺南市美術館的60年蛻變之路
自 2019 年開館以來,臺南市美術館迅速成為台灣當代藝術的重要平台,結合歷史建築與現代展覽,展現了台南豐富的文化底蘊。隨著二館籌設臺南國家美術館,這座城市的藝術風貌將再度提升,開啟更高的藝術高峰。

印尼文化創作者Erma以短篇小說、影片創作、蠟染藝術開啟異鄉多元身份

「很高興認識你」:全家移民工文化大使計劃

從看護到花束店創業夢:來自爪哇的Dede以手作溫度開創異鄉事業

台越橋樑的溫暖力量:「越南夯台灣」YouTuber 阮秋姮拉近台越生活距離

第15屆「大港開唱」熱情登場!滿島光、草東沒有派對、鄭宜農…超過百組華麗陣容,更有傳奇Live House女巫店開張助陣

【全家便利商店】必買東南亞零食Top 10:香蕉脆片超涮嘴,宵夜必備印尼炒麵、原來小雞麵不是韓國點心!

桃園中壢美食地圖:4間新住民激推「東南亞道地餐廳」——從20年泰式老店到越南網紅主廚的家鄉味
食物是生活與文化的展現,也是能夠承裝珍貴記憶的載體。《VERSE》編輯跟著移工朋友們的腳步,來到桃園和中壢火車站,一探這些對他們來說如家一般的道地餐廳,品嘗新住民老闆匠心復刻的家鄉味。

新年復古派對指南:5種黑膠音樂 ✕ 香氛組合,打造最迷人的魔幻時光
歲末年終,準備好迎接派對季節了嗎?何不讓感官主宰一切,感受音樂與氣味交織出的沉浸式體驗。今夜無需匆忙,也不必尋找答案,只需在迷幻的節奏中忘卻煩憂,讓自己隨夢境般的時空盡情釋放。

當輕盈與時尚共舞——2025女裝春夏大秀的透視革命

名人收藏/從三件寶物窺探「幻術師大仙」的神秘世界

專訪《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執導團隊:當人性與法律衝突

2025「SKM PHOTO 攝影藝術博覽會」,匯聚國內外攝影藝術家,共同探索「界線」的意涵

專訪《越南現代小說選》譯者羅漪文——讓文學成為越南與台灣的橋樑

「你們還看副刊嗎?」:副刊守門人的跨時代通訊
報業與副刊從過去擁有絕對的「領導權」,紙上能生風雲,走到今日,副刊如何面對新時代?在採訪間,思考解答,卻不約而同地被幾位「大編」們,反將一題:「你們還看副刊嗎?」

一卡在手,共築綠色大未來!iPASS一卡通十年有成,「嗶」出減碳好生活

越南你好×黑龍越南法國麵包:牛肉河粉、越南法包,曾幾何時成為我們的日常?

吳明益論泛閱讀新時代(三):我會一直寫到死為止

以《明白歌》解禁台灣白恐歷史:再拒劇團用聲音傳遞前進的力量

展開自由的想望:國家人權博物館,帶你探勘台灣歷史幽暗處

哲學作家朱家安 :二十世紀最後的少年 反思跨時代脈動
當台灣進入 21 世紀,網路致使橫空出世的自由、社會價值框架重新打破再定義,哲學作家朱家安書寫現下 20 世代所面對那瞬息變化的情境。

作家許瞳的千禧世代觀察:X世代的破盤宇宙迷因
1999 年出生的作家許瞳觀察網路世代,他們的啟蒙早於父執輩,早早學會隨網路聲浪漲退起舞,將靈光化為電光,也見證幻夢化為泡沫。

楊萬利從緬甸街搭起橋樑 為新住民開啟台灣多元樣貌

誰理解《做工的人》?這裡沒有神,只有被生活緊緊咬住的鱷魚

香港建築關鍵字:密度、複雜、共存
VERSE 香港文化學講座「香港建築關鍵詞」邀請香港建築師馮國安導覽香港城市的建築文化與港人真實的生活現場,由建築學者龔書章主持。

只要人類持續閱讀,圖書館就會存在

在虛擬的魔幻世界探索真實的人性—2022文化部×桃園科技藝術節

從香港傷痛到後時代革命,攝影師高仲明不斷訴說的紀實鏡頭

徐佑德專欄:2023年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國片?

洪金枝×李孝濂的家庭餐桌:從越南到台灣,滷一鍋家的新味道

成為與土地連結的文化交會平台:專訪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洪世佑

泰菜天王阿明師╳天后阿桐師:別只知道「月亮蝦餅」,酸、辣、香草才是泰國菜的魔法

黃秋生:我只是個演戲的

專訪《白日青春》導演劉國瑞——在沒有父親的彼岸,展開異鄉人的逃亡

專訪《查無此心》導演曾英庭:潮濕細雨,落在剜心的悲傷上
《查無此心》在 2023 年「台北電影獎」共入圍包含劇情長片、導演、編劇等十二獎,著實是入圍名單中的亮眼作品。然而,這其實是曾英庭導演的長片處女作。

這次沒烙賽——「嘻哈水豚君」6yi7全新單曲《擎天崗愛愛》火熱上架
自節目《大嘻哈時代 2》一句「我烙賽」因而引發熱烈討論的「嘻哈水豚君」6yi7,推出全新單曲《擎天崗愛愛》,MV 搶先於「6yi7」YouTube 官方頻道上線。

疫情之後,台灣如何幫助北海道找回重生力量?
北海道知名的滑雪勝地二世谷,疫情前平均每年吸引逾 16 萬遊客到訪,但 2020 年卻只有 183 名遊客前往,2021 年甚至更少,只有 77 位遊客⋯⋯

2024金鐘獎/最佳迷你劇集《八尺門的辯護人》帶你走讀基隆!5個必訪劇中熱門景點:海濱國宅、阿拉寶灣、排骨蝦仁飯排隊人潮止不住

文化策展,是結合人才、技術和產業的一種介面:今秋藝術節×叫春小搖滾×鬆勢三日節
「今秋藝術節」、「叫春小搖滾」、「鬆勢三日節」,是彰化別具特色的三個文化活動,三位創辦人相聚討論如何以彰化悠久的歷史為養分,創造屬於當代的全新敘事。

專訪《日子》蔡明亮:「如果我們會看月亮、看風景、看身邊愛的人,那何必看電影?」
蔡明亮第 11 部電影作品《日子》於近日上映。這部僅有 46 顆長鏡頭、全程幾乎無台詞的慢電影,是這位一代宗師近十年的生活總結。

《富都青年》導演王禮霖——用電影述說在社會邊疆的愛
馬來西亞知名製片王禮霖在近期推出生涯首部執導長片《富都青年》,一出手便入圍本屆金馬最佳新導演,也一舉將男主角吳慷仁推上金馬影帝。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讓異鄉人,也讓台灣人有更多選擇

移民工文學獎:述說的都是台灣故事

【印尼美食】台灣第一家Jamu店!DayDayJamu:讓印尼的味道亮起來

大港開唱門票秒殺!第三波陣容驚喜公開:洪佩瑜初登大港、拍謝少年、鄭宜農、康士坦的變化球確定參戰
即將在 3/30、3/31 於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登場的第 15 屆「大港開唱 Megaport」,第三波名單正式公開,門票開賣一分鐘就完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