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文章結果 Search Result
共找到211篇關於 紀錄片 的文章。
Netflix不能錯過的六部音樂紀錄片:從泰勒絲、碧昂絲到巴布狄倫!
台灣首部入圍奧斯卡紀錄片《金門》幕後推手CNEX:用紀錄片把台灣的故事帶到國際
黃明川的創作革命:以台灣為中心,開拓藝術紀錄片宇宙
黃明川導演於1970年代末,離開台大法律系,獨身勇赴紐約求學;1980年,黃明川又飛赴洛杉磯轉讀繪畫與平面攝影。至今日,其影像創作量已龐大如海。
Vol.10-3 | 個人的即政治的,女性私電影裡的現代課題「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九槍》:這部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說了一個什麼樣的移工故事
2022年,第59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頒給了《九槍》,歡聲四起。這是台灣的移民工議題首次進入主流觀眾的眼中。但在掌聲之外,是網路上一波波的罵名與負評⋯⋯
理大圍城,烏坎迷航:關於香港命運的四部紀錄片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迷航》:一艘名為烏坎的方舟
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神人之家》:叩問信仰,解答卻是家人
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與世界交織的詩及生命
【專訪】2023臺北文學獎鄧九雲:《女二》刻出女性生命之書
「述說土地的故事」:MY WAY Together 十二月限定場
「三大吟遊詩人音樂會」策展人鍾適芳:唱自己土地的歌,是數位時代難以招架的純真與溫度
當關公的生日趴成為最熱鬧的文化慶典——「大溪大禧」策展人劉真蓉
藝術家蘇匯宇的「特攝放映室」——給未來的電影與觀眾們的一封邀請函
金馬導演楊力州新作《無邊》,紀錄台灣首支南極長征隊的48天、350公里
余政達:酷兒藝術就是一種框架
陳亞蘭——當(女)演員演活了(男)主角
一個從在地出發的另類文化園區──花蓮鐵道文化園區
生態攝影大師梁皆得耗時30年打造《守護黑面琵鷺》,紀錄保育的漫漫長路
博恩:舞台是喜劇演員的烏托邦,還是修羅場?
一生懸命的匠人精神:百富一心一藝說來聽聽 ft. 編舞家布拉瑞揚、御鼎興製醬人謝宜哲
當麥覺明遇見黑澤明,拍出《山椒魚來了》
《本日公休》何以令息影22年的傳奇影后陸小芬復出?
從香港傷痛到後時代革命,攝影師高仲明不斷訴說的紀實鏡頭
與動物共同生活的狩獵者——重新看見原住民族狩獵文化
影像創作者Rngrang Hungul(余欣蘭)在紀錄片《我是女人,我是獵人》中,記錄媽媽走入山林狩獵,以女性視角呈現太魯閣族的狩獵文化,原住民族的狩獵文化不僅是生活模式,更是一種與自然山林共處之道。
專訪《白日青春》導演劉國瑞——在沒有父親的彼岸,展開異鄉人的逃亡
《模仿犯》出品人陳國富:是時候來做更難的劇了
白癡公主:賣傻拍片或正經當製作人,都是我的真心
台中大甲:圍繞信仰而生的海線小鎮
每年4月盛大的大甲媽祖遶境,聞名世界的腳踏車公司和周邊聚落,以及說到芋頭必然會聯想到的生產地,大甲這座被海滋養的小鎮,看似偏遠,但其實一直都在台灣人的生活之中。
德國白瓷與台灣茶湯的相遇:赫昀柏林 hering berlin 30週年展
用身體涵納死亡——許芳宜《我心我行》的破局之路
新北林口:同溫層與苦苓林之間
探索與世界對話的方式,於《流麻溝十五號》找到良善——專訪余佩真
【金馬60】最佳動畫長片《八戒》導演邱立偉畫了近30年,始終是少年——無數個1/24秒堆砌的期待
以電影為支點辯證世界70年——法國電影月刊《電影筆記 Cahiers du Cinéma》
童子賢,一個在企業界臥底的文藝魂
戴上VR,回到白色恐怖時的暗暝——陳芯宜《無法離開的人》
第二屆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用藝術與永續訴說土地的故事
小說的想像力會讓真相更真實——法國作家艾力克.菲耶的台灣紀行
阿美族藝術家優席夫:我的藝術字典裡沒有低調
台灣首位女性影帝陳亞蘭:「當我在演出歌仔戲時,我知道我不能只是個演員」
探訪彰化的美學地景再造現場:從鹿港溪新生開始,淬鍊城市的美好
彰化縣這幾年重現鹿港溪水岸風光、興建茉莉花壇夢想館及活化永樂商圈,從水文景觀改造、農業轉型到老街區活化,以美學爲經,歷史脈絡為緯,創造出一個嶄新的城市美學故事。
隨著水的路徑穿越山林——Cicada《棲居在溪源之上》
近百間世界級畫廊一次逛完——2023「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盛大開幕
國家影視聽中心推出年末系列活動:「貓奴必去影展」、「聖誕電影音樂趴」接續登場!
百富一心一藝打造,首創全新聲音紀錄Podcast ft. 劇場大師金士傑、藝術家范承宗
「海邊的卡夫卡」熄燈在即,「再見卡夫卡-來Chill溫羅汀」邀請新舊文青回顧獨立音樂傳奇場域
公館「海邊的卡夫卡」將於明年1月熄燈畫下句點,一念電影攜手海邊的卡夫卡,發起「再見卡夫卡-來Chill溫羅汀」音樂影像跨界計畫,推出六大系列活動保存、回顧台灣獨立音樂。
什麼是gaga?——《哈勇家》導演陳潔瑤透過電影尋根
英國旅遊YouTuber的台灣紀行,Jason Billam在花蓮發現了什麼?
航向音樂宇宙,「想你到月球|張雨生特展」北流限定登場
專訪《憂鬱之島》導演陳梓桓——在離散之中重構屬於香港本位的想像
香港的社會運動從2019年走到現在,還能透過什麼鏡頭紀錄香港的故事?導演陳梓桓透過紀錄片《憂鬱之島》,將時間線從文化大革命拉至現代,他想述說的不是事件背後的成因、問題與現象,而是一個個活在香港的靈魂。
SOBDEALL ‧ 沙伯迪澳,以工藝精神分享皮件生活的美好
2022吹狗螺音樂生活節:一座結合音樂祭、市集與動物體驗教育的「療癒樂園」
林靖傑談《大俠胡金銓》:在當代贖回臺灣新電影之前的記憶
今年幾部院線紀錄片,林靖傑都參與其中,他擔任了《臺灣男子葉石濤》的監製,詩人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大俠胡金銓》二部曲等作品的導演,更以《大俠胡金銓》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台灣職人劇的新一波大浪——《人選之人—造浪者》
給時間以時間——專訪蕭菊貞導演《南方,寂寞鐵道》,南迴完全電氣化前的凝視
台灣史上最強「奇士勞斯基專題」,金馬影展43部作品揭秘波蘭電影大師
【VERSE VOL. 23】台灣當代時尚文化考
十多年前,我準備去香港擔任《號外》這本已成經典雜誌的總編輯。讓我惶恐的不只是我要如何接掌一個三十多年來深深影響香港文化與時尚史的媒體,不只是我根本不會廣東話,還有:我該怎麼穿衣服?
聆聽苦難倖存者的臉孔——《五月雪》導演張吉安專訪
導演張吉安長片作品《五月雪》以「513事件」為背景,承襲《南巫》魔幻寫實的元素與民俗故事介入,講述馬來西亞人至今難以開口講述的歷史傷疤。
移民工文學獎:述說的都是台灣故事
米其林餐桌在我家!5個一定要吃的米其林主廚即食品牌:MMM by Paul Lee、Alain Ducasse的藝術巧克力、David Chang推出超下飯辣油!
Impromptu主廚李皞最近推出即時料理品牌「MMM by Paul Lee」,成功引起話題,而在美國、西班牙、義大利、法國等國家市場,也多年流行把米其林星級餐桌帶回家。
不該被遺忘的湯德章——《尋找湯德章》展開一場台灣近代血淚史的探索
紀錄片導演黃銘正攜手導演連楨惠推出新作《尋找湯德章》,電影將於3月15日在台上映,抽絲剝繭二二八事件受難者湯德章的故事,回望1907年至1947年的台灣近代史。
最經典Netflix美劇推薦——IMDb最高分15部是哪些?《絕命毒師》《六呎風雲》、《六人行》一次飽覽
金門連結了台灣與中國,但也把它們分隔開來──專訪首部入圍2024奧斯卡紀錄短片《金門》導演江松長
導演江松長的紀錄片《金門》(Island in Between)成功闖進2024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入圍名單。這是台灣繼23年前的《臥虎藏龍》後,再度有資格角逐奧斯卡桂冠的作品。
【VERSE書單】老文青役所廣司在《我的完美日常》讀了哪些書?
Netflix全新美劇《雷普利》到底好看不好看?
Netflix新劇《雷普利》由奧斯卡金獎《辛德勒的名單》編劇史蒂芬柴里安(Steven Zaillian)操刀,並找來男星安德魯史考特(Andrew Scott)主演,究竟好不好看?
台灣十大明星物種是哪些?台電2024交出漂亮成績單!八大電廠展現生態保育成果
新專輯《TTPD》再度打破流行音樂天花板!泰勒絲到天后之路的完整全解析
《撼山河 撼向世界》林正盛╳陳明章:耗時四年、累積1,000小時記錄一代音樂巨匠
【專訪】機能時尚「吉豐重工」主理人Andrew:比起穿搭,更想用創意說故事
最棒的英劇是《王冠》、《黑鏡》還是誰?2024英國電視學院獎由 Netflix《上層男孩》奪最佳影集
2024秋冬時尚趨勢:RGB三原色崛起!高級訂製服重回時尚焦點
專訪《越南現代小說選》譯者羅漪文——讓文學成為越南與台灣的橋樑
【電影圈新手指南】牽猴子創辦人王師出版首部自傳《幹話力》,一次揭開業界祕辛!
繼續熱血起來!十部必看運動片單:巴黎奧運真人版《灌籃高手》、《排球少年》,還有Disney+ 獨家《追浪少女》真人真事改編
全球都在關注巴黎奧運,台灣也掀起體育熱。推薦十部必看的運動片單,從影集到電影、真人改編到動漫,都在Diseny+,讓你獲得滿滿運動能量!
雷擎:如何以音樂紀錄南洋壯遊之旅
2024金馬獎提名揭曉!《鬼才之道》入圍11項成最大贏家,李錫堅榮獲年度傑出電影工作者
從台北工地到都蘭糖廠:Siki希巨蘇飛,一位阿美族藝術家的文化守護之路
在柔軟與暴力之間:何翔宇的藝術抵抗——「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Past is Prologue」關渡美術館限時展出
中國藝術家何翔宇,以裝置藝術與影像作品呈現「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Past is Prologue —何翔宇個展」,於2024年11月8日至2025年2月16日於關渡美術館展出。
台灣人的「日常戰爭」是什麼?2024威尼斯雙年展搶先看,袁廣鳴用藝術建構台灣困局
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將以「日常戰爭(Everyday War)」為題,由藝術家袁廣鳴以其專擅的錄像藝術結合裝置作品,投射對於當前政治環境與社會現實的憂慮。
終結8年等待,回聲樂團Echo專場帶來五人限定編制,宣告正式回歸
駐守綠島光火的燈塔世家——燈塔人陳元居、陳議星
嘉義民雄:王梨田、鵝肉街、鬼仔厝以外,蓄力轉變的藝文培養皿
第76屆坎城影展關鍵字:女性、非洲、歷史——當女導演的鋒芒真實被看見
作家沐羽認識的昆德拉:「讀者也是被他擺弄的其中一分子,只是我們沒察覺而已。」
台灣海鮮選擇指南與洄遊吧:從海鮮文化到海洋文化,「好好吃魚」推廣永續
楊德昌全球首次完整回顧展!未公開資料、最齊全影展重構楊導電影世界
史上最完整!楊德昌回顧影展:高規格再現《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與「楊德昌的十大電影」
獨家開箱「雲門典藏室」,與鄭宗龍走一趟雲門人的精神時光屋
適逢雲門50周年,《VERSE》獨家開箱位於淡水雲門劇場的典藏室,由藝術總監鄭宗龍擔任導覽員,看見這支傳奇舞團在台灣半世紀的精彩。
《我心我行》導演姚宏易的自我提問:如何在有形的現實中捕捉藝術的無形?
我們與導演姚宏易進行對話,這位將劇情片、紀錄片、現代舞劇與舞台劇形式合而為一的電影創作者,是如何看待電影與舞蹈之間的藝術性?
《疫起》&《人選之人》導演林君陽:真正觸碰到我的是跟世界的連結
北師美術館「酷共生」展覽:人類要如何與地球萬物共生共存?
傑克丹尼╳麥拉倫車隊強強聯手,「限定版」送你到F1新加坡賽車現場
如果你是F1賽車和田納西威士忌的粉絲,請擦亮眼睛!絕不容錯過這一瓶2023傑克丹尼田納西威士忌「麥拉倫限定版」,還有機會免費拿到F1新加坡賽車門票。
阮劇團20歲的成人禮《FW:家的妄想》:以戲劇的真實,記錄離開或留下的足跡
今(2023)年8月,阮劇團應香港劇團「一條褲製作」之邀,以《FW:家的妄想》參與第三屆紀錄劇場節,這是他們第一次登上香港的舞台。這個週末《FW:家的妄想》(9/16 、9/17 )將回到嘉義演出。
專訪《日子》蔡明亮:「如果我們會看月亮、看風景、看身邊愛的人,那何必看電影?」
蔡明亮第11部電影作品《日子》於近日上映。這部僅有46顆長鏡頭、全程幾乎無台詞的慢電影,是這位一代宗師近十年的生活總結。
EP36 | 楊力州:鏡頭下的真實與議題
《成功補習班》主演詹懷雲×邱以太——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青春戀習曲
2024奧斯卡最佳動畫片:宮崎駿《蒼鷺與少年》片中寵粉彩蛋下不完
《蒼鷺與少年》拿下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這部由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睽違十年推出的最新作品,也是宮崎駿繼「神隱少女」後,時隔21年再度奪得奧斯卡桂冠。
潮間帶上的彰化味:彰化永續漁業的未來
彰化沿海因特殊的潮間帶環境,長久以來發展出獨樹一格的養殖漁業與產業文化,近來也有越來越多漁民轉型友善養殖,賦予沿海養殖漁業全新的氣息。
紐約不是天堂,是我落淚的地方——專訪《我的天堂城市》導演俞聖儀
傳統文化於媒體世代的憂與喜——專訪「第12屆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策展人司黛蕊
今(2023)年「第12屆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以「媒介/記憶」為題,呈現傳統文化與故事在不同的媒介、時代下被述說的方式。
2023「東京藝術周」精彩焦點一次看:50個展場覆蓋全東京,直擊當代藝術現場
第二屆「東京藝術周Art Week Tokyo」將於 2023年11月2日至5日舉行,作為東京最具野心、覆蓋全市的當代藝術企劃,聯手東京市內共50間藝廊和藝術空間,展現日本藝壇的深度與活力。
追悼詩人瘂弦——他是華文現代詩啟發者,也是推動文化的編輯者
第27屆「臺北文化獎」得主中,年紀最大者為已高齡91歲的瘂弦,作為華文現代詩的啟發者,獲頒此殊榮當之無愧。瘂弦於2024年10月11日早晨於溫哥華逝世,享耆壽92歲。
【VERSE 開箱】金馬獎唯一指定啤酒!百威金尊╳金馬60屆聯名「金」微醺
劇場人姚立群——牯嶺街小劇場掌門,提升台北實驗劇場能量
多年來,「牯嶺街小劇場」館長姚立群持續透過表演藝術空間營運、策展及創作,豐富了台灣的多元文化,並為表演藝術工作者,提供一處容納各種前衛創作嘗試的展演場所。
曹家洋樓:修復地方歷史紋理,打造永續美好家園
一個沒有固定成員的組織卻有最大社會影響力,為什麼?
「沒有人就是任何人」的特性,反而包含了每個人的參與性,這股以科技驅動公民運動的力量如強風吹拂,從台灣到國際,挑戰不合理,創造新的可能。
小智研發:燃燒吧火鳥!把垃圾化為獨一無二的性感建材
《斯卡羅》導演曹瑞原:影集只是起點,盼台灣人繼續探尋土地的故事
《斯卡羅》既然改編自小說,很難避免討論原著和改編劇本之間的差異。例如關於認同,及對族裔身分的質疑比較具文字性,在影像媒材中並不易表達。
永遠的美麗少年:「琪姊」陳俊志活出龐克酷兒熱血人生
何謂鄉土:重看黃春明、張照堂的《芬芳寶島》與台灣七零年代
回不去的《追憶立陶宛之旅》:逃亡藝術家以私電影擁抱鄉愁
凝望柏林圍牆倒塌前後:記錄劫後餘生的真實邊景
東西德統一之後,弗柯·克普導演成了旅人,他並非明確地直線移動來拍攝影片,他沒有把目光移向從前的西德和西歐,而是移向東邊。
一個流亡導演的《自由行》:只要找到自由,創作永遠是獨立的
再會了青鳥居所!一間書店結束了,但書店精神不死
本季最受注目HBO影集《東城奇案》:凱特溫斯蕾演出美國沒落小城悲歌
展開自由的想望:國家人權博物館,帶你探勘台灣歷史幽暗處
大坂直美與東京奧運的另類意義:擁抱多元種族是日本的未來
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昭和最強辯論會 激盪日本左右派大對決
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監禁」與「離散」該如何透過藝術再現?
《游牧人生》的寓言:在資本帝國中飄浪 獻給不得不上路的人
黃崇凱 VS. 拍謝少年(上):台派中年站出來!文學與搖滾樂的共時宇宙
黃崇凱 VS. 拍謝少年(下):乘著「新台風運動」 飛向有夢的未來
北美館館長王俊傑深度專訪:跨領域共同去找一個從未發現過的領域
超級影癡温貞菱:透過影片探問人性 咀嚼黑暗才能了解光明
威斯安德森《法蘭西特派週報》終於上映 2021金馬國際影展強片曝光
《漢聲》與《雄獅美術》:兩本文化雜誌先驅五十年的歷史大夢
《漢聲》與《雄獅美術》反映了1970年代台灣新誕生的文藝風潮,自創刊至今50年,像是一條帶領本土藝術從錨定自我到內向反省的創生軸線。
轉動台灣電影的推手: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獎得主黃建業
1980年,年僅26歲的黃建業出版首本電影著作;2021年,台北電影獎頒發卓越貢獻獎給這位資深影評人,肯定他對電影圈的長年付出。
臺北眷村文化節「拾眷拼圖」:結合線上映演,開啟眷村已知與未知的風景
乘坐「當代澳洲新浪」,無懼艷陽照亮歷史傷痕
高雄電影節「當代澳洲新浪」單元選映的影片中,創作者仍熱切迎接驕陽,自豪呈現其孕育的美好,也坦然檢視它照亮的一切瑕疵與傷痕。
率性拋卻性別框架:徐景亭讓三重黑色聚落新生
《削瘦的靈魂》與歪邪作家:七等生散步到哪,哪裡就是通霄秋茂園
朱賢哲導演以紀錄片捕捉作家「七等生」在斗室裡伏案苦思寫作叛亂,而作家的故鄉苗栗通霄,有座奇異歪邪的秋茂園,正恰似七等生之文體風格。
矛盾尚未解決,同志仍須努力:台灣土地改革與WTO的進擊之路
關於台灣土地改革,及加入WTO面臨到各式挑戰,我們邀請長期關注農村問題的作詞人鍾永豐撰文,這次他以犀利角度回應公視《未完成的任務》。
掀開眷村文化新篇章:通過電影,逐一拼起臺灣的數十載歲月
KKBOX參上!給新世代一個「聲音」的美好未來
一群新生代領導人正透過科技創新與資本力量,企圖再造 KKBOX 品牌、轉型聲音提供者,他們能在音符與程式碼之間,摸索出台灣聲音的未來?
不是所有的海水都能變藍
賈樟柯宇宙
在賈樟柯的電影宇宙裡,藍天不會消失,只是距離很遠。一旦有機會卸下口罩,就要趁機呼吸一下最真實的空氣。而這一切,他總要持續透過電影去說出來。
賈樟柯X張鐵志:回到歷史現場尋找見證人
薛岳逝世30周年——裂縫中的我們
窺看女體就是藝術:如何理解紐頓的攝影?
導演樓一安的御用演員:呂赫若投胎來的莫子儀
莫子儀,大家叫他小莫,很多人心目中的男神。在那些愛慕者眼中小莫就像自帶 2K 大燈,在片場就只有我會叫他笨蛋,跟他講幹話。
書店作為跨域的場所:蔡瑞珊與林韋地的對談
侯孝賢的電影宇宙:拍電影那麼久,所有念頭終歸一句「心甘情願」
【UnderLine X VERSE】Dare:如何衝撞我們的時代
小曼VS.吳聖雄:一場疫情將馬來西亞「鼓藝」展演推向線上舞台
上帝保佑 阿彌陀佛!林強向前走到坎城最佳電影原聲帶
武俠導演胡金銓的動畫遺產:《張羽煮海》結合中式傳奇與台灣海洋風情
《張羽煮海》是國家影視聽中心的精裝非賣品,「這本書最初只求推廣,暫時先不販售。」VERSE獨家揭秘,帶大家一探這可遇不可求的珍藏。
凝視雷光夏的音畫宇宙:彷彿在霧中風景裡奏出影像
女性導演「不無聲」: 柯貞年、陳芯宜開創屬於他們的電影新局
致自由!從賴和到陳定南的台灣不羈精神
公視《不羈-臺灣百年流變與停泊》選擇從日治時期到1990年代於文學、哲學、民歌、政治四個場域裡「台灣自由主義」的四位代表人物,描繪其「不羈」的肖像與實踐。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吟詠李雙澤,不羈的文藝復興人
猶若紀念自由主義,不被制約的理想年代;暗夜仰望稀微星光,李雙澤的青春熱愛殉身山海兼美的淡水小鎮,影片結語是林洲民不勝欷歔的悼念。
生成中的台灣未來檔案:《未完成的任務》從歷史中開創新局
公共電視監製系列紀錄片《未完成的任務》以每集50分鐘的篇幅,講述台灣邁向現代化治理的演進過程中,受不同帝國在各個時期殖民的影響。
旅遊節目也可以這樣做:跟著瓊安娜用旅行認識文化與歷史
魏德聖深度長訪談(下):「我一直覺得台灣有人文思考的人沒有什麼商業頭腦,有商業頭腦的人沒有人文的思考。」
文藝後殖民的超前部署:從《日曜日式散步者》到《共時的星叢》
在風車詩社外,對於台灣同一時代其他藝術領域的創作者來說,面對西風東漸的現代主義,他們是如何轉化舶來的現代主義思潮,展現接地氣的能量?
莫子儀與《親愛的房客》主創推薦片單:以家族羈絆為起點 一路飛向太空拯救宇宙
CATCHPLAY+獨家邀請《親愛的房客》導演鄭有傑、主演莫子儀、白潤音、姚淳耀、配樂法蘭,分享他們熱愛的家庭、科幻、愛情、紀錄片及喜劇。
將國家記憶存進樹林:希望片庫有一座新冰箱 冷藏歷史才可能回到未來
國家影視聽中心執行長王君琦初次造訪片庫那天,在工廠林立的樓房間迷了路,誤入隔壁麵粉廠,好不容易摸索找到正確位置,發現對門竟是紙紮廠。
驚豔「台劇」來勢洶洶:更多台灣質感影集 Coming Soon
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科技藝術回應大疫時代
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正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展出中,以「非日常」為主題,探索疫情造成的日常變化,並以科技藝術作為反思與回應。
鄭宜農的本能與好奇:你可以跟我一起困惑,也可以告訴我你認為的答案
鄭宜農以旺盛的求生意志和好奇心觀察世界,時常是摸著社會的邊緣前進,偶爾也會以小跑步的姿態衝出限制,同時感受社會給予的回應,不知不覺,成為這個時代的議題代言人。世界是複雜、多變、不斷前進的,鄭宜農也是。
時代的容貌:從《百工圖》看台灣社會的意識型態轉變
台灣電影在巴黎(下):Filmosa巴黎台灣電影節策展人王慧茹專訪
Filmosa期待終日文化部能夠設立海外專案計畫,定期在巴黎舉辦帶狀一定規模的台灣影展,延續讓台灣的精采電影文化持續被世界看見。
《漂浪人生》:無法透過攝影機紀錄的雙重「逃離」
電影《漂浪人生》是一部關於「逃離」與「何處為家」的電影,是影史上首部同時提名最佳動畫長片、最佳紀錄長片和最佳國際影片三獎的電影。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DAY 1:用我們的語言大聲唱歌
北流音樂故事沙龍系列座談「我們的歌是如何被唱出來的?」,首日講座邀請謝銘祐、吳念真、舒米恩與以莉高露討論台語歌與原住民音樂浪潮。
義無反顧的性別革命:從張國榮演活了程蝶衣說起
黑色聚落:三重193巷工廠群像
挖掘意義的、異議的礦: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
睽違25年,台灣終於又舉辦一次洪瑞麟的大型個展──「掘光而行:洪瑞麟」,補償了漫長的25年間,他在台灣欠缺的聚焦及討論。
在屏東,與海約會的十種方式:來去海上談戀愛
《百工圖》裡的勞動紀實與音畫實驗(下):高重黎《漫畫人》
《百工圖》裡的勞動紀實與音畫實驗(上):黃明川《採石為生的部族—石礦工人》
聆聽她們的聲音:TIDF「台灣切片——真實的呢喃:1990s以降的女性私電影」
2022年TIDF影展「台灣切片」單元策畫「真實的呢喃:1990s以降的女性私電影」主題,引領觀眾在一部部女性創作的作品中,聆聽1990年代的她們發出的呢喃述說。
電影《少年》:返回運動、重啟運動、不斷運動
談濱口竜介電影:成為不同的自己,才能抵達真正的自己
從2008年《暗湧情事》,再到如今入圍四項奧斯卡的《在車上》,濱口竜介總用他獨特的風格及口白的堆疊,從一顆顆鏡頭探求自我。
職業無分貴賤,但有分性別:《百工圖》裡的「女性問題」
定錨台灣文學的座標:《台灣男子葉石濤》
與細野晴臣、村上春樹合作的新銳漫畫家高妍: 不放過創作慾,也不放過自己
橫越三大洲的拍攝是為了什麼?專訪《為了國家》導演Rachid Hami與演員Karim Leklou、Shaïn Boumedine
詩與歌分久必合的刺激火花:專訪「滾動的詩」鴻鴻×神棍樂團
透過VR,站在歷史與現實的界限中:多媒體藝術家權河允
電影辯士——上世紀的電影守護者,至今仍該存在的理由
桃園電影節「魔幻時刻」:從未來看當下,探索電影與真實的界線
吳晟×吳音寧:「家」是溪州的土地,也是文學
王君琦專欄:電影院之必要
受到新冠病毒影響,全世界的電影院都陷入一片愁雲慘霧之中,線上串流技術瞬間成了保命仙丹,從片商到電影院到影展無一不投入「虛擬」放映的懷抱。
我所知道關於濱口竜介的二三事
被世界看見的台灣小吃:林聰明沙鍋魚頭的三代創新
《瀑布》導演鍾孟宏揮別中島長雄:離開才不會讓我厭惡自己
導演鍾孟宏自述:不管是中島長雄,或是鍾孟宏,不就是同一人嗎?沒錯,是同一人,但是對我而言,離開中島長雄是一個改變的開始。
周東彥談VR創作的獨特魅力:抓住空間感與比例
迎接元宇宙,未來內容敘事的全新想像:文策院推進學程
文化內容策進院在11月舉辦第二屆TCCF創意內容大會,展現許多新創意內容與創新科技的各種可能,豐富呈現了未來文化內容場景。
重新認識羅大佑
《宜花東鹿記》紀錄片中,忠實記錄了羅大佑在2020年展開的「宜花東鹿」巡演,他分別在鹿港、台東、花蓮及宜蘭的開啟戶外演唱會。
香港媒體工作者張潔平:不認命的媒體人 永不放棄為香港發聲
《曲盤開出一蕊花》:閱讀台灣流行音樂的第一個黃金十年
洪芳怡《曲盤開出一蕊花》以音樂學訓練的耳朵、細膩的文字,從唱片曲盤之物質性出發,爬梳日治時期十年餘的台語流行歌黃金時代。
經典同志電影《藍宇》20周年:關錦鵬追求動人故事
關錦鵬導演最會拍的是「女人戲」,然而他不只述說女性故事,而是動人故事。第38屆金馬獎拿下最佳導演的《藍宇》,便是為此而生。
【VERSE VOL. 09】說故事的未來式
向邊緣者借鏡:走在崎嶇路上的香港同志電影
關本良 ✕ 卓男 ✕ 王師:抗爭下的港片與即將綻放的台灣電影時代
黃心健 ✕ 陳芯宜 ✕ 蔡明亮:VR會把世界帶到哪裡?
虛擬實境,讓人類到達未來:高雄電影節「XR無限幻境」策展人李懷瑾
台灣影視創作最獨特的拍檔:陳芯宜與樓一安最想說的故事是什麼?
從青澀的大學時代,樓一安與陳芯宜就在輔大大傳系廣告組同處一班,往後,倆人的合作關係持續了許多個年頭,並各自走出自己的敘事風格。
濱口竜介的風格分析:他與電影「之間」
宋岳庭〈Life‘s a struggle〉:革命性開拓華語嘻哈創作
一口咬下台灣電影三明治:台灣影視如何多方出擊、走向國際?
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長丁曉菁、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聞天祥,與《VERSE》社長張鐵志暢談台灣影劇近年的發展,以及這些精采佳作如何被帶向國際舞台。
從最後身影追思一代電影巨人李行
Lightbox:一間為所有人開放的攝影圖書室
由圖書、講座、共享資源等工作軸線相織而成的10坪空間Lightbox,以關注台灣攝影與創作環境,是台灣第一個由民間發起並免費開放的攝影專門圖書館,
Podcast大爆炸之後,聲音經濟的未來在哪裡?
「我在故我是」的愛國宣言:台法共製電影《為了國家》劇組獨家專訪
台法共製電影《為了國家》(For the Country)在法國、摩洛哥和台北進行三地拍攝,探討對於母國、故鄉和自我的文化認同。
蕭賀碩〈蘭嶼的藍〉:那些情歌沒有告訴你的事
第94屆奧斯卡哪裡看?入圍作品觀影指南
我是拍電影的人——專訪時代革命導演周冠威
周冠威已記不清楚是從總時長多少的龐大影像資料中,剪出兩個半小時長的紀錄片《時代革命》。拍攝動機,是想讓人能夠看明白反送中運動每分每秒的局勢變化。
濱口竜介《在車上》:如果我們的語言是「不需要言語」
濱口竜介的《在車上》將村上春樹的故事主軸從男女換成了語言,如同電影裡從黃色置換成紅色紳寶900,成為另一趟相似卻截然不同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