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2025春季年會 0
2025春季年會 0
60年台東老穀倉如何蛻變美術館?走進「池上穀倉藝術館」感受稻花香的文化新生

60年台東老穀倉如何蛻變美術館?走進「池上穀倉藝術館」感受稻花香的文化新生

從老穀倉到美術館,「池上穀倉藝術館」承載了深刻的農村回憶與文化精神。在台灣好基金會與在地居民的共同創生之下,成為了扎根在泥土裡、與池上一起呼吸的美學空間,亦是東台灣重要的藝文地標。

大片大片的綠意綿延,微風淌過,十里稻花香——這是對台東池上的第一個印象。棲息於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間的池上,被群山環抱,不僅有著得天獨厚的縱谷風光,也是盛產好米的原鄉。

在鐵道迷熱衷打卡的鐵路平交道旁,池上穀倉藝術館靜靜地坐落於此。於池上耕耘藝文活動多年的台灣好基金會,以農村生活為核心,配合四時節氣,推出池上四季文化活動——春耕野餐節、夏耘米食節、秋收稻穗藝術節以及冬藏文化講座。2015年時,台灣好基金會將當地的老屋修整利用,並邀請藝術家駐村、走進農田與村莊,將在這塊土地上感受的時間、山水、人情味等揉進創作。而為了將藝術家送給池上的禮物收藏、展示,池上穀倉藝術館便於焉而生。

池上穀倉藝術館如同名字所昭示的,前身是一棟60年的老穀倉。主人梁正賢先生在當地是「土地公」般的存在,不僅投入大量心血推動池上在地有機米的發展,更是主動提供具有歷史的珍貴穀倉,經由陳冠華建築師改建後,成了優美的藝術空間。特別的是,池上原本就有居民參與的社區傳統,因此這可以說是台灣首座由居民凝聚共識催生而成的美術館。不論是經營風格、建築設計、展覽活動等,每一寸角落都見證了池上居民對這片土地淳厚的感情,以及農村歲月的共同記憶。

穀倉藝術館的設計樸實簡約,卻也不失精緻與巧思。大廳櫃台的木製環形桌以「稻米鼓風機(風鼓)」為靈感,天花板上的吊燈則是風鼓的轉軸造型,將當地的農家生活融入藝術場域,而柚木大門是由台東原住民藝術家拉飛.邵馬(Lafin Sawmah)親手打造而成。大廳中挖空的大型圓窗,將封閉的空間轉化為開放性的視覺體驗,讓館內景致與窗外風光相互流動,使經過的居民隨時都能與藝術拉近距離,處處延續在地尊重土地、親近環境的溫柔。

大廳櫃台的木製環形桌以「稻米鼓風機(風鼓)」為靈感,天花板上的吊燈則是風鼓的轉軸造型,將當地的農家生活融入藝術場域。大廳櫃台的木製環形桌以「稻米鼓風機(風鼓)」為靈感,天花板上的吊燈則是風鼓的轉軸造型,將當地的農家生活融入藝術場域。

池上穀倉藝術館的鎮館之寶為蔣勳的〈山醒來了〉,疊鑾蒼翠,晨光破曉,清雲出岫,金燦燦的曙色喚醒群山,也喚醒人間。穀倉藝術館於2017年開館至今共舉辦16場展覽,包括「雲淡風輕—蔣勳私藏展」、「我們所敬愛的臺靜農老師」、「席德進—歷史就是我們自己/傳奇作品私藏展」等多元策展,而剛落幕的「如果你先我一步聽見」展覽,則透過聽覺和視覺的感官體驗,凝聚了21件藝術銀行收藏和106位池上住民的心聲。

蔣勳〈山醒來了〉。蔣勳〈山醒來了〉。

池上穀倉藝術館也不只是單純展示藝術家作品的空間,更是在地民眾交流、深耕藝文的平台,不論是工作人員、志工或是路過的居民,甚至是在附近上課的小朋友,在與他們的對話間,都能看見大家眸中對這座美術館滿溢的熱忱。這棟由老舊穀倉蛻變而成的地方藝術館,承載當地共有的文化精神,在稻浪漫過時光之際,早已成了池上人生活中一片不可或缺的拼圖。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整理自《VERSE》026 「歡迎來到美術館」,更多關於台灣美術館的故事請見雜誌。
購書連結:誠品博客來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林奕辰 攝影/林家卿 編輯/DOMINIQUE CHIANG 核稿/高麗音
VERSE VOL. 27 和移工做朋友VERSE VOL. 27 和移工做朋友
  • 文字/林奕辰
  • 攝影/林家卿
  • 編輯/DOMINIQUE CHIANG
  • 核稿/高麗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