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展覽《半島一瞬:聆聽牡丹的聲音》,探訪牡丹社事件的歷史地點
屏東縣政府自2018年起推動「牡丹社事件再造歷史場域計畫」,活化歷史場域,再現台灣島上的關鍵歷史記憶。在觀看展覽《半島一瞬:聆聽牡丹的聲音》之後,不妨動身前往恆春半島探訪歷史,置身在牡丹社事件的歷史場景之中,遙想19世紀的台灣樣貌及事件的驚心動魄。
屏東縣政府自2018年起推動「牡丹社事件再造歷史場域計畫」,活化歷史場域,再現台灣島上的關鍵歷史記憶。在觀看展覽《半島一瞬:聆聽牡丹的聲音》之後,不妨動身前往恆春半島探訪歷史,置身在牡丹社事件的歷史場景之中,遙想19世紀的台灣樣貌及事件的驚心動魄。
2018年9月,屏東縣政府開始推動「牡丹社事件再造歷史場域計畫」:以牡丹社事件為主軸,計畫基地劃定在事件發生地「恆春半島」,並藉由歷史研究與場域調查規劃事件的歷史場域點再造方案。透過修復並活化歷史場域,再現台灣島上的關鍵歷史記憶,讓作為事件主角一方的牡丹群社及高士佛社英勇捍衛家園的精神得以彰顯。
計畫初期,首先進行歷史場域景點相關的調查研究,作為後續規劃的基礎。而後進行歷史場域點的修復整理,例如牡丹社事件歷史現場的古步道「牡丹路社-高士佛社古道」、「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碑文及「明治7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及遺構等;後續並建置展示事件相關史料並提供解說導覽的「牡丹社事件故事館」,「恆春古城東門城樓」的整理及環城步道的動線規劃和整備。除了環境的整備,亦著手規劃牡丹社事件相關的主題觀光路徑,創造具文化性與地域性的文化觀光導覽系統。
2021年7月中旬,屏東縣政府再度啟動「牡丹社事件再造歷史場域計畫2.0」,新版計畫將更進一步深化在地參與,強調作為事件主角的排灣族主體性與歷史話語權,並形塑牡丹社事件文化品牌,帶動屏東恆春半島文化觀光產業發展。
在閱讀展覽之後,不妨動身前往事件發生地點「恆春半島」,置身在歷史場景之中,遙想19世紀的台灣樣貌及事件的驚心動魄。
牡丹社事件歷史場景
❶ 石門古戰場
牡丹社事件關鍵一役「石門之役」發生地。石門的排灣族語地名「macacukes」,峽谷地形險要,是通往牡丹群社的必經門戶。1874年5月22日臺灣蕃地事務都督參謀佐久間左馬太率軍直攻四重溪中段的石門峽谷,與埋伏的牡丹群社及高士佛社戰士對戰,最終日軍取勝。經此戰役,原本在觀望的其他瑯嶠諸社皆轉與日本結盟。
❷ 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
1871年琉球漂民事件遇害的54名宮古人就地葬於雙溪口。1874年西鄉從道領軍征台,將54人遺骸遷葬至統埔庄(今車城鄉統埔村),墓碑前後方分別刻以「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及悼念碑文。戰後統埔琉球藩民墓一度荒廢;1979年沖繩史學者又吉盛清推動改修。
❸ 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
又名「龜山安營紀念碑」。1874年(明治7年)征台的西鄉軍駐紮本營於龜山;日本領台後,1916年恆春支廳長塩尻彌太郎於龜山本營地跡立「明治七年討蕃軍本營地」紀念碑。戰後龜山本營紀念碑遭到破壞,碑文毀損。1996年墾丁國家公園整理紀念碑及跡地,並設牡丹社事件解說牌。
❹ 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
1936年3月15日,總督府於石門戰場設立「西鄉都督遺績記念碑」,碑體以青銅鑄造,由總督府技師井手薰設計、第十六任總督中川健藏題字、總督府總務長官平塚廣義撰寫碑文,以彰顯西鄉從道的功勳。戰後,紀念碑題字被改為「澄清海宇還我河山」;2016年題字再遭刮除,呈現有碑無文的狀態,直到2020年才恢復成1936年的題字。
❺ 恆春古城
牡丹社事件後,欽差大臣沈葆楨為瑯嶠設縣建城,1879年建成軍事防禦用的「恆春縣城」:城開四門,城外築壕溝,城垣上設有雉堞、城樓及砲臺。1985年公告為國定古蹟,是台灣現存古城唯一完整保留四座城門者,城牆留存亦相對完整。
❻ 鵝鑾鼻燈塔
瑯嶠海域海難頻仍,在羅妹號事件與琉球漂民事件後,清國在列強施壓下,1883年在台灣最南端岬角「鵝鑾鼻」建成世界唯一的武裝燈塔。日治時期,鵝鑾鼻燈塔被票選為「臺灣八景」之一。1962年燈塔換裝新式大型旋轉透鏡電燈,是台灣光力最強的燈塔,被譽為「東亞之光」。
除了以上6個歷史場景,也可順道前往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牡丹社事件故事館、牡丹村、高士部落(舊稱高士佛社)、九棚灣(舊名八瑤灣)等地,進行一趟沉浸在台灣歷史的旅程。
牡丹社事件展覽《半島一瞬:聆聽牡丹的聲音》
華山場展覽︱2022.5.24 (四)-6.8 (三) 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7A館
屏東場展覽︱2022.6.24 (五)-8.9 (二) 屏東演藝廳1樓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屏東縣政府
協辦單位︱牡丹鄉公所
執行單位︱青鳥文化制作
策展團隊|主持人・蔡瑞珊・張鐵志︱策展規劃・衍象設計實驗室|專案管理・林品婕・俞君儫︱文字編輯・林蔚靜|視覺統籌・金彥良|插圖繪製・廖夢真|宣傳影片・山楂果影像團隊︱歷史顧問・游智勝・史多禮股份有限公司|英文翻譯・戴思博 Bart Dashorst
|延伸閱讀|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林蔚靜
喜歡山、攝影、台灣茶,以及用文字說故事。曾任《VERSE》資深採訪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