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哪,就在那
藥與蜜的生活大補丸——江鵝《俗女養成記》
「所謂的社會標準,讓絕大多數的女人必須疲於奔命才能勉強及格,倒是明顯叫人發現標準並不合理。」闔起書本走入生活,發現此處的「社會標準 / 女人」亦可代換「文學 / 散文」。
【讀到哪、就在那】邊過活邊讀書這回事,像是拿一本小冊子當書籤、
近日讀江鵝《俗女養成記》,有句話記特別深:「所謂的社會標準,讓絕大多數的女人必須疲於奔命才能勉強及格,倒是明顯叫人發現標準並不合理。」闔起書本走入生活,發現此處的「社會標準 / 女人」亦可代換「文學 / 散文」,或者C4取2各種組合。
外文系四年,看了不少大書,舉凡希臘神話、現代主義,紙上盡是神仙打架、英雄旅程,書外執筆者則經大風大浪,生平總有某主義流派背書。在經典文學神殿的台階上坐久了,觀念竟有些僵化歪斜,彷彿語言與敘事是有分層次的:冒險史詩先於大眾文學,大眾文學則包小說與散文,相較於小說的不容置喙,散文隨載體百家爭鳴,使得文學與生活的界線緩慢溶解。
為此,有人闔書喟嘆神殿的地基鬆動,有人則樂見從家書、判書上尋覓好文。作為一介雜食讀者,面對「誰還在讀 / 讀些什麼」的問題,想起中學時代聽過一說:讀到哪、就到那,讀時上心、用時寬心──扣回文學與生活,則指向邊寫邊活的道理。
邊寫邊活說來容易,可怎樣的活法值得一寫,又是滿頭問號說不清。不過,日前讀黃麗群主編為《九歌109年散文選》寫序,她引袁瓊瓊文,言散文實則「普通,然而貴重」,於是欣然想起,自己心中所謂文學,不見得來自書頁紙筆、更不見得具備情節對話,哪裡有人創造性地在生活,哪裡便有可讀可訪之處。
宅在家不犯法的2021年,讀了不少服貼生活、而充滿靈光的散文:舉凡洪愛珠《老派少女購物路線》、韓麗珠《半蝕》,再到愛不釋手的江鵝《俗女養成記》。她們寫普通生活的貴重,把散文作為既能裝菜、也能收珠寶的籃子,表面叨絮購物清單、兒時記趣,實則不卑不亢地寫女孩如何成為女人,並從年少的懞懂煽情走向平凡磊落。
試著爬梳為何女子普通貴重的文字,最能觸動我心弦?
我想起《小婦人》裡,二姐喬寫作時,總要戴上那「繫著紅色蝴蝶結、作為訊號」的帽子,似乎只有如此,書寫才能免於性別的阻礙與顧慮。然而讀《俗女養成記》,江鵝大方脫下寫作帽,甚至一絲不掛,領讀者進阿嬤的浴室、姑姑的房間與母親的廚房。在她的文字裡,大人與小孩、女人與女孩得以平視坐下,共享生活的甜蜜。
隨《俗女養成記》席地而坐,便察覺六年級女生的智慧,兼備老一輩的古雅與新一代的灑脫。首先吃食:出身中藥行的台灣女兒懂得吃陰補陽,〈來去呷一碗麵〉隨阿嬤走市場吃米粉湯吞菜炸,轉過一圈小吃攤再回藥行廚房,〈菜瓜太冷〉、〈中藥行的下午茶〉寫生意人的補氣妙方,江鵝自幼領略食物寒涼,滷肉易上火、空心菜開心脾,家教習得藥補食補,飲食男女能放能收,俗女口福不曾淺。
除了吃睡,與江鵝裸裎相見,可以用溫柔堅定的語言,分享女體秘密。我特愛《俗女養成記》裡的祖孫情,三代同堂屋簷下,「家人之間的愛沒辦法非黑即白,相互依存就是同時損耗又修補的。」(頁132)於是阿嬤可以「恁老母」口無遮攔、孫女則佔家長視角,進行人間觀察。
https://www.facebook.com/LocusPublishingCompany/photos/gm.1264303786933073/10153305335196895/?type=3
想起《天橋上的魔術師》一劇裡,大人常講「囡仔人有耳無喙」,從前我以為,做小孩就該盡力地聽、長大後全力去講。後來,卻發現另一種同樣強大的敘事,是以積極聆聽與示現,指出空間中的另一種聲音。相仿地,處理《俗女養成記》裡與女字相關的話題,與其作潑辣女青,江鵝巧妙退回女孩的抽離視角:〈阿嬤在浴室裡開的課〉、〈不要嫁惦的〉是祖母輩的身體速寫,氤氳間呈現女人的生育重擔。
我很記得她在〈媽媽的早齋〉一文寫:「大多數架構無性世界給女孩們的人,心裡面並沒有一刻放過性。」(頁32)成為女人的過程,並非只能如父執輩的家訓那樣單調線性。
《俗女養成記》或許並非擲地有聲的台女宣言(Manifesto),卻是和著藥與蜜的黑色大補丸,裡頭是查埔人(tsa-poo-lâng)不分世代的人生智慧與霸氣。一帖下肚,也無風雨也無晴,我走入世界,蒐集她們的限時動態、撒隆巴斯、床邊日記,暫時停下文學的測量作業。普通的日子,讀到哪裡、哪裡便可讀可愛。
|延伸閱讀|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許瞳
一九九九年出生的台北女生,經常在散步,疲乏時則看書與電影。曾出版散文集《裙長未及膝》、《刺蝟登門拜訪》,記錄新世代的城市觀察。關注Z世代創作力,共同創辦《不然呢Brand New》青年文集。除了中文書寫,也透過英日翻譯將故事轉印為不同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