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用逝者的眼睛看,以VR看逝者的世界」高美館〈X人稱—黃心健的元宇宙劇場〉
Promotion

「用逝者的眼睛看,以VR看逝者的世界」高美館〈X人稱—黃心健的元宇宙劇場〉

高美館〈X人稱—黃心健的元宇宙劇場〉是高雄市立美術館首次以VR/XR為主題的展覽,亦是藝術家黃心健首次於台灣舉辦的大型回顧展覽,將完整展出近年藝術家戮力發展、屢獲國際獎項肯定的VR系列作品,包含《沙中房間》、《登月》、《高空》、《輪迴》與《失身記》等。

攝影/周柏辰

高美館〈X人稱—黃心健的元宇宙劇場〉是高雄市立美術館首次以VR/XR為主題的展覽,亦是藝術家黃心健首次於台灣舉辦的大型回顧展覽,將完整展出近年藝術家戮力發展、屢獲國際獎項肯定的VR系列作品,包含《沙中房間》、《登月》、《高空》、《輪迴》與《失身記》等。

對黃心健而言,「藝術」的啟蒙,是來自於母親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他的母親是油畫家黎蘭女士,在那個年代,藝術家很難成為一門專門的職業,即便是母親的名師也須仰賴家族資助才得以繼續創作。黃心健自述並非出身富裕之家,黃母雖然曾獲公費赴日本筑波大學深造研究,但過去也投身過諸多種工作,他曾見過母親從事手繪和服腰帶,或是時常一邊履行家務,一邊家教學生才得以支撐經濟,讓他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

回想起母親給他的美學教育,大半都是從生活場景而來,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家教學生遇到一處不知該如何作畫的時候,黃母正在洗菜,順手一甩、往身上擦,就拿起炭筆妙手生花,恰到好處就那一畫,平凡的一幕卻給他帶來相當深遠的影響,自那一刻起他理解到,藝術無須去區別為一種神聖高深的殿堂,更活於生活的各個層面,如同書櫃上各種藝術理論的書籍是他兒時的課外讀物,也是以這樣的方式存在,自然流露在黃心健的個人創作上。

攝影/周柏辰


承載著他人的遺愛,替他去看這世界

四歲那年不知是貪玩還是不幸,黃心健的右眼遭逢病菌感染,又遇上不當的治療方式,眼角膜受損進而失明,他回憶當時母親尋遍各種醫生、偏方,甚至找上南洋特異功能大師,努力抓著童稚的他擠到會場最前面,希望透過大師超能力觸摸治病。

這段一半光明、一半暗夜的日子,過了十年後奇蹟地獲得了神妙的機緣。在斯里蘭卡還與中華民國尚有友誼關係的那個年代,斯國政府鼓勵人民以捐贈器官回饋臺灣的扶助,黃心健當時在中學上課,課堂中就突然被緊急喚去醫院,移植了24小時前還在另一位少年已故肉體上的一隻眼睛。

黃心健回顧起這段魔幻的經歷,總認為自己現在彷彿有一半是為過世的人觀看這個世界,因此在他赴美讀書、考取駕照時,義無反顧直接勾選器官捐贈同意書,試想萬一有個不幸,可以再讓他人帶著這雙眼睛去替他看看世界。

連結到他現在從事的 VR 創作,也如同將創作者的視力分享給其他人。

《輪迴 Samsara》(2021),從黃心健眼角膜移植的故事出發,想像用新的身體重新感受、體驗宇宙,試圖尋求自身性靈最終的超脫。

無法忽視的社會責任感,令他的人生不斷轉彎

黃心健雖然熱衷於創作,但母親深知藝術家的路並不好走,希望他為自己的未來多打算,18歲那年他考上台大機械系就讀,也於此同時,母親赴日進修時,寄來許多錄影帶,裡面記載著國際藝術家使用電腦創作藝術的過程。那是1984年,一個臺灣工科學生突然獲得了腦洞大開的啟發,以往認為只能用在硬梆梆的工程與程式語言上的科技,原來也可以成為創作的媒材,就此為黃心健種下了發展科技藝術、新媒體藝術的種子。

影響他找回初心的另一件事,也與外國有關。1986年,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挑戰者號太空梭在空中解體爆炸,大三的他在宿舍食堂上得知這個消息震撼不已,想到未來做的工程,若是誤傷到人,甚至害人致死的話,這是一個很大的責任,機械又是人數眾多的團隊在運作,責任分散,更無法輕易歸咎了。

黃心健反思工科的教育,學生習得這些技術和知識,卻沒有被教導該如何保護人,相對醫療體制上有醫師守則,但科技發展遠比醫學帶給人更大的衝擊和影響,卻沒有教導工學院學生更多的人文素養與道德操守。

背負著這樣社會責任感,似乎也體現在他的職業生涯初期。黃心健毅然決然脫離工科,便赴美重新從大學修習創作設計。畢業之後,他投身了電玩遊戲產業,「本來覺得電玩應該是開開心心,但我自己工時很長,每天14、16小時,壓力很大,也用玩電動的方式休閒,但其實沒有抒發,在我身體還是累積很多憤怒。」黃心健談起這段時期的他,很貼切地用「靈肉分離」四個字形容,他說:「某一次收工開車回家,不自覺飆到90至100公里,還是覺得太慢,腦袋很亢奮,身體卻很疲倦,也正是彼時開始認知到危險。」1999年,美國美國高中科倫拜槍擊案,死了十幾個學生和一位老師,這起事件如晨鐘暮鼓,他開始思考媒體刺激、虛擬與意識這些命題,決定再次轉換跑道,投入完全的藝術創作。

《沙中房間 La Camera Insabbiata》(2017),黃心健和美國藝術家蘿瑞·安德森合作,以西藏的「中陰身」為概念,講述七天內現世意識與記憶逐漸消散,靈魂才能再進入下一個輪迴。榮獲74屆威尼斯影展VR競賽片單元的最佳VR體驗大獎。

理工腦、藝術魂
西方科技與東方哲思

「過去某個教授曾做一個實驗,想知道讀書和電玩何者腦波會比較頻繁?正當大家都認為遊戲聲光效果較為刺激應該會勝出時,結果實驗發現,讀書的時候,腦部會不停地作工,要將抽象的文字轉為具象的畫面,例如閱讀《哈利波特》,魔法必須呈現在腦中,必須要用想像力才能夠跟隨故事的劇情。

我們現在的娛樂到一個地步,是希望觀眾不要想像,看特效、電腦動畫就好,但今天藝術要是往這個方向走的話,我認為是滿危險的,每一個觀眾都將依賴這些媒體把這些思考的部分都做完了。」

黃心健談論自己的創作概念,總是從科學實驗連結東方哲學,正如他理工專業出身但骨子裡流著藝術家的血液。在作品中可見到許多談論生死或輪迴的概念,他自承魚在水裡面不知水為何物,也是到國外才開始對自己有更多理解,在探索西方思潮和生活的同時,也在檢視、比較自己從小長大的文化。

「我想每一個作品都是那段時間的一些沉思或沉澱,像《沙中房間》,適逢合作的音樂藝術家蘿瑞.安德森(Laurie Anderson)的丈夫過世,我的父親也在 2017 年 1 月離開,我們不約而同想要對「死亡」這個議題有更多的探索;《登月》,主要是對整個人類大事件「登陸月球」 50 週年紀念(2018);《失身記》就是回到我和台灣這塊土地的連結;《輪迴》更是從我自己眼角膜移植的經驗出發,想像如果從人的肉體可以跳到別人的肉體旅行,會是什麼樣的體驗?」

如前述所提,黃心健的 VR 創作中,並非想做到高度擬真或娛樂化,而是朦朧勾勒出一個「虛」,激發觀眾必須要用自己的想像去把虛補實,彷彿藝術家和觀眾一起完成這幅作品,當觀眾的生命經驗不同便會得到僅專屬存於他腦中的感觸。

攝影/周柏辰


走進〈X人稱—黃心健的元宇宙劇場〉成為故事的一部分

本次〈X人稱—黃心健的元宇宙劇場〉是黃心健首次於臺灣舉辦的大型回顧展覽,能夠將歷年的作品完整地呈現在家鄉的同胞面前,他直言一直都將臺灣視為國際展演的基地,能夠在高美館將這些 VR 佈置、沉浸式投影調整成一個最完整的呈現,從離自己最近的地方出發,成為未來在全世界巡展的原型。

黃心健表示與高美館密切溝通策劃的過程,最令他感動的是這次展出相當重視無障礙環境,讓身障者可以沒有任何屏障地自由體驗,他以過去在國外展出的經驗分享,在他的 VR 作品中有很多飛行的體驗,曾見過不少輪椅人士在頭顯拿下後,淚流滿面,這是他始料未及的反應,讓原本不良於行的人,像夢境般,有一個可以突破肉體限制的機會,這是很棒的一件事。

如同黃心健的創作初衷——從生活出發,那不只是來自於創作者本身對社會、人文的觀察,也是貼合著觀者的生命故事,沒有強壓的道德教誨,僅僅提供另一種眼界與提問就足以在虛實之間引發思考的波瀾。

高美館〈X人稱—黃心健的元宇宙劇場〉

展覽期間|2022/10/08 - 2023/03/05(週一休館)
定導時間|10:00、14:30(參加定導需租借導覽子機每人30元整)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101-103展覽室
票價及其他資訊請見官方網站|https://being-x.kmfa.gov.tw/

|延伸閱讀|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李豪 逐字稿/陳昱綸 攝影/周柏辰 編輯/李豪 核稿/郭璈
文字/李豪 逐字稿/陳昱綸 攝影/周柏辰 編輯/李豪 核稿/郭璈
文字/李豪 逐字稿/陳昱綸 攝影/周柏辰、鄭景陽 編輯/李豪 核稿/郭璈
文字/李豪 逐字稿/陳昱綸 攝影/周柏辰、鄭景陽 編輯/李豪 核稿/郭璈
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
  • 文字/李豪
  • 逐字稿/陳昱綸
  • 攝影/周柏辰、鄭景陽
  • 編輯/李豪
  • 核稿/郭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