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真正的國際語言,全世界都聽得懂、都在講「蛤」

一顆「蛤」的多重宇宙

真正的國際語言,全世界都聽得懂、都在講「蛤」

你知道「蛤?」(Huh)是世界上至少橫跨31種語言、16個語系都大致通用的國際級語言嗎?這項發現,不只被國際級學術機構認證,更榮獲2015年搞笑諾貝爾文學獎,並蘊含了語言學的深度意涵。

(圖片/Unsplash)

你知道「蛤?」(Huh)是世界上至少橫跨31種語言、16個語系都大致通用的國際級語言嗎?這項發現,不只被國際級學術機構認證,更榮獲2015年搞笑諾貝爾文學獎,並蘊含了語言學的深度意涵。

當你某天意外掉到荒島,好不容易找到另一個人,亟欲求助,嘗試所會的語言,卻發現對方都聽不懂時,你唯一能保證的是「蛤?」(Huh?),對方聽得懂。 

因為「蛤」這個字,或者說,這個發音,全人類通用。

搞笑諾貝爾獎

這個奇妙的發現,與2015年的「搞笑諾貝爾獎」有關。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可不是世人熟知的諾貝爾獎分支,其名字結合Ignoble(不名譽的、不光彩的)與Nobel Prize(諾貝爾獎),是對世界上對諾貝爾獎最有力的戲仿。

最早由馬克.亞伯拉罕斯在1991年創辦,後來則由《不可思議研究年鑑》(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主辦。搞笑諾貝爾獎每年的獎項都頒發給許多「獨特」的研究,細數過往得獎作品有的匪夷所思,有的則在揶揄之餘發人深思。

例如,2021年的冠軍則是運輸研究獎,得主是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動物學家拉德克利夫(Robin Radcliffe)與其研究團隊,原因是他們在研究怎麼樣運輸犀牛比較好,結果則發現用直升機將犀牛倒吊空中,比讓犀牛側躺、趴下,來得更健康。

又比如,2022年的應用心臟學獎得主是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的認知心理學研究團隊,因為他們研究Blind Date(類似相親、陌生約會)發現,「心跳頻率」比肢體互動更能正確預測好感。換句話說,你和你的戀人,很可能在第一次約會的某刻,心跳頻率是相同的。

「蛤?(Huh?)」與語言學

回到開頭提到的「蛤?」是國際通用語言,這項發現來自2013年普朗克心理語言學研究機構(MPI for Psycholinguistics)的研究,而它則成為2015年搞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要理解「蛤?」的背後原理,則得切到語言學來探討。

Mark Dingemanse、Francisco Torreira與N. J. Enfield三人在研究語言的「修復過程」中,發現了「Huh?」在世界上31種、橫跨16個語系的語言,竟然好像都可以通用。

於是他們從中挑選十種語言,以196個樣本進行分析研究,最終得出「Huh?(蛤?)」一詞真的能以相似的發音、用意,成為橫跨多元語種的國際級存在。

要理解上面這二段,我們可以拿中文的「蛤?」來示範。

回想生活中你會講「蛤?」的情境,通常是別人說話太快、說得太簡略或太艱深,一時難以理解時,會脫口而出的話。

這時的「蛤?」就帶有識別和糾正誤解的意涵。換句話說,使用「蛤」一個字,你就能快速向對方傳達「可以請你再說一次嗎?我需要重新理解前面說的那段話」的意思,而這就是所謂的「修復對話」。

有趣的是,「Huh?(蛤?)」並非人們天生就會,而是後天生活中的對話情境中自然演變、學習而來。也並非所有的「Huh?(蛤?)」都發「ㄏㄚˊ」,有的可能更接近「ㄚ(啊)」、「ㄏㄜ˙」,不過因為「Huh?」的發音包含了母音(又稱元音),正好是舌頭放鬆時最容易發出來的聲音,久而久之,趨同演化就促成「蛤?Huh?」橫跨多元語種,成為「國際通用語言」的成就了。


「蛤?」也能聞名世界

搞笑諾貝爾獎每年總是將獎項頒發給那些看來荒謬、趣味,卻實打實經過科學認證研究出的結果,與世人分享。

創辦人馬克.亞伯拉罕斯在2014年TED TALK說:"A science award that makes you laugh, then think."

搞笑諾貝爾獎的存在,並不只是為了搞笑、逗趣而生,「先大笑,再思考」並讓產生人們關注科學研究、動腦思考的興趣,向來是搞笑諾貝爾獎藏在惡搞外表內的真心話。


最後,為這篇文章收尾,你知道前陣子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為台灣市售的養殖文蛤做DNA鑑定,發現我們平常從市場買回來做絲瓜蛤蜊、烤蛤蜊的文蛤是「台灣原生種」,這份結果甚至還登上了國際期刊《軟體動物研究》嗎?

蛤?Huh? Hã? Aa?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劉芳瑜 圖片/Unsplash 編輯/郭璈 核稿/郭振宇
文字/劉芳瑜 圖片/Unsplash 編輯/郭璈 核稿/郭振宇
文字/劉芳瑜 圖片/Unsplash 編輯/郭璈 核稿/郭振宇
文字/劉芳瑜 圖片/Unsplash 編輯/郭璈 核稿/郭振宇
文字/劉芳瑜 圖片/Unsplash 編輯/郭璈 核稿/郭振宇
文字/劉芳瑜 圖片/Unsplash 編輯/郭璈 核稿/郭振宇
文字/劉芳瑜 圖片/Unsplash 編輯/郭璈 核稿/郭振宇
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
  • 文字/劉芳瑜
  • 圖片/Unsplash
  • 編輯/郭璈
  • 核稿/郭振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