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基隆好物」如何以文創設計建構城市品牌?專訪基隆市文化局長陳靜萍
Promotion

「基隆好物」如何以文創設計建構城市品牌?專訪基隆市文化局長陳靜萍

為了能讓人們了解基隆這座山、海、潮共生的城市魅力,基隆市文化局透過「基隆好物」計畫重新定義在地生活,透過政府、在地品牌及設計師的三角共生合作,在八年的努力下,如今構築出美好的城市品牌。

基隆文化基金會的「潮漩」絲巾禮盒組的設計主題是以基隆八景之一的「社寮曉日」為意象。

為了能讓人們了解基隆這座山、海、潮共生的城市魅力,基隆市文化局透過「基隆好物」計畫重新定義在地生活,透過政府、在地品牌及設計師的三角共生合作,在八年的努力下,如今構築出美好的城市品牌。

對於城市的想像,有些人用狹隘的視野,只看到了土地的地產價值,而文化工作者則將土地看成容納不同時代意義的空間。前者的空間是僅存於此時此刻的過渡性易逝之物,後者則將城市空間視為一個永恆的人類文明展現之地。為了讓一代又一代的人更了解腳下的土地,基隆市文化局執開啟「基隆好物」計畫,重新定義生活周遭的物件,一點一點串連起基隆的當代文化樣貌。

「相較於雙北跟桃園,基隆是一座邊陲城市,所以聚集很多微小的企業組織,因此利用基隆好物的徵選,輔導他們品牌化,做出更有競爭力的商品。」文化局長陳靜萍回憶起基隆好物計畫的出發點,來自於其優異的景觀及文化資源。

她認為,台灣島四面環海,基隆市位居島嶼北部,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與海洋資源做為其競爭優勢,再加上三面環山,與獨特的歷史和人文環境,本身就是極有文化魅力的一座城市。

讓海港歷史成為可輸出的故事

基隆市文化局長陳靜萍認為基隆優異的景觀和文化資源是「基隆好物」計畫的養份。(圖片/基隆市文化局提供)

乍看基隆好物計畫的名稱可能會覺得僅止於商品的包裝設計,其實內容更為宏大深遠。前期基隆市文化局努力塑造基隆好物形象,中後期力圖與十大伴手禮脫鉤,導入更多基隆的在地文化特色,才成如今多元並陳:既有專屬的飲食特產,亦有回鄉創業的洗沐、製鞋等諸多文創品牌的樣貌。

沐澧mooni以「基隆嶼」為靈感發想的擴香組就是以「文化資產景點」為靈感的好證明。(攝影/林家賢)

在基隆市文化局長陳靜萍接任後,更進一步提出以基隆文史脈絡為主題,深化品牌與在地連結。2021,以「文化資產景點」為出發,委託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統籌規劃,攜手基隆在地知名業者及設計師,為故鄉開發「專屬歷史場景再現」的文創紀念品。無論是基隆要塞司令部及其校官眷舍、漁會正濱大樓、旭丘指揮所都成了可觸可感的物件,讓到訪旅客都能帶走一段關於這座城市的身世。這些文化資產跨越數十載甚至上百年的時光,一樑一柱都刻畫著這座海港的故事,如今透過設計思維,再次展現豐沛生命力。

各界專業遴選最佳「基隆好物」

2022年基隆好物計畫有了正式的「基隆好物KEELUNG SELECTED:城市品牌認證標章」。(攝影/林家賢)

2022年基隆市文化局更進一步跨入賦予榮譽標章,首屆「基隆好物KEELUNG SELECTED:城市品牌認證標章商品」於焉誕生。徵集具有在地意象特色及故事性的文創商品,吸引38件商品投稿,選出12件「基隆好物」標章,打造基隆全新城市品牌。

為了迎接嶄新篇章,認證標章商品的初選與決選分別邀請到文化、設計、行銷等多方面的專家擔任評審,包含:《VERSE》雜誌張鐵志社長兼總編輯、KKday團隊與黃昭瑛營銷長、中華平面設計協會王德明理事長、三頁文設計顏伯駿藝術總監、天晴設計易瑋勝創辦人、探照文化李明璁執行長等,基隆市文化局集結文創觀察、設計美學、數位行銷等專業權威,在徵選過程中,從多元角度認識基隆文創品牌及商品,互相交流更開闊的發展可能、與更深層的設計思考。

「希望這些獲得認證的品牌,能夠把自己的商品變得更加精緻,打進全台,甚至未來走向國際。」陳靜萍期望透過全新的「基隆好物」標章認證,與基隆在地業者共同努力,帶動更多基隆品牌加入,一同深化在地文創價值及開發新產品的熱情。

「基隆好物」品牌認證機制的建立,一方面是擴大商機,更進一步是提升城市吸引力,以建立良好的品牌識別為目的,期望能在後疫情時代發揮影響力,成為建立城市品牌的基礎。

在地品牌講述城市魅力

以八斗子漁港在地海鮮為材料心干寶貝干貝醬、小卷醬。(攝影/林家賢)

「來參與標章徵選的產業相當跨領域,而且有些其實都已經是滿有知名度的品牌,都願意以他們的角度詮釋基隆的故事。」陳靜萍提及,參與徵選品牌的多元性,讓她深刻感受到基隆在地商品蓬勃的發展能量。

「它不再是只能存在於架上的文創商品,不再只一味追求經濟產值,而是文化價值。」

獲證標章的品項都能參與文化局主持的輔導計畫,更進一步提升產品文創力與設計力。今年入選的品牌中,除了原本就有實力的在地品牌之外,更有五個接受輔導而重獲新形象的品牌,分別是:博勝行、基隆市文化基金會、基隆市農會、老長生漢方、申時七茶等品牌。

在八斗子漁港以飛魚卵香腸著名的博勝行以「八」、「魚卵」為靈感重塑品牌VI設計。(攝影/林家賢)

源於八斗子漁港,以飛魚卵香腸著名的博勝行,在設計師KateChungDesign鍾雅涵的建議下,重塑品牌VI設計及應用,以「八」呼應漁港名稱,並以八角環繞守護,再以漸變的圓點成為魚卵,趣味俏皮卻充滿記憶點,更延伸出食品之外的包裝商品。而以基隆八景之一的「社寮曉日」為意象,獨特的繽紛粉色破曉天空奇景為靈感,成為基隆文化基金會的「潮漩」絲巾禮盒組的設計主題,是洪天創藝設計師洪天彧的手筆。

基隆琥蜜有了更鮮明的包裝設計。(攝影/林家賢)

基隆市農會產的「基隆琥蜜」,則在客主創意設計師施昌杞的巧手下,以「親切、溫暖、土地」等主軸,以現代感插圖強化了設計意象,有了鮮明又具記憶點的包裝,這些都是迷人的形象重塑。

老長生漢方推出的「藥膳潮食」是以全新形象塑造中藥材,包裝還包含了小食譜。(攝影/林家賢)

正在轉型的老品牌「老長生漢方」在二代接手後,在這次計畫輔導中也開創新的道路,以新品「藥膳潮食」為品牌主調,包裝出「漢方本味」這個新的子品牌,溫暖的插畫搭配上藥材、食材及食器的使用,如燉煮鍋、研缽等,提升便利性之餘,讓中藥材有了新的想像。申時七茶則相當特別,取諧音「沏茶」本就相當符合其品牌形象,反而是基隆沒有產茶,於是在包裝上強化與地方的連結,將基隆的「山、海、潮」等元素融入包裝設計中,且增加了茶包掛架的小巧思,讓喝茶有了新的習慣,也讓產品更有魅力。

「起點之城」豐富的文史資產

泉利米香以基隆文史景點作為包裝設計的靈感。(攝影/林家賢)

「十六世紀時基隆就已經與世界有連結了,跟台南一樣,發展至今也已經400年;而全台第一條公路、台灣海運的航行、台灣海拔的起算點等等,也都是從基隆開始,所以也有『起點城市』的稱呼。」陳靜萍談起基隆之於台灣歷史的重要性。

「基隆也被稱做立體城市,因為15分鐘內你可以在基隆上山下海,感受各種地理環境,我們希望獲選基隆好物標章的這些品項也能有其文化立體度,不再是單純提供買賣的商品,背後還有文化做支撐。」

如今每座城市都在努力尋求獨特性,重新思考空間和人之間的關係,因此城市規劃的首要準則,應當融入濃厚的文史元素,因為那是源於同一片土地的你我的共同記憶。

「如何把冷冰冰的城市空間與建築,變成每位到訪基隆的人都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場域?」這是陳靜萍不斷努力與思考的問題。近年基隆有許多重要的都市更新計畫,力圖擺脫雨都的灰濛老舊,然而陳靜萍卻認為可以再更進一步,將文化元素透過當代設計力,用更柔軟的方式說故事。

「其實文資建築翻新大同小異,重要的是要如何賦予新生命和新故事?這就必須仰賴設計能量與文化創意雙軌必行。」而她認為,基隆好物計畫本身就帶有這樣的特性,這些品牌就是城市人們生活的軌跡,是更深一層介紹基隆的重要夥伴。

政府、地方與設計師共築創意

申時七茶將基隆的「山、海、潮」化為設計元素。(攝影/林家賢)

隨著「基隆好物」計畫的推行,基隆這座城市的內在意義以及豐富的文化符號,得以浮現再造,讓來到基隆的人都能感受專屬自己的城市記憶。

「基隆好物」當然不會只停留在目前階段,更希望能發展出生機勃勃的地方創生聚落。「老實說我也不知道創生聚落具體要做甚麼,不過本來就是混沌不明,因為一切都還在發展中。」陳靜萍說得真切,她認為在創意文化面前,政府不該扮演主宰的角色,不用給予太多的定義與限制,而是提供能量跟後援。這八年透過計畫與在地品牌、設計師的三角聯動所創造的共生關係,正是讓這股得來不易的在地文化力量能夠有機生長,成為真正映照生活的創意聚落的原因。

基隆是一個開放的、曲折的、充滿歷史皺褶、不斷被覆寫的城市。從「基隆好物」這個支點,讓這座城市可以在時代更迭下激發出文化的火光,並在這個人們往來復返的港市裡,累積向外輸出的能量,就像過往在歷史中擔任的角色那樣,有著接納外在創意後予以轉化,兼容並蓄的柔軟。

當然,其實最大的「基隆好物」,就是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

|延伸閱讀|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林世傑、黃博鉞 攝影/林家賢 圖片/基隆好物、基隆市文化局提供 編輯/黃博鉞 核稿/郭璈
文字/林世傑、黃博鉞 攝影/林家賢 圖片/基隆好物、基隆市文化局提供 編輯/黃博鉞 核稿/郭璈
文字/林世傑、黃博鉞 攝影/林家賢 圖片/基隆好物、基隆市文化局提供 編輯/黃博鉞 核稿/郭璈
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
  • 文字/林世傑、黃博鉞
  • 攝影/林家賢
  • 圖片/基隆好物、基隆市文化局提供
  • 編輯/黃博鉞
  • 核稿/郭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