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走讀基隆!5個必訪《八尺門的辯護人》熱門景點:海濱國宅、阿拉寶灣、排骨蝦仁飯排隊人潮止不住

走讀基隆!5個必訪《八尺門的辯護人》熱門景點:海濱國宅、阿拉寶灣、排骨蝦仁飯排隊人潮止不住

《八尺門的辯護人》被稱為今年最強台劇,引發媒體和觀眾熱烈討論,不論是劇情故事,或者死刑和移工的議題,還有這座讓人熟悉又陌生的山海之城——基隆。

往和平島的方向,一過和平橋的右邊即是八尺門。(攝影/YEH CHE WEI)

《八尺門的辯護人》被稱為今年最強台劇,引發媒體和觀眾熱烈討論,不論是劇情故事,或者死刑和移工的議題,還有這座讓人熟悉又陌生的山海之城——基隆。

這齣戲劇情以基隆為主要背景,也大部分在基隆拍攝,影片的確讓許多觀眾重新認識這座海港城市的魅力。基隆是一座獨特但被低估的城市,他不僅在地形上有山海與城市的豐富層次,在歷史上與台灣四百年來的命運息息相關,過去幾年更有許多歷史現場被活化,也有許多在地人士以各種努力貫注新能量,讓基隆變得很不一樣。

《VERSE》曾出版專書《在基隆:城、海、山與未來》,也報導關於基隆的各種故事,從歷史背景、旅遊場景,到飲食文化。現在讓我們跟著《八尺門的辯護人》認識劇中的相關場景與背後的故事。

延伸閱讀:台灣第一座現代化都市:日治時期流行與前衛的基隆

1. 八尺門與海濱國宅

八尺門到底在哪?有什麼歷史?用原作者唐福睿自己的小說來介紹:

「民國50年代,基隆漁業蓬勃發展,正濱漁港對於勞力的需求遽增,開始有人力仲介業者至花東地區,招攬阿美族人從事近海或遠洋漁撈工作。

正值青壯時期的佟守中便是其一。他原籍花蓮玉里,在民國60年左右,帶著老婆馬潔和襁褓裡的佟寶駒,移居基隆,便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個地方。

離鄉背井的阿美族人為了節省租屋費用,一部分在和平島龍目井後方的退伍軍人宿舍附近,搭起一排矮房子,並將該地稱為阿拉寶灣。阿美語的意思是容易迷失的地方。

另一群人則在與和平島隔著八尺門水道相望的山坡地,就地取廢棄的船板材料,從西側臨海腹地沿著山勢搭建違章屋舍。全盛時期將近200多戶,黑漆漆的瀝青屋瓦相連,一路向東邊延伸進入2座山丘中間的谷地。後稱為八尺門聚落,也就是佟寶駒一家人的落腳處。

八尺門名稱由來為何?佟寶駒並不清楚。他猶記幼時,父親每次酒後都會不停地開著同一個玩笑,說那是因為阿美族人各個都有八尺長,然後要脫他褲子檢查,看看他是不是阿美族的好男兒。」

八尺門在1990年代改建為海濱國宅,由原居民承購移住,也就是故事的主要發生地點。

2. 阿拉寶灣:和平島的觀光秘境

阿拉寶灣被譽為世界最美的日出觀測點之一。(攝影/Christ Kuo高敏智)

上文提到的阿拉寶灣也是阿美族原住民聚落,但和八尺門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且在這幾年發展成為和平島的觀光秘境。

在《VERSE》的報導中曾寫過:

十六世紀因為西班牙人登岸,打開了此處與大航海時代的連結。二戰後以漁業為生的阿美族人往北遷徙,在此地建立了聚落,並以美好的名稱「阿拉寶灣」為名,亦即不要忘記自己的故鄉。

在十六世紀末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人帶著意外登島,建立了聖.薩爾瓦多城( San Salvador ), 並在旁邊挖鑿龍目井作為水源,這座有著甘美泉水的水井餵養了周邊許多人們,一直到日治時代都還是重要的取水地點。往上走到原住民聚會所,是當地聚落能再度凝聚向心力的聚會空間,也是文化復興與在地族人能凝聚的新基地。沿著旁邊的路徑再往上走,是日據時期戰略防禦最前線的社寮東砲台。可以說,從西班牙人踏上島嶼,阿美族聚落形成,清領時期的砲台修築,到日治時代對於水井、防禦工事的再利用,這整條路線就是一段台灣史的濃縮。

你一定要去走走。

延伸閱讀:阿拉寶灣如何轉向新生?從大航海文化的起點到永續旅遊的未來進行式

3. 正濱漁港與正濱漁會大樓

基隆漁會正濱大樓,建造於昭和9年(1934年),當時耗資四十萬圓興建並於隔年落成啟用,為典型的昭和時期建築。(攝影/Jerry Kanaba)

在影集的第一集就可以看到正濱漁港的彩色屋,這已經是著名的觀光勝地。此地不僅宜於打卡,而且有許多咖啡店和餐廳,非常有特色。而八尺門的歷史的確是和正濱漁港緊密連結。

歷史是這樣的:

1934年竣工的基隆正濱漁港,開港後帶動了基隆漁業發展,成為北部重要的遠洋漁業基地,同時作為金瓜石礦產的出口港埠,因而在日治時期躍升為台灣第一大港。1979年擁有現代化設備的八斗子漁港竣工後,被取代地位的正濱漁港不可避免地走向沒落,人口逐漸外移,只餘高齡世代堅守故鄉直至凋零,這座小港鎮曾歷經的興衰起落亦面臨無可傳述。」

雖然沒落,但過去幾年因為彩色屋,讓正濱漁港成為火熱景點。附近還有一棟非常美麗的正濱漁會大樓,是日治時期所興建的「水產館」,之前舉辦過潮藝術活動。去年整修完成,不久後將會正式開放,非常值得期待。

延伸閱讀:海的一日:基隆老漁港的藝術靈光

4. 排骨蝦仁飯


(圖片/天天鮮排骨飯 臉書)

劇中主角熱愛的排骨蝦仁飯就是孝三路的天天鮮排骨飯,現在已經爆紅,不只是天天排骨,而是天天排隊。

基隆其實有非常豐富的小吃文化,甚至自認不輸台南。飲食名家葉怡蘭就說,「讓我這自詡出身小吃天堂台南、從來自豪非凡的府城女兒,一面不得不甘心折服確乎一點不輸。」

《VERSE》出版的《在基隆》專書中有一篇專門論述基隆的飲食文化,作者提到:

「一般提到基隆的飲食文化,免不了講到各個時期移民所帶來的各種影響,比如以『善治海鮮,每多羹湯』聞名的閩菜、日人引入的魚鮮及魚漿文化,和美援麵粉推波助瀾之下蓬勃發展的麵食文化。除此之外,基隆的飲食特色還受到了從事礦業與碼頭裝卸的工人勞動作息需求影響,像是沙茶咖哩炒麵這類型能夠於休息時間快速提供大量鹽分的重口味鹹食,也有不少服務晚班工人的深夜小吃攤應運而生。以市中心為例,眾人耳熟能詳的廟口夜市以外,仁愛/博愛市場、信義市場,或是一級戰區的孝三路都能夠讓我們同時見到這樣多元、豐盛的小吃文化,是如何逐漸生成屬於基隆的特色。」

具體有哪些小吃呢?兩位飲食名家舒國治、葉怡蘭都有專文介紹。

延伸閱讀:葉怡蘭:麵控天堂

延伸閱讀:舒國治:一個台北人六十年來基隆追憶

5. 基隆地標與太平青鳥

影集《八尺門的辯護人》一開始運鏡來到著名的基隆地標「KEELUNG」和旁邊一棟長條建築,那是此前的太平國小、現在部分改為書店「太平青鳥」。太平青鳥由郭旭原、黃惠美建築師所改造,青鳥書店所經營。一二樓的書店以基隆在地文化、海洋文化和人文史哲書類為主,提供很好的咖啡飲料和輕食,三樓是展覽空間,可以看到基隆港和市區。書店從前年開幕以來,已經成為基隆的新文化地標和旅遊勝地。強烈推薦來書店,不僅欣賞基隆山海城的美景,也要帶一本關於基隆的書走。

太平青鳥FACEBOOK

關於基隆歷史與當代面貌的最完整專書,請見《在基隆:城、海、山與未來》。

|延伸閱讀|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編輯/meatball 圖片/YEH CHE WEI、Christ Kuo、Jerry Kanaba、天天鮮排骨飯、八尺門的辯護人 提供
編輯/meatball 圖片/YEH CHE WEI、Christ Kuo、Jerry Kanaba、天天鮮排骨飯、八尺門的辯護人 提供
大亞能為明日鏈結大亞能為明日鏈結
  • 編輯/meatball
  • 圖片/YEH CHE WEI、Christ Kuo、Jerry Kanaba、天天鮮排骨飯、八尺門的辯護人 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