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基隆西岸的風華與深度:白米甕砲台暨基隆西岸三里步道
Promotion

從山、海到漁村,⑤條基隆必走步道

基隆西岸的風華與深度:白米甕砲台暨基隆西岸三里步道

登上位於基隆港西岸的白米甕砲台,放眼望去,協和火力發電廠、和平島、基隆嶼到東邊的基隆貨櫃港盡收眼底,由雞籠卡米諾(Keilang Camino)團隊策劃的白米甕砲台暨西岸三里步道路線,將帶領人們用輕鬆散步的方式重新感受基隆西岸深厚的歷史。

登上位於基隆港西岸的白米甕砲台,放眼望去,協和火力發電廠、和平島、基隆嶼到東邊的基隆貨櫃港盡收眼底,得天獨厚的自然地形及戰略位置,整個西岸三里(和平里、仙洞里、太白里)曾經是基隆歷史上繁華熱鬧的經濟重鎮。如今西岸風光已不再,留下的古蹟文化卻是基隆最重要的資產之一。由雞籠卡米諾(Keilang Camino)團隊策劃的白米甕砲台暨西岸三里步道路線,將帶領人們用輕鬆散步的方式重新感受基隆西岸深厚的歷史。

來到白米甕砲台遊客中心,清新的檜木香便撲鼻而來,眼前中央的展示櫃裡放著一張基隆日治時期堡壘砲台的配置圖,拉開不同層的抽屜,各個砲台的介紹、地形圖及軍事設施內部構造,由大至小地在眼前展開。

雞籠卡米諾創辦人單彥博(Mike)看到我們立刻熱情地解說道,遊客中心是由彈藥填實所改建而成,負責重建的合方創意公司沿用日治時期的建築工法,充分運用空間收納,打造出精巧的遊客中心。對他來說,遊客中心最重要的意義,是藉由解說吸引遊客去走訪其他景點。

深根於基隆的文化解說團隊雞籠卡米諾(Keilang Camino)與基隆文化局合作,去年開始在白米甕砲台遊客中心駐點,Mike及兩位夥伴,輪班導覽砲台之外,團隊更策劃一條串連西岸三里步道路線,希望藉由步道的方式,除了欣賞沿途的自然風景外,更實質地幫助推廣西岸三里當地的歷史文化。

西岸三里的盛衰

西岸三里整區其實是基隆最早發展的地方,清治時期漢人逐漸移民開墾,開啟了基隆港的發展,1886年就任台灣巡撫的劉銘傳規劃基隆港建港;來到日治時期,日本將基隆港計劃為與日本本土互通的門戶,於是正式開始進行現代化港口的建設。大量的建設及人力的移入,西岸的聚落逐漸繁榮,「當時的築港人員、官員的宿舍、築港出張所辦公室等都在仙洞區域,所以日治時期這邊是築港的重鎮。」

白米甕砲台則是建於日治初期1900年,當時因日俄戰爭的備戰需求,於是在這興建海岸型堡壘,四座臨海的加農砲一字排開面朝基隆港北方外海,是港口海域防禦的最前線,現今為太白社區的範圍因而成了軍事要地,戰後(第二次世界大戰)這邊的居民才越來越多,「在基隆港鼎盛時期,西岸三里的人口是非常多的,一直到發展重心逐漸轉移,基隆港變成貨櫃碼頭後,人力需求下降,人口才因此逐漸流失。」Mike說道。

來一趟半日的山海走讀

從基隆車站沿著中山一路開往西岸的路上,市區熱鬧的喧囂被調降了音量,過了海軍的營區後像是進入了一個時間跟空間暫停流逝的結界。「你們進來之後,這邊就只有幾家雜貨店,沒有超商。」

雞籠卡米諾規劃的步道路線以貴美雜貨店為起點,這間雜貨店1940年代以來一直都是當地區民及工人們最不可或缺的存在,沿著旁邊的柏油路向上爬升,可以看到山壁上不同大小的防空洞,有的甚至互相連接。步行不到十分鐘,便可以看到日治時期為了緬懷築港殉職的工人所興建的「建港紀念碑」;沿路經過的「高遠新村」是以前港務局官員的宿舍,「仙洞聚落的居民以前會戲稱和平是屬於高級人士的住宅區呢。」

繼續往上行經「高遠橋」,這座橋是山上住宅區唯一的聯外道路,右邊遠眺可以看到基隆的貨櫃港,左邊則會看到軍港;穿越廢棄軍營的入口,拾階而上來到球子山燈塔以及觀景台,球子山的視野極為遼闊,基隆港外海、白米甕砲台到整個基隆港一覽無遺,清法戰爭時,法軍運用聲東擊西的戰略,成功地從清軍的手中奪取球子山這個制高點,取得掌控外海及基隆港戰況的優勢。

下山的路線分為兩條:其中一條的步道,穿越山林約一小時即可到達白米甕砲台,但山徑較為原始需要拉繩,對於平時習慣爬山的山友,應該沒問題,另一條則是沿著馬路下切,會經過大甲鎮瀾宮的分香廟「聖安宮」,相傳供奉的六媽是第一尊分靈媽祖。

下山後來到天然的海蝕洞「仙洞巖」,仙洞巖可以說是基隆最早的觀光景點,「這裡很多的金漆落款,都是當年來基隆的官員所寫的,可以查得到姓名的真實人物!」Mike笑著說道。一旁的「佛手洞」更是不容錯過的景點,寬窄不同、迷宮般的穴道、潮濕陰暗的海蝕洞在燈光的照射下植物蔓生,籠罩在鬼魅的氛圍下,最深處的洞頂可以看到像佛手的海蝕痕跡。

沿著道路繼續走到「慈恩祠(將軍廟)」,這個廟的神像以劉銘傳的外觀去製作的,用來紀念清法戰爭陣亡的清代將領,接著散步到「基隆燈塔」的步道一路拾級而上,來到「白米甕尖」、「白米甕砲台」最後抵達遊客服務中心。

這樣一圈的西岸三里步道,Mike説走起來大概需要半天的時間,用走路的方式體驗基隆西岸的慢活,不僅能看到這邊壯闊的美景、了解歷史文化,更能活絡商家為社區帶來生氣。

走基隆的路

聊回到雞籠卡米諾(Keilang Camino)名稱的由來及最初的起點,「Keilang」其實是西班牙文,1597年西班牙船艦經過台灣,在地圖上寫下兩個地名:Keilang、Tamchuy(淡水),這是基隆第一次出現在世界歷史上的名字;「Camino」是西班牙文「路」的意思,Mike曾經走完西班牙的朝聖之路,這個字也呼應用走的方式導覽,「我們向最早出現在世界舞台的名字致敬,也期盼未來基隆能走自己文化歷史的路。」

到英國、西班牙、法國走過一回的Mike,有感於國外文化輸出的能力,反觀自己的家鄉基隆,擁有百年深厚的歷史卻鮮為人知,「以前學生時期的同學還會說基隆就是文化沙漠。」回台灣後,Mike成立了雞籠卡米諾,除了導覽、辦活動之外,他們花更多時間爬梳、搜集基隆的歷史文獻。「我覺得文化傳承這種事是累積的,如果沒有人起頭,就永遠銜接不起來。當然基隆也有文史工作者,但我認為我們這世代最強的是降低門檻。我們去學習、吸收難懂的歷史文化,轉化成有趣、吸引人的導覽、活動或文章,讓民眾對基隆的文化、歷史故事產生興趣。」看著Mike,他的眼神充滿信心,沒有一絲猶疑。

未來雞籠卡米諾除了在白米甕砲台遊客中心繼續為遊客導覽之外,也將針對兒童策劃活動,甚至準備課程讓白米甕附近居民來認識生活周遭的古蹟,希望能傳達文化資產的概念、與古蹟共存的方法,未來一起維護遊客中心。「我們最終目的是要讓更多人了解、喜歡上基隆,這中間的過程要如何辦到,那就是我們會不斷思考、嘗試的。」

步道情報
難易度 ★ ★ ★
距離 3km
時間 2.5hr

路線指南
萬人頭砲台→基隆燈塔→暗砲台及觀測所→白米甕砲台→球子山燈塔→聖安宮→仙洞

順遊亮點
碼頭報飯館
基隆市中山區光華路37巷120號

交通站點基隆市區公車 太白莊站、仙洞巖站

受眾
喜歡貨港海景與工業景觀
想展開一場青春壯遊

|延伸閱讀|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鄭旭棠 攝影/KRIS KANG 編輯/郭璈 核稿/郭璈、李尤
文字/鄭旭棠 攝影/KRIS KANG 編輯/郭璈 核稿/郭璈、李尤
文字/鄭旭棠 攝影/KRIS KANG 編輯/郭璈 核稿/郭璈、李尤
文字/鄭旭棠 攝影/KRIS KANG 編輯/郭璈、許羽君 核稿/郭璈、李尤
文字/鄭旭棠 攝影/KRIS KANG 編輯/郭璈、許羽君 核稿/郭璈、李尤
文字/鄭旭棠 攝影/KRIS KANG 編輯/郭璈、許羽君 核稿/郭璈、李尤

回到專題:從山、海到漁村,⑤條基隆必走步道

大亞能為明日鏈結大亞能為明日鏈結
  • 文字/鄭旭棠
  • 攝影/KRIS KANG
  • 編輯/郭璈、許羽君
  • 核稿/郭璈、李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