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什麼是「塑神師」?李育昇為陰陽兩界設計戲服,開箱工作室探祕——這裡就是我的廟!

什麼是「塑神師」?李育昇為陰陽兩界設計戲服,開箱工作室探祕——這裡就是我的廟!

從劇場服飾的設計,到奪下《魯保羅變裝皇后秀》冠軍的變裝皇后妮妃雅身上的傳統戲服,以及一尊尊精美、充滿懾人氣魄的神將,「塑神師」李育昇在大稻埕的工作室裡,一針一線地將傳統文化與當代價值結合,縫進群眾的視野。

假日的大稻埕總是鬧騰,霞海城隍廟香火依舊鼎盛,一旁永樂廣場正上演著歌仔戲曲,嘈雜的逛街人潮不曾停歇,然而轉個彎深入小巷,空氣漸漸變得沉靜,泛著老城區獨有的緩慢慵懶。踩著因歲月變得圓潤的磨石子階梯而上,一尊結合三太子與電動旗手的「擋路先鋒」率先躍入視野,這裡是「塑神師」李育昇的工作室。

導入台式三進建築概念,將傳統融入當代生活

「這間工作室其實是城隍老爺幫我們找到的。」李育昇帶著笑意回憶道,去(2023)年臨時必須從舊工作室搬出,房子找得匆促,但在請示後,竟真如期找到與期望相符坪數與租金的物件,「說來也許神奇,但或許是現在的工作場域使然,我不認為自己有資格為誰代言,對於冥冥之中的幫助只有感謝。」話語說的清淡,內裡盡是謹慎與尊重。

向來鍾愛老事物的李育昇,工作室的空間架構也參考了傳統台式建築的三進構成,走過一進的玄關處,拉開布簾,赫然聳立著團隊打造的神將們;二進既是過往神將作品的展示區域,同時也是拜殿,代天巡狩的繡聯、植物做的門楣,中央供奉著大龍峒保安宮的保生大帝,保守著這裡的人事物一切順心平安,千里眼、順風耳兩兄弟在神前的位置也符合廟宇龍虎邊的安排;最後的三進則為工作區,並由俗稱「七爺八爺」的謝范將軍來守護。每一區的空間規畫都有其意義,如同面對神將創作的虔誠,一切尊重傳統信仰的原則,再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轉化呈現。

玄關拉開門簾,映入眼簾的是高大的兩組神將,千里眼順風耳以及七爺八爺。玄關拉開門簾,映入眼簾的是高大的兩組神將,千里眼順風耳以及七爺八爺。

源自基因的天賦,靠自學站穩腳步

對於傳統的敬意與勇於挑戰的衝勁,看似衝突的特質,似乎從小就渾然天成地存在他的生命裡。父母皆為高訂服裝裁縫師,李育昇從小就看著媽媽打版、製衣,耳濡目染下,對於立體剪裁的概念幾乎是無師自通,小學四年級就完成了第一件紙雕作品,至今還收藏在工作室裡。不像一般孩子只愛看卡通,他更喜歡陪奶奶一起看楊麗花歌仔戲、看午間綜藝節目《天天開心》裡的古裝單元劇,著迷於電視機裡演員們身上漂亮的衣服,「長大後發現,那些戲服就跟神明廳裡神像穿的衣服一模一樣,這些連結其實早就種在記憶裡了,只是久沒接觸,需要一點時間慢慢找回來。」

後來大學雖然選擇唸平面設計,但也許是從小對戲曲的愛,最終還是將他領進了劇場,而家學的服裝底子,更讓一切像是水到渠成。從2003年第一個劇場服裝設計作品開始,橫空出世的李育昇,沒有師承的資源,把得到的每一場製作都當做最後一次般地用力揮灑,二十多年過去,曾以客家歌舞劇《劉三妹》拿下第43屆電視金鐘獎最佳美術設計,為台東劇團《曹七巧》設計的舞台服裝更被國際劇場組織(OISTAT)收錄在「世界劇場設計年鑑」中。

下方的騎士是李育昇小學四年級完成的第一件紙雕作品。下方的騎士是李育昇小學四年級完成的第一件紙雕作品。

從劇場踏入廟宇,讓創作更貼近土地

儘管早已在劇場服裝設計界,尤其在傳統戲曲類型占有一席之地,然而長期身處在高壓又高負荷的工作環境,生命彷彿只剩下一檔又一檔的deadline,「大概是從太陽花學運開始的吧,強烈的危機感讓我急於為台灣描繪出一種可以被辨識的輪廓和面貌。」積累的疑問與情緒化成一股對於創作的欲望,而2018年與柯智豪的三牲獻藝在「大溪大禧」上的合作,終於讓他看到了抒發的破口,他將傳統神將頭冠與台灣特有種生物相結合,再詮釋後爆發出的生猛力量,讓他看到了另一種可能。

「我常在思考設計跟純藝術之間的差異,做設計是要解決問題,但藝術有的時候反而是要丟出問題,我覺得當我試著將台灣民間信仰跟當下議題結合轉化,就是在消化疑問和丟出問題的過程。」於是在後續的時光裡,李育昇逐漸將人生舞台轉向,從而誕生出了當代信仰的嶄新樣貌,像是將千里眼與順風耳的神能連結言論自由與視聽自由;或是爬梳再現謝范將軍之間暗湧的多元情感流動,企圖在傳統的縫隙裡拋出新的問題與可能,藉以引發觀眾更多的思考。無論是神將還是戲服,都是李育昇及工作夥伴們一針一線縫製而成。無論是神將還是戲服,都是李育昇及工作夥伴們一針一線縫製而成。

傳統價值的再詮釋,深入民間也走出國際

身為「塑神師」,並非只是幫神明打造外型,神明身上的每一個物件、符號、姿態都是傳統信仰與當代社會對話的表達。今(2024)年,他受邀為桃園龍潭龍元宮建廟200周年製作一對採藥與煉丹仙童,融入了構樹、萍蓬草、石龍尾等桃園在地原生種植物樣式,而仙童冠盔上的「臺」字紋,則展現了李育昇對台灣主體意識的致意。如今這兩座仙童已完成開光入神,正式從物件變成神格的宗教文物,與眾神明共享香火,「想幫傳統做現代的接軌續命,最大的話語權還是把持在前一代身上,而當他們願意幫這麼新的神偶開光,就代表他們是真的接納了。」

除了技藝與融合現代價值的設計受到傳統人士接納,今年為甫拿下美國實境秀《魯保羅變裝秀》冠軍的好友妮妃雅製作了兩套戲曲服裝與冠盔,融合藍腹鷴、五色鳥、石虎等台灣特有種的紋飾,更讓獨屬於台灣的文化符號躍上世界舞台。對他來說,傳統的精神與創新絕非天秤的兩端,而是隨著時間不斷互動辯證的過程,於是在生活中他依然重視儀式感,從工作室的擺設佈局,焚香的氣味型態,種種細節堅持反映的都是一種精神性的加持。

「我希望不論是在工作室或是廟埕,這些出自我手的神將們,都能保有一致的神格氣勢,所以常有人說我的工作室愈來愈像廟了,因為我希望這個空間是有辦法支撐祂們的精神。」李育昇的笑意裡帶著樂意其成的欣喜,於是,他樂於成為自己工作室的廟公,如同台灣廟宇濃縮吸納了在地大大小小的文化,他也期望能在這方小室裡,盡情吸收消化並呈現更多屬於台灣的文化樣貌。

李育昇樂於成為自己工作室的廟公,如同台灣廟宇濃縮吸納了在地大大小小的文化。李育昇樂於成為自己工作室的廟公,如同台灣廟宇濃縮吸納了在地大大小小的文化。

李育昇精心設計的四個區域

➊入口:梯間的對外陽台

一層一戶的陽台設計形塑出額外作品展示空間,放置著李育昇在2019年與勤美學「工家美術館」合作的作品,結合人稱「開路先鋒」的三太子與台灣專利電動旗手,取名為「擋路先鋒」。

➋一進:玄關區

大門上是另一座小神龕,如同結界,入門淨化外界的污濁之氣。除了基本的收納儲物功能,玄關更有迎賓靜心之用途,李育昇堅持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更新植栽,帶入自然生氣之餘,也能感受不同季節時節的氣氛轉換,好好喘口氣,再上工。

➌二進:神龕神將區

李育昇工作室的精神核心,架櫃上陳列著官兵神將或為傳統戲曲角色製作的頭飾,以及威風凜凜的四尊電氣神將,守護著中央供奉著保生大帝的神龕,其上代天巡狩的繡聯、植物做的門楣,看起來簡約現代卻處處遵循著傳統。每天總要在此點上一隻沉香,作為一天的開機儀式。

➍三進:設計主桌區

如同家屋造型的木架,是延續過去曾在工業區廠房工作的空間習慣,便於吊掛工作中需要的各種小工具,而牆上方的大型魚頭雕塑作品、前後方格櫃內也都是各時期的作品,隨時呈現被作品團團包圍的創作狀態。

PROFILE | 李育昇
塑神師,也是擁有二十多年資歷的劇場服裝設計師,曾獲第43屆電視金鐘獎最佳美術設計。出身洋裁世家,從小就展現對於紙雕立體剪裁的天份,將之運用在神將的製作技法中,讓作品更便於穿卸與活動。善於結合民間信仰與當代議題精神,創造傳統與現代的對話可能。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24 「台南再發現:藝術、酒吧,偶爾還有爵士樂」,更多關於台南新文化的故事請見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劉亞涵 攝影/KRIS KANG 編輯/鄭旭棠 核稿/高麗音
VERSE VOL. 24 台南再發現:藝術、酒吧,偶爾還有爵士樂VERSE VOL. 24 台南再發現:藝術、酒吧,偶爾還有爵士樂
  • 文字/劉亞涵
  • 攝影/KRIS KANG
  • 編輯/鄭旭棠
  • 核稿/高麗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