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如何用空間與視覺表現「跨域」?「NEXT——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空間設計張暉明 & 視覺設計林冠名
Promotion

如何用空間與視覺表現「跨域」?「NEXT——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空間設計張暉明 & 視覺設計林冠名

藝術的未來會是什麼?「台新藝術獎」在20週年大展中打破回顧式展覽的策展方法,邀請歷屆得獎藝術家,以多元有機的方式回應展覽名稱「NEXT」。透過與本次展覽空間設計張暉明、視覺設計林冠名的訪談裡,從他們的視角理解本次展覽的實驗性與立體性。

「NEXT——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邀請 林冠名(圖左)負責視覺設計;張暉明(圖右)擔任空間設計。(攝影/汪正翔)

藝術的未來會是什麼?「台新藝術獎」在20週年大展中打破回顧式展覽的策展方法,邀請歷屆得獎藝術家,以多元有機的方式回應展覽名稱「NEXT」。透過與本次展覽空間設計張暉明、視覺設計林冠名的訪談裡,從他們的視角理解本次展覽的實驗性與立體性。

「NEXT——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以下簡稱台新20大展),展出40組台新獎歷屆得獎者的作品。特別的是,不以歷屆得獎作品為展覽內容,而是拋出問題「未來還有什麼可能性?」透過跨域共創、現場演出、直播對談、雲端影展等,重新詮釋作品。

台新藝術獎橫跨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本次展覽更有多位藝術家重新詮釋過去得獎作品,回應台新藝術獎的跨域與多元。

有別於一般美術館,北師美術館碩大的落地窗景與自然光使藝術作品的策展受到不同以往的思維與挑戰。(圖片/台新藝術獎提供)

從藝術創作跨足空間和視覺設計

本次大展的空間設計兼技術統籌張暉明,本身為新媒體藝術家,擅長新媒體、機械動力裝置、空間裝置等創作形式。科技藝術作品展出的獨特性,帶領張暉明走向藝術展場空間設計的領域,「科技藝術有很多現場需求,很需要展覽空間設計的協助和支援。」張暉明從一開始因為作品展出需要,而去學習空間設計,慢慢習慣自己畫圖給美術館、做3D配置。

長期跨足藝術創作和空間設計,讓張暉明成為藝術創作和展場空間的重要橋樑。比起其他藝術家,他更了解展覽空間裡的影像、聲音、燈光的呈現,也會思考作品與空間的關係。在空間的設計、動線和安排上,也比起單純只有空間設計背景的設計師,更能符合藝術家及觀眾的需求,「空間設計是要讓作品用更理想、有利於作品的方式去呈現。」張暉明說。

「NEXT——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為台新藝術獎寫下里程碑。(圖片/台新藝術獎提供)

視覺設計林冠名長期投入影像創作,從影像創作跨入視覺設計的契機,是來自於學生時期辦展覽的需求,當時為了節省經費,自己設計文宣海報和畢業畫冊。研究所在學那幾年,時逢母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越來越多展覽的舉辦,他因而有機會與美術館的設計師合作,開始累積視覺設計及印刷實務上的經驗。擁有影像創作的背景,讓林冠名對於影像在不同媒材上的轉換特別敏感,更關注視覺設計在不同紙本、文宣物的印製上有哪些效果。

以空間和視覺融合多元意象及形式

本次視覺設計的過程有別於林冠名過去的工作經驗,「我通常會去抓展覽想要傳達的效果,再把自己的想法放進去,這次台新20大展總策畫林曼麗老師對於展覽有很鮮明的想法,我們就會來回討論,把對視覺的想像拼湊起來。」台新20大展最後的呈現,是拆解主題「NEXT」,以字母拼貼的方式設計,黑色字母搭配螢光橘的底色,呼應「當代」的意涵。向外落地窗上,也製作一組「NEXT」霓虹燈管,閉館後點燈,螢光橘色向外發散,吸引往來路人目光。

林冠名希望用主視覺亮橘色/黑色鮮明的感受與對比感傳達出展覽所傳遞的未來想像。(攝影/汪正翔)

對於張暉明的挑戰來說,由於展覽作品的類型和調性複雜,並且橫跨表演藝術和視覺藝術,空間上既要符合40組藝術家作品的展覽需求,又不能讓民眾因作品展示的方式而感到擁擠而破碎。

作品也會依照這次展覽性質調整,張暉明提到,過去在美術館較常看到視覺藝術家參展,即使現在有越來越多表演藝術家在美術館執行,但仍是以對表演的想像去執行,「北師美術館無法提供如劇場般完整的表演周邊,因此會討論如何把原本的作品轉換成展覽的樣貌放在這裡。」

布拉瑞揚舞團於2樓主展場演出《荖藤》。(圖片/台新藝術獎提供)

張暉明認為新媒體藝術的能量需要空間與視覺的設計整合。(攝影/汪正翔)

實際走進二樓主要展示空間,可以看到張暉明在規劃上壓低舞台高度,僅以白色舞台地板鋪排,做簡單的區域區分。主舞台上擺放裝著電腦主機的推車,連接民眾用來觀看影片的VR頭盔。若有表演藝術作品開演,便可以快速移動推車、清空舞台;從主舞台區向上看,架設在三樓的劇場燈光,也能配合不同表演需要,營造劇場感和舞台氛圍。

空間規劃保持穿透性與各個區域的主題感。(圖片/台新藝術獎提供)

二樓空間的盡頭,還有為了podcast節目「藝術在線」打造的直播/錄音間,為維持北師美術館二樓整體空間的穿透性,錄音間的架構以白色木架打造,貼合美術館原先的窗框,讓節目來賓不會因為空間小而感到壓迫,民眾也能在外觀看直播/錄音節目的發生。

2樓展場中特設直播間「藝術在線」結合美術館建築特性,讓對談的人們也彷彿如作品般被觀看。(圖片/台新藝術獎提供)

就像參與一場實驗

台新藝術獎作為國內同時關照視覺、表演與跨領域創作的藝術獎項,其主動提名及跨領域評選機制,皆為國內首創。20年來,既是台灣多元文化的重要折射,也反映了台灣藝術家20年來的關懷所在。

林冠名與張暉明在「台新20大展」的設計裡最常討論的是:如何把藝術家原本的作品轉換成新的展覽。(攝影/汪正翔)

透過本次台新20大展的策劃,在歷屆得獎藝術家的創作當中,可以看到過去20年台灣當代藝術的脈絡與變化,「也因為它關照的內容和面向多元,其變化性就會被突顯出來,並從中看到台灣藝術發展的脈絡。」林冠名說。

從台新藝術獎不分領域的「年度大獎」,到展覽上混和了表演藝術和視覺藝術的展演方式,也將觀眾對於藝術創作中習以為常的創作領域打破。張暉明認為,台新藝術獎將展覽策劃、個展、活動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創作,全部擺在同一個平台上,讓社會大眾可以更直接地思考藝術的本質、美學的層次,也以此回望台灣藝術界一整年的關注重點,「台新藝術獎觀察藝術家的態度,而不只是技術的好壞。」

台新20大展的「NEXT」不指涉特別意義,更象徵無限的可能。(圖片/台新藝術獎提供)

NEXT,不指涉特別意義,但同時是開展的狀態,有著無限的可能。在台新20大展中,不論是作品亦或是策展製作的過程,20年的時間跨度不是為了回顧過往成就,而是邀請藝術家延續個人創作脈絡進行再創作,這毋寧是一場實驗,邀請藝術家與過去的作品對話,在當代以作品回應未來的可能性。

𝗡𝗘𝗫𝗧——台新藝術獎𝟮𝟬週年大展
𝗡𝗘𝗫𝗧: 𝗧𝗮𝗶𝘀𝗵𝗶𝗻 𝗔𝗿𝘁𝘀 𝗔𝘄𝗮𝗿𝗱 𝟮𝟬𝘁𝗵 𝗔𝗻𝗻𝗶𝘃𝗲𝗿𝘀𝗮𝗿𝘆 𝗘𝘅𝗵𝗶𝗯𝗶𝘁𝗶𝗼𝗻

展期|至2023.01.15
地點|MoNTUE北師美術館(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專網點我

|延伸閱讀|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陳湘瑾 攝影/汪正翔 圖片/台新藝術獎 提供 編輯/郭璈 核稿/郭璈
文字/陳湘瑾 攝影/汪正翔 圖片/台新藝術獎 提供 編輯/郭璈 核稿/郭璈
文字/陳湘瑾 攝影/汪正翔 圖片/台新藝術獎 提供 編輯/郭璈 核稿/郭璈
文字/陳湘瑾 攝影/汪正翔 圖片/台新藝術獎 提供 編輯/郭璈 核稿/郭璈
文字/陳湘瑾 攝影/汪正翔 圖片/台新藝術獎 提供 編輯/郭璈 核稿/郭璈
文字/陳湘瑾 攝影/汪正翔 圖片/台新藝術獎 提供 編輯/郭璈 核稿/郭璈
文字/陳湘瑾 攝影/汪正翔 圖片/台新藝術獎 提供 編輯/郭璈 核稿/郭璈
大亞能為明日鏈結大亞能為明日鏈結
  • 文字/陳湘瑾
  • 攝影/汪正翔
  • 圖片/台新藝術獎 提供
  • 編輯/郭璈
  • 核稿/郭璈
陳湘瑾

陳湘瑾

畢業於台灣大學新聞所。寫文章、做podcas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