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豐香1985:讓源於生活的漢餅回歸到現代人的生活
喜豐香1985二代店有別於沙鹿一店,以創新、明亮的風格傳承漢餅,致力保留舊時好滋味的同時,也不吝於突破漢餅的框架,使之更貼近現代人的口味,並且力圖將漢餅文化揉入麵團中,為這小小的餅找回屬於它的當代意義。
喜豐香1985二代店有別於沙鹿一店,以創新、明亮的風格傳承漢餅,致力保留舊時好滋味的同時,也不吝於突破漢餅的框架,使之更貼近現代人的口味,並且力圖將漢餅文化揉入麵團中,為這小小的餅找回屬於它的當代意義。
喜豐香以在地的傳統漢餅店起家,過去在沙鹿海線地區,漢餅是居民人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伙伴,無論娶嫁喜慶、重大節日皆會以餅相贈,也因此餅舖往往與地方連結最深,而隨著時代變遷,西風東漸,漢餅在年輕一輩的心中,重要性儼然褪色。如何重拾台灣漢餅的文化價值,便是第二代的「喜豐香1985」想要深究細談的課題。
「喜豐香1985」2017年設立於台中市區,店址最初選擇進駐審計新村,現則遷至國立臺灣美術館周邊。店名將喜豐香創始的年份1985化作一部分,不僅與沙鹿一代店有所區別,也象徵著志在「讓源於生活的漢餅文化回到生活」的精神。
以新形式的台灣點心來與現代人對話
「喜豐香1985」兩位主理人曾赴日留學,見識到日本對於自身文化的重視保存與職人態度的養成,反思起自己是誰?自己擁有什麼?又能為台灣家鄉的文化傳承做些什麼?秉持著這般初心,繞了一圈決定要將漢餅重新詮釋。
傳統對於漢餅的制式印象,多出於宮廟旁或是喜事的滋味,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年輕一輩鮮少有機會好好認識,加上缺乏行銷與包裝,即使看到也不免覺得略嫌厚重樸實,流失動機與吸引力,便容易被淡忘。「喜豐香1985」希望將源於生活的漢餅精神再帶回生活,不再只有特殊節慶方能一嚐漢餅的美味,而能夠成為日常的甜點,只是該如何讓消費者重新理解,並且發揚屬於漢餅的當代意義?
「喜豐香1985」第一步便推出了更符合年輕人或當代的口味,翻轉老式餡料較為多油甜膩的既定印象,積極地開發新的餡料油脂、原物料,但本質精神不變,同時也部分保留了台灣漢餅獨特的鹹甜混合的味道,並且結合更多在地的元素,一如放入仙草、當令水果,或是融合節氣,將文化禮俗以現代人能夠理解的方式傳達、重新包裝它。漢餅其實擁有相當寬廣的包容性,能夠成為新形式的台灣點心。
當然,設計不僅僅為了美觀或只求吸引消費者目光,「喜豐香1985」將每一個設計都蘊藏真正的文化意涵,譬如芙蓉桂花的圖案即是夫榮妻貴的寓意;喜鵲則是報喜,送禮分享美好訊息;而紅線便是緣分,讓喜餅牽起人的緣分。「喜豐香1985」期許不啻是送餅者的心意,收禮者更能夠切實感受到漢餅的份量與文化價值。
「交陪Kau-Puê」展覽,台灣漢餅的交心陪伴
每個時代的挑戰不同,過往賣的純粹是商品,如今好吃只是基本,更要深究如何推廣文化與品牌。「喜豐香1985」耗費不少心力來和消費者對話,在店面的二樓設立了展覽空間,希望將漢餅文化帶入漢餅的空間裡,餅模可以是藝術品的呈現,甚至漢餅本身也是技藝的呈現,期許來訪民眾能夠認識到漢餅更深的文化價值。
近期「喜豐香1985」首次推出專屬於餅藝師自己的展,以「交陪Kau-Puê」為題,在台語裡本為應酬、交際來往的意思,如今詞義更貼近於人與人之間,真心誠摯的交流與陪伴。透過展出,串接起喜豐香一代店與喜豐香1985二代店的餅藝傳承,以及傳遞餅藝師、工作夥伴與每位食餅人之間,藉由一塊小小的漢餅,人生因而有所交會的這份緣分情意。
展覽裡,無論是對餅藝師印象的記憶或是專業的技藝,皆從神秘的內場搬至臺前讓大眾認識。漢餅製作和手的溫度佔有很大的關係,麵團的發酵、溫濕度控制都仰賴餅藝師的雙手經驗累積, 這般機器無法取代的技術,才造就了台灣漢餅北中南口味截然不同的特色,也成為了漢餅最具人味之處。
「喜豐香1985一直走在傳承台灣漢餅文化的路上,除了做出創新,我們更持續思考『創新』對於自己而言,代表什麼?除了形式與口味的轉變,有沒有可能,也試著翻轉大眾對於漢餅的認知與既定印象?」秋節將至,今年喜豐香1985的中秋禮盒延續「交陪Kau-Puê」主題,推出別出心裁的「巧遇芝心人」巧克力芝麻大餅,餅上的雙喜,象徵著善的傳遞,希望保留傳統大餅樂在分享的食用習慣,在每口飽含細膩滋味的品嚐中,迎來更多漢餅融入日常、交心陪伴的時刻。
喜豐香1985
交陪Kau-Puê 展覽
展覽期間:6/04(六)~10/31(一)
展覽地點:喜豐香1985門市 2樓展覽空間
「喜豐香1985」中秋限定交陪禮盒,更多資訊請點此。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