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聲音的民主化:自由為形式、論述為核心的 podcast 浪潮

專題:More Than Podcast

聲音的民主化:自由為形式、論述為核心的 podcast 浪潮

Podcast 開闢出一塊不同於以往的輿論空間。在那裡,沒有任何單一平台可以獨斷制定整體市場的遊戲規則;各式議題百花齊放,沒有紅線,不怕噤聲;由聽覺主導的環境,沒有視覺的喜新厭舊,相對低的跳轉率也讓聽眾可以吸收更完整的論述。

Podcast 開闢出一塊不同於以往的輿論空間。在那裡,沒有任何單一平台可以獨斷制定整體市場的遊戲規則;各式議題百花齊放,沒有紅線,不怕噤聲;由聽覺主導的環境,沒有視覺的喜新厭舊,相對低的跳轉率也讓聽眾可以吸收更完整的論述。

2020 年台灣的 podcast 風潮來得又急又快。大家都好奇,究竟什麼因素促成這個現象?社群觀察家紛紛提出看法,有人說,無線藍牙耳機的興盛,使人們更容易分神收聽 podcast;也有人說,年初台灣疫情嚴重,讓許多宅在家的民眾開始嘗試錄製 podcast。當然,像是《百靈果 NEWS》、《Gooaye 股癌》等節目的爆紅,也為 podcast 市場帶來了一大批想嘗鮮的用戶。

上述說法各有道理,但這些因素似乎忽略了臉書、YouTube、Instagram 等主流社群媒體長期壟斷資訊管道造成的影響。其中,社群媒體帶來的視覺疲勞、逐漸加強的言論審查機制以及碎片化的資訊傳播,更是現代人在攝取資訊時,無可避免的困境。

在這樣的環境下,podcast 開闢出一塊不同於以往的輿論空間。在那裡,沒有任何單一平台可以獨斷制定整體市場的遊戲規則;各式議題百花齊放,沒有紅線,不怕噤聲;由聽覺主導的環境,沒有視覺的喜新厭舊,相對低的跳轉率也讓聽眾可以吸收更完整的論述。

Podcast 彷彿在這個資訊爆炸的社群年代另闢蹊徑,邀請人們用更包容的心態、更緩慢的步調來獲取新知。而 podcast 的種種特別之處,可以從下列三個面向來逐一討論。

聲音為媒介

以圖文與影像為主要傳播方式的傳統社群媒體,時常是我們忙裡偷閒的罪惡快感(guilty pleasure)。然而隨著現代人生活越發忙碌,我們不只想把零碎時間通通塞滿,更想一心二用——在運動、做菜、通勤的當下,把 podcast 當作背景音播放。

聽 podcast 是個相對輕鬆的投資,不用停下手邊的事情去滑臉書上那些琳琅滿目的動態,只要挑一個節目、按下播放,就可以放心回去做事。此外,podcast 還能滿足一項其他社群媒體難以達到的事情,那就是為聽眾帶來「陪伴感」。社群上的圖片與文字畢竟是冰冷的,縱然是以影片為媒介的 YouTuber,也還是在他出現於畫面「彼端」的那一刻,拉出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相比之下,直接對著你耳朵說話的 podcast,更容易形塑親近感、增添更多感性成分。

自由為形式

Podcast 雖有類似社群的性質,但它與 Facebook、YouTube 等社群巨頭最大的差異,是尚未被任何平台操控。

一般而言,podcaster 會將錄好的音檔上架到託管平台(hosting),再透過一種叫 RSS 的檔案傳送方式,進入 Spotify、Apple Podcasts 等大型播放平台。簡單來說,與直接在 YouTube後台上傳內容不同,podcast 播放平台並不擁有你的音檔資料,也因此少了言論審查的問題,使 podcast 內容不受限制。講髒話、開黃腔不會被「黃標」,也不用擔心因觸碰敏感議題,而莫名其妙被平台下架。

Podcast 自由的特性,不僅讓色情與毒品等較為禁忌的話題可以公開、理性地被討論,也讓聽眾更容易看到 podcaster 自在展露真性情、並與朋友聊天般地傳達真實觀點的那一面。

論述為核心

在 podcast 平台 SoundOn 與線上媒體 INSIDE 合作、針對台灣 podcast 聽眾進行的產業調查報告中,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數據。約 90% 的聽眾表示,他們收聽 podcast 的時間平均每次都達 30 分鐘以上。這一個現象不僅發生在台灣聽眾身上。在 podcast 產業更加成熟的美國,市調研究機構 Edison Research 也在去年的調查中發現,超過半數以上的人會把整集節目都聽完。這些數字皆凸顯了 podcast 作為新興資訊管道的特色——相較於一般社群用戶大量且快速的瀏覽習慣,podcast 用戶更傾向於深度理解單一主題。

現代人容易分心、難以閱讀長文的現象普遍,要吸收一個完整的論述變得越來越困難, podcast 聽眾相對高的專注力,讓 podcaster 有機會可以援引多重觀點,引領大家理性思考及分析。

Podcast 的未來

聲音為媒介、自由為形式、論述為核心,podcast 這三大特性,加上簡易的設備需求,彷彿達成了「聲音的民主化」,任何人都可以輕鬆透過 podcast 傳達自己的想法。

但不可諱言的是,podcast 的傳播仍舊有其侷限,其平台的演算法不像一般社群媒體那樣方便,多數聽眾依然靠口耳相傳接觸新節目。目前台灣最熱門的幾檔節目,聽眾也僅在 20 萬上下,難以企及 YouTube 多個頻道超過百萬的訂閱次數。由此看來 podcast 恐怕還達不到那麼大的影響力。

要有效擴大影響力,其中一個方式就是透過大規模平台整合,讓獲益更有效率、節目更有資源。最近,Spotify 正在努力扮演整合者的角色,但爭議也隨之而來。他們獨家買斷的知名 podcast 節目《The Joe Rogan Experience》,部分內容遭公司審查而刪除,近乎抹殺了 podcast「自由」的性質。

隨著 podcast 產業逐漸成熟,它是否能在發展的過程中保有自由的難能特性,將是未來的觀察重點。然而,正如同人們擁抱 podcast 來尋求自由度更高、更能進行深度論述的平台,倘若哪天 podcast 不再自由了,或許我們也會找到新的方法,支撐起另一塊眾聲喧嘩的多元空間。

回到專題:More Than Podcast

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
  • 文字/蔣曜宇
  • 攝影/蔡傑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