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記憶再生!史博館70週年 ✕ 點睛設計打造永續建材美學
國立歷史博物館2025年迎來建館70週年,攜手點睛設計(Dot Design)展開永續創新計畫。透過將館內退役的大理石、瓦片等建材,轉化為限定紀念商品,探索「回收」與「創造」之間的共存。
博物館作為收藏文化與藝術珍寶的重地,同時也在與時俱進的前行歷程及與參觀者互動的過程中,見證社會的變遷、共構觀眾的生命記憶,如果能夠「收藏博物館的歷史一角」,並讓這一角成為與你共同創造下一段理想生活的啟程,將是怎樣浪漫的情懷?
成立於1955年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簡稱史博館),2007年經臺北市政府公告指定登錄為「歷史建物」,2019年起開始長年整建,終於在2024年初以嶄新樣貌重新敞開大門。為了慶祝2025年史博館建館70週年里程碑,此番退役建材永續產品計畫選定廢棄大理石、瓦片為基礎,將建築角料製作為多元的商品,把「歷史」再造為可觸摸、可使用、深具收藏意義的實用物件。
迷人的青綠瓦片、大器的赭紅磚牆及風雅的大理石片,都一一化為意想不到的驚喜,這些整修過程中留下的廢棄建材,不僅是史博館歷史建物的一隅,也承載豐富底蘊,凝視著臺灣歲月流轉、更海納歷代人文巨作;而商品上結合的館藏經典圖像,不僅代表臺灣藝術精華,也能喚起大家對博物館和館內收藏的情感,正如史博館洪世佑館長所說:「購買這些商品的人們也將知道它們是史博館的一部分,在擁有這些物件的同時,也典藏了一塊這裡的歷史拼圖,用有形的文化資產,帶你回味無形的寶貴記憶。」
藝術典藏化身日常:三大館藏精彩新生
成立至今已21個年頭,點睛設計自2017年起即跨足永續設計,對此領域具備深厚實力與經驗,分別以大理石板、屋瓦廢料規劃為荷花圓盤、山水擴香石、水波紋置物盤等共3項紀念商品,並且各自結合常玉、李義弘、王南雄三位代表性藝術家的重量級館藏作品,期望帶領國內外觀眾更加認同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國度。
點睛設計韓世國設計總監也特別分享,這回在品項發想上首重「實用性」,過程更是充滿挑戰,在塵土飛揚、機具轟聲隆隆、風吹日曬雨淋等各種工地狀態中,將磚瓦、石材加以清理、運送、整理,處理時還得處處留心,「這些從原建築拆卸的材料,做壞了就沒有了,用一塊少一塊,製作時堪稱『驚險』。」此外,產品也與花蓮大理石、鶯歌陶瓷等在地產業合作,百分之百均為臺灣製造,鞏固這塊土地的創意、設計與工藝能量,更顯得彌足珍貴。
1. 庭園幽靜:荷花圓盤 × 常玉〈荷花〉
使用整建退役、原生於花蓮和平地區的珍貴「和平白」大理石建材,在沉穩高雅的紋理上,取用常玉〈荷花〉畫中元素,運用特殊印刷技術將精美畫作噴印於石材表面,形塑融合現代與古韻的巧妙風情。圓盤採中央鏤空設計,結合扇形大理石物件,帶來呼應藝術家作品氣韻、如同荷花池畔的造景氛圍,適合置於玄關、客廳迎賓,享受常玉筆下雅興之餘,還能收納零錢、鑰匙等各種居家小物,賞一幅優雅的生活風景。
2. 山川怡人:山水擴香石 × 李義弘〈花東縱谷〉
在有關「臺灣八景」的文獻中並沒有「花東縱谷」一景,李義弘便將心目中認為美得屏息的花東美景入畫,也擴增了八景的意涵。這款陶瓷擴香石將縱谷放眼望去的山巒疊嶂化為空間的一抹詩意,整體造型刻劃山水意象,並在其中富有細節變化:上方以陶瓷塑燒不上釉料方式燒製,圓盤的冰裂紋則以館舍整建回收的屋瓦製成瓦粉,再加上玻璃釉局部處理而成,展現出川水流動的晶瑩樣態,既可作為擺飾,也能滴入精油或插上線香,儀式感滿滿。(本商品需自行添購線香或精油)
3. 漣漪漫擴:水波紋置物盤 × 王南雄〈瀑布〉
王南雄的國畫常以西洋手法的構圖與用色,展現純中式的筆意與情趣。此款設計既是置物盤、也是杯墊,並以〈瀑布〉畫作中水流沖刷而生的波紋為靈感,由漣漪的同心圓紋路象徵時間流逝與影響力擴散;材質則運用花蓮在地工藝技術,以史博館「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的紅牆綠瓦印象,將回收屋頂瓦片磨為瓦粉後溶入水泥,製作出「青瓦綠」、「磚牆紅」兩款史博館獨有的磨石子,整體在在呼應史博館從展示文物、故事到現今藉由循環利用持續傳承文化價值,喚起人們對文化資產流傳的思考與重視。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1樓
70週年退役建材永續系列商品
發售日期:2025 年 1 月起
發售通路:國立歷史博物館商店 & 史博館精選商城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