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Issue 12今天,我想來點蔬食 »
Jul.03
專文 Articles
專欄 Columns
影像 Pictures & Video
雜誌 Magazine
商鋪 Shop
資訊 Info
搜尋
0
回顧「No.1 開場:喜歡漫畫的起點」
專題. 漫畫
日期 2020/11/18
漫畫 /張季雅
張季雅
七年級生,從事漫畫及插畫工作十年,不敢說自己是漫畫家的創作者。原創漫畫:《異人茶跡》系列1 - 4。
更多張季雅的專欄文章
Related Articles
地方. 專題
什麼是基隆的性格?這樣的性格又怎麼形塑出基隆這塊土地的模樣? 過去總會被定位為海洋文化城市的基隆,時常強調的是不同時期來到這裡的移民文化,以及依著海洋而生成的海鮮文化。然而,當我們以不同的視角重新看待這座由山與海交織而成的城市時,不僅可以更具體地見到像是生態、飲食與觀光文化等面向,是如何在人群於山與海之間互動的過程中逐漸生成今日的模樣,或許也能夠藉由此般視角的認識,更進一步地慢慢理出對於這座城市未來的想像。
文化. 漫畫. 電影
由廣電基金會與王小棣導演「民心工作室」,在1986年至1991年合製的電視節目《百工圖》系列紀錄片,翔實地紀錄當時代各行各業勞動者面貌,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職人紀實節目。《百工圖》系列中,不只有黃明川《採石為生的部族──石礦工人》,這種大眾認知中較為熟悉的勞工階層,高重黎《漫畫人》裡的漫畫家,雖然可以稱其為藝術家,其實也是一種勞工。相較於石礦工主要為住在東岸的原住民,《漫畫人》裡的漫畫家,則幾乎都是西岸、都市裡、戴了眼鏡的漢人。
專題. 重磅
根據旅美知名作家、podcaster的多年觀察,可以很肯定地說,podcast並不是傳統廣播的數位移植,而是一場全方位的實力戰。
世界越來越吵,手機也必定附贈耳機,讓人們沉浸於聲音之中,脫離現實。但很少人察覺聲音如何改變社會。
若十年前你說podcast在台灣會紅起來,絕對會被笑死。可此刻誰也無法否認,這半年來,它在台灣的確成了一個非常熱門的新玩具。
專題. 文化. 電影. 音樂
1950年歌舞片黃金時期結束後,一年的產量曾下滑至個位數,如今歌舞片的爆發究竟會是一場復興浪潮,抑或只是曇花一現呢?
強尼格林伍德(Jonny greenwood)除了是眾所皆知的電台司令吉他手之外,另外一個身分為電影配樂家,操刀多部電影配樂。
專題. 精選書摘. 電影
適逢電影《教父》上映50週年,《教父寶典》一書正式於台灣授權發行。本文由譯者李泳泉的視角詮釋編譯過程,探討柯波拉對於電影的堅持。
地方. 專題. 文化. 音樂
過去的「野台開唱」如今已蛻變成一種精神,並從台北移師到高雄港都,轉變成為今日的「大港開唱」。
國際. 專題. 戲劇. 文化
一座劇場要從節目、教育、社區關係到創新等各方面都推向最大能量、不斷創造事件,才能轉化我們的生活。
閱讀設定
夜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