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la Kitchen 紐澳良小廚:復刻記憶中的南方媽媽菜,打造像家一般的溫暖存在
Nola Kitchen紐澳良小廚是台北最著名的美國南方菜,以紐澳良當地經典美食深受歡迎。今(2024)年邁入開業以來第12個年頭,創辦人Tony以嶄新品牌視覺,持續為人們打造一處如家一般溫暖、舒適的美式餐館。
對「Nola Kitchen紐澳良小廚」(以下簡稱Nola)創辦人Tony來說,除了台式家常菜,出國留學吃到的紐澳良菜,尤其是那一碗熱騰騰的海鮮濃湯飯(Gumbo),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抹滅的飲食記號。
Nola店名取自紐澳良的簡稱,為紐澳良(New Orleans)和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結合而成的縮寫。象山店處象山公園與三犁公園之間,一踏進店裡,映入眼簾的是暖色系裝潢搭配木質調桌椅,綠意盎然的植栽設計為室內空間增添了一抹城市綠洲的氛圍感,整面牆的復古黑膠唱片和各式書籍皆為老闆Tony的個人收藏。黑板上的手繪菜色,與今年重新設計的菜單相互輝映,透過一個個色彩繽紛圖樣和個性鮮明的角色,向美國次文化致敬,營造出「Love Together」的品牌識別。
回到一切的起點
2001年,Tony隻身前往紐澳良就讀研究所,當時因為經濟條件不優渥,沒有辦法時常上餐館吃飯,會到同學家、教授家、學校活動,甚至是周末教會舉辦的禮拜吃飯,他也因此接觸到紐澳良當地的家常菜。
研究所畢業後,主修數學統計的Tony便回到台灣,順利考上精算師的執照,進到金融業工作,一切順利成章發展著,他卻漸漸發現這個專業並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以及自己其實更喜歡與人互動交流。於是在12年前,他毅然決然辭掉了工作,正式踏入餐飲業——這一切的起點源自於他對紐澳良菜的想念。
Tony希望能夠將他在美國吃到的、感受到的食物,透過這間餐廳去復刻。刻意取名為「小廚」,是因為知道要做家常菜且要做的對味,一大重點便是氛圍的打造。「街頭巷尾裡的小吃,就應該在小吃店裡面吃,拉個板凳、架個折疊桌、沒有冷氣,從菜色、口味到整個空間環境和氛圍,都是飲食文化的一部份」,他希望Nola帶給人的感覺,是彷彿來到這裡就像回家吃飯一般的舒服、自在。
復刻紐澳良美食記憶
提及美式料理,大眾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漢堡、薯條、通心粉,但其實不只如此。堪稱與紐約、舊金山齊名的「美食之都」紐澳良,豐富歷史造就了當地獨特的飲食文化,抽絲剝繭後會發現其中蘊藏著來自西班牙、法國、加拿大以及加勒比海等元素。
像是店內熱門菜色之一「楓糖鬆餅炸雞」(Chicken N’ Waffles),將經典南方靈魂食物(soul food)代表的炸雞搭配扎實彈牙的鬆餅,再淋上罪惡的楓糖糖漿。從文化角度來剖析這道菜,便能看出當地人的飲食習慣:蛋白質搭配澱粉的組合,不僅同時滿足營養和填飽肚子的需求,楓糖的元素連甜點也都一次顧及。
亦或是由路易斯安那州克里奧爾人(Creole)在18世紀時期發明的家常料理「海鮮濃湯飯」是他回到台灣以後最想念的一道菜。這道菜將海鮮、蔬菜、肯瓊辛香料(Cajun spices)一起下鍋熬製,加入秋葵來增添濃稠感,最後添入一些米飯,鹹香帶點微辣與微甜,濕潤口感也讓人想起了台灣南部常見的湯飯。
除此之外,「焦黑魚」(Blackened Fish)也是來到Nola值得一試的紐澳良經典,1986年由當地名廚Paul Prudhomme所發明,先將魚的兩面沾滿肯瓊辛香料,再以大火去煎,高溫下香料得以快速上色,但保留了魚肉的軟嫩質地,佐以檸檬角一起享用,完美演繹了紐澳良代表性的酸、嗆、辣。堪稱當地傳奇甜點「法式貝涅方餅」(Beignets)也是Tony每次造訪紐奧良知名的法國區(The French Quarter)必吃的日常小食,軟硬度介於麵包和蛋糕之間,外酥內軟的口感,撒上滿滿的糖粉,不外乎是一大享受。
餐桌上的異地鄉愁
「回到台灣就感受到了留學生的那份異地鄉愁」,Tony感慨地說道。留學生的異地鄉愁,與其說是懷念家鄉或是留學地,更多的是熟悉環境中的產生的自在氛圍,它可以是人,可以是舒服的空間,也可以是一個社會群體(community)。由於留學時吃得都是當地人常吃庶民小吃,或是同學媽媽煮的家常菜,因此對於Tony來說,他的異地鄉愁是桌上一道道只有當地媽媽才煮得出來的「媽媽菜」。
在美國想念台灣菜,回到台灣又想著美國菜的他,憶起求學時期,想家就到市場買牛肉、牛筋、牛肚、豆乾、海帶等等,自起爐灶開始做滷味。同樣的,他在台灣想念紐澳良時,便會請朋友從美國帶回肯瓊香料,進廚房熬起濃湯飯。
身兼Nola和台式居酒屋渣男Taiwan Bistro的創辦人,乍看之下,是兩個看似截然不同風格的餐飲品牌,然而兩者其實遵循的是一樣的脈絡:都是Tony試圖透過進廚房這件事,去重溫記憶裡的味道。「這兩個品牌都代表著我自己的人生歷程中,很重要的部分」,他說道。
保有初心,貫徹品牌文化
在台灣餐飲業中生存超過十年,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回溯Nola的12個年頭,Tony說一開始確實很有雄心壯志地想要擴展,也以很快的速度在全台拓展至七間分店。過程中也曾到賣場進駐,雖然營業額都有達標,卻也發現自己心中想要的美式casual餐館,在百貨業快步調的生態中,似乎整個調性都變了。
「到某個階段,會開始覺得重點似乎不是分店的數量,或是當月的營業額,而是能不能保有最一開始的那份初心。」從早期追求的快速成長,到現在的兩間分店(象山店和林森店),Tony更注重的是穩定,以及怎麼呈現品牌文化中講求的舒適與從容。
從開店初期,每一季菜單都要做大幅度的調整和試菜,到現在只要拿掉一些舊的菜色,就會被客人抗議。Tony更笑說,有時候其實選擇淘汰的是賣得較差的品項,卻還是會收到反彈,令他哭笑不得,也發現原來Nola的料理其實背負著很多人的期許和記憶中的味道。
在某些心靈層面上看來,Nola所端上桌的菜餚已經成了這些熟客們心中的媽媽菜,因此是不能隨意去做更動的。
是客人,是同事,也是家人
問起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Tony時常叮囑員工要對自己好一點。「唯有自己過好的生活,才有辦法讓客人也感受到那個好的樣貌,你整個人散發的感覺就會是從容自在的」。開店這麼長的時間累積了不少熟客,有些客人除了天天來店裡報到,遇到店員生日,還會相約到店裡一起慶生。
Tony進一步分享,曾經還遇過跨年因為訂位爆滿,客人竟主動要求說想要來店裡打工,幫忙分擔工作、收盤子,與客人之間的好感情早已昇華至友誼,甚至是家人的程度。「我好喜歡這樣的狀態,這種成就感是以前做精算沒有的」,他開心地說。不管是Nola,還是渣男,他都希望它們能夠成為一種交流的載體,是一個讓人喘口氣、歇腳的地方。
「Nola Kitchen 紐澳良小廚的存在,就是當你需要他的時候,它永遠都會在這裡。」
Nola Kitchen 紐澳良小廚
• 信義象山店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150巷14弄16號
電話:02-2722-7662
• 台北林森店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2號(二號巷子口內、喜來登飯店後方)
電話:02-3393-7662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