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佔空間創辦人張宗舜活化老屋:「我們其實不需要那麼多新房子!」

台中舊城區・小旅行散散步

佔空間創辦人張宗舜活化老屋:「我們其實不需要那麼多新房子!」

走入中美街的本冊圖書館,曾經閒置的老透天在佔空間Artqpie團隊的整理之下,轉化為迷人的閱讀天堂,小心翼翼收藏空間主人張宗舜熱愛的城裡生活。

佔空間創辦人張宗舜。

走入中美街的本冊圖書館,曾經閒置的老透天在佔空間Artqpie團隊的整理之下,轉化為迷人的閱讀天堂。綠植圍繞的窗櫺室內透出溫暖的燈色,使用老件家具與回收木料再造的空間裡,集合了甜點、選物、咖啡、雜誌、策展等各自迷人的小單元,而坐在天光灑落的討論室有大隱於城的靜僻感,小心翼翼收藏空間主人張宗舜熱愛的城裡生活。

2009年前後,老屋與古蹟保存風氣正發酵,張宗舜走訪南、北城市裡的再生空間,瀰漫新舊激盪、動靜並存的趣味。那年他剛畢業,在2000年文創能量崛起而又轉瞬消退的中區裡,發起第一個空間計畫「佔空間Artqpie」打算用閱讀、策展等藝文活動「佔領」(Occupy)廢墟,活化非古蹟的常民空間。

本冊圖書館曾是閒置的老透天,如今變成台中人的閱讀秘境。

用「文化佔領」廢墟的游擊隊

張宗舜與具有藝術與建築背景的夥伴們發聲倡議,同時也投入實作——到了2013年他們得到更成熟的練習,進駐繼光街第一旅社旁的連棟街屋(今日的繼光工務所),以修繕代替租金的模式,使屋破牆圮的老宅轉生成為迷人的轉角圖書室「本冊book site」,亦即是本冊圖書館的前身。

從此,他也開始紙本出版,推廣獨立出版的Zine小誌文化,並也投入中區的調查與書寫工作。「立體空間與平面書籍搭在一起,是很棒的一件事。」不論是操刀空間設計或是規劃選書書架,佔空間團隊身懷兩種武器深入中區展開游擊。

讓物件與空間繼續說曾經

多年來,佔空間團隊與台中放送局、陳彫刻處、Fleet Street艦隊街咖啡等,展開不同形式的合作,近期,為大規模的古蹟修復場域臺灣府儒考棚企劃書架——因為張宗舜認為活化老屋不只有古蹟一途。

他們想用「非官方」的活潑風格,去想像老房子的可能性,不受空間大小限制,任何地方都可滲透,是佔空間滴水穿石,一點一滴為長年沉寂的中區注入活水的方式。「也許我們的方式很笨,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其實不需要那麼多新房子。」

長期以來人們討論中區的文化時,話題繞來繞去總是停留在日治時期,張宗舜則更珍視各種老舊街屋與街景裡如何透露著各個時代的生活與文化,例如柳川河畔的吊腳樓、可以騎車逛街的中英育樂大樓、台中公園對面的聯美戲院等,都代表中區的重要歷史。

如今,游擊的精神仍在。張宗舜介紹本冊圖書館,無論是榻榻米、木地板或是雜誌架,皆是可以拆解的活動式設計,空間中一切事物被妥貼安排,卻又如此蓄勢待發,似乎城裡巷弄不乏故事雜陳的老屋,等著被整頓出另一處安放理想的共享空間。

張宗舜的散步路線

散步於中區迷人的老空間,張宗舜格外推薦宮原眼科、第四信用合作社、櫟社,途中可經過他喜歡的老餐廳:驛站房東北酸白菜火鍋、台灣陳沙茶火鍋、澤村日本料理,或在中央書局品嚐特製的作家料理。中區上路不妨帶上本冊圖書館獨立出版的《吉室中,散策》,小書集合多人的中區散步觀察筆記,領路走看特色店家與閒置私宅。

|延伸閱讀|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李佳芳 攝影/蔡耀徵 編輯/許羽君 核稿/郭振宇
文字/李佳芳 攝影/蔡耀徵 編輯/許羽君 核稿/郭振宇
文字/李佳芳 攝影/蔡耀徵 編輯/許羽君 核稿/郭振宇
大亞能為明日鏈結大亞能為明日鏈結
  • 文字/李佳芳
  • 攝影/蔡耀徵
  • 編輯/許羽君
  • 核稿/郭振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