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ㄉ當代字典:台味的崛起
好台,好味——變化中的台味標籤
所謂台味,到底是什麼味?是巷口的滷肉飯陽春麵?是廁所裡的明星花露水?不,它不單單只是「味」,它是一種標籤,代表著認同台灣主體的集體意識和對族群未來的想像。從過去到未來,出生在台灣的我們都自帶這個課題——我們都在追尋著自己的定位,台味就像是自我認同的指南針,隨著時間流轉,有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將這個標籤貼在自己的身上。
所謂台味,到底是什麼味?是巷口的滷肉飯陽春麵?是廁所裡的明星花露水?不,它不單單只是「味」,它是一種標籤,代表著認同台灣主體的集體意識和對族群未來的想像。從過去到未來,出生在台灣的我們都自帶這個課題——我們都在追尋著自己的定位,台味就像是自我認同的指南針,隨著時間流轉,有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將這個標籤貼在自己的身上。
進化,而更兼容並蓄
隨著時間進化,「台味」這個標籤從形容一個人「土、俗」等負面印象,漸漸轉變為一種「態度」,這個態度包含了有個性、獨立思考、國家主權、台灣主體意識等多樣化的理念,更甚者代表著新興品味與主流論述,可能是因為政治情勢的改變或全球大環境從全球化到在地化的影響,越來越多人開始回到自己腳上的這塊土地上,讓被說「台」這件事情,慢慢轉變為一種正面評價。
而如要細說「台味」這個標籤,我想他代表的是一種兼容並蓄、沒有多少之分的概念。沒有你比我台的多一點或少一點,只要想台我們都可以很台;你台語講得流利是台,只會在中文中帶兩句髒話這也是台。就如同台灣人的組成,我們有著台、客、原,以及更多族群的社會,更有許多在台外籍人士,這種兼容並蓄的接納性,也是台。
轉變中的潮流符碼
「台」的符碼也在轉變,從早期對中老年、中南部廉價風格的評價,轉變成令年輕世代趨之若鶩的潮流表現。Facebook 粉絲專頁「財哥檳榔攤」即是一例,財哥檳榔攤是不是一間真的檳榔攤根本沒人在乎,反而因為特殊的勸世文及大量使用「...」營造出的特殊口吻,表現出中老年男子經營檳榔攤的形象,進而成為網路迷因文化,其推出 T-Shirt 更是造成熱賣每推出必秒殺斷貨,從此之中也可以看出年輕世代對於「台」定義已經轉向為「潮與流行」的代名詞,成為新世代文化的一部分。
這幾年將台味由老轉新的品牌數量暴增,香蘭男子電棒燙、台灣好色、Baby 檳榔攤都是用傳統台灣印象轉化為新潮象徵的案例。詹記麻辣鍋的敦南新店更是出類拔萃,從裝潢到制服都營造出 7、80 年代台灣人的集體回憶。白鐵的扶手,頭頂的透光花玻璃,甚至是勾金邊的招牌字,台到極致反而更成為一種時尚風潮。流行一直都是輪迴重組,當台味輪迴到這個世代,並以潮流的樣式出現在年輕人的身上,這個標籤就成為一種可被炫耀的、值得驕傲的文化符碼。
來了,融合了,你就台了
而你或許會好奇,到底什麼符碼可以被稱為台?怎麼樣才夠台?台味是否有正確答案?這個問題,我想不須太過深究。身為島國子民,我們接收到全世界的文化,這些文化飄洋過海,在台灣落地生根,成為台味的一部分。
大甲媽祖繞境被稱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但媽祖信仰來自福建泉州,卻在台灣長成了自己的樣子;台灣的早餐及夜市雖然不是台灣獨有,但卻有可能是全世界最多元、最精彩。
當一個文化含納許多符碼並成為一種標籤,他就代表了一種認同,接納、融合這些不同的文化,讓這塊土地上的元素都能是一種台味,如同一杯珍珠奶茶,每種元素都來了,融合了,你就是台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