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自由・之丘:老屋新生的木柵秘境咖啡館,承續古情與創新的文化聚落

自由・之丘:老屋新生的木柵秘境咖啡館,承續古情與創新的文化聚落

文山區咖啡館推薦:木南公園旁的平房老屋,是自由・之丘,這裡有咖啡、有茶品、有電影,是一切有趣可能發生的地方。

現在的自由・之丘,曾經搬過一次家。最初位在「麵線窟」裡的舊麵線工廠進行改造,目前則移至舊稱為「打鐵寮」的街域,老闆Allen再次讓閒置的廢棄倉庫煥然一新。這裡不僅裝載著時代記憶,也帶進了年輕能量,在復古與創新之間,感受到更多的是「自由」。

天井、老樹、舊宅,承續古情與新意

「一開始看到這個物件時,天花板都是破的,後方雜草叢生,我一度想過要不要放棄。」掙扎許久Allen仍決定承租,是出自對古物如詩般的情懷,亦不願長久堅持的老屋風格劃下句點。過程耗時三個月,經歷大雨直落屋內的狼狽時分,Allen將房子整頓換裝,自由・之丘2.0正式誕生。

踏進如今的自由・之丘,立刻被愜意而溫潤的氣息包圍。Allen特意保留舊建築的樑柱及斑駁牆面,讓時間痕跡為空間增添溫度;桌燈、杯具、裝飾品多為他從各地搜集的老物,連懷舊的牙籤鳥都可愛地放在水杯旁。

穿越側門走到後方,陽光從天井傾瀉,整理後餘下左右兩棵恣意生長的老樹,綠意幽靜恰如其分;原先的老宅廚房改建成洗手間,其餘則作為喫菸室及倉庫,還有一處開放的溫馨空間,不時有塔羅牌等占卜師進駐。

這裡有咖啡、有茶、有酒,沒有框架

移至現址後,自由・之丘的精神未變,名稱則有了些許不同。「以前自由之丘四字連在一起,現在分成自由・之丘,是想更清楚呈現渴望傳遞的概念。」靈感雖取自日本地名,卻從未想複製該處風格,而是希冀強調突破框架的自由意念,丘則如木柵依山的地形,Allen期待這裡成為有趣事物的集散地,像座小山,蓬勃又充滿力量。

自由・之丘營業時間從下午至深夜,成天供應咖啡、茶和手作蛋糕,無論何時想喝什麼都能隨心暢飲。Allen端出的每一杯咖啡,各環節都有自己的挑惕堅持;這裡的茶則來自文山區的貓空茶園,木柵著名的鐵觀音,風味濃而醇厚,微微果香待出迷人觀音韻,回沖多次仍餘韻悠長。

自由・之丘老闆Allen。 

店內茶品多為貓空在地茶種,讓人們從五桿感受木柵。

留一盞燈,看見不一樣的木柵

於木柵土生土長的Allen,之所以回家鄉開設自由・之丘,比起單純供應飲品和甜點,他更希望翻轉眾人對木柵的印象。「以前在外工作說自己是木柵人,多數人只聯想到貓空、動物園,但這裡還有很多值得被看見的潛力。」許多藝文工作室到店內舉辦小型展覽,與社區店家一起發起在地活動,邀請全台各地餐車進駐,因而讓木柵與外界有了更多元的連結,「光靠這間店不能改變什麼,但看到附近居民漸漸共同響應,覺得自己好像真的做對事了。」

店內各處小角落充滿年代感物件。

在自由・之丘,可以看見附近的孩子來讀書、長輩喝午茶、媽媽獨身享受短暫的me time片刻,在每個薄暮或深宵,化作和煦後盾,成為人們生活日常的一部分,「曾經有熟客提到,每次下班開車回木柵,看到自由・之丘的燈,便知道家到了。」Allen感動地分享,從此之後就算店已打烊,他仍會把燈留到最後一刻,離開前才熄滅。期許自由・之丘像城市裡的燈塔,在磚瓦裡亮著燈,如家般溫暖。

自由・之丘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木新路二段69巷1號1樓
營業時間:14:00–00:00(週二公休)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洪采姍 攝影/日常散步 李盈靜 編輯/Annie 核稿/高麗音&葉聖博

回到專題:文山日常散步地圖

VERSE VOL. 28 愛上花蓮的20個理由VERSE VOL. 28 愛上花蓮的20個理由
  • 文字/洪采姍
  • 攝影/日常散步 李盈靜
  • 編輯/Annie
  • 核稿/高麗音&葉聖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