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ins Coffee Roasters:以廢墟為起點展開的夢想旅程
文山區咖啡館推薦:萬壽橋不遠處,有個遠近馳名的「廢墟」緊鄰景美溪而立。一不留神,可能與它擦肩而過,但若願意慢下腳步推開門把,裡面的世界,肯定讓人無比驚嘆。
於2016年開業的Ruins Coffee Roasters小廢墟咖啡(現名為「廢墟木柵店」),是木柵相當熱門的店家,2023年更進駐政治大學達賢圖書館開設「廢墟湖村店」,能一邊享用咖啡,一邊欣賞湖畔風光。究竟「廢墟」如何化腐朽為神奇,成為使人願意一待再待的美好空間?一切,要從店主洪璽開的人生故事說起。
從撿拾舊物到改造廢墟空間
「我一直很喜歡舊物件,曾放一堆在我家陽台,隔壁鄰居看到還以為我爸失業,在做資源回收。」洪璽開笑著回憶開店前的日子,他鍾情於老物品,常開車繞遍全台收集,看到荒廢沒人住的空間,經常大膽進入探險。
廢墟木柵店滿是復古氛圍。
「可能以前常去日本咖啡廳,看他們擺放不少古董品,為此深深著迷,覺得都市裡有個懷舊空間的反差很有趣。」加上洪璽開父親是佛像雕刻師,從小耳濡目染,漸漸也對木工產生興趣。他先於健康路開了間名為「小破爛」的咖啡廳,同時從零開始學習相關技術,在城市裡打造屬於自己的時光機。
而後之所以來到木柵,則是因為認識了TAIGA針葉林早午餐創辦人許淞堡、江金益。「他們對木工、鐵工也很有熱忱,剛好淞堡家的修車廠附近有廢墟出租,就決定過來了。」對改造愈來愈上手的洪璽開,耗時五個月將廢墟重構成木製樓中樓夢幻空間,牆上掛滿相關器具增添手工感,桌椅、電扇皆為古物,還有一隻貓慵懶地晃著。在這裡,待上一整天都不是問題。
廢墟湖村店與木柵店之店裝,都出自老闆洪璽開之手。
LOGO 來自「前房客」,五感體驗的廢墟美學
「第一次進來廢墟時,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牆上日曆停在1996年,老鼠、蟾蜍跳來跳去,還有一根夜鷺的骨頭,可能飛進來就沒有離開了。我們把牠視為前房客,當作logo紀念下來。」
小至標誌,大至店內擺設,洪璽開對細節的認真體現在各個角落。在他眼裡,一間好的咖啡館需為五感帶來舒適感受,不只裝潢用心,夥伴態度、背景歌單都需謹慎對待,當然,最重要的「咖啡」本體更不能馬虎。
洪璽開從國中就常跑咖啡廳,大學畢業等待入伍前,進入連鎖咖啡店打工,開始學習、鑽研相關知識,埋下了想開店的種子,「不過我答應家人先去其他職場試試,做了翻譯兩三年,發現實在受不了辦公室稍顯枯燥的生活。」
兜轉了一圈仍心繫咖啡,洪璽開決心辭職,再度去咖啡廳上班觀察市場、精進自我後才創業,且比起考取證照,他認為自身態度更重要,「做咖啡是自己喜歡的事,本來就會投入,也不會找太多理由或藉口。做不好,就繼續學。」他堅定地說道。
廢墟湖村店面向湖畔與青山的咖啡廳,台北少見。
「A Dream Place to Start」:廢墟是起點,旅程未完待續
如今廢墟木柵店與湖村店皆趨於穩定,他將舞台讓出,店內事務多交予夥伴們負責,「希望他們也能體會看看,我當初經營咖啡廳的那股悸動和熱情。」他則繼續埋首在工廠裡,埋首於烘豆、做些讓店裡角落換新的木作。
現為人父的洪璽開,也盡力在生活與工作間覓得平衡。開設小廢墟後,他與妻子搬來木柵,自行改造頂加鐵皮物件,化身溫馨小木屋,「來木柵之後,真心覺得這裡非常棒。氛圍純樸,大家都很善良,整體步調偏慢,很適合生活。」
洪璽開還記得,在裝潢廢墟湖村店時,他的大學摯友兼旅遊作家瓦勒斯驟世,生命無常讓他決定更用力過生活,「瓦勒斯的一生很燦爛,廢墟湖村店是獻給他的,是他讓我有勇氣去做更多事。」對洪璽開而言,開咖啡廳是興趣與工作結合的生存憑依,夢想則是不獲利且極度浪漫的存在,可以的話,他希望有天能蓋一間樹屋。
“A Dream Place to Start.”洪璽開多年前無意間看到這句話,烙印在心中至今。他說,重要的不是地方,而是開始 ── 廢墟是起點,旅程仍未完待續。
廢墟湖村店內(左);店內廣受好評的甜品,是洪璽開的姐姐洪筱涵製作(右)。
廢墟木柵店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三段242號
營業時間:13:00-21:00
廢墟湖村店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萬壽路36號
營業時間:10: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