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2025春季年會 0
2025春季年會 0
漢來日月行館藝術開箱!草間彌生2.6億《南瓜》與台灣在地藝術交織,策展人Daniel Wong以「日影水月」點亮日月潭

漢來日月行館藝術開箱!草間彌生2.6億《南瓜》與台灣在地藝術交織,策展人Daniel Wong以「日影水月」點亮日月潭

在日月潭的懷抱中,漢來日月行館以藝術為媒,讓旅人與自然對話。「日影水月」藝術展策展人Daniel Wong與台灣在地藝術家帶來精彩創作,和國外藝術名家如草間彌生、朱銘等作品,共同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日月潭藝術旅程。

在時光流轉的日月潭畔,一座融合藝術與自然的殿堂悄然綻放。漢來日月行館為旅人打造了一場心靈的詩意旅程。當晨曦初露,陽光灑落在潭面上,波光粼粼間,藝術與自然在此交織成永恆的對話。

漢來日月行館 客房均具備面湖獨立陽台。漢來日月行館 客房均具備面湖獨立陽台。

日月交輝:自然與人文的詩意共鳴

清晨,旅人站在房間的私人陽台上,望著日月潭的晨霧緩緩散去。遠處的山巒如墨畫般層疊,近處的湖水泛著微光,彷彿時間在此凝結。日月潭的美,源於它壯麗的自然景觀,也來自它承載的文化底蘊和詩意想像。

無論是高端商務旅客或休閒度假者,待在房間陽台能讓身心得到最完美的舒展。(攝影/高麗音)無論是高端商務旅客或休閒度假者,待在房間陽台能讓身心得到最完美的舒展。(攝影/高麗音)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古人筆下的西湖美景,在台灣的日月潭同樣可以尋得。而漢來日月行館,則在這片詩意的土地上,為旅人打造了一個與藝術對話的空間。

每一間客房都設有專屬陽台與溫泉池,讓旅人在私密空間中擁抱大自然。透過落地窗,日月潭的四季變化盡收眼底:春天的嫩綠、夏日的蔥鬱、秋季的金黃和冬日的寧靜。在這裡,自然本身就是一幅流動的畫作,而我們,則是這幅畫中的觀者與參與者。

除了每間房間的湯泉湖景外,漢來日月行館的三溫暖湯屋帶來最佳療癒時刻。除了每間房間的湯泉湖景外,漢來日月行館的三溫暖湯屋帶來最佳療癒時刻。

「日影水月」藝術展,到流動的美術館住一晚

漢來日月行館的獨特魅力,在於它將飯店空間轉化為流動的美術館。「日影水月」藝術展將國際當代藝術與台灣在地藝術巧妙融合,為旅人創造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旅程。

我們希望打造的是一個能夠觸動人心的藝術場域。當旅客走進漢來日月行館,他們來此體驗藝術與生活的共融。--國揚集團運營長 侯嘉騏

共同策展人Daniel Wong則分享了他的策展理念:「我們精心挑選了國際與台灣在地的藝術作品,希望能夠在這個空間中創造出一種對話。當草間彌生的《南瓜》與徐暋盛的竹編作品《日月映輝》並置時,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當代的藝術語彙在此交匯,產生了獨特的共鳴。」

華裔設計師、鑫囍創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Daniel Wong聯合策展。華裔設計師、鑫囍創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Daniel Wong聯合策展。

漫步在飯店的公共空間中,我們被一系列精彩的藝術作品所吸引。草間彌生標誌性的《南瓜》以其鮮明的黃色和黑色波點,傳達出一種既熟悉又超現實的感受;瑞士藝術家Ugo Rondinone的《西北海峽》則以其獨特的視角詮釋北極群島的海洋能量,踏入南投奇幻森林;朱銘的《太極系列》雕塑在靜謐中展現力量與平衡;而張大千的《海棠八哥》與齊白石的《紫藤》則帶來了一見難忘的東方藝術底蘊。

張大千為挚友謝玉岑所畫的《海棠八哥》,掛於漢來日月行館2樓粵菜餐廳「日月軒」。張大千為挚友謝玉岑所畫的《海棠八哥》,掛於漢來日月行館2樓粵菜餐廳「日月軒」。

瑞士藝術家Ugo Rondinone受到海洋、馬與天空主題啟發,以藍色玻璃創作象徵不同海域的藍馬,代表北極群島的《西北海峽》歇停在漢來日月行館一樓大廳。(攝影/高麗音)瑞士藝術家Ugo Rondinone受到海洋、馬與天空主題啟發,以藍色玻璃創作象徵不同海域的藍馬,代表北極群島的《西北海峽》歇停在漢來日月行館一樓大廳。(攝影/高麗音)

「策展理念源於日月潭的自然意象,我希望透過藝術作品與空間的對話,讓旅人感受到藝術與自然的和諧共鳴。每一件作品的位置都經過精心考量,讓它們能在最適合的場域綻放光彩。」Daniel Wong在專訪中分享,他與台灣在地藝術家,結合日月潭自然與文化特色進行創作的感動。

《日月映輝》:竹編大師徐暋盛的浮想聯翩

藝術家徐暋盛專注於竹編工藝,在民國95年成立「台灣竹藝館」,致力於竹編創作與技藝傳承。他的作品《日月映輝》以竹子為主要材質,運用傳統竹編的纏繞堆疊技法呈現抽象造型,巧妙詮釋日月潭的意象。

住在湖畔的他,將童年記憶中的日潭月潭編織成虛實交錯的抽象意象。每一根竹條的彎曲與交織都經過精心計算,克服了竹材天生回彈的特性。「竹子有彈性,你可以用火烤的方式塑形,但它有可能會彈回來,」徐暋盛解釋著創作的挑戰,眼神中卻充滿了克服材質難度的喜悅。

《蔓蔓日茂》:林芳仕的琉璃光影詩


南投在地藝術家林芳仕,專注於琉璃工藝創作,他的作品《蔓蔓日茂》以窯燒琉璃、金箔與不銹鋼為主要材質,靈感來自日月潭水波紋的流動變化。林芳仕常觀察日月潭的水紋和波面,將這些自然元素融入創作中。作品採用傳統鑲嵌工藝與窯燒琉璃技法,呈現不同層次的質感,並透過抽象水紋表現日月意象。他特別結合現代科技的燈光效果,當光線照射時,作品會在牆面產生波光粼粼的效果,旅人驅車而過便能望見這番與日月潭呼應的「藝」境。

《四季相映》:王雅蘭&廖曉蓉的構樹探索


來自屏東的王雅蘭與廖曉蓉以自創工藝品牌「黑色雋永」打造《四季相映》,如同一幅會呼吸的畫作,以樹皮纖維與熟然染料描繪日月潭四季的變化。春的嫩綠、夏的蒼翠、秋的金黃、冬的沉靜,四季的生命力在樹皮的紋理中流動。「保留了樹皮本身的質地線條,並用薯榔染料來染色,」兩人細膩地解釋著創作過程,「我們希望這件作品能具有在地文化的內涵。」

當光線灑在作品上,樹皮的皺褶與紋理呈現出如湖面波紋般的流動感,彷彿日月潭的四季正在觀者眼前輪轉。

在漢來日月行館的空間中,國內外八件作品不只是裝飾,而是會呼吸的作品,訴說著台灣工藝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以及海外藝術與在地風土的對話。

左至右)藝術家徐暋盛、藝術家林芳仕、漢來飯店總經理林子寛、聯合策展人Daniel Wong、藝術家王雅蘭、藝術家廖曉蓉。(圖片/漢來日月行館 提供)左至右)藝術家徐暋盛、藝術家林芳仕、漢來飯店總經理林子寛、聯合策展人Daniel Wong、藝術家王雅蘭、藝術家廖曉蓉。(圖片/漢來日月行館 提供)

行館外觀如同一艘大型客船,從蔣介石行館到漢來打造的藝術酒店,文化傳承日月可鑑。(圖片/漢來日月行館 提供)行館外觀如同一艘大型客船,從蔣介石行館到漢來打造的藝術酒店,文化傳承日月可鑑。(圖片/漢來日月行館 提供)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攝影/高麗音 圖片/漢來日月行館 提供
VERSE VOL. 28 愛上花蓮的20個理由VERSE VOL. 28 愛上花蓮的20個理由
  • 文字、攝影/高麗音
  • 圖片/漢來日月行館 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