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忠泰美術館一次看雙展!《當自由盛開成舞》解構空間將自由具像化,《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探尋解嚴後建築發展

忠泰美術館一次看雙展!《當自由盛開成舞》解構空間將自由具像化,《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探尋解嚴後建築發展

忠泰美術館雙展盛大登場!近期推出全新展覽「當自由盛開成舞」,探討建築空間與自由的關係;「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也同步開展,探討解嚴之於臺灣建築的影響,透過兩檔展覽探尋人與建築、自由之間的脈絡。

你聽過「奧夫塞計畫 Off-Site Project」嗎?該計畫是由忠泰美術館長期策劃主辦的藝術長期實踐計畫,邀請勇於打破藝術與生活界線的創作者,離開美術館既定的場域創作,於非典型的展演現場,從空間與制度中解放,並透過藝術實踐來詮釋「Off」的定義。

「奧夫塞計畫」至今,已陸續與李明維、徐瑞憲、沃爾夫岡・巴特斯(Wolfgang Buttres)、高德亮等多位國內外知名藝術家合作,與松山文創園區合辦的「無重力星空—Lab 實驗啟動計劃×奧夫塞計畫」,以及與日本建築隈研吾合作的「場域・啟發—隈研吾展」也都是計畫之一。2024年推出全新展覽《當自由盛開成舞》,邀請到具備建築背景的曾令理與偶然設計共同創作,將「自由」的概念具象化,探討建築空間與自由的關係。

同時館內也設立了建築研究展《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探討解嚴之於臺灣建築的影響,兩展相互呼應,期待透過兩檔展覽讓觀眾看見不同世代建築人的視角,如何去探尋人與建築、自由之間的脈絡。

展覽一:《當自由盛開成舞》展現具像化的自由

忠泰美術館2024「奧夫塞計畫」的全新展覽「當自由盛開成舞」,自2024年8月31日至 2025年8月31日盛大開展。本展邀請到曾率領團隊打敗40多個國家,拿下2023年倫敦雙年展最佳設計獎的臺灣館「人人材料行」策展人曾令理,以及偶然設計共同打造展覽同名新作《當自由盛開成舞》。

在忠泰企業大廳挑高明亮、理性且線條分明的制式空間中,將大廳內作為管制公私領域的界線——「欄杆」,藉由多重複製、擴展與延伸,讓無機的金屬展現舞動姿態,如同掙脫束縛般迸發出無限生命力。

團隊也挑戰把現地的二維平面金屬線條,轉化為高度近六米、寬度近十米的大尺度三維空間動態雕塑,將阻隔功能的物件,翻轉成為了蘊含自由的象徵,突破空間與物件的框架,同時也讓觀者重新思考「空間與自由」、「公私領域劃分」、「管理控制與開放探索」的關係,提出一種新的空間詮釋。

「當自由盛開成舞」管制公私領域的界線「欄杆」,如同掙脫束縛般充滿生命力的舞動姿態。「當自由盛開成舞」管制公私領域的界線「欄杆」,如同掙脫束縛般充滿生命力的舞動姿態。

展覽二:群島浮現——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

忠泰美術館的另一檔年度大型建築研究展「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也於8月31日正式開展。「建築」具有公眾參與、集體性和社會性,本展由此出發,透過1987 年的「解嚴」之於臺灣建築的意義,爬梳臺灣建築於1980至2010這30年間的發展變化與重要事件,了解台灣建築的發展脈絡。

本展由龔書章擔任總策劃,展覽研究小組與忠泰美術館團隊共同策劃,耗費兩年多籌備,展示超過四百件文件檔案,期待大眾透過檔案回顧,梳理建築轉變中的時代與個人關係,試圖勾勒出臺灣建築多元發展的初步脈絡。

本展以「解嚴世代」稱呼由1963年前後出生於臺灣,並於1987年解嚴前後完成大學建築教育的建築人。他們在啟蒙導師的帶領下,藉由議題式的集體研究與實作,逐漸開啟他們對於未來社會城市的想像,透過思考與設計投射出新一代的理想。

雖處於戒嚴時期,但建築教育環境卻有逐漸鬆動與質變的趨勢,成為這群解嚴世代養成期的土壤與養分。一群一群探索著不同向度的建築師生們,在教學互動關係中,逐漸建構出關注「文化資產」、「社區營造」與「設計美學」議題的群島。

展覽聚焦於解嚴世代的作品中所展現出非傳統、非傳承的「不連續性」特質,從四大面向「建築展覽」、「建築媒體」、「九二一地震」、「建築設計」梳理出解嚴世代的特殊群像,並試圖辯證其所代表的新價值觀,以及這樣的力量如何改變了臺灣建築的方向。

展覽研究小組與忠泰美術館團隊耗費兩年多籌備,展示超過四百件文件檔案。展覽研究小組與忠泰美術館團隊耗費兩年多籌備,展示超過四百件文件檔案。


1. 建築展覽

朝向大眾的公開展覽本身就是各種力量與意識形態的角力場,除了一般大眾,建築學習者也在觀展或實際參與籌備的過程中,對於「何謂自身的建築」之理解不斷深化與內化。回顧這段建築展覽的發展歷程,讓我們再次看見在各種意識形態與認同轉變的交織過程中,臺灣建築是如何被論述、實踐與呈現。
隨著2000年臺灣首次進入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國際舞臺,於2002年起透過競圖決定每屆「臺灣館」的參展團隊組成、作品與論述,不僅轉而對國際展現臺灣的建築與文化,同時也跟在臺陸續展開的建築展覽,更多跨世代與跨國界的建築展覽也多向度展開自身的建築觀。
「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二二八紀念碑 。「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二二八紀念碑 。
2. 建築媒體

1970 年代,由當時臺灣省建築師公會成立的《建築師》雜誌,以服務會員建築師為發行定位,專注於建築技術與實務報導,讀者以建築專業從業居多。1990 年創刊的《雅砌》突破傳統,以「跨域多元」的編輯理念和強調「本土意識」的方式,從建築角度探討社會和生活議題,使建築逐漸接近大眾視野。此後,《空間》、《臺灣建築》、《建築 Dialogue》和《egg》等雜誌相繼推出,轉向更廣泛的一般大眾,涵蓋了更多元的建築話題。2000年後,網際網路興起,〈準建築人手札網站〉成為建築愛好者和從業者的重要交流平臺。
「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2樓展區展出20期《雅砌》 雜誌。「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2樓展區展出20期《雅砌》 雜誌。
3. 九二一地震

九二一大地震震垮無數人的家園與日常,面對災後重建的工作,讓建築人深刻思考:「建築可以為臺灣做什麼?」這些思考逐步反映在 2000年後「解嚴世代」的思考與行動中。災後重建而啟動的「新校園運動」、保存地震記憶的「地震教育園區」競圖等,都呈現了震後反思臺灣建築文化的自主性,如同地殼迸發前的那股隱而未見的能量。

4. 建築設計

解嚴世代購過建築設計反轉了什麼?這些設計與空間蘊含了什麼樣的理念和價值觀,又如何連結社會,進而影響都市與建築的發展?
展覽以十個案例的分析與介紹,試圖呈現解嚴世代在實際的行動中展現出的非傳統、非傳承的「不連續性」特質。包含「好茶部落」聚落保存與復興計畫、蘊含歷史記憶的「臺北市二二八紀念碑」、顛覆建築教育模式的「建築繁殖場」、翻轉都市公共空間的「凱旋公園暨新福宮廣場」和「新竹市東門城廣場」、不同思維的都市規劃「第一維管束」、創新校園規劃的「潭南國小」和「西寶國小」、住宅建築「青田主人」、宗教建築「菩薩寺」。
1998年舊好茶傳統營造修復人才培育研習班石板屋重建過程。(圖片/臺大城鄉基金會)1998年舊好茶傳統營造修復人才培育研習班石板屋重建過程。(圖片/臺大城鄉基金會)

【當自由盛開成舞】
日期|2024 年 8 月 31 日(六)至 2025 年 8 月 31 日(日)
時間|平日 10:00-17:00,逢國定假日及例假日不開放
地點|忠泰企業大廳(台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 178 號)

【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
日期|2024 年 8 月 31 日(六)至 2025 年 1 月 12 日(日)
時間|周二至周日 10:00-18:00(周一休館)
地點|忠泰美術館(台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 178 號)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編輯/林奕辰 圖片/忠泰美術館 提供 核稿/高麗音
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
  • 編輯/林奕辰
  • 圖片/忠泰美術館 提供
  • 核稿/高麗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