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走讀山海間的老漁村故事:八斗子步道
Promotion

從山、海到漁村,⑤條基隆必走步道

走讀山海間的老漁村故事:八斗子步道

坐落東北角海岸的八斗子漁村,早年因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匯集了漁獵、炭礦及火力發電三項重要產業,帶動地方發展盛極一時,也形塑了有別於其他漁村的生活樣態。環遊一圈八斗子半島,或漫步在岬灣海岸的山稜與潮間帶,眺望孤立在海天一色中的基隆嶼;或迷行在漁港老聚落,探尋留存在巷弄、古厝和廟宇的地方記憶。走入八斗子的山海,聽風聲與潮音吟唱令人心折的老漁村故事。

坐落東北角海岸的八斗子漁村,早年因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匯集了漁獵、炭礦及火力發電三項重要產業,帶動地方發展盛極一時,也形塑了有別於其他漁村的生活樣態。環遊一圈八斗子半島,或漫步在岬灣海岸的山稜與潮間帶,眺望孤立在海天一色中的基隆嶼;或迷行在漁港老聚落,探尋留存在巷弄、古厝和廟宇的地方記憶。走入八斗子的山海,聽風聲與潮音吟唱令人心折的老漁村故事。

八斗子以海岸藝術裝置「飛天掃帚」聲名大噪,但很多人不知道八斗子的漁村文化更值得一探。想要深入認識八斗子,在地文史工作者馬玉明笑說最好的方式莫過於「走路」,隨著步伐的邁進,八斗子的身世與故事也自然而然地開展在眼前。

在馬玉明的帶路下,自八斗子的重要地標之一「福清宮」開始走讀──沿八斗街往北探索八斗子漁港畔的老聚落後,接入望幽谷海濱步道登上七斗山制高點「101高地」,再越過七斗山前往飛天掃帚所在的「環保復育公園」與「潮境公園」,經長潭里漁港、台灣水準原點抵達終點「海洋科技博物館」,是環半島一圈的O型大縱走。

與自然共生的漁村老聚落

「要了解八斗子漁村文化,首先要認識八斗子半島的地質結構、海岸地形、地理位置與氣候,而這些自然環境的要素,正是形塑八斗子的關鍵所在。」馬玉明說。

八斗子的地質結構大致以北寧路為界,海側是深海沉積的「大寮層」,擁有豐富的生痕化石,由於頁岩、砂岩等軟硬岩層交互分布,於是在海水侵蝕下形成岬灣海岸與海蝕地形,這也是北部海岸的地形特色;山側則是濱海沉積的「石底層」,含有厚薄不一的煤層。岬灣海岸適合建港並發展漁業,八斗子原住民的凱達格蘭族與後來的移民大多以討海維生,也促成八斗子、長潭里的築港;產煤則可發展礦業,1876年(光緒2年)清領時代的第一座官煤「清國井」即設於八斗子;又因靠海、產煤,故1939年(昭和14年)建成的台灣第一座火力發電廠「北部火力發電所」也選址八斗子。漁獵、炭礦、火力發電即成為八斗子的三大產業,後兩者一直持續經營至1980年代。

在產業發展的同時,改變了八斗子的自然地貌,也形塑了當地的聚落、信仰與生活的樣態。走在八斗街上,會感到其走勢就像是一道曲折海岸線,「其實八斗街真的就是原本的海岸線!」馬玉明笑說,八斗街靠海一側的市街地是1975年為築港工事所填海造陸而成,所以可以見到老聚落出現海岸才會有的海蝕地形;而八斗子原有一座離島隔海相對,為建北部火力發電所亦填海併入本島。

八斗街靠山一側才是真正的漁村老聚落所在,三合院形式的屋厝自海岸線開始,順著七斗山的地勢往上建成一層一層的「疊村」,為了取得平整地基,每座屋厝都以砌石駁坎建出立面,因應地勢制宜,建築規格形式也變得多樣有趣,但「門口埕」一定每家都有;建材則就地取用砂岩及珊瑚礁石(硓𥑮石),為因應當地強風多雨的氣候採較不易滲水的丁順砌,再以貝殼海沙塗覆,後來更漆以防水的黑柏油,這也是基隆俗諺「厝烏」(chhù o͘)的由來。疊村的屋厝以小徑串聯,海岸的屋厝則設梯直下海灘,漁船就泊在自家門口。

而因渡海開墾到後來的討海採礦都是高危險的工作,作為心靈慰藉的信仰對八斗子居民非常重要:制高俯瞰海岸、守護討海人的是供奉媽祖的「度天宮」,毗鄰清國井的土地公廟「福清宮」則為祈求採礦平安;此外庄頭庄尾亦以土地宮為界,像是福惠宮、福靈宮,亦有供奉海難無名骨骸的八斗公萬善祠,廟前多設作戲酬神的戲台。

「所以走入老聚落的巷弄裡,就像回到古早年代的時空旅行一樣,每一個轉彎、每一個角落都有故事,可以看出漁村與自然共生的傳統生活方式。」馬玉明感嘆。

除了探索老聚落,八斗街上也可以看到最早移居當地的泉州杜氏一族的老宅,以及建於日治時期而帶有洋風的三連棟。在小魚寮看漁民整理漁獲,再吃吃當地特產的小卷米粉或飛魚卵香腸,感受八斗子最道地的風情。

健行海岬的自然教室

從八斗街接入「望幽谷濱海步道」,開啟了大自然主題的走讀。從望幽谷越過七斗山制高點,再經東岸潮境公園至長潭里漁港,沿岬角、谷地、山稜與海岸所設的步道相當平緩好走,是相當平易近人的大眾路線,一路上也有地質、海岸地形、濱海植物林相、洋流潮汐以及漁業等面向豐富的景觀可以看,堪稱是一座自然教室。

步道起點的「大坪海岸觀景台」,可以展望漁船繁忙進出的八斗子漁港,遊人採石花菜、釣魚「討小海」的海蝕平台與潮間帶,以及孤立在煙濛濛的海天一色之中的「基隆嶼」。突然一陣濃霧自望幽谷方向捲來,眼前瞬間即白茫茫一片,「這就是『霧鎖基隆港』,是基隆冬季常見的氣候現象。」馬玉明說:「八斗子一名來自凱達格蘭語的地名『Pataw』,意指煙霧濛濛,是傳說中女巫居住的地方。」

馬玉明提到此地還有兩個絕景:基隆海檻在漲退潮時形成的湧浪奇觀,以及夏季夜晚壯觀的海天星斗──八斗子是燈火漁業,漁船滿掛集魚燈在暗夜以光誘捕小卷,海上星斗即是點點漁火。



沿步道下至望幽谷,再上七斗山第一個觀景點「65高地」,經一段公路及「80高地」到達七斗山的制高點「101高地」。101高地是一座開闊的大平台,坐擁360度全景視野,向北可見基隆嶼,天氣好時可見北方三島花瓶嶼、彭佳嶼、棉花嶼;向南則可遠眺「深澳岬角」、名列小百岳的「基隆山」,層疊起伏的山巒隱於薄霧之中,堪稱絕景。

從101高地往下便是八斗子半島東岸。自望幽谷至七斗山的短短一段路程,竟然就濃縮了大多數北部海岸的地質景觀;也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植物,像是海岸常見的定沙植物林投、根系發達的榕樹及露兜子樹、因潮濕多雨而蔓生的蕨類,以及在地限定的印度鞭藤及石板菜等,海岬上的矮樹被強勁海風吹成斜斜的「風剪樹」,從植物林相也可以認識八斗子的氣候。

八斗子東岸第一站即改造自基隆市垃圾掩埋場的「環保復育公園」,裝置了人氣的飛天掃帚,是生態復育的成功案例。「潮境公園」則因黑潮、福建浙江冷水團二股洋流在此交會而得名,這裡的海域隱藏了一個海下珊瑚礁花園,是備受歡迎的浮潛地點。至土地公廟「福長宮」則來到長潭里,這一帶有像是洗衣板一樣平坦的海蝕平台,是觀察潮間帶生態的最佳地點。長潭里漁港鄰接「台灣水準原點」,是計算台灣海拔高度的基準點。

從步道開始的振興願景

穿過長潭里漁港後,就來到此行終點「海洋科技博物館」。海科館以1983年除役的「北部火力發電所」的工業廢墟活化再利用而成,不僅作為海洋教育的重要基地,也留下發電所的部份遺構,為八斗子保存曾經輝煌的在地記憶──北部火力發電所在建成當時是亞洲規模最大、設備最新的火力發電所,也是第一座利用海水冷卻的火力發電所,是日本總督府擘劃台灣自農業轉型工業的發展里程碑,也是戰後台電培養人材的基地。

同時海科館也希望協力重振八斗子,將環半島的O型縱走劃分為六大主題路線,囊括了從自然生態、人文、歷史到在地產業的不同面向,設立自導式解說牌與路標,目標是打造認識八斗子的新體驗。

「這六大路線都主題明確,可以依自己的喜好或體力,決定要串聯山海的大縱走,還是分段探索,一圈走下來,對八斗子就會有清楚的認識。」馬玉明說:「這些步道不只為了發展觀光,而是有很重要的使命:傳承、活化八斗子漁村文化。漁業沒落,年輕人都離鄉到都市,傳承無以為繼,但如果讓漁業發展出觀光體驗及生態教育的新價值,就有機會傳承下來,並將年輕人帶回家鄉,一起活化在地發展。」

八斗子步道將是一個開始,將人帶進來走動,讓八斗子漁村的故事可以被永遠傳頌下去。

步道情報
難易度 ★ ☆ ☆
距離 3.6km
時間 2.5hr

路線指南
福清宫→八斗漁村漁港老街巷弄→大坪海岸→忘幽谷→ 101高地 →潮境公園→長潭里漁港→海科館

順遊亮點
海洋科學博物館
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367號
八斗邀友善餐廳
基隆市中正區八斗街4號

交通站點
基隆客運 海科館站
基隆市區公車 調和市場站
台鐵 海科館站

受眾
喜歡海洋文化
適合大人與小孩的多元遊程

|延伸閱讀|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VERSE 攝影/林蔚靜 編輯/郭璈 核稿/郭璈、李尤
文字/VERSE 攝影/林蔚靜 編輯/郭璈 核稿/郭璈、李尤
文字/VERSE 攝影/林蔚靜 編輯/郭璈 核稿/郭璈、李尤
文字/林蔚靜 攝影/林蔚靜 編輯/許羽君、郭璈 核稿/郭璈、李尤
文字/林蔚靜 攝影/林蔚靜 編輯/許羽君、郭璈 核稿/郭璈、李尤
文字/林蔚靜 攝影/林蔚靜 編輯/許羽君、郭璈 核稿/郭璈、李尤
文字/林蔚靜 攝影/林蔚靜 編輯/許羽君、郭璈 核稿/郭璈、李尤

回到專題:從山、海到漁村,⑤條基隆必走步道

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
  • 文字/林蔚靜
  • 攝影/林蔚靜
  • 編輯/許羽君、郭璈
  • 核稿/郭璈、李尤
林蔚靜

林蔚靜

喜歡山、攝影、台灣茶,以及用文字說故事。曾任《VERSE》資深採訪編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