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二十年,兩棟房子,一些爵士警察,一個Google前亞太區副總和他的樂團 ——專訪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 Richard

二十年,兩棟房子,一些爵士警察,一個Google前亞太區副總和他的樂團 ——專訪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 Richard

融合爵士的迷人之處,在於它總能在不同元素中找到平衡,創造出意想不到的美感。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Skyline)走過二十年,在音樂中融入台灣特色,譜寫出專屬於自己的獨特聲音。

「幾年前有一天,有個網友來我們網站留言,說:『你們音樂不錯,但是請你們把「爵士」這兩個字拿掉。你們叫「天際線融合樂團」就好了。』」

一整個下午,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團長利啟正(Richard)笑容可掬,聊到這裡的時候他難得激動:「我那時候超氣的,本來想回他,但後來沒有。」

爵士圈有個詞叫「爵士警察」,有些人用來稱呼如留言這樣的網友。而Richard帶著樂團在爵士圈闖蕩,不知不覺也二十年了。

「後來,我的想法就是不要理他們。我沒有說他們是錯的,但是不要理他們。」

他又恢復他一貫的笑容:「如果今天我有機會和爵士警察或爵士基本教義派喝個咖啡,我會問他們:你們知道1960年代的時候,Jazz is dead嗎?這不是我講的,我那時候根本還沒出生啊!」

爵士在Richard出生前就被宣告死亡。但,要他把團名裡的「爵士」拿掉,他說,他絕不同意。

至於為什麼,或許這整場訪問都是他的回答。

Motive

忽爾中年,Richard身兼兩個身分,一是Skyline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的貝斯手兼團長,一是Google亞太區副總經理。前幾年,他才剛因升遷移居日本,但一談起爵士樂,他彷彿還是二十多年前台大吉他社的大學長,帶著幾個學弟,每個星期五到河岸留言朝聖。

「那個時候,只有河岸留言有這樣的爵士演出⋯⋯我可以說,沒有河岸留言就沒有台灣的Fusion Jazz。」

那是2001年,他們在台下聽的是台灣融合爵士的傳奇團Delta on the Main Street:鍵盤手呂聖斐、鼓手李守信、貝斯手邱培榮、吉他手嚴和邦。「每個星期,我都好期待老師們要cover什麼新作。別人做cover是做到和原曲一樣好,但他們是做到比原曲還好聽。」

聽著聽著,這群吉他社的學長學弟在2003年組成了Skyline,一開始做的也是cover。那年,Richard出社會,一邊是正職工作,一邊是樂團,河岸留言的舞台也是搖籃,讓他們在台上台下認識老師、認識同輩。

2009年,呂聖斐與連年斬獲金曲獎的薩克斯風手董舜文共組無限融合樂團,推出首張專輯《無限融合黨》。如今回望,Richard認為那正是融合爵士在台灣十年札根後的開花結果。

「如果以2001年河岸留言創立作為一個開端,嚴格來講前十年台灣的融合爵士還沒有自己的sound。」Richard說,「直到Delta on the Main Street在2008年出第一張專輯、無限融合在2009年出第一張專輯⋯⋯就像河岸留言的老闆林正如說的,台灣爵士二十年的發展,河岸留言剛好位在前半段。」

爵士圈子裡,樂手們幾乎都認識,彼此互相尬團合作;也因為爵士追求演奏現場的激盪,樂手也多半具備足以臨場反應的樂理能力,形成一個緊密的交流圈——前Spotify資料煉金師Glenn McDonald曾經分享過一個觀點:音樂類型的本質不是外顯的聲響特徵,而是社群——有一群人因為某種原因聚在一起,想要做點不一樣的東西。

無論成軍前還是成軍後,Skyline都是這樣的社群裡的一份子。爵士社群的一份子。

原本,他們沒有打算要創作的——「融合爵士是一種很困難、必須要靠學習模仿,才能有足夠養份去做自己的內容的音樂類型。能把cover做好,已經很了不起了。」

他們原這樣想,直到他們自己的第十年。

2013年,身在這個社群裡的Skyline樂團決定做一件不一樣的事:全台巡演。而既然要巡演,整場只做cover,好像有一點怪怪的。

「我們覺得,巡演裡面至少要有一個set是我們自己的創作吧?但我們也知道,這個決定一做下去,就不能回頭了。我們從此必須開始去找自己的sound。」Richard說,「Sound是一個音樂人、一個樂團最珍貴的東西,是他們所有內涵的投射,是他們真實的面貌。」

團員們講一講,開始丟歌,然後才有了Skyline的第一張專輯《城市翱翔》。「我認為,從那一刻開始,Skyline才開始成為一個真正的樂團。所謂二十週年,在另一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十週年。」

而後半的這十年間,Richard也默默進行著屬於他自己的融合:與他的另一個身分。

Clash

在職場上,Richard笑說,自己是一個待在Google十六年的老人了。

在科技新創圈打滾的人,大概都還記得Google兩位創辦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曾在公開信裡這樣宣示:Google is not a conventional company. We do not intend to become one.(Google不是一家傳統的公司,我們也無意成為一家傳統的公司。)

「在Google做行銷,也是一樣的思維:Unconventional。」Richard說,「我們不會想著要抄過去的做法。如果消費者已經看膩了廣告看板,我們為什麼還要做廣告看板?」

他說,行銷工作的本質只有一件事:Know the Magic. Know the User. Connect the two.

近年來,人們常說春節年味越來越淡,年輕人似乎不那麼投入於過年的禮俗中。2015年,Richard就曾主導Google「數位寫春聯」活動,讓使用者只要在手機上動動手指,就可揮毫轉送給親朋好友。

將使用者A,與原本和A有距離的B連結在一起。有趣的是,Richard發現有時候一切只是專心致志後的水到渠成。「早年,Google只做一件事,叫作搜尋引擎。網路上的東西,全部都要搜得到。那時候根本不在乎錢或行銷的事。」

「後來為什麼Google開始能靠廣告賺錢呢?那是因為我們的搜尋引擎太強大了,強大到所有人要來搶我們的搜尋排行。」曾幾何時,Google成為了SEO(搜尋引擎最佳化)的領導者,即使最初的目的不在於此。

然而,在音樂產業中,是這樣,也不是這樣。

「一樣的地方在於,你還是要把音樂做好。可是不一樣的事,在音樂產業你不能只是等待水到渠成。」Richard說,「我覺得,爵士圈大家都太注重Magic,卻不夠注重User。」

「嚴格來講,爵士的高峰已經過了,That what Jazz is dead means。但是,音樂消費的主要族群還是年輕人。雖然我不敢說我們做得很好,但Skyline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就是去擁抱年輕人的想法。」

擁抱年輕人,一方面是平台、媒介的操作。「雖然我自己主要的社群行為還是在Facebook,但現在天際線的社群宣傳Instagram上的比重已經是最大的了。」Richard說,「光是今天下午的訪談,我理論上就應該想三個哏、發三個限動了。但是我在社群經營上還不夠勤勞。」

另一方面,是音樂上找尋精準的融合對象。「就是因為有融合,爵士才沒有消失。」

Richard拿出手機,播起英國饒舌組合US3的名曲〈Cantaloop〉。「這個組合很喜歡爵士樂,所以他們向知名的爵士廠牌Blue Note Records詢問,可不可以取樣他們擁有的音樂?最後〈Cantaloop〉取樣了爵士名家Herbie Hancock〈Cantaloupe Island〉,這首歌在九〇年代爆紅。」

「而Herbie Hancock自己也被罵呀,他在八〇年代做了〈Rockit〉,在迪斯可舞廳人人都在播。如果沒有這些人做了這些事,爵士才會真的死去。」

融合在不同時代的元素之上,精神和特質留了下來。「現在大家很喜歡Laufey,有些人又會說她不是爵士。其實年輕人根本就不在乎這個東西叫不叫爵士,他只知道這是他愛聽的東西。」

對Richard來說,爵士的本質就是融合——誕生自於非洲的民族音樂,隨著黑奴來到美國,在苦悶的生活中唱靈歌,後來再加入藍調、歐洲的古典音樂元素,最後變成爵士音樂。「它一開始本質就是融合,一種海納百川的特質。」

「融合從來不會殺死它。融合是在延續它的生命。」

Resolution

如果說,工作上的Magic指的是品牌價值與創意,對樂團來說,Magic指的是音樂。「如果要用一個詞總結Skyline的音樂方向,其實就是很簡單兩個字:突破。」Richard說,「很多人音樂人的第一張專輯是最好的,因為那是他累積很多年的能量,而且也不知道以後會怎樣,所以就想辦法把它做到好。」

「但如果你想要去複製你過去的成功,就會變得很可悲的。我看過太多例子,我想我們絕對不能走這條路。」

怎麼避免自己走上這條路?Richard的方法是為每一張專輯設定核心主題。

延續首張專輯《城市翱翔》,第二張專輯《城市色彩》他們繼續挖掘「Urban」的概念,試圖找尋「台灣的都會感」是什麼。最後決定加入靈魂樂和放克元素,並邀請像Gerald Albright、Paul Jackson Jr.等國際爵士大師合作,將音樂的深度和技術性帶進作品中。

2018年的《城市探險》,他們則選擇融合跨國音樂的元素,融入印度、非洲及古典交響樂等多樣元素,並在Symphojazz音樂會中與李哲藝大師合作,進行古典音樂與爵士的嘗試。

製作第四張專輯《城市翦影》時,Richard原本沒有想到該用什麼主題,只是覺得應該要嘗試融合台灣在地音樂的元素。「我們去國外巡演的時候,提到我們和哪些大師合作過,那些外國人都興趣缺缺;也確實,如果他們可以直接請到大師本人,那請我們幹嗎?」

「但是,當我們提到自己來自台灣的時候,他們眼睛都會發光,問:那融合爵士在台灣是什麼樣子?」

當Richard提到,想要將客家音樂、原住民音樂融進作品中時,團員們都不樂意。「他們說,那個不是我們的sound啦!」古典音樂出身的團員甚至說:「那個嗩吶那麼大聲,把它弄小聲一點!」

好不容易,Richard終於找到一個貫串的主題說服大家。「我後來想到,這一切不就是『Roots』嗎?一方面,我們的音樂養成確實來自西方,但另一方面,這些在地的聲響,也一樣是我們文化上的根。」

這些思索,最後成為《城市翦影》的三首bonus track:〈原民古調〉、〈客家八音〉、〈福佬民謠〉。「這幾年,去國外巡演的時候,國外的節目策劃都會跟我,這幾首一定要演,no matter what。」Richard說,「我想,這代表我這幾年的思索方向是正確的。」

〈原民古調〉

Trading

不知不覺,《城市翦影》發行也過了三年。

Richard說,台灣爵士音樂圈有個inside joke:Fusion樂手都跑去做演唱會,而爵士樂手都跑去做婚禮了。

說是玩笑,又有七分真實。背後原因也不複雜——接一次歌手演唱會,酬勞再低一兩萬跑不掉;對爵士出身的樂手來說,演奏流行音樂多半輕鬆寫意,低壓高報酬,誰不想賺呢?

有趣的是,Richard自己似乎正是那個不想的人。

二十年來,他說自己花在音樂上的錢,算算也是一兩棟房子。但二十年來,他說自己真的很幸運。「現在有些人說Google正走著朝向恐龍的道路,隨著公司越來越大,有些事情確實變成money first。」Richard說,「Skyline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我們從來都不是為了賺錢而創作音樂的。」

團員都有正職工作,另外付出時間和金錢;當然,二十年來團員們因為其他生涯規劃選擇離開,彼此也都理解祝福。

今年一月,Skyline將舉辦二十週年巡迴。所有能回來的團員都回來了:蘇打綠的隱藏第七人吉他手鍾承洋;伍佰& China Blue全球巡演薩克斯風手魯湘永;四分衛樂團鼓手、台灣祭「南方大唱」全國熱門音樂大賽冠軍陳冠毅;曾獲 Mapex Drummer of Tomorrow 鼓手大賽台灣區冠軍,並以Bazzar中東爵士樂團入圍金曲、金音獎五項大獎的鼓手孫震⋯⋯

我問Richard是否考慮過辭掉正職,專心音樂,他說,其實他有,而且想過兩次。

一次是大學剛畢業時。「那時候不知道要做什麼,本來想和姊姊一樣走音樂這條路。但她們告訴我,我是家裡面最會讀書的人,可以不要走這條路就不要走。」

另一次,就是現在。「現在,因為我的人生終於到了接近財富自由的階段。」忽爾中年,我意識到面前的Richard彷彿一個時代台灣人的縮影:因為某些理由,暫時擱置夢想,即使如此仍然以時間和勞務豢養著夢想,用身分豢養另一個身分,一邊向上,一邊回頭。

偶爾會停下來想:那會不會是現在?

但,至少在這場訪問時,Richard仍有兩個身分。如今Skyline的官方網站,是Richard以自己的專業思維規劃的。他打從一開始就決定建立可切換四種語言的網站,「大家常常會以為,經營社群媒體上的消息就足夠了。可是一來社群媒體上的動態還是必須導流回品牌的資訊和內容,二來社群媒體的本質是『圈內』、『專屬感』,對圈外的開放搜尋並不友善。」

此刻,如果你打開Google,搜尋「台灣爵士樂團」,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是第三個結果。而如果你更精確一點,搜尋「台灣融合爵士樂團」,那麼,第一筆結果就是Skyline。

SEO也記住了Skyline。Richard的兩個身分這樣奇妙地交會,在二十年後。

Skyline 20周年音樂會 巡演北中南場次:
高雄場:1/17/2025 (五) @ LIVE WAREHOUSE (駁二藝術特區,進場時間 18:30, 開演時間:19:00)
台中場:1/19/2025 (日) @ Legacy Taichung (進場時間 17:00, 開演時間:18:30)
台北場:1/24/2025 (五) @ Corner MAX (大巨蛋對面,進場時間 18:30, 開演時間:19:30)
購票傳送門:https://reurl.cc/Kddo1g
預售單人/雙人/四人/學生票優惠熱賣中(購買學生優惠票者入場請出示學生證或相關證明文件)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蕭詒徽 圖片/麥丁文化 提供 攝影/蔡之凡 編輯/Shelley Lai
VERSE VOL. 27 和移工做朋友VERSE VOL. 27 和移工做朋友
  • 文字/蕭詒徽
  • 圖片/麥丁文化 提供
  • 攝影/蔡之凡
  • 編輯/Shelley Lai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