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在學習中成為更好的人:台灣教科書的內容與美學新革命

在學習中成為更好的人:台灣教科書的內容與美學新革命

從部編本到民編本,將知識學科化的教科書,不但是國民接受義務教育時學習考試的媒介,更是反映社會集體意識的文本。「為什麼教科書如此枯燥乏味?」「教科書設計為什麼都一成不變?」「國文課本選文為什麼都是中年男子、失意政客的心聲?」這些始終不斷的質疑在過去十年逐漸匯集成一股能量,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實施後,形成一場台灣教科書的內容與美學新革命。

美感細胞與知名設計師、插畫家、攝影師合作出版的「美感教科書」。(攝影/KRIS KANG)

從部編本到民編本,將知識學科化的教科書,不但是國民接受義務教育時學習考試的媒介,更是反映社會集體意識的文本。「為什麼教科書如此枯燥乏味?」「教科書設計為什麼都一成不變?」「國文課本選文為什麼都是中年男子、失意政客的心聲?」這些始終不斷的質疑在過去十年逐漸匯集成一股能量,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實施後,形成一場台灣教科書的內容與美學新革命。

學生時代,每逢開學時值日生總會忙碌地往返教室與川堂間,搬回好幾個紙箱,將接下來上課時會使用到的教科書,從第一排往後傳給每位同學。快速翻閱課本,嶄新的知識有著油墨的味道。

我們對於世界的認識、知識體系的建構,來自於這一本本從國小到高中不可或缺的教科書,正如同求學過程是一連串的改變與成長,教科書本身也在時代的變遷中發展出不同的樣貌。 

教學現場、審查與市場的三方矛盾

在過去,中小學教科書只有一種版本,是教育部底下的國立編譯館編撰發行的「部編本」。後來因應教育多元化與自由化訴求,政府開放民間教科書,可由民間出版業者設計編印、政府審定通過後發行出版。2001年,教育部全面開放教科書審定,部編本逐漸退出市場,進入由民間出版社依據課程綱要編印教科用書、國家教育研究院(以下簡稱國教院)審定、學校自由選用時期。

學生手上拿到的每一本教科書,皆要經過編輯、送審、印製、學校選書等流程。教科書編輯按照課綱編寫、設計課本,之後送交國教院審查,委員會提供審查意見,出版社按照意見調整或提出解釋,通過審查的教科書才能獲得「被學校選用的資格」,由學校教師決議該學期選用何種版本,最後才會成為學生拿在手上的教科書。

從一綱一本到一綱多本,台灣教科書這三十多年來的轉變,看似呼應整體社會對於自由開放的追求,然而從教科書審查原則到教師選書考量,當中潛藏的問題也開始隱然浮現。

美感細胞期待透過教科書,讓學生擁有更多元的美感體驗(攝影/KRIS KANG)。

首先,是審查制度下教科書的趨同性。審查教科書是為了確保品質及適切性,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課本必須按照課綱編寫、內容要正確,而課綱未詳述規範的內容則由審查委員提供意見。但每一次審查不通過,都會增加出版社拿不到發行執照的風險,進而影響到後續的販售及營收。為避免不過審,出版社對於內容及版面的創新研發趨向保守,多以通過審查版本進行微調,久而久之即便是不同家的教科書,整體性質看起來卻大同小異。 

其次,教科書出版社龐大的業務成本,讓其他有心想改革教科書內容的出版社難以進場,甚至形成市場寡占的情形。教科書為全國統一計價議價制度,每本教科書利潤極低,導致出版社至少需要達到三到四成市占率才能獲利。要衝高市占率,就必須從擁有選書權力的學校教師著手。出版社業務積極走入校園「服務」老師,諸如幫忙印考卷、發飲料,提供題庫、參考書、教具等「配套」,以提升老師選書好感度。奇異果文創創意總監劉定綱指出,全台灣約有六百間高中,若想要跑遍每家學校,需要至少六十位業務,對於小型出版社來說,商業門檻高到難以進入。

隨著社會思想越來越多元開放,大眾開始認知到教育未來國民的教科書應屬於公共財,且教科書應以使用者學生需求為主,而非由出版市場、審查機制、學校教師全權掌握。2019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以下簡稱108新課綱)正式上路,教育核心從過去的學科導向改為素養導向,與長期以來呼籲革新教科書的聲浪匯流,許多體制外的團體開始以實際行動推動教科書內容面及設計面改革。

「深掘萌國文行動聯盟」對於國文課本的改造令人耳目一新。(攝影/蔡耀徵)

感細胞:每個小改變,都能讓成千上萬個學生感受到

2013年成立的「美感細胞」,是提倡教科書改革團體中,最早被看見的團隊之一。

創辦人陳慕天、張柏韋和林宗諺三人當時剛從交通大學畢業,他們提出「給我們一本課本,我們給孩子一座美術館」的宣言,於2014年發動募資製作美感教科書,推動教科書融入美感設計。2020年,募資走到第三季,美感教科書也從最初的國語科目,橫跨至英文、數學、自然和體育等不同領域,並與方序中、馮宇、王艾莉等知名設計師合作,在全台學校免費發送超過一萬本實驗教材。

作為體制外的公民團體,美感細胞的工作並非設計教科書,而是為教科書審查單位、出版社和優秀的設計團隊搭建合作橋梁,讓設計能量進入教科書編輯現場,以專業能力賦予教科書美學底蘊。

美感細胞團隊,共同創辦人陳慕天(圖左2)、共同創辦人何富菁(圖右2)。(攝影/KRIS KANG)

搭建橋梁,具體來說是協助疏通審查過程中出版社和審查單位之間的溝通障礙。出版社的一位美編表示,他曾因為畫了「頭很大、身體很小的Q版兒童」,而收到審查會議「不符合真實小朋友的身體比例,建議修改」的回覆。「會有很多像這樣的主觀建議,雖然沒有強制要改,但因為太多審查意見需要回覆,出版社也沒有時間申訴或抗議,只能依照建議修改。」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陳慕天表示。出版社基於取得「核准發行」的時間壓力,只能通通按照審查意見辦理,避免來回意見回覆的曠日費時。

打破固有框架是困難的,美感細胞團隊試圖在這些積累已久的窠臼中,一點一點打開討論及改進的空間。他們舉辦各種交流會、工作坊,收集各界意見與看法,回饋給出版社與國教院,「有問題我們就整理、分析、溝通,逐步打開教科書市場機制中僵化的空間。」在美感細胞的推動下,不僅教科書的字型、用紙、開本獲得放寬,政府也終於第一次在教科書採購費用中編列設計預算。

《公民與社會》課本設計規劃多元教材。(攝影/KRIS KANG)

不間斷溝通促成每一次小小的前進,最終累積成為今日的成果。2021年,由教育部指導,台灣設計研究院舉辦的「教科圖書設計獎」,是台灣第一次教科書設計競賽,象徵教科書的「美感設計」正式走入體制內。未來,美感細胞也計畫往下一階段邁進,希望透過系統性的研究,成立「教育設計研究中心」,串連教育設計產業鏈,推動台灣「教育設計產業」永續發展。

從一本課本,到一個產業,美感細胞以近十年的時間推動改變成真。「我們從體制內進行調整,每次的改變看似只有一點點,可是它的影響力是廣泛且深遠的。」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何富菁說。

美感細胞希望在國文課本中的插畫,能著重在呈現文章意境,而不只是如實呈現文字的描述。(攝影/KRIS KANG)

深崛國文行動聯盟:在課本中重新找到文學的魅力

相較於美感細胞在現有體制內尋求美學設計上的改變,結合學者、作家、教師等關心高中國語文教育人士,以及獨立出版社奇異果文創的「深掘國文行動聯盟」(以下簡稱深崛萌)則選擇另外一條道路。在2016年創立之後,組成編輯團隊投入教科書出版市場,推出「奇異果版國文課本集資計畫」,企圖改革高中國文課本的內容面及教學面。

深崛萌執行主編、作家朱宥勳觀察,過往高中國文課本的問題之一,在於文言文與白話文的比例分配上極度不均,「108課綱有一個非常跨世代的改變,高中國文課本第一次白話文比例超過一半,但傳統課本和老師還是以教授古典文學的方式在教現代文學。」

語言能力直接反映當代人的思維邏輯,文言文是過去的語言,距離現代思維脈絡已遙遠,「因此我們需要以註釋、尋章摘字、補充遙遠的時代脈絡,才能理解古典文學。」現代文學的用字詞彙符合當代使用者思維邏輯,學生需要的不是註釋,「而是文學手法、是綜合感性與分析能力的思考。」

奇異果文創創意總監劉定綱(圖左)及深掘萌執行主編朱宥勳(圖右)。(攝影/蔡耀徵)

深崛萌翻轉過往國文課本以「註釋」為主的編輯脈絡,轉而注重如何引發學生思考,以及有意識地閱讀。舉例來說,將原本放在文章下方的注釋移到課文最後面,下方改以大量提問引導學生思考,用循序漸進的方式理解文章;注釋移到課文後面,則是希望學生在看到注釋前先按照文章脈絡思考字詞意思,而非只是「理解」注釋。

在選文上,深崛萌也將主軸拉回學生身上。朱宥勳說:「我希望所有高中生讀完六冊國文課本之後,至少能感受到有一課選文是在講『自己』的事。」不再是失意政客、英雄高官、男性主場的心聲選文,深崛萌選擇新生代作家湯舒雯描繪女性青春期經驗的〈初經人事〉,詩人洛夫寫給在外島當兵兒子的詩〈寄遠戍東引島的莫凡〉等文章作為課文,以更貼近學生年齡的視角,述說青少年的青春騷動。

奇異果文創預計在今年出版的「高中台語課本」。(攝影/蔡耀徵)

然而,這些改變都有別於過往國文教科書編寫固有模式,不論是在體制和市場端都遇到不少挑戰。

在體制上,每一個推翻過往傳統慣例的改變,都需要面臨審查會議的挑戰與溝通;在市場上,奇異果作為小型出版社,無法雇用大量業務在校園中提供教師「服務」,也使奇異果版本國文教科書在市占率上仍有努力的空間;回到高中教育的終點——大學考試,內容面的改革是否為學生考試帶來實際助益,也是目前團隊正在觀察的回饋。

雖然仍有許多問題待解決,但團隊期待透過衝撞現有體制帶來的改變,證明新內容的可能性,並且達到改革國文教科書最大的目的:讓學生重新對課文感興趣。「深崛萌是一次拋磚引玉的嘗試,因為它真正要帶來的改變是在未來,讓所有做教科書的人、老師學生和家長都意識到,我們的國文課應該可以更好。」深崛萌編輯委員、國文老師陳茻說,他希望未來的國文課,能夠將「語言教育」與「文學教育」兩塊領域分開教授,前者培養學生基本寫作和文法能力,後者則累積詩、散文和戲劇等不同文學的鑑賞能力。

為強化國文IP,奇異果文創出版「戰古人:黃昏時不要打開課本」桌遊。(攝影/蔡耀徵)

從革命到想像力的拓展,在學習中成為更好的人 

因應《國家語言發展法》、108新課綱規範,2022年8月開始,「本土語言」將納入高中必修學分。在傳統教科書出版社還在觀望市場的同時,奇異果文創早於兩年前就攜手台語文學者編撰「奇異果版高中台語課本」,並在網路上發動募資。

有別於過往體制外的台語教材多以傳統台灣文化為主題,奇異果選文涵括了人權、法治、海洋、防災、媒體素養等現代化議題,甚至在第一課選錄了經典外國文學《小王子》,「我們想讓大家知道,台語是生活語言,我們能用台語描述世界現況。」劉定綱表示,他期待藉由這套台語教材,為教學現場、社會大眾帶來新衝擊,拓展孩子對台語的想像力。

提供打破傳統框架的可能性,正是教科書革命的核心。不是為了推翻,而是帶起更多討論。無論是在設計面或內容面的改革嘗試,最終仍要回到學習主體——學生身上。我們的孩子,應該擁有更好的教育方式、更多元的可能性,在學習中成為更好的人。 

|延伸閱讀|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12封面故事「今天,我想來點蔬食」,更多關於蔬食的故事請見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陳湘瑾 攝影/KRIS KANG、蔡耀徵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
  • 文字/陳湘瑾
  • 攝影/KRIS KANG、蔡耀徵
  • 編輯/梁雯晶
  • 核稿/郭振宇
陳湘瑾

陳湘瑾

畢業於台灣大學新聞所。寫文章、做podcast。


TOP